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师技术总结

我段检修车间承担沈局客运机车中休任务,需要为线上机车提供优质的检修服务,保证机车能够在线上正常运行,因此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把机车冷却间管路组装,冷却系统正常运转,不在自己检修过的配件上出现故障,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我段承修的机车类型较多,任务也较重。所以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经常会出现一些特例的情况,我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

冷却系统是机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东风4B型机车的冷却风扇驱动采用的静液压传动技术。该技术能满足机车柴油机功率调节范围冷,热负荷变化频率的要求。静液压马达通过温度控制阀中的恒温元件,把冷却风扇转速的变化与柴油机油、水温度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静液压系统较为复杂,管路及元件较多,造成风扇不转或转速不正常的原因也是较为复杂的,静液压系统常见故障最终反映在风扇不转或转速不正常。处理故障时,应准确判断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检查和处理。

1、起机前检查与静液压泵相连的静液压油箱的油位是否正常。如果打开变速箱油尺有油益处,则可判断为静液压泵的油封漏造成窜油,高压油路建立不起正常油压,影响风扇的转速:如果油位正常,再用手拨动风扇,若转动不灵活,可判断为静液压马达故障,再根据故障现象相应的检修,更换静液压泵的骨架油封或检修静液压马达。

2、起机前检查一切正常,再进行热机检查。当油、水温度达到最大值(水温83±2,油温65±2)时,在柴油机最高转速下,手动调整螺钉,使温度控制阀处于全关闭状态(当手动调不进去时,说明滑阀犯卡)。如果风扇转速正常,可判断为温度控制阀的感温元件失效;如果风扇转速不正常,当用手摸温度控制

阀回油管与进油管感到无明显温差时,便可判断为温度控制阀的滑阀与阀体间隙过大或有拉伤,更换温度控制阀即可。

3、经过判断确定温度控制阀正常后,让柴油机转速仍保持在最高位,可判断位安全阀实效或静液压泵故障。为了减轻检查工作量,可先拆下安全阀在试验台上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说明安全阀失效,更换即可;如果测试正常,则为静液压马达的故障,必须更换精液压马达。

4、如果温度控制阀及静液压马达均正常,可将柴油机转速保持在最高位,如果风扇转速仍然偏低,则可判断为精液压泵出口压力不够,高压油路建立不起正常压力,造成风扇转速偏低。更换静液压泵后,风扇转速就会恢复正常。

5、在检查静液压泵或马达时,最好测量它的容积效率。因为柱塞连杆组与相应缸体的间隙过大,其泄漏量必然较大,因而容积效率降低,当静液压泵或马达的容积效率低于规定时必须检修或更换。

6、把精液压泵和马达单油封改为双油封后,泄漏情况已经基本消除,可使风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

通过对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处理,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也学习了不少新技术知识,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检修配件,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检修工作的几年来,我把学习技术,提高能力当作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关节。把上车的实际故障处理能力作为积累能力的一种方法,要锻炼出自己钻的精神,遇到难题查资料或请教师傅,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相信只有这样我才为铁路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并相信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自身的更多的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进取,争取为铁路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

我叫XXX,现在XXX工务段XXX线路车间机械化工区担任班长。从事线路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工作中认真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老领导学习请教,在此期间也多次参加局段举办的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十几年线路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不断适应铁路事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从中掌握了一些经验和技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业务技能

我自从九八年入路以来,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本掌握了线路、曲线、道岔的理论、实际维修和养护方法,特别是京九线从开始的80km/h到现在提升到160km/h,从养护理论和养护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段局的一次次业务培训,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变了一些老的养护观念、方法,适应铁路快速发展新的理念。对线路、曲线、道岔进行全面整治,要做到全面检查、分析、对各处病害必须以数据说话,消灭以前对病害处理单打一现象,精确到1mm左右为单位,取消凭老经验的作业方法,掌握新一套养护理念,线路设备质量得到了提升,大大降低添乘和车载处所,本人在整治曲线、道岔方面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京九线电气化工程施工改造,我在电气化改造,参与XXX、XXX、XXX、XXX X个站的道岔拖拉、站线和曲线的改造,积极介入养护和维修工作,每日检查,带班组及时消灭。为行车安全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特技专长

在我任班长以来,线路养护工作:我体会到工区设备最薄弱环节,在道岔也就是说最有技术含量的也是在道岔,每次的提速成失也在道岔。

轨控工作是工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线路质量的优劣,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基本保障,而道岔又是轨控工作最难解决的一项, 从轨检车机车晃车仪和ZT-5(6)型添乘检查以及人体舒适度检查情况来看,道岔ⅠⅡⅢ级超限占有相当大比例,因此对道岔区晃车的原因与整治急需我们进行 探索。由于道岔是线路薄弱环节,平时养护欠缺十分容易造成道岔动态不良。

1、造成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如下:

(1)道岔,线路道床,轨枕不一致引起晃车。如果车站岔区道岔,线路道床,轨枕等不一致,那么轨道在纵向上的刚度就会有差别,在列车运行条件下就会引起 颠簸性晃车。

(2)转辙部位空吊引起的晃车。道岔转辙部位由于电务设备的影响,捣固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空吊。尤其是尖轨尖端,空吊一旦形成,除空吊本身 引起的车辆颠簸外,还会使尖轨产生跳动,尖轨于基本轨在竖向上的贴靠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轮轨关系的变化,产生比较明显的晃车。

(3)道岔内部几何尺 寸的少量变化引起的晃车。轨道几何尺寸的少量变化对于线路也许不会产生晃车,但是道岔结构的特殊性,在道岔内部少量 的几何尺寸变化就可能引起晃车,特别使小的三角坑。

(4)尖轨爬行引起的晃车。道岔的转辙器结构都是采用基本轨刨切,尖轨尖深入到基本轨轨头以内,即所谓 “藏尖式”结构。道岔尖轨由于结构原因,经常会引起爬行。当尖轨产生爬行以后,进而引起轨距变化,尽管这个变化没有很小,有时甚至是1-2mm,但是由于 没有足够距离的轨距顺坡,也会造成轨距顺坡率超限引起晃车。

(5)作业习惯引起的晃车。现场作业中,为了作业方便,和保持轨道几何尺寸少量出三角坑,通 常以线路的某一股钢轨为基准轨,这股钢轨通常高出另一股钢轨1-4mm一般不会引起晃车,但在速度达80km/h以上时,当设定的基准股与道岔结构不匹配 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晃车。

(6)护轨结构刚度不足引起的晃车,由于保留了岔心 的有害空间,在辙岔部分必须采用护轮轨,由于目前提速道岔采用的护轮轨结构为可调式结构,这种结构与主轨的连接方式较弱,再加上垫片微小间隙等原因,整体 刚度相对不足,列车的车辆对这一变化比较敏感,进而使车辆产生晃动。

(7)岔区相邻道岔之间过渡钢轨过短引起的晃车,为了使一组道岔产生的振动在进入下 一组道岔前消失,道岔与道岔之间的过渡钢轨(也叫引轨)应有足够的长度,但是我们管辖内的大部分车站咽喉区道岔的引轨严重不足,比如武穴站5#3#岔间过 渡轨只有10m.这不仅使车辆振动产生叠加,还由于线路道岔轨底坡,轨顶坡的差异,使运行的车辆的轮轨关系在短时间内发生迅速的变化,引起车辆晃动。

(8)曲线深入道岔引起的晃车及道岔与桥涵之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晃车。按照振动不叠加原理,曲线与道岔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但是目前我们管辖的道岔,受地形限制,相当多车站曲线与道岔距离太小,例如武穴站4#岔曲线与道岔几乎连在一起曲线16#桩在道岔尖轨中部,这必然造成晃车,并对道岔产生较大的破坏力,增加道岔维修的难度。

(9)道岔部件磨耗引起的晃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以后,道岔不同部位产生的磨耗不同,列车对这一变化也是比较敏感,如不及时调整,也会产生晃车。

2、道岔区晃车的整治:

(1) 检查维修道岔外方线路,特别是列车驶入方向的线路,要经常检查,保持岔外一定长度线路状态良好,这个长度经技术人员推荐一般为75m-100m。如果在这个长度范围内有曲线,对曲线几何尺寸偏差等要从严掌握。

(2)线路岔区正线道岔与线路其道床,轨枕必须一致。或要有一定的过渡轨枕。如不符合,应尽快更换。

(3)要加强转辙部位的养护,对钢轨的空吊问题我们采取脱杆捣固(在电务配合下利用施工天窗)。全面整治转辙部位轨向和水平不顺。目前整治的武穴1.3.2.7.9岔效果较好。

( 4 )加强道岔检查和维修,几何尺寸要从严掌握,特别是加强对直尖轨和区尖轨的锁定。由于道岔在设计上在直尖轨后部和曲基本轨中有应力峰,尖轨和基本轨的相对爬行很艰难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加强锁定,减小这个相对爬行量,避免由此引起的晃车还是可以做到的。加强锁定的主要措施有:

Ⅰ:改进直尖轨根部,内直股钢轨,曲基本轨与岔枕的连接,增加扣件锁定力。

Ⅱ:保持道床道碴清洁,密实饱满。

Ⅲ:在直尖轨根部与曲基本轨之间,严格控制直尖轨与曲基本轨的相对位移。

(5)道岔维修作业一般情况下,道岔内部应以直股为基准轨,要严格控制基准股的水平,不提倡岔心水平高。因为岔心水平不顺十分容易造成三角坑的形成,另 外道岔相邻的中间短轨较短时,要综合考虑。以某一组道岔内直股为基准股造成另一组岔心水平偏低的问题,须采用其他措施解决,同时要注意控制基准股的水平值。

(6)岔心部位护轨的维修养护,在维修养护中要注意护轨螺栓的防松问题,特别是加垫片后,必须有足够的紧固。护轨垫片应设计多种厚度,尽量避免使用多片调整轮缘槽。

(7)相邻道岔之间过渡钢轨过短问题,目前我们还很难解决,但是可以采取冻结接头,以减缓车辆的冲击力。

(8)道岔与桥涵之间距离太小引起的晃车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采用软的基础水平做高点,硬基础水平做底点,虽然断面有点不平顺,但是在动态上是平稳的。

(9)要定期对道岔主要部件的磨耗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调整更换。以避免因磨耗对轨道几何尺寸产生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对岔心的打磨要掌握好水平。局部:较快时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减磨措施。

3、其他:

(1)道岔的晃车多数情况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甚至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需要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

(2)道岔区晃车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调查的深度广度不足,还可能是其他原因未进行分析,需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

三、解决技术难题

在实际的养护作业中,与道岔打交道最多,其中道岔最薄弱的地段是尖轨,我在实践中发现道岔跳动,造成列车在行进过程中,造成列车的晃动,分析原因:

1、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耗,螺栓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2、跟部桥型垫板或凸台压溃。

3、捣固不实,有空掉。

4、尖轨拱腰。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通过实践摸索解决了大部分的道岔尖轨晃动的问题:

1、调整尖轨跟的轨缝,使其保证在正常范围内,对道岔连接零件部分进行更换,对铁垫板上立柱螺栓进行逐一检查更换,保证道岔整体上受列车轮对作用时的共振减小。

2、更换跟部桥型垫板,更换压溃凸台。

3、精心捣固,去除暗吊,保持线路几何尺寸的稳定性

4、利用改造的绝缘拉杆,对尖轨拱腰进行整治。

四、技术革新

道岔的小三角坑和碎弯,会引起道岔晃车的主要原因:对道岔的整治要纳入道岔的管理单元,对道岔前后150—200米轨距水平要做到0,即使做不到0也要做成一侧水平,不大于2mm,对道岔的小方向拨道难以控制,拨后反弹较多,所以道岔以岔心为单位用弦线向两边取值,串枕或用不同号码轨距块改正方向作为基本股,然后改好轨距,对道岔前后100米,可用弦线量取矢距拨正方向,可以消灭道岔晃车。

五、授课带徒

由于京九线不断提速,设备不断更新改造,铁路新的技术新的设备要求提高,我们就要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学习课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刻苦钻研学习新的养护理念,才能发挥一名线路班长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在我任线路班长期间,曾授课带徒,为铁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血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XXX工务段X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