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暑期“三下乡”个人总结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xx年暑期“三下乡”志愿

服务总结

大方队 陈埴

在这骄阳似火的7月,我们顶着烈日豪气干云、满怀激情地跨步走进美丽的大方县竹园乡显母村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增长了见闻,得到了成长更领略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下乡的日子里,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现在,三下乡所有的工作都已圆满的结束了,但是心中的那份感动却一直延续着。

大方队总体情况概述: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xx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赴大方队共有队员及老师共23人,指导老师是来自教育历政系的辅导员黄伟顺老师,其余的22名队员分别来自教育历政系、美术系、体育系、理学系、文传系。涵盖了学前教育、政治学与行政、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等七个专业。此次“三下乡”志愿服务是由共青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春晖行动发展社承办,得到了共青团贵州省委、春晖行动发展中心、共青团大方县委指导。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春晖行动发展社的张朝宇同学、钟卫洪同学、李海英同学分别担任队长和副队长。

一、 所参加活动概述:

在为期十三天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过程中,大方队进行了如下活动:

1、开展义务支教。支教,它带给我无数珍贵的友谊,带给我喜悦与忧愁,带给我许许多多无价的美好回忆??十多天的支教生活使我明白到,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艰苦的喜悦,每次支教回来我都非常疲惫,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而且更加有意义。支教的经历在我心里是一道不可磨灭的美丽印痕。“三下乡”就是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所以我们的志愿服务一定不能少了支教活动。来到显母小学之后我们积极向校长赵老师了解显母小学的学生人数、民族、成绩,以及显母小学的整体教学质量。通过队内会议商讨和决定,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偏向基础、简单。同时为满足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下午学生们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这一情况,我们利用下午的时间还开设了美术、体育、武术、舞蹈、手工、音乐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课程,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孩子们了解山外面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2、走访调研。此次“三下乡”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就是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根据当地早婚早育、绝大多数村民都没有婚前检查、以及对婚姻的看法存在落后等实际情况,通过指导老师和全体队员的商议和讨论,最终确定了“贵

州省农村村民婚育观调查以大方县竹园乡为例”这一调研主题。并为此提出和谈论了调研问卷中的问题设置,最终拟定调查问卷。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根据需要走访的农户聚集地将除后勤工作人员外的所有分组,每组成员深入农户中,仔细询问调研问题。并于当天晚上整理调研问卷,总结调研心得,为最终调研报告的形成收集信息。

调研活动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深入农户,与农民近距离交谈相关问题,走了好几个小时,顶着炎炎烈日,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的很累,反而是感到满满的充实。

在短短的几天实践中,我见到和听到了很多在学校经历不到,书本所学不到的东西总体来说,在调研访谈中,我学到了怎样与他人更好地沟通。通过短短几天的调研,通过家访和调查,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研究各个课题和形成调研报告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大收获。当我采访一些家长,问他们是否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只是时,家长都说:“希望你们教多点知识给孩子们,让他们像你们一样,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微微的大山下埋着闪烁的金子,而闪烁的光芒背后,是父老乡亲充满希望的眼神。

3、护送学生回家并家访。我们去的竹园乡是一个劳务人口输出大乡,在那里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全部出去务工,在家里只剩下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缺少父母监督,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的学生们在家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直很关心这个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同学们放学回家这段时间。一方面保证学生在放学路上的安全,督促他们不要在途中玩耍;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带领我们去到家里,对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做一个调查,记录下孩子们的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情况。

4、参观调研奢香夫人博物馆和贵州宣慰府。17日当天,全体队员乘车来到大方县城,探寻古彝圣地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参观奢香夫人博物馆和贵州宣慰府。早就知道大方是古彝政权的中心,这里的古彝文化十分丰富,到处都有古彝建筑旧址。我们参观了有名的奢香夫人博物馆,通过导游小姐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奢香夫人的生平事迹,知道了奢香夫人为促进汉彝融合所做出的伟大功绩。同时也了解了彝族的文化传统,开拓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我们的阅历。了解彝族的文化传统让身为彝家人的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随后我们又去到彝族古城幕俄格,参观了古彝政权处理政务和接待来宾的办公府邸贵州宣慰府,看到了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九扯九纵”宫殿。分为九个宫殿的宣慰府,大气华丽。仿佛让人看到了几百年前彝家土司工作和生活。让全队上下感受到曾经辉煌无比的彝族历史,领略彝家的风采。

5、后勤工作。“人是铁,饭是钢”良好的工作陈果与生活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未去之前就听说三下乡的生活条件会非常的艰苦,但这么看来,我们算非常幸运的了。因为我们支教所在的竹园乡显母小学领导和村委领导对我们特别的热情。虽然住宿条件不是很好,没有其他的必需品,但是学校领导十分尽力在为我们改善条件,常常让我们感动不已。

我们到了第二天得要我们自己动手做饭吃了。我们团队里面除了个别几个队友,其他的人都不怎么会做饭。也许在家可以做四五个人的饭,但是要做我们团队二十三个人的饭确实有难度。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从开始饭做不太好,从不知道在哪里买菜,慢慢摸索到每天能够煮出菜色丰富,香香

的饭菜。虽然是一成不变的土豆,但我们依然吃的很开心。

总之,大家经过三四天后就慢慢进入状态,每件事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了。早上出早操,还会听到林子里的鸟叫,看到一些队友忙碌的身影,那是很美好的事情。在十几天的支教调研生活里,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团队的二十三个人,同甘共苦,大家都用自己的心为他人着想,照顾着他人。所以,在团队里每个人都倍感温暖。这些都构成了我最难忘的回忆,它们点亮了这温婉的一夏。

6、文艺汇演。准备文艺汇演也是三下乡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分工合作,寻找题材,每个人都着力挖掘着自身的潜力,同时挑战自己年轻的极限。发动同学们参与其中,让同学们勇敢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每天晚饭后,大家紧张地准备和排演,那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学生也积极配合,在布置、排练过程中大家有过争执、有过冲突,在我看来这都很正常,大家总归都是为了我们的团队,这说明我们的团队是个有凝聚力的团队。

我担任的是此次“三下乡”文艺汇演的主持人,和其他三名队友一起改主持稿、对台词,力争把自己以前的主持经验都充分发挥出来,为所有到场的竹园乡政府领导,显母村村委以及显母村的父老乡亲带来一场精彩的文艺盛宴。

在文艺汇演过程中我们还应竹园乡政府的需要和要求,在汇演过程中穿插有关计生常识的现场互动环节,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对于以前从来没有过互动经验的我来说,我十分紧张。还好有队友的帮助和配合,让我能顺利完成互动环节的支持。

二、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支教:

我的学生看起来很小,也很难管。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课堂纪律不好。毕竟是小学生爱动,爱玩,注意力没有集中。所以,在开始的几天,我绝对是黑脸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我一进教室就很严肃地“训”了一通。但是这样才会有点点效果,对他们太面带微笑啊,他们会很“不给面子”,当我在上面讲的时候他们就会在下面讲。有些孩子们一出教室就更疯了,四处跑,叫他们回教室那叫一个难啊。

经过几天上课的经验,我发现我一味的唱黑脸,一味的传授知识,一味的强调课堂纪律是不行的。于是,在例行的会议上全体队友就关于怎样提高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进行了大讨论,决定采用游戏、绕口令、实物教具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的注意力始终在我这儿。

进入教室,拿起粉笔,“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教好这些娃娃,我们这些“新”老师们挑灯夜战,孜孜不倦,即使茶余饭后,都在认真地讨论并精心地准备着自己的教案!寓教于乐。

但是由于我们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传授知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更大的提高。但对于走上"讲台"的队员们,在这十天的教学过程中,大家都会认识到一些进步和不足。支教的队员们也备了教案,但在实际操作中都不可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按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还有教学内容也是要根据学生而定的,所以,老师也要随机应变,不能做到全面,但可以把每点教学工作做得实实在在。

课后与学生是朋友,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友谊。学生们可爱、

好学,同时支教队友间也会彼此交流学生的情况,因此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相应作出改变,比如在文化课之外开展的兴趣课,做到德、智、体、美相结合,使同学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很地积极配合我们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也愿意跟我们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建议,他们的合作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十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短的十天已让我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我知道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沟通感情十分重要,这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是我发现由于老师的宽容和友好,有些学生会过于随便了,比如上课不听讲,捣乱课堂秩序,而他们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不正确的,但是经过教育后,他们会听话很多。原本以为支教,当老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进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出了当一名老师的不易。

十天中,发现教给学生的东西不多,但起码给他们带去了一些新的东西,让他们对某一科目产生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关键是能够让他们快乐学习。自己很喜欢给孩子们上课,感觉自己在那个时候特别“有用”,心里会觉得满满的。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2、调研:

在本次三下乡中,调研也是我的主要工作。我们从确定调研的课题到整个问卷的设计,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调研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他们不相信、不信任我们,拒绝我们,以为我们是干坏事的人,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不敢随便问人,因为我们怕被拒绝了,所以我们不停寻找一些拒绝概率少的对象。后来问着问着,也就没那么多的顾虑了,情况也好多了。在调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我们的社会的—互助,信任,冷漠,不信任??

每次调研回来我们都要开调研总结会议。通过全体队友的交流和讨论,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沟通不畅、村民态度冷淡、不配合调查等问题。我们决定用方言于村民交流;注意队伍纪律,给村民一个好的影像;表明来意,不给村民制造负面感觉;采用拉家常等方式多问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让村民信任我们;针对村民担心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来历、来意,对村民自身的影响等等,我们耐心解答,细心道明。消除村民的疑虑。

3、意见分歧:

队伍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我们则采用会上讨论,私下联系等方式,消除分歧,杜绝不和谐因素。

三、经验总结:

第一: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负责调研,包括调研方向、调查问卷等等。从连调研问卷是什么都不知道到能较为全面的完成调研问卷统计瑜整理,对于我这种天资不算聪颖的人,本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活动紧张有序的进行,我也只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锻炼出来。

第二: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无论是布置汇演场地,或是活动项目,或是节目排练,都离不开团体的合作。很多事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如登天。正如雷锋说的那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第三: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跟我

们前期的充分准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使得我下定决心,以后在学校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求更加严格,时刻做准备,不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第四:团队应合理分工,团结互助。只有合理地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活动紧然有序地进行。无论是在支教活动当中,还是在活动结束后的资料编辑等,各取所长,使得任务得以按时完成。我在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参与了团队互助,与其他队员间相互协调,相互帮助。这使我感到一个集体是那么的温馨。

第五:集体利益绝对大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学会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队里面的队员思想、行动自私,不听从集体的安排的话,那这个集体就会面临很大的危机。所以,我学会了将集体利益放在前,把个人利益放在后,甚至更后。

结束语:

这个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表达,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现在回首,这次“三下乡”是我无悔的选择。我所收获的,是与队友、学生的友谊,是宝贵的经历和经验,是一份美好的感动和回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