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总结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总结评价报告》(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情况简述: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与位置、项目性质、项目主要技术特点、项目业主。

2.项目决策要点:决策的目标和目的。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指决策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主要建设内容(指建筑物、装置和设施等)。

4.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周期各主要阶段(立项、可研、评估、可研批复、初设、开工、竣工验收等)起止时间,工程进度表,建设工期。

5.项目总投资:决策批复总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和实际完成投资。

6.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资金计划来源和实际来源,资金到位情况。

7.项目运行及效益简况:目前项目运行简况,生产能力实现简况,财务经济效益简况等。

(二)项目建设全过程总结

1.项目前期决策总结:

项目立项:立项理由、依据和目标,立项上报与批复时间及文号;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及资质,主要结论,完成与上报时间及文号; 可研评估:评估单位及资质,评估主要结论,完成时间及文号; 可研批复(或核准或备案):批复单位及批复时间、文号;决策批复主要结论及主要指标(项目总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方案、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总工期、总投资等)。

环保评价与报批: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时间;环评报告批复单位、时间,主要批复意见。

其他报批手续:项目规划、用地、水土保持等报批手续情况。

2.项目实施准备工作总结:

勘察设计:勘察、设计单位选择方式(招标或直接委托);中标单位名称、资质及分工、主体院;设计完成时间及主要设计指标;审批单位、审批时间及主要审批意见。施工图设计进度,设计管理方式。 资金筹措:资金计划(可研批复)融资方案;实际落实来源渠道及融资方式;融资担保及风险防范措施;资金结构变化及原因。

采购招标:招标方案报备手续;设计、施工、监理、设备、物资与咨询服务的招标方式(公开或邀请);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招标或委托招标);标段划分,主要中标单位;招标过程的监督机制;招标效果。

合同谈判与签订:谈判的程序,主要补充条款;合同签订的依据与程序;采用的合同文本格式。

征地拆迁:征地、拆迁数量,涉及地域和人数;安置方式及效果;赔付补偿标准,征地拆迁安置总费用等。

开工准备:法人组建情况;有关报批手续(用地规划、征地许可、施工许可、开工报告及批复等);施工场地(四通一平)、施工组织设计、进度安排、资金计划准备情况等。

3.项目建设实施总结:

组织与管理:管理体制(项目法人建立情况)、管理模式(法人直接管理、交钥匙、总承包、代建)、管理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运转程序等。

合同执行与管理:合同种类(设计、施工、设备、材料、监理、咨询等);各类合同执行情况,重大违约原因、责任及处理结果;合同管理措施;有哪些成功的作法与失误等。

四大控制与管理:分别就实施过程中工程进度、项目投资、工程质量、安卫环控制等方面的目标、为实现各目标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管理办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中得到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重大设计变更:有哪些重大设计变更,变更原因与变更手续,变更对项目投资、进度与功能的影响。

资金使用管理:各实际来源渠道的资金到位情况;资金请领与支付管理制度;资金供应的适度性;支付签证程序。

工程监理情况:监理履行职责的情况。

4.项目投产竣工总结:

生产准备:作了哪些方面的生产准备;管理与生产人员对工艺设备的适应情况;试车调试、试运、生产考核情况。

竣工验收:各单项工程交工验收情况;全面竣工验收的时间、组织形式;遗留尾工及处理情况。

资料档案:工程资料归档情况;档案专项验收及管理制度。

5.项目运营情况总结: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机构、规章制度、企业发展规划等。

生产运行状况:生产运行是否正常(稳定、长周期)。

实际生产能力:设计能力实现程度;未达设计能力的原因(工艺设备?市场需求?)

技术改造:技改原因、目标、内容、投入、效果。

原材料消耗指标:主要消耗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成本构成;盈亏状况等。

产品方案与市场:主营产品,产品占有市场状况及竞争力。 生产物资供应: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供应的可靠性。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1.项目技术效果评价:

工艺水平:工艺可靠性、流程合理性、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性、对原材料的适应性。

装备水平:各工序、工段设备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能力是否匹配;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寿命是否经济。

技术水平: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

国产化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自主知识产权等。

2.项目财务和经济效益评价:

财务效益:赢利性、清偿力、外汇平衡分析。

经济效益:国民经济赢利性指标。

3.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管理体制与监控; 组织结构与效率; 激励机制与协调; 规章制度与程序; 人员结构与能力; 领导水平与创新。

(四)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1.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环保设施与投资:主要环保设施建设内容及环保投入。

排污状况与指标:主要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环境控制标准

环保管理与监测:管理机构、人员、设备、制度;监测机构、手段、标准、制度(频率)。

项目环境影响:对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

生态环境与影响:所在地生态指标、水土保持、植被保护等。 资源保护与利用:资源开发、保护与循环利用等。

2.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主要受益群体:全国性、地区性。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当地经济。 就业机会:提供的固定就业岗位与季节性、临时性工作机会。 收入分配与生活水平: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情况。

财政税收:本项目为国家和当地增加的正常税收。

(五)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1.项目目标评价:

工程目标:工程实体是否按设计内容全部实施完成。

技术目标: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效益目标:财务和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影响目标:环境和社会影响是否实现。(直接目标、宏观目标)

2.项目可持续能力评价:

内部因素:财务、技术、环保、管理、机制等。

外部条件:资源、政策、市场、物流、生态、环境等。

(六)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与结论

从项目实施过程的回顾与总结、项目效果和效益的评价、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及可持续性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与结论。

(八)相关建议

结合经验教训,从改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出发,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二篇: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括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姓名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主要建设内容、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括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你开发资源的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圹、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费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源入标准的要求。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又花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防涝,是否影响同行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和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四、地址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预防的对策和措施。

五、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和理性。

二、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又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突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根据各省市的核准办法,增减招标内容及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