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十年总结先进个人材料

课程改革教学教研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

xx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基层教研员来说,却因课程改革的历史机缘而承载了太多的执着与奋斗、荣耀与辉煌,于是无形中拉长了长度。

一、热爱教研,甘心乐守清贫寂寞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这个行当,你才能把它干好。教研室是个清水衙门,教研员的工作也平平淡淡,缺少那些轰轰烈烈的机会,所以要求教研员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倾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作好教研工作。

热爱这份工作,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主动就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自己的兴趣,认为教研工作就是我的所爱;被动就是不得已而选择了此项工作。比教研工作有实惠有地位的工作有很多,但是我们没有机会从事那些风光体面的工作,命运把我们安排在了这样一个岗位上,我们就要服从命运的安排,要心安理得心情愉快地去从事这项工作。对我来说,热爱教研工作是自己主动地选择。因为从事教研工作最适合我自身的条件,也最能发挥我的特长。从内心来说,我是很热爱教研这份工作的。

二、不断学习,提升研究指导水平

我常想,教研员虽说不是老师的老师,也应该是平等当中的首席,是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指导者,教研员只有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不断更新知识,尽量做到知识方面应对自如,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胜任研究和指导的重任。

我热爱学习。我善于向文本学习,我每年都要读3本以上体现指导价值的理论著作,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握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对新知识领域、新观念持敏感态度。二是我能主动向教师学习,从教育实践中学习,不断夯实教研基础,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使得我有机会向一线的老师们学习,分享他们的教学智慧。我还善于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我们教研队伍中,有许多学科带头人,他们本身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不仅是我们的名师,也是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学习的榜样。我觉得老教研员们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青年教研员的热情与虚心好学、优秀党员的高风亮节都值得我去学习借鉴,从合作伙伴中我感受到互助、高效,鞭策我在这样的群体中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研究课堂,指导高效课堂建设

研究是教研员的立业之本,我立足教育教学的现实,抓住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做深文章,做好文章,把热点搞成亮点,把难点变成突破点,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价值。我从教师日常生活中发现、捕捉和思考问题,从听评课、座谈研讨、问卷调查、质量监测中开展研究,在教研实践中养成写教研日记、随笔、故事的习惯,着力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有效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课堂教学实践问题越来越突出,

老师们开始觉得仅在操作层面打转还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探寻。身为教研员,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育科研实效化,全面促进我县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四、关注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研究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需要教研员的引领。教研员参与、指导课题研究,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课改十年间,我县在小学开展了三轮“一校一题”课题研究,其中我参与、指导的课题达39项。

第一轮实验开始,老师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课题哪儿来。于是我帮助他们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我指导九资河小学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选题:有的老师从来不训斥学生,但班内纪律一直很好;有的老师不布置多少书面作业,考试成绩却常常领先;有的老师费时多而效率低;有的老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是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任务还往往完不成;有的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可是效果却不理想,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肯定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我帮助教师,把它们纳入校本课题来研究。

我指导河铺小学从难点问题中选题:教学中的有些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教师感到迷茫。比如,多媒体何时、何处运用,运用多少为宜?

考试与素质教育怎样和谐一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么减下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怎样处理?新课改倡导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就帮助教师把这些问题纳入研究视野。

我帮助凤山镇长塘坳小学的教师从各类考试试题中选题。试题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可信度,也关系到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导向。研究试题可使试题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导向性,达到考查学生真实水平、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试题考查记忆性、技能性的东西过多,就会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大量出现;如果考查内容过于偏僻,就会导致题海战术。我还帮助平湖东冲畈小学的教师从同行的教学行为中选题。我提示他们,同行的教学行为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探讨。课题一旦确定,还要围绕教师所选的课题,指导教师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三、组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几年来,我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讲课达标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是活动最根本的目的。这类的活动几乎每年都有,年轻教师以及新招聘教师都要参加这样的讲课活动。

二是教学开放活动。以县直学校和课改成绩突出的乡镇农村中心小学为主要依托,开展全县规模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全县各小学教师代表来校学习,充分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观摩优秀课堂教学,

参加教学互动研讨,交流课改经验。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又迅速在各自的区域内举行类似活动,进一步向村小辐射。这种活动每年一次,一共举办了十多次。从20xx年开始,我们决定为条件成熟的农村中心小学提供展示的机会,三里畈小学、胜利小学、河铺小学、大河岸小学等学校就成功地举办过这种大型教学开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中老年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每两年一次,主要对象为40岁以上的各学科中老年教师。去年秋季,全县小学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共600余参加了讲课比赛活动,经层层选拔,28人参加县级比赛,王金海等三位教师获得了语文组一等奖,张林静等四位老师获得了数学组一等奖,廖武书等四位教师获得了科学组一等奖,王菊环等三位教师获得思品组一等奖。这一活动为一大批优秀的中老年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中老年教师的教研活力。

四是“送教下乡”和“校际交流”活动。在不同层级区域(县、乡镇)内开展“送课下乡”和“校际交流”活动,进一步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带动作用。广泛多维的交流互动,活跃了教研氛围,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享共进。

五是教师四优评比活动。教学论文、案例(包括教学叙事)、优质课、优秀课件评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通过系列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近年来,全县小学获奖有近两千余人次,其中280余名教师获得市级奖,110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四、当好“伯乐”,发现培养骨干教师。

教研员深入学校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当好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我觉得,教研员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培养教师的工作。一个出色的教研员应当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

我认为,教研员要做好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还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力量,要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一个骨干教师群体。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骨干队伍。十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我发现并培养三十多个青年教师,他们与课改一同成长,如今都已经成为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的精英。

五、搭建平台,组建教师博客团队

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研修的作用,尝试建立教师博客群,组织网络教育论坛,引领教师在网络研修中不断提高。我们邀请了实验小学王金海老师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精英介绍什么是博客以及怎样撰写博客,建立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已经拥有成员76位,发表博文和回帖近千篇,教师博客点击率超过了三万次。

回首过去,脚步匆匆,展望未来,激情依旧。在今后的教学研究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悉心指导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我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把我县的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

 

第二篇: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xx,生于19xx年, 19xx年参加工作,XX以来分管学校教研工作,在学校正确的领导和他的引领、实践下,熨斗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提升课改实效,积极探索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之路。在实验工作推进过程中,他有许多看似平凡实却先进的事迹:

一、率先垂范,积极组织开展全校全员课改通识培训。

他认为: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否在贫困山区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领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对课改的认识是否到位。按照县局的规划,石泉县中小学基础教育课改革教师通识性培训于XX年暑期进行。他带头参加了培训。返校后,熨斗中学启动了课程改革全员性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务处组织成立了“熨斗中学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他名列其中并负责课改适时安排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他自己也率先垂范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怎么教》等课程改革书籍。他说: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角色,要从发号施令型变为研究指挥型。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课改领导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承担着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老教材对比研究、培训方式研究等具体任务。扎实的工作使熨斗中学在石泉县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中以高质量完成。

二、观摩体验,教师深刻感悟新课程理念和实际操作办法。

xx同志认为,加强师资培训,必须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分析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他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将培训重心下移,探索培训的新路子。一是转移培训阵地,将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二是转变培训观念,培训者与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三是转变培训模式,由单一培训向参与式、互动式、探索式等多种培训形式转变。在新课程实施初期,针对教师感悟不深,理论与实践脱钩

等问题,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通过观摩资源中的“教学案例(示范课) ”、集中学习资源中的“新课程专题”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广大教师体验新课程。“请进来”是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考察,拓展教师视野。几年来,我校先后到西安、旬阳和本县的两河、喜河、迎丰、中池、饶峰等地中学考察交流,走出去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开了眼界,开阔了思路,丰富了头脑,转变了观念,进一步促进了课改工作的实施。在课改工作上,他建议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学校也舍得花钱,每年光此项就开支万余元,为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研训一体,大力开展校本研培活动。

xx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在他的一项调查中,他了解到:78%的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指导性的讨论和研究,单纯的讲授式培训只有7%的人认为是最有收获的方式。这无疑警示着师培、教研必须充分整合,必须研培一体,充分开展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工作,让其为课程改革服务。于是,他提出了熨斗中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一是以建立以学习为主的学习型研修;二是以课题为主的专题研究型研修;三是以常规教研为主的课例反思型研修。他号召以常规教研为主的课例反思型研修应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课改理论书籍,作一次读书报告,写一本教学反思日记,设计一次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一次研究课(或汇报课、公开课、优质课)、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同伴合作做相应探索。

(二)人人学会行动反思。在动力及问题意识的驱使下,经过“寂寞与痛苦”,享受“愉悦和生命的快乐”。行动反思中避免教师产生几种误解:一是反思就是冥思苦想;二是反思就是总结经验;三是反思就是修正行为;四是反思就是自我思考等。他要求把行动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研修活动过程,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其要害,严格遵循其基本原则。

(三)抓好“专业引领”,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研修水平。一是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装订分发《熨斗中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教师坚持写笔记20—30篇,让教师把平时所读、所学记录在案,让他们从书本中获得引领,从而更好服务教学。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目前,熨斗中学教师自觉学习,并自觉记录学习所得,以蔚然成风。二是开展“抓骨干,骨干抓”活动,让同伴示范引领。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让专家引领。

四、科研切入,行动中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中,他还了解到:自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熨斗中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不少的实际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大班额活动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怎样解决?贫困山区的中学不可能经常聘请课程改革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又不可能大批量“走出去”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所以,他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根本的方法和途径是通过以校为本的研究工作去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实际,他领导或亲自提出并研究了教育科研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与实践”,XX年他的论文《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与实践》获市级一等奖。此外,他悉心钻研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此他目前仍然承担、参与“远程教育与学科整合”校级课题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目前,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全校逐步推广使用,有效地推动了熨斗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五、努力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为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以教研处为中心的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调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力量,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课题组将家乡—熨斗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内容,为了使教材能印发成

功,他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亲自负责美术编辑和教材文本的装订工作,为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熨斗》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六、以点带面,有效开展学校课程改革工作。

熨斗中学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让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把课程改革中取得经验的教师作为“点”,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作为“面”,从而“以点带面”从新课程实施的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发挥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中青年教师,资源共享,滚动同步发展。在他的领导下提出并实行了:1、“听随堂优质课”,学校领导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推门听课,了解教师平时上课情况; 3、“青蓝工程”,在学校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熟起来;4、践行石泉县名师培养工程,改革学校教师赛教制度,改变以往一节课评定教师的做法,引入教学设计和说课环节,全面考察教师的基本功;5、对青年教师教师进行跟踪管理等有效操作办法和措施,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开学初发给教师自我设计、自我完善,学期末收起来评比展览;6、主编了《熨中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7、规范教研组管理,制定评比细则,加强档案建设,注重学校教研资料的积累。

七、践行教学,硕果累累。

扎实有效的工作让他取得了不少优秀的成绩:XX年,在石泉县第六届新课程赛教活动中,他执教的《三峡》一课获得中学文科组三等奖;XX年,获校教学能手;XX年x月,被石泉县教体局评为“工会积极分子”;9月,他的论文《语文综合性实践与探究》获XX年安康市教师论文论文评比一等奖,课件《紫藤萝瀑布》在石泉县第四节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中学组二等奖;XX至XX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语文竞赛分别获得指导教师一、三等奖; XX年x月,被评为“优秀党员”。XX年x月,被石泉县教体局评为“双基迎国验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 XX年,他的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语文教师素养初探》获获县级教师论文评比三等奖;XX年x月,被熨斗镇党委评为“新课程改革先进个

人”;XX年,他撰写的论文《浅谈远教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在石泉县远程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9月,他被熨斗镇党委、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他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熨斗》在石泉县课改展评中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安康参加市级展评。

在艰辛的工作中,他自己也获得了不少认识。他在随笔中这样写到:“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进,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是他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明天的他会做得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