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认识?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征”,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是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这样,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和“加速”作用。“教育”与一组特殊的条件相联系,如明确的目的、精心选择的课程、有专门知识的教师、良好的校园环境等。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4、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国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5、简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

1、专业理想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2、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它包括三个方面:知识量的拓展、知识的质的深化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其中知识结构的优化过程还包括教师个体独到的感悟、体验和经验总结。

3、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具体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意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和教学模式。

6、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7、试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基本策略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8、比较分析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品评价上,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从目的来看,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而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来看,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9、新世纪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一,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第二,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第三,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第四,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第五,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

第六,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10、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1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学目标分类以及列出综合性目标和陈述具体地行为目标都是该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内容设计,大致包括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以及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而这三点要遵循以下两点要求:①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②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

(三)教学时间设计,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等。

(四)教学措施设计,该点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和教学结构的确定,即在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后,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效地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从教学结构的角度加以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取向:

1)目标参照取向的终结性评价设计 2)过程取向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12、什么是教学策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是什么?教学策略运用的要求是什么?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活动。

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依据: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第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四,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五,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2】教学策略的运用

第一,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 要树立整体的观念;

第三, 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

第四,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13、要培养学生,丰富人性,学校应转变哪些观念。

(一) 重建教育观

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首要的是重建一种教育观,包括教育内容(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观等,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学校重心的转移

1)学校教育实践重心的转变

要形成培养学生丰富人性的学校生活,学校需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必要的变革。

第一、要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

第二、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 重建校园文化。

2) 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4、举例说明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一)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是针对世界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如下一些严重问题而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随着21世纪的到来显得更为迫切:9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承认文盲人数占9.48亿的72%,而印度和中国两国就分别占到总人数的30%和23%

(二)教育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教育民主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1)加强地方分权。地区自治权、学校自主权。

(2)家长、居民,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社会个部门参与教育管理,任何一个利益代表都不占优势

(3)参与项目扩大,包括经费u,课程,教学法,人事,决策等

(4)工商界,科技界,政界,新闻界,文艺界,法学界等社会参与重大教育决策及科研决策。

(三)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一样有两个含义:

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用于教学与科研

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或颁布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把信息教育课程列入正式课堂,并增大了投资;

二是注重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四)教育全球化

教育全球化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内涵丰富的历史过程。

尽管对教育全球化进行准确的定义比较困难,但是人们还是确认了一些特征来描述教育全球化,这些特征包括:各国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相互借鉴其教育发展和改革经验的自觉性日益提高;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趋势日益加强,并由此带来各国之间学历、学位教育水平大致衔接;各国都日益注意培养能使本国经济、科技与世界接轨的人才等

(五)教育个性化

教育个性化是为了克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需要。发展个性,并非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自由无序,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同时让每个学生真正的认识自我个性,在认识自我个性的同时,认识他人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社会竞争都需要创造性人才。

 

第二篇: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规律的概念: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规律的概念: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

4、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胡建设服务。

二、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2、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

知识点: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16xx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7xx年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这是教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xx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