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课堂教学视导情况总结

永兴二中高三课堂教学视导情况总结

为全面了解20xx届高三年级的课堂教学现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迎接郴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按照校长室的统一部署,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了对本届高三的课堂教学工作视导,总结如下:

一、视导概况

1.10月x日由校长室牵头,成立了视导工作组,制定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统一了对这次视导的思想认识,明确了视导的内容、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2、10月x日—10月x日,教研室在校长室的安排下组织校级领导、教研室、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并特邀县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作为指导专家,对高三文化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视导。本次视导全面覆盖了高三9科课堂教学。

3、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期间,经过听课与评课两个环节和视导组综合意见,对视导情况进行了通报,充分肯定了高三年级老师们在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不夸大、不隐瞒问题,极其中肯地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具体的建议。高三各学科上课老师和备课组长虚心听取了视导组的意见和建议,并分别就下一阶段如何整改存在问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谈了各自的想法。

二、主要成绩

高三年级在傅祚灼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在以李福光主任年级组长的年级领导组的规范管理下,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采取措施得力。高三年级以课堂教学工作为中心,凝神聚力,抓规范促落

实,抓细节促提高,抓创新促高效。高目标定位,高标准要求,立足自身实际,着眼学生发展,追求一流质量,强化阶段评估,追求高效课堂,注重自我反思,整个年级呈现可喜局面。

课堂教学视导整体印象如下:

1、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态度认真,准备工作充分,精神面貌较好。

2、教师高考考纲意识强,教学紧扣考试说明,有较强的高考意识,课堂有针对性研究考法学法。

3、课堂教学重视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强化。

4、课堂结构规范。一轮教学基本上遵循复习课的“四段式”模式。即:考纲要求、基础梳理、例题讲解、习题巩固。

5.被听课的老师,备课详细、准备充分,基本能既备考点又备学生,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教学效果良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工作和质量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提高。从高三教师了解中得知,由于教师班子小,平时的集体备课活动可能只讲究形式,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大都还是“单兵孤军作战”,没有挖掘和发挥出“集团合作作战”的优势,教师之间对学科教学研究与合作少,所以今后教学还要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课堂教学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因为认为学生学科素质相当差(尤其是理科),不少老师放不下、舍不

得,怕漏掉知识点,怕学生不理解而进行包办讲解。教师应该多想办法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大胆让学生去讲,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表达解题思维,展示思维能力,老师应该注重的是“导”,而不是“教”。课堂上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少讲、精讲,讲解要精练、到位。

3、课堂的艺术性有待加强。生动的课堂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中场和画龙点睛的结尾,更要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注意引入时的情境创设,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注意板书设计等,通过这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其充分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四、今后的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规范集体备课,备课必须规范。集体备课要在研究课标和20xx年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把重难点放在问题及突破办法上,放在学法指导上,放在想法和做法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展现个人风格,展示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在广度上做文章、二次备课在深度上下功夫。集体备课要解决共性问题、二次备课要追求个性鲜明。

2.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以这堂课自己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没有”为“高效”的量尺,绝不能以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各环节设计都要首先考虑学情,以学生需求和制约学生发展提高的问题的突破为核心,以学生掌握知识和提

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通过学生展示学习过程,暴露知识方面和能力方面的缺陷,教师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解决,做到水到渠成,使学生学有所获。进一步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想法,说说原因、理由,多说说为什么,充分发挥高三复习中教师的引领作用,在交流反思中让学生把相关知识进一步梳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共享中重新生成知识、方法、能力和学科思想。让学生对知识做到点、线、面的结合,要注重课上提供给学生整理、反思、巩固、提高的空间,要丰富教学语言、丰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不论什么课型,教师必须少讲,要讲必精。只讲讲难点、方法、规律、拓展、变化;讲学生所难、讲学生所需;评错误的原因,评解法的优劣。能让学生讲的必须让学生讲,学生不会讲的,讨论后再讲。坚决把课堂还给学生。

3.进一步强化规范和细节意识。规范意识和细节意识要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检测中,要依据高考试题和答案标准、高考阅卷评价要求来对应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思维习惯、知识运用、信息提取、卷面表达、逻辑关系、详略配置、学科规范用语等方面加强训练,力争得高分、得满分。教师要用心观察、分析学生在规范和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好典型案例,通过解剖麻雀解决典型问题。

4.文科要注重研究背与练的关系,理科要注重网络的构建,各科都要注重提高选题的质量。高三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究习题,强化针

对性习题,提高练习测验的质量。选好题,用好题,才能有最好的效果,要把题目进行拓展、变化,举一反三。讲中有练,讲练结合、讲中有评,评后有补。

永兴二中高三课堂教学视导组

执笔人:张文华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学语文,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心感受语文。”这句话对于全体语文老师来讲,值得反复咀嚼回味。

有幸聆听了18节参与无锡市新秀课堂教学评比的考核课,形式采用的是同一年段同一教材的横向式比较。教材的内容极富有挑战性。中年段:议论文《说勤奋》、科技说明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叙事文《维生素C的故事》;高年段: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人文《鞋匠的儿子》;低年段:韵文识字教学。然而面对困难,我们的参赛选手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他们的课堂教学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坚守本质,清清楚楚教语文已成共识,语文课堂正向我们期待的阅读课回归那浓浓的语文味扑鼻而来。

18堂课已结束一周,给听课者留下了什么呢?我个人而言:(1)留下了语言。语言不是抽象物,一个词语,一句话只有在具体的语境里赋予其形象方可显露生命。来自西郊小学的徐玉娟老师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可谓是“一个词,一株树,一种精神”她以“望而生畏”为主线,让散落的语言珠子得以串联,以“望而生畏”为核心,使全文的语言情感有了向心力,为了给它找到合适的语境,徐老师把“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作为它的背景,分三个层面推进其之所以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在恶劣的环境中抗争;在频遭摧毁中抗争;在面对命运不公时抗争。让“语、像、神”三位一体。

扎实的语言训练,不同的教师演绎着同样的精彩。如:从“坚硬”想到硬到用刀都刻不动的地步,师生合演“两合抱粗”,把“苍郁深沉”的绿跟常见“翠绿、鲜绿”比较。陆桥的王华老师则通过三组清晰的词语分类让学生领略青海环境之恶劣,高原红柳不屈的神奇。他用教学告

诉我们词语是有“温度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黄惠萍老师执教词语则带有中年段的特点,在《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中,她巧妙地把词语学习纳入文本系统中,教学“天涯咫尺”先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引入,设问从“若”你看到什么?现在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由学生回答引出:互联网让知己亲人实现了“天涯咫尺”的梦想,读课文语句“从北京的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在网上和亲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于是“天涯咫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存的不仅有温情的浪漫,更有高科技的神奇。(2)留下了形象与情感。王船山在《诗绎》中说到:“无字处皆其意也”的确如此,书法中的“飞白”,绘画中的“留白”文字作品中的“空白”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紧扣哥伦布的情感线索来感知人物形象,是执教《维生素C的故事》老师设计的共同点,但周庄的赵燕老师处理情感更为细腻,善于捕捉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而动情。设计了哥伦布与病重船员挥泪告别的情景:那握手再握手,流泪再流泪,拥抱再拥抱,那份自责,那份歉疚把学生带入当时场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悲与情。刘敏老师在《说勤奋》议论文教学中,这样来进行细节处理的:采用划 (划出司马光、童第周勤奋的句子) 品(抓住“警枕”“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起早贪黑”悉心体会)比(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体会勤奋人共同特点。随机圈划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等词。通过比较,学生体味出:不管你有多聪敏,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努力才能成功。(3)留下了布局谋篇的印记。《说勤奋》的陆海芳老师,能根据文体特点,领悟作者如何讲道理,并在课文研读中去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句与句间的联系,可惜分析的痕迹随处可见。华娟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以议员心态的变化作为切入点,以此为主线,全面展开,然后抓住林肯的三段话重点理

解,体会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若能有段“补白”林肯演讲后,议员在想些什么?若能留点“读写结合”时间,教学更有味。

当然值得欣喜的课堂还有很多,黄荣伟老师干净利索的语言,李红霞老师富有童真和感染力的语态,还有刘锦萍老师有滋有味的低年段韵文教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感到这次课堂,老师们的目标简明了,手段简化了。补充大量资料的臃肿课堂现象不见了,教学设计环节繁复,设问多多的“迷宫”现象不见了。

当然在课堂中还有一些不足,有些问题虽不具有普遍性但有代表性。

(1)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非此即彼,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回归分析式教学,把对教材的理解等同于教学设计。我们要摒弃教师为主体的理解性教学,因为它忽视了学生感悟、质疑能力的培养。(2)在文本解读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能断章取义,把局部单独地、机械地,隔离开来,文本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认为语文悟文必须从全篇着眼去读,去探究(3)教师人文素养与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语文教师只有拥有厚实的文学积淀才能自如的驾驭文本,呼吁每个语文教师要做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