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报道培训心得

为期三天的宣传报道培训,从基层记者、通讯员到编辑记者再到社会媒体记者,大家聚焦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采访技巧、经验体会等,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新闻、做大做强天航局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撑。笔者有幸参加此次培训,有如下感想报告如下:

首先,培养新闻敏感,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点。“世界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新闻记者来讲,则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关心企业发展,调动全员共识的角度,积极挖掘提炼那些体现事物新发展的闪光点。新闻敏感的培养,除了调动感官,还要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借助领导讲话关键词、年度工作报告、内部报纸等,为发现新闻点提供价值导向。对于企业新闻来讲,各基层单位的基本业务是高度重合的,都在围绕项目和船舶转,但如何推陈出新,新瓶装旧酒就有学问了。优秀的记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条好的新闻更多的是在和采访对象偶尔聊天过程中不经意发现的。真正的采访并不局限于“你问我答”的有板有眼,而是要求你融入采访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感,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有心人。

其次,企业新闻的专业化问题。企业新闻和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所承载的职能是不一样的,企业新闻的服务对象更加具体,就是围绕企业发展做文章。企业新闻特殊性,造就了其自身存在的相较与社会媒体新闻所不具备的优缺点。在企业内部,我们一般不存在被受访者拒绝的现象,更易于展开采访,但由于船舶施工分散的局限,有时我们

来不及直接和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甚至仅通过汇报材料修改提炼而来,这就造成了细节挖掘不够的问题,其宣传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企业新闻在突出特殊性的同时,要应尽可能的体现新闻的一般性特征,向新闻专业化迈进。具体来讲,在报道体裁上,应突破以消息和通讯体裁为主的框架,近期《天航报》评论的推出就体现出报刊传达企业价值的考量,报纸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在增强。在报道艺术上,除了正面宣传的单一模式,需进一步凸显新闻解决问题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强调新闻业务技术的同时,更应从受众心理出发,依据企业内部舆情,因势利导,按新闻规律办事,将企业宣传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第三,新闻文风务必生动活泼。新闻捉“活鱼”,在文风上也是这样,两者相得益彰。对于企业来讲,公文写作是日常文字工作的主体,由于公文写作已经形成一种既定模式,所以做宣传工作,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由公文文风向新闻文风的转变。一般来讲,公文强调宏观,新闻写作更突出微观和细节;公文写作中一些程式化的语言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新闻则要求抽丝剥茧,用“干货”说明问题;公文写作是直叙,而新闻写作惯用倒金字塔模式或新闻“跳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对于新闻语言的锤炼来讲,我们仍需不断突破,避免落入一种或几种写法的窠臼,在遵循新闻规律前提下,注重用鲜活的语言呈现鲜活的事实。

此次培训,各位老师的授课从不同维度对做好企业新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引发了我对如何做好企业新闻的许多思考,实践—

—经验——交流,我相信,沿着这样的模式走下去,企业新闻理想的实现也会插上隐形的翅膀,沿着服务企业大局、弘扬企业理念的初衷,实现超越。

 

第二篇:宣传干部培训心得

“今日风静波平,风和日丽。”我们大家有幸聚集在这里,为了一段学业的结束,也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开始。20天的宣传干部培训班学习生涯在今天行将结束,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跑线,一个真正去体现我们人生价值、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我们有幸参加了培训班的学习,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厅对此次培训活动的重视。此次培训,聘请了具有专业水准的知名人士进行授课,有《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等报刊的资深编辑、顾问,有国家级教授、专家,有高级记者,此外,陈乃均书记对我省交通行业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讲课。交通厅领导对此次培训寄予了厚望,多次语重心长地要求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情况。同时为巩固学习效果,多方联系,创造现场采访机会,进行实地采访,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宣传报道中去,设法为大家提供锻炼的机会,并由教授对稿件进行综合点评,想方设法提高大家的写作能力。

秋高气爽的八月,收获的季节。在短短的二十天学习中,我们收获到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各位老师、领导传授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自学,探悉时代的脉搏,获取其中的精粹,以积极、乐观的姿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开辟交通宣传新阵地。

宣传干部培训班仅仅是一个起点,仅仅是一次再教育,

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提供更高知识和学习的起点,这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

祝愿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将来大展鸿图,驰骋人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