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活动》教材科学总结

《气象科技活动》教材成果科学总结

一、教材编写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这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xx年x月,我校程孟岳老师建立了红领巾气象站,至今已有xx年的积淀,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在开展气象科技教育时没有一本适合的校本教材,感到困惑,我校面临如何保持并提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气象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气象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因此,我校教师迫切渴望有一本适合自己的气象科技教育活动的教材,希望有自己编写的一本教材。多年来,学校在几代人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艰苦努力下,我们充分吸收了程孟岳老师编写的《气象谚语》(19xx年)和教师团队编写的《气象科技》(20xx年)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挖掘学校气象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生活入手,编写出了这两本《气象科技活动》教材(上下册)。

二、教材编写的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接触气象,知道气象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气象知识和气象谚语,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能对气象数据进行简简单统计和分析,根据天象谚语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天气现象,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气象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认识常见的气象灾害,初步掌握预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

3、通过气象观测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学习历史上天气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例,感受到气象工作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德。

5、希望能作为中小学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的教材推广,与大家共享。

三、教材的创新点:

(1)注重对学生气象科技兴趣的培养,采取大量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卡通图片进行形象表达,图文并茂地介绍气象科普知识,使小学生看得懂,学得会;增加气象模拟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常见气象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和发生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2)增加气象灾害的知识,了解气象灾害的预防知识,使学生学会必要的自救和护救的技能,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认识气象预警信号,并提倡体验式探究式的方法开展气象防灾教育,并鼓励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学校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告诉自己的长辈以及社区老百姓,让他们及早了解气象信息,及时得到防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3)采用地方2+2地方课程教学与科学课的补充,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教材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质。

(4)增加气象科普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查询、访问有关部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全国气候、农乡气候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材主要做法及解决的问题。

1、实施校本课程——开展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技活动》校本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作为科学课的补充;二是课外活动拓展,每周安排了一节《气象科技》课作为“2+2”活动内容,对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它与学科课程并列。《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本质的不同。它是学科课程补充和完善。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把学到的气象知识运用于气象观测活动中,知识与实践结合,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三是通过视像中国平台,与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小学老师每周各上1节课,实现互动交流,普及气象科普知识。

2、普及五个行动——提升小哨兵的能力。观测活动——通过气象观测及数据的采集,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小气象员,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真做事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恒心;预报行动——通过发布气象预报。旨在培养学生的修改及创造能力;温馨行动——通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等活动向学生传递绿色理念,践行绿色行为。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传播行动——通过在学校、社区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环保知识等宣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创想行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气象模型、环保创想画、气象手抄报等活动,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普及气象科技教育。

3、突出两活动——彰显学校特色。将每年的3月x日世界气象日所在周定为“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周”, 每年x月定位“校园科技节”。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不断出现,气象越来越倍受瞩目。我校利用此契机,组织气象哨兵与区气象局合作走上北碚街头,向老百姓介

绍气象防灾知识,发放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手册。开展以“关注气象、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科普极爱哦与活动,活动中展示我校校歌《红领巾气象站之歌》、情景剧《小小气象员周周》、诗朗诵《气象员之歌》等精彩节目,科技氛围的创设和气象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哨兵通过宣传、接待者一系列活动提高了他们的与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主要效果及成果 :

由于我校依托《气象科技活动》教材,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学校气象育人氛围浓厚,学生气象科学素养有了较大提升,社会反响好,学校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发展。

1、20xx年被北碚区教委命名为“北碚区大磨滩小学气象观测工作室”,被北碚区气象局命名为“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 20xx年,被市气象局、市科协命名为“重庆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站”,20xx.10被重庆市气象局命名为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示范点、20xx年x月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2、 20xx年x月,学校教师团队编写《气象科技活动》教材由中国气象出版社作为校园气象站系列丛书、中小学气象科技活动教材出版并向全国出版发行,上册的正是刊号为:刊号 ISBN978-7-5029-5205-1,中国版本图书CIP数据核字(20xx)第065726号;下册的正是刊号为:ISBN978-7-5029-5204-4,中国版本图书CIP数据核字(20xx)第065727号,此书20xx年x月获得北碚区“十一五”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

3、交流和辐射作用明显。自20xx年以来,我校气象站接待了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丹尼尔·舒尔茨主任带领三所大学博士生一行17人团队、璧山金剑小学、南岸天台岗小学、江北区徐悲鸿中学、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北碚区双凤桥小学等多家同行单位的参观与交流学习,接待了来自西南大学青海科学骨干班和第二师范学院科学骨干班的学员的参观交流学习,还向他们赠送了我们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网上也有专门网站推广我们的教材,效果非常好。在20xx年x月在重庆市发生的一场特大暴雨中,由于气象辅导员及时通过小哨兵告知当地老百姓注意预防,避免和减少了财产损失。

4、领导视察和媒体采访助推了学校科技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接待了来自中国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学会、北碚区气象局和北碚区人民政府领导龙华区长、徐江副区长以及北碚区教委罗志惠主任等领导的视察与指导,收到好评,还接待了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北碚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学校气象站的事迹多次在国家、市区级媒体上登载,在电视台播报,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学校的均衡发展,校安工程——教学楼改造、新建塑胶运动场、新建食堂、实施数字校园、建设气象站森林景观工程的快速启动,全面改善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的快速发展还得到了社会企业家的认

可,20xx年两位企业老总汇报母校捐赠330套崭新课桌椅实现全部更换,价值三万多元。

5、师生的科技素养不断提升。由于我们利用校园文化、廊道文化、班级文化,利用《气象科技活动》教材,由地方课程和科学课等渠道向学生开展气象科技教育,学校学气象,知气象,用气象的能力大大提升,增强了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的意识。鲁佳鑫写的《蚂蚁搬家的秘密》和李雪莲写的《又闷又热的”桑拿天“》气象观察日记先后发表在《少年先锋报》和《气象知识》杂志上。学生画的气象环保的科幻画有7幅作品刊登在《气象知识》杂志上。论文《以气象站为依托,打造学校气象科普育人特色》刊登在20xx.2期《重庆气象》杂志上、教师指导张欣写的科技小论文获得20xx第四届“今日教育杯”重庆市小学科学小论文二等奖、《 “冷事件”不改气候变暖大趋势》等多篇小论文获奖。

北碚区大磨滩小学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科技活动教学总结

20xx年下学期科技活动教学总结

溆浦县水东镇中学 谌贻卿

本学期九年级科技活动选择了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前沿、创新技法,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的方法,创造制作科技产品,了解我国科技上的历史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科技知识在工业农业生活中的应用,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努力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教学中,我把科技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了读书乐,组织故事会。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科学实践活动。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进行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科技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的精髓在于“实验、制作、探索、创新”八个字。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

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科技实践能力。

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20xx年元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