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本学期,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了德育的渗透。

一、语文科德育渗透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2.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

3.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二、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

如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 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 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我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内容,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

2、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打电话、交朋友等专题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 裨益,比如我在开“故

事会”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弃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游。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 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3、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感恩渗透。感恩,是人类最需要的精神品质,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儿童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道德学习理论、品德建构理论认为,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的点拨。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潜藏着丰富的感恩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弥补了以往感恩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高的缺憾。比如上《孔子拜师》这课时,我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让孩子们给教自己的老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今后,我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二篇: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初二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学,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本学期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 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三、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

助材料的德育 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四、 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 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 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第三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 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 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 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 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 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 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 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 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 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 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 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 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 物, 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 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 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四年级《导体和绝缘 体》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是导电的,但是利用课堂上的检验器 (非闭合电路) ,却证实水不导电。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是导体,我又 准备了一组学生电源和一小烧杯盐,演示水是导电的。并讲解水导电 的原因,再用蒸馏水做反证验证——水是导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 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 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 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 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 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

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 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 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 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 兴趣的问题, 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 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 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 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 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 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 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 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 在教学训 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 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 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 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 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 极地引导, 从一点一滴抓起, 既注意循序渐进, 又贯穿始终。 实验中, 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 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 人的存在、 生活、 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 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 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 而要建立起一个良 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 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 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 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 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教学《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电路检测器,比一比哪一 组检测的快。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组

的作用。这种教 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 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 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 像教学 《岩石、 矿物和我们》 , 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 《有序的生态系统》通过表演 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 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实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 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 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小学科学课德育渗透总结

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的科学教学也应渗透德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

1、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我的大树》及“观察稻谷”观察时我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分离混合物》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香菇基地云集的地方,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现在都在讲素质教育,我想这种素质教育就应该通过我们教师的言传身教,渗透到我们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