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3、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对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

知识:是规律化的信息、是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4、信息量: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信息量大;否则,信息量小。

信息量的公式 :

5、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思维的管理。

6、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系统

人为系统: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建造的系统

复合系统:上述两种的结合 

7、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8、决策问题的类型 :① 结构化决策问题 ②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③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决策问题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MIS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这许多方面都同时展示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中。

MIS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最优化技术,为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MIS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MIS是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应用技术和基本工具,为管理决策服务的IS。

2、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3、企业资源计划(ERP)

第四章 Web开发的基本技术

1、Internet地址:惟一地确定Internet上每一台计算机的位置

有两种表示形式:IP地址、 域名

2、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NET  ID  +  HOST  ID

域名通常是:主机名.机构名. 顶级域名 

3、Web数据库(系统)是Web页面与位于底层的数据库的集成。

即:    Web数据库(系统)=   网页 +  数据库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1、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1)        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 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IS的投资。

2)        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MIS必须完成的任务,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        指导MIS的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2、企业系统战略规划法(BSP)是通过识别企业的业务过程和数据类,并根据两者关系确定MIS总体结构的结构方法。

3、U/C矩阵   U的作用

4、企业流程重组(BPR)

企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重组的方法、思想

5、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将系统开发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进行开发的方法。开发策略:自上而下

2)        原型法:先建原型,再完善原型的方法。开发策略:自下而上

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

4)        CASE方法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成逻辑模型设计。

2、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3、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IS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任务 :在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逻辑模型基础上,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2、代码设计种类 :顺序码(系列码)

区间码 :(1)多面码   (2)上下关联区间码  (3)十进位码

助忆码

3、选择应用软件时应考虑:

 (1)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2)软件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3)软件是否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4、设计时,都要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的原因?

   输出时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输出是系统的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运行过程正好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5、输入设计原则

   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时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1)控制输入量  (2)减少输入延迟  (3)减少输入错误  (4)避免额外步骤

(5)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6、校验方法

(1)重复校验      (2)视觉校验

(3)检验位校验    (4)控制总数校验

(5)数据类型校验  (6)格式校验

(7)逻辑校验      (8)界限校验

(9)顺序校验      (10)记录计数校验

(11)平衡校验     (12)对照校验 

7、 系统设计报告

内容: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代码设计方案  (3)I/O设计方案  (4)文件设计方案

(5)程序模块说明书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1、购置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满足MIS的设计要求。此外,还应当考虑一下问题:

1)          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          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3)          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

2、程序设计  目标 (要求):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ü  注意:相互之间是矛盾的,要平衡

2、程序调试 目的:

3、结构测试

4、程序功能测试

在程序无错误的基础上,再选择测试数据来判断程序是否完成了系统要求完成的功能。

5、系统切换方法有:

① 直接切换   ② 并行切换   ③ 试点过渡

6、系统维护 :① 程序的维护  ② 数据文件的维护  ③ 代码的维护 

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1、IS开发的方式

1)、专门开发(  ① 自主开发  ② 委托开发    ③ 合作开发  )

2)、购置商品软件    3)、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

2、信息系统的评价目的

检查 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和不足,为以后的改进和扩展提出意见。

第十一章 决策支持系统

1、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的信息系统。 

2、DSS的发展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

 人工智能有多个分支领域,其中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专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专家知识及知识推理等技术来理解与求解问题的知识系统。将ES和传统DSS结合而形成的IDSS,在结构上增设了知识库、推理机与问题处理系统,人机对话部分还加入了自然语言处理功能

4、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定义

是一种在DSS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供多个决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地探寻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

5、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系统可以结合:MIS为 DSS提供信息,DSS为MIS做出决策;甚至两者可融合在一起:MIS成为 DSS的基础子系统,或DSS成为MIS的高层子系统。

第十二章 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2、电子商务涉及的对象:供应商、订货商、消费者、金融部门(如网上银行等)、政府

货物运输单位(如配送中心)、交易认证机构(如认证中心)

3、电子数据交换 (,EDI)是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商业交易文件(订单、发票、报关单等用标准的格式以电子方式在计算机之间自动进行传送。

4、电子商务的分类:企业对企业(BtoB/B2B)、企业界对消费者(BtoC/B2C)

企业对政府(BtoG/B2G)

5、电子商务的结构 可用其四大基础设备和两大支柱来描述。

两大支柱

       公共政策、法律、法规

如有关电子商务的税收制度、定价原则、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商务运作的法律等。

       技术标准    包括用户接口标准、安全标准和传输协议等。

6、电子支付: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利用电子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将货币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

7、电子支付的形式有:信用卡、电子支票和数字现金等。

8、谈判的类型(按谈判机理):分配式谈判、集成式谈判

分配式谈判:是输赢型的,即一方的收益是建立在他方的损失上的。

集成式谈判:是以各方互利作为谈判基础,强调协调各方的收益和兴趣,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十三章 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系统

1、供应链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

2、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

3、“长鞭效应”

传统企业供应链条中,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层层加码,愈往上游订购量愈大的现象,就像挥打鞭子那样愈挥愈高,形成了“长鞭效应”。

       后果   造成生产过剩,库存积压,成本升高,效益低下。

        解决途径    通过供应链管理。

信息交流与共享的重要性靠信息技术实现。

4、商务智能是人们运用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对积累的商务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创造而形成商务知识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如:面向电子商务的谈判支持系统、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挖掘系统、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系统等。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总结

1、罗宾斯管理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2、法约尔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可通信的知识。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加工之后,对特定的使用者就称之为信息,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合称为三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信息的属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包括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价值性,变换性,共享性,可压缩性,传输性。

5、信息量的大小决定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得到这条信息所得收益和不得这条信息所得收益之差即是价值。

6、西蒙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情报,设计,选择三个阶段。a,情报收集 b,方案设计 c,抉择

7、决策问题分类:a,按决策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b,按决策的主体不同,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c,按决策是否重复,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d,按决策问题所处条件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8、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9、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其另一特点是利用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结构化的问题,决策支持系统(DSS)处理非结构化问题。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结合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和全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生产方式及组织管理的要求,按照时间顺序,管理信息系统出现了MRP,MRP2,ERP,SCM等主流体系。

11、MRP的基本原理:在已知主生产计划的条件下,根据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流程,产品交货期以及库存状态等信息由计算机编制出各个时间段各种物料的生产及采购计划。

12、MAP系统是基于物料库存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其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13、闭环MRP:闭环MRP根据长期生产计划来制定主生产计划、而主生产计划必须经过产能负荷分析保证其可行,然后再执行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及控制,

同时,利用供应商、车间和计划人员的反馈进行系统的实施。闭环MRP是一个集计划,执行,反馈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它能对生产中的人力,设备和材料各项资源进行计划于控制,使生产管理的应变能力有所加强。

14、ERP的定义: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技术是外在表现,管理思想技术方法是内在表现。

15、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化。

16、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组成要素必须包括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务活动,即必须利用电子方式或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商务活动,其目的是充分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17、电子商务的分类:a 企业对企业(B2B)b 企业对消费者(B2C)c 企业对政府(B2G)。

18、业务流程:是一组由商业规则控制的相互关联的商业功能,那些商业规则对于某一个企业来说是独特的。企业流程:就是企业完成其业务、获得利润的过程。

19、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

20、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内容:1.管理层再造。BPR的成功,需要良好的沟通规则和渠道,高层管理者的广泛支持,积极的公司文化,团队工作和协调等。2员工再造。BPR的主要因素是人,为了成功地实施BPR,必须先进行人的再造。3信息技术在BPR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BPR的助推器,BPR是“信息技术导致的企业再构造”。

21、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步骤:a 流程再造目标的确定b 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分析诊断 c 流程再造的策略。d 流程设计e 业务流程评价及组织保障的设计

22、影响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素:1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互动关系(1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组织管理密切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又影响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效益和效果。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更是更新管理思想,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信息化只用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2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应该只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3 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4、信息化为企业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 5、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2企业管理方面的缺陷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失败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搭建起良好信息文化建设平台4从构建管理环境的角度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23、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案例:福特汽车公司采购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1管理战略转移2决策的复杂化3企业组织的调整 信息系统建设对社会的影响:1信息技术创造着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劳动生产率2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

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社会资源高效率分配,加速了全球化进程3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之中,是新经济的催化剂4信息系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5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

24、主机包括主板、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CPU)、总线结构、内存储器。外设有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5、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主机,外设)、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其他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通用软件,专业软件)。

26、总线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内部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入,断电信息消失)和只读存储器(ROM)(可读不可写入,断电信息不消失) 常见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两键鼠标,三键鼠标,多键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话筒,条码阅读器。

27衡量打印机好坏的指标有三项:打印分辨率,打印速度,噪声。操作系统五大基本管理功能:微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28、常见的典型微机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列,Unix,Linux等。应用软件包括通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显示软件)和专业软件。

29、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机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技术进步的速度。

30.、网络拓扑结构:1、点—点信道网络2共享信道网络,共享信道分为总线信道、卫星信道和无线信道,拓扑结构有总线性、树形、环线

3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LAN)2广域网(WAN)3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ARPA)4综合业务数字网。CS模式(C代表客户端,S代表服务端)BS架构更新换代很容易。

32、C/S模式与B/S模式的对比:一、系统的性能比较。cs 模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能处理任务,可减轻服务器压力。Bs 模式的优势是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但客户端只能完成浏览、查询、数据输入等简单功能,服务器负担很重。二、系统的开发比较。Cs 模式是建立在中间件产品基础上的,对应用开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使用开发者投入很多精力来解决应用程序以外的问题,使得应用程序的维护、移植、操作变得复杂。三、系统的升级维护比较。Cs 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他模块的变动,系统升级成本较大。Bs 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升级只需要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即可,降低了异地用户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33概念模型(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转向关系型数据模型,ER模型图到数据表格。

34、E-R方法:E-R模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而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地描述。

35、数据库设计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数据实施阶段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36、诺兰模型:1初始阶段2传播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6成熟阶段。 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1入厂物流2生产作业3出厂物流4市场营销5售后服务。

37、战略规划的三要素1方向和目标2约束和政策3计划和指标

38、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的基本方法:1用户自行开发 2委托开发 3从市场上购买合适组织需要的软件 4购买后二次开发方式

39、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阶段,是一个功能分解的过程,它把系统看成是一个可以分解的功能集合。系统分析报告是信息系统设计的依据及最后系统验收评价的基本标准。

40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1 组织结构 2 功能分析

41、逻辑模型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法,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

42、系统设计的任务: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具体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及网络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

43、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注意1系统需求分析2开发方式选择及实现3评价。

44、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一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分为5个阶段(1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开发请求—可行性分析—确定系统目标)2系统分析阶段(需求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分析—确定新系统逻辑模型)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总体设计结构—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模块结构与处理流程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撰写系统设计报告)4系统实施阶段(物理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调试)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开发目标清晰化,工作阶段程式化,432开发过程按工程标准规范化,文档资料标准化,设计方法结构化。缺点: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开发周期长,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不能较大范围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原型法,优点是自底向上,缺点是小型。系统分析报告是信息系统设计的依据及最后系统验收评价的基本标准。可行性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报告的标准。

45、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1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2业务流程分析3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4数据字典5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6系统化分析—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得到的具体的物理模型是系统实施的重要依据。系统设计的任务是逻辑模型。46、系统设计原则1系统性2灵活性3可靠性4经济性。

47、系统吞吐量: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响应时间:即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

48、代码的功能:1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2便于录入3提高数据统一性4提高处理效率和精度。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2层次码3特征组合码4助忆码。

49、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调试,系统运行与切换。

50、对程序设计的要求:1可维护性2可靠性3可理解性4效率。

55、系统调试就是指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系统进行测试,找出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使之完全符合系统的设计要求。其目的是找出系统程序的错误

51、大型系统的调试工作量大约占到整个软件开发工作量的40%到50%。系统调试是以找出系统程序的错误为目的。

52、系统切换:1试点2直接切换3并行切换4分段切换。第二种方式最简单,但风险也最大,一旦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因此只适合在不重要或时间要求不高的小系统中使用。第三种方式优点是无风险,可靠性高,缺点是费用太大。 第四种方式的可靠性和所耗费用都介于前两者之间,适合在较大系统中采用。

53、系统评价的内容:1系统的总体性能评价:系统的总体性能评价是考察系统运行后,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要求,并且评价系统工作情况的科学性和用户资源的利用率。

54、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一)直接经济效益指标1系统投资及费用:包括系统的硬件,软件,开发费用等一次性收入,系统开发和运行相关的经营费用以及系统运行期间的各种维护费用。2系统收益:包括使用信息系统后企业库存资金减少,生产效率提高,销售利润增加和人工成本减少等。3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指系统使用后,给企业带来的新增效益抵偿全部系统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二.间接经济效益指标:间接经济效益指实施信息系统后,给企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如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