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简介

个人工作总结一般的格式为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四部分。

标题即个人总结的名称,有时可以将主要内容、性质作标题,如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时,在正标题下可以再拟副标题。如《企业财务会计个人工作总结——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解决办法》。这里便是两个标题了。 前言。前言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概述变化情况及主要成绩;有的介绍基本情况;有的概述总结的目的、方法等等。

主体是总结的核心部分。这部分一般应叙述总结事件的过程、做法、体会、经验、教训,并且要作理论的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的优劣,这是决定性的部分。

结尾或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表示自己的态度。 书写格式

工作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村20xx年度工作总结》《××镇20xx年党建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

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 ”,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三)尾部

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第二篇:总结简洁

中药临床重要用途总结

1.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5.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12. 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9.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6. 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9. 连翘:为“疮家圣药”。

48.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淤血证常用药。

54.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72. 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截要。

73. 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

74. 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76. 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78. 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79. 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

81. 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82. 海金沙:诸淋疼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

83. 石韦:尤宜于血淋。

84. 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

85. 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86. 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87. 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88. 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89. 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90. 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113. 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

114. 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123.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

128. 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

129. 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130. 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

147. 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

169. 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193. 人参:(为救治气虚脱症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197.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200.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 204. 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

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207.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214. 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

226. 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

230. 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237. 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

2.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 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7.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9. 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3. 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 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 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1.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8. 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

30.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 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4. 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43. 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44. 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9.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50. 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57.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62. 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

63. 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66. 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

71.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75. 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91. 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

92. 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93.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94.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95. 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96.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97. 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98.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102. 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103. 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 109. 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110. 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111. 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112. 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

115. 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

118. 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119. 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

120. 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122. 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

125. 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126. 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132.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134. 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136.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 138. 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141. 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144. 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151. 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56. 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161.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162. 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

173. 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

177. 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

178.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179. 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

181. 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186. 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

187. 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

189. 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190. 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

198.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201. 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

211. 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216.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218. 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221. 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23. 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225. 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229.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36. 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为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