科研处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年,科研处在校委会直接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以服务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宗旨,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队伍素质提升为本,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提高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努力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一个中心:以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对教师负责

1、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提高教研水平。一是力抓岗前培训,实施全员培训,积极参与省、市、县组织的课改骨干教师培训。学校予以学习培训的经费保障,市内培训做到多人次、全方位参与。二是组织好学校校本培训。组织了课改起始年级的学科教材培训和学科课改理念与实施策略的专题培训以及课改课例、案例培训等。三是为教师免费订阅各种学习资料,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大力开展学习型教研。

2、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中老年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各科教学观摩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师深钻教材,改进教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的听课行为也变成了一种自觉和渴望。查阅教师交回的由科研处制作下发的到《陕州中学高效课堂评价表》,不难看出,老师们的听课次数增多了,评课能力增强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教学水平提高的间接反应吗?

3、加强“塑师”工程后续管理,彰显示范辐射功能,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名师档案,做好名师成长记录,建立名师年度考评制度,要求每位名师有一个研究课题,每学期进行公开课,观摩、示范教学,专题讲座等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领衍、示范、辐射作用。

4、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学新秀的选拔工作。要求每个培养对象:①写一篇有教改新理念的教学设计;②上一节教改汇报课;③写一篇教学案例;④进行一次教师论坛;⑤进行一次听课交流。通过业务考试、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写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选拔了教学新秀。

5、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科研处统一制定了《陕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要求教师个人制定成长规划,充分关注教师成长过程,并做好成长档案的展示交流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我校教师在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课件制作获市级一等奖,本学年共有二十位教师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参加三门峡市教学基本功考核全部通过了严格的考核。

二、加强服务意识,对学校负责

作为科研处主任,本人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协同教研组努力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推动校本研究走向普及,走向常态。以20xx年暑期校本全员培训为契机,我们不断完善校本研究制度,规范校本培训工作,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三级管理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课题研究制度》、《教师实践反思制度》等。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设立了教研组教研活动日,大力开展教学型教研,以“课例”为载体,聚焦课堂,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把研究贯穿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常态教学面貌跳出陈旧教学模式的格局,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率。深入推进了每周“教研活动日”的活动,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质量,注重了实效,做到了活动事先有筹划,有准备,有书面安排表;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过程记载,有活动结果反馈等。每次活动每个老师都动手收集材料在会上交流,有学术性。

3、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经过反复的探讨实践,制定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三种课型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定向—自学—点拨—总结—检测),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4、积极推行“六个一”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每月推出两节课改优质课、并作好有深度的教学反思,每月听一节互观课,每学期完成一个教学典型案例,每学年上一节研讨课,每个校级名师要申报一个校本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

三、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全面展示课改新成果

今年x月份,科研处组织了陕州中学县级优质课赛讲活动,活动历时一个月,56名教师进入决赛,经过宣传发动、初赛、决赛、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基本上实现了“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全面展示课改新成果”的目标。

1、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这次活动,从初赛、决赛直到总结反思,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选手高度重视,组员积极参与,大家共同受益。不少备课组针对本组选手的讲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让每一个组员在活动中下力气,提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此方面,语文、数学等组表现突出。就教师个人而言,语文组的裴国林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的答题情况直观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生物组的周海霞老师,数学组的朱娜老师,理念转变快,课改力度大,清新之风吹拂着课堂 ;王方玲、赵智磊、齐慧、焦将勋、王爱平、崔雪苗、兀冬梅、宋俊帮等老师,或教学有深度,或课堂容量大,或启发诱导好,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坚定地行走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大道上。

2、教学理念转变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本次活动最可喜的收获是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不见了,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动者。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组的周海霞老师,课堂开放程度较高,学习小组的植入、激发了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抗、质疑,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死水,“即时性评价”的手段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课,让“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成为她的课的真实写照。

3、“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参赛教师都能积极实践我校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五步法(定向、自学、展示、点拨、检测),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导学案,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并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此次赛课为在我校稳步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开了一个好头,评委、赛课教师、听课教师从中都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实惠和便利。

4、启发、探究、点拨等教学手段成为高效课堂的新亮点。在处理教师点拨与学生的感悟的关系上,绝大多数教师能恰当把握讲授的时机和尺度,传授知识准确规范,课堂进程循序渐进。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授课时有意突出重点,并找准难点的切入点,并把知识的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渐次拉开,把知识系统地、有层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并不急于点拨,而是在学生充分考虑但仍未彻悟之时加以点拨,更好地顾及大多数学生,使更多地学生从中获取不同层面的知识。

四、反思存在不足,对工作负责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科研处工作好还存在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师资培训方面:培训的内容应更加丰富一些,要多涉及观念(新课程理念,新形势下教师观、学生观等),业务(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科学素养的认识和培养、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培训的方式还要进一步多样化,要力争得到专家的引领和面对面的指导。

2、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名师的知名度,全面提升名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名师创设一个更能施展才能的空间,为名师的学习培训提供机会,造就一些在全县范围内有影响的名师。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走出学校,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成为学校又一批后续名师。

3、学校课改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要加大力度,力争开发出一些符合学校实际和特色的校本课程。

4、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要加强县级以上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研究工作,真正形成一个学科课题研究体系。

众所周知,学校科研处是一个处在风口浪尖的工作部门,没有显性的工作成果,作为科研处主任,我始终认为管理就是服务,教师的发展是学校首要任务,我们的教研不能搞空洞的论调,不作苍白的呐喊,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教育教研精神,以新课标为指针,发挥教研在教学中的先导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期待着明年,我能和同行们合作得更加愉快,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更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20xx.1-20xx.6)

在学校党政及分管校长的领导下,科研处领导班子及全体同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教学是强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学科是强校之基,人才是强校之源”的办学理念,围绕“争先进位快发展”这个主题,以扩大科研规模,提高科研总量,提升科研层次,增强科研实力为主线,重点在组建科研团队构筑科研基地、培育优势方向,精细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新的局面,好的势头开始显现。

一、 精心组织,努力提高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 自20xx年x月----20xx年x月科研处共组织申报各类国家和地方计划项目425项。20xx年一季度与20xx年同期相比经费有所增长。

各类计划项目统计

20xx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面上项目位居全国高校74位,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突破。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项,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863高技术计划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5项,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4项,安徽省青年科技基金3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计划项目6项,合肥市科技局计划项目1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作为合作单位参加各类计划项目42项。

在组织项目申报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引入竞争,提高申报质量。

对限额申报的项目采取单位选择推荐,学校组织评审。 2、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与全校14个科技创新群体签定计划任务书,并作为考核的依据,要求出自创新群体的项目申报书,做到内部交流,完善提高。

3、 把握政策,畅通信息。

先后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学部(处)、安徽省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以及合肥市科技局等项目受理部门的管理专家,与各学院领导和项目申报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继续保持和不断增强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优势和特色,科技开发项目取得新进展。

1、 科教开发部积极发挥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

出击,先后组团赴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参加各类科技成果展和项目洽谈会40余次,并遴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参加中国东西部技术成果交流会,第五届中国国际深圳高技术成果交易会,第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第三届中国合肥项目资本对接会,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成就展,皖-港科技教育交流会,中国首届芜湖科普博览会等大型活动,集中宣传和展示了学校的科技实力和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发挥学校向广州、佛山、深圳派出机构的作用,积极参与当

地的项目申请,扩大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预计20xx年项目合同经费将超过100万。

3、汽车技术研究院与江汽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完成了

第一批10个项目的检查评估,一批项目于近期陆续结题验收。第二批12个项目已完成评审立项,研制经费200余万元。 4、 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在继续保持与江汽集团,华东光电技术研究院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最近又与北京京合绿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教育部光优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理事会,一次吸纳资金150万元,近期与电子部38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具体项目正在积极落实之中。

20xx年一季度与20xx年同期相比经费有所增长。

三、获科技奖励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有所增加,专利申请明显增多。

20xx年公开发表论文1246篇,其中:被SCI收录39篇,EI收录40篇,与20xx年相比均有增加。

四、鼓励创新,汇聚队伍,构筑基地,增强科研实力。 1、 正式启动合肥工业大学中青年科技创新群体培养计划并制定出台了“合肥工业大学中青年科技创新群体管理办法”,与首批14个创新群体鉴定了计划任务书,年底将进行检查评估。 2、 对20xx年度资助的学校科研基金42个项目正在进行中期检查,完成了20xx年度校科研基金54个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 3、 重新整合了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了机构、岗位、人员的配置和任命。 4、 新增了: 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高校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现代测试与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

等5个省级科研基地,使学校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达到10个。 五、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内部管理

1、 注重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坚持周一处务会议制度; 2、 每个科室制定并张贴了工作岗位职责,坚持科室“工作有计划,过程有交流,结果有检查”的工作程序; 3、 坚持文件传阅和签字制度,及时处理决不耽搁,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4、 制定并出台了“科技工作保密制度”,增强科技保密意识,

规范了科技工作在宣传、接待、合作、交流中的行为准则。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高层次、有影响的科研项目偏少,国家级的科研成果奖未能

突破,军工项目尚未打开局面;

2、在新形势下,需要完善调整老政策,制定新政策尚未出台; 3、科研基地建设,特色还不明显、运行管理还不够规范、投入

严重不足;

4、大胆探索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步伐不大; 5、科研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比较缓慢。 总之,一年多来,在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在全校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下,使学校的科技工作继续保持了上升趋势,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学校发展的要求及广大教师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营造科研环境,改善科研条件,凸现科研特色,增强科研实力的目标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还须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

以上总结,请大家评议。谢谢!

科 研 处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