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现状与其改善策略

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现状及其改善策略

长沙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系 09学教303班尹晓琴

摘 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部分,但因为教师或幼儿园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与理论上都存在着严重差距。如自主意识薄弱,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限制幼儿思维发展和想像力,互动太少等等问题。为了完善物质环境以及发挥好环境的教育功能,将环境作为课程的动力载体,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总结出一些改变和完善的措施,即幼儿园应做到坚持“四原则”;让环境活起来;使环境具有弹性等。总之要严格从幼儿实际和园所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发展。 关键词 :环境创设;环境教育;问题现状;改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虽然现在的幼儿园都清楚《纲要》的要求,可是在理解上却出现了误差。幼儿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学习环境既指室内为保证幼儿学习、生活需要的自然角、图书角、美工角等的布置及墙面的装饰和美化,也指师生间、幼儿与幼儿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精神气氛。后者常被称为精神或心理环境。

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

面对21世纪的学前教育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盛大趋势,各个幼儿园更是异军突起,力争向“更好、更高、更全面”的教育宗旨靠拢,幼儿园之间在建园规模和教师队伍进行比拼外,更加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教师质量的较量。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园在进行物质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在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往往大主题较明显,具体的主次却很模糊

我们可以用一棵大树来比喻成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布置。把每次幼儿园要进行环境布置的主题比做大树的主干,一般情况下,负责环境布置的教师总会根据园里布置下来的内容去寻找所有有关该主题的一切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大树的主干和主干上的大分支和小分支。然而当布置呈现在人眼前时,往往会发现整个室内环境布置由主体到部分就只有树干和树的分支,主干部分最容易被忽略掉。这样,当我们去看着这棵大树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树干上一堆凌乱复杂的分支,没有主干部分的存在,便失去了大树本身的美感。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就如同一棵生长茂密的大树,它的成长需要各个方面的“养料”充足,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成一棵健全的参天大树,在茂密的丛林中茁壮成长。并且大部分幼儿教师将幼儿园内环境创设主

要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将班级环境的创设主要理解为墙饰。还比方说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没有包含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的材料;或者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

(二)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也是当前幼儿园进行物质环境创设的问题之一

环境与材料一经教师'精心'设计布置,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墙饰与活动材料内容、功能、操作方法上较固定。教师习惯用直接指导的方式教会幼儿使用材料,通过练习达成教师预设在环境中的教育目标。这种现象在各大园表现的很明显,我曾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了部分幼儿园的各种实习,在实习中发现这些幼儿园很容易将环境布置的位置和布置时的操作方法保留下来,以用来应付一下下一期的环境创设,并且其材料多是以卡纸、皱纹纸、硬纸之类,很少看到用现实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三) 过于强调美化环境,忽略了幼儿思维、想像力的扩展

在中国,幼儿园过分强调环境的'美化'功能,环境创设的重心放在如何帮助儿童'获得知识上',强调幼儿的接受学习;强调分科教育与划分领域的学习活动,强调区角设置的完整与材料投放的均衡,强调幼儿严格地入区活动,强调区角基本材料的配置与数量。因此,各班计算、语言、美工、科学、建构等区角一应俱全,材料基本雷同,设置大同小异,中国也不会存在像国外一些在大自然中建设的幼儿园,完全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等等。

(四)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忽略幼儿主人翁意识教师

因为考虑到孩子不能完成老师主观上的创设,或者老师对孩子心理动态的意识欠缺,所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从构思到制作都是由教师自主完成,没有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作为实习生的我们成为了帮手,孩子们却只能眼巴巴用欣赏和羡慕的眼光看那些被教师精心设计的布置,这种问题使得环境创设的作用被大大削减,很难起到应有的有效作用。 [1]

二、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大部分幼儿园对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理论大于实际,形式大于内涵

多数幼儿园展示了很多与教育环境创设有关的理论知识来丰富幼儿领域的人群,却没有在行动上作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创设。多数幼儿园在应聘时会非常关注幼师的手工和美术功底,以帮助其园进行环境创设,他们这种应聘方式表面上是秉着《纲要》的要求挑选人才,实质起的作用反而是钝化了应聘者对“环境创设”的正确意识,单纯以为只要能手工制作、能交出令招聘者满意的作品就行,从而忽略了应聘者的精神层面对环境建设同样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实践的偏差最常反映在上级来园视察的择标导向上,也反映教师只重视物质环境创设的错位思想上。

(二)在进行学习环境创设与布局上,老师和幼儿的互动太少

现在多数大型幼儿园都在致力构建多元化环境,多元化环境创设也是对当前优秀幼儿园各项工作制度已渐趋于成熟的标志性体现之一。多元化的简要定义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而将其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上面,正是与多元化教育相衔接的重要桥梁。多数教师一般要为班级创设“语言教育、游戏活动,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等环境,老师为了应付不同教育领域中所需的环境创设,常常会从各个教育当中找出环境创设的合并项,这样就缩短了时间以应付教学,但后果却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如果老师与孩子一起互动,一起讨论怎么设计墙面或地面,怎么设置“图书角、美术角、数学角”的环境装扮,要投入多少材料、多少人一起合作,会耗用多少时间等问题,有趣又有益的方法既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环境创设方面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也可以缩短环境创设的时间,更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种问题同样也是表现在老师忽略孩子的心理、不符合幼儿的特点、以成人的眼光、做幼儿的环境的思想上。以“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念为指导,教师在班级环境设计上下大力气,室内外场地布局、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等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据调查发现,80%以上的幼儿园在进行室内环境布置时,总是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追求表面上的“好看”,“漂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但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园的环境。有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像童话世界,幼儿园以环境材料是否美、精致,教师是否'手巧'衡量教师在责无旁贷阳设的作用,以绝对标准评价儿童作品质量。在成人看来,这些都漂亮极了,这类环境确实能吸引幼儿,但时间一久,幼儿就失去了兴趣。而那些在成人看来“拙劣”、幼稚的环境布置,幼儿却情有独钟。所以这种多数教师为了求新求异,不顾孩子的主观视野和心理特点,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教学方法的需要,使环境创设单纯地成为了摆设和装饰,从而掩盖和违背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

(三)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制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三、针对当前的幼儿环境创设问题提出的有关改善策略

(一)坚持将全面性、适宜性、参与性、一致性的原则贯穿到环境创设实践当中

对于环境创设原则的理解,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多少都知道一二,只是将其贯穿落实到实践中来就显得人单力薄。那么怎样将这些原则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呢?首先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要明确无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有机联系起来,去找到环境创设的重点和教育价值,才能真正的做到环境创设,进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知识水平提升。再者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要理解熟悉。一般说来经验充足的老师都能将班级创设与孩子的心理特点较好的联系起来。比如活动室材料的堆放应放在距离孩子多远、多高的地方会有利于孩子拿放,美术作品的展示应当和孩子一起去讨论怎么装扮,只有让每

个孩子都能再其视线范围内看到他们的作品和名字,他们才会领略到自己的成功与被重视感。

又比方说自然角的浇水,师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去参观浇水的过程,后亲自示范,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给自然角的盆栽浇水,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能力。落实参与性的原则实质是幼儿与教师合作努力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图,要让其养成将环境与教育联系起来进而思考创新的习惯。环境和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环境创设同样要要与幼儿教育目标相一致,并且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幼儿园在制定每一学期的周、月、期活动计划时,都应该考虑怎样使幼儿教育目标能与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也要考虑要投入哪些材料合适、投入多少、还需要创设哪些条件?只有获得环境支持的教育才能成为开启幼儿心智和创造力的有效工具。

(二)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或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如某班在搬迁活动室时,教师事先把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墙饰都拆除掉。幼儿来到时,面对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漂亮的活动室,他们产生了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教师当即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了幼儿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墙饰制成后,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同伴、教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动外,还要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问题,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如某教师正准备按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这时候有两个幼儿把动物角的蜗牛放到活动室的桌子上,于是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蜗牛身上来了。看到幼儿对蜗牛如此感兴趣,教师决定临时调整教育活动计划,积极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针对幼儿提出的“蜗牛有没有嘴”这个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求答案,使幼儿不但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初步能力。

(三)环境要有弹性,让环境活起来

一成不变的环境只会限制和阻碍儿童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联系现今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捕捉孩子对观察事物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比如说,现在孩子对“奥特曼、喜洋洋'这一动漫形象的兴趣浓厚,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这类形象搬到课堂上面来,可以让“奥特曼、喜洋洋”作为问题提出者,以牵动孩子解决问题的心理,亦可以将“字宝宝卡片”“奖励贴纸”用他们的形[3] [2]

象代替,让这些静止的具体环境活在课堂上,走进孩子兴趣范围。传统的活动室多为中间摆放几张桌子,这样的空间布局停留在“教师讲授、幼儿倾听记忆”的层面上,这样空间布局仅仅实现了教师与善于表现的少数幼儿的交流,不便于幼儿之间进行深入的、详细的、甚至有冲突的讨论,这样的空间布局使教师幼儿发展情况的观察、了解仅仅局限在对全般幼儿的大致的、模糊的、一般性的水平上,阻碍了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深入的、具体的、个别性的把握。因此,我们要充分地挖掘有用的空间,激发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桌椅摆成半圆形,让所有孩子都能和老师保持着近距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把桌椅怎么摆既好看又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老师的声音、看到老师的面孔。这样就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态度,又能方便老师观察探析孩子的举动和心理。所以我们应当打破生硬的环境布局,敢于创新、打破陈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再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环境补给孩子奇妙的想象,想办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让环境能伸缩自如,既能让孩子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能通过表像发散思维和想象。

(四)要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五)欣赏大自然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物质环境中大环境就是指大自然、大社会。对幼儿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我认为是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我们致力与如何深入浅出地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活动方案之中,并利用有趣的游戏(可利用听觉、视觉、触觉感受)和活动方案来让幼儿掌握环境知识、生物知识。如让小班孩子已认识“花”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设计了“花仙子找家”的游戏引导他们认识花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仙人掌长在沙漠中,荷花长在池塘里,牵牛花长在篱笆上??,达到了让幼儿观察与比较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体会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目的。

让幼儿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乐趣。除了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玩沙区、[4]

玩水区、观察区与种植区外,把幼儿带入大自然中做游戏会使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更加深刻与丰富。如参观农庄,到郊野公园等。除了开展探索活动的方法,还应利用多种方法途径,还可以通过社会或园所制度举办一系列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资料调查显示,约50%幼儿园与小学初中一体化的学校都会联合组织春游种植树木之类的活动。通过这种互相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幼儿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小学生们独立自主的精神,也懂得了一些粗浅的环境知识、生物知识以及爱护环境的道理。将大自然这么宽泛、包容的自然环境展示给孩子们,能让教师与孩子一起感受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而与教育目标紧密联合,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养成习惯。

归根结底,幼儿园环境创设,前提是要从园所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是培养骨干教师对环境建设的正确认识,关键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发展,才能一步步的、更好的构建好这一复杂而系统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http://www.glszs.com/contents/78/582.html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前教育研究,20xx,(7)

[3]王卓.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xx,(3)

[4]让孩子与环境真正对话 中国教育文摘网

[5]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初探 中国教育文摘网

[5]

 

第二篇: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创设环境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创设中的独角戏、物品摆放问题、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利用空间不够充分,环境创设利用不具有教育性和开放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策略,把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正确引导幼儿和材料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资源;教育性;主动权

一、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都十分重视环境创设,但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老师未能注意考虑幼儿真正的需要,以及幼儿是否参与到其中,对幼儿的发展有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环境创设中的独角戏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域布置中,有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忙得不可开交,自己动手动脑,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漂亮。可是,教师却忽略了我们的幼儿,在这个环境创设的舞台上,只有那美丽的作品,却很少见到幼儿的作品,例如:在某所幼儿园里,当我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教室的环境布置非常漂亮,但大多数手工全部是由老师亲自动手剪、贴、画,只有在一个墙角才看到幼儿自己的作品。在惊叹之余不免我们感到伤感,这么美丽的东西只是“表面”的东西,没有“内在”的东西,发挥不了什么教育作用,觉得有些伤心。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失去了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机会,发挥教育作用的原则。教师不能把精力都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应该怎样创设”上,要应该放在“我要去启发和引导幼儿参与,对于幼儿活动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问题上。

(二)物品摆设只供欣赏,不具操作性

由于教师害怕幼儿把自己辛苦的作品弄坏,就把一些玩具中的精品放到比较高的地方,幼儿也只能远距离的观赏,不能动手触摸,也就达不到教育作用。例如:幼儿园准备要举行一次教室环境比赛,在某班的教室里,老师精心的布置教室墙壁,为了增添墙壁美观的效果,老师用了一个晚上制作一个精美、小巧的玩具。幼儿看到这个玩具都非常喜欢,想伸手去摸。可是,只要幼儿伸手,老师就大声责备幼儿,最后,在结束布置的时候,老师就把这个玩具挂在高高的地方,幼儿怎么伸手也摸不到,只

有站在下面抬头仰望。所以,老师不能只顾着美观,而忽视幼儿的需要。

(三)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教师只注重了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缺乏主题性。例如:老师在环境布置时,剪好一些漂亮花样的图形就贴在墙上,可是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图形,整体看上去没有主题。因为老师只顾着家长欣赏后觉得好不好看而忽略幼儿的参与,所以,老师只觉得漂亮就好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方面,就忽略教育作用了。

(四)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

环境创设空间利用也是一大重点,因为环境创设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让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大折扣了。例如:教室布置整体上看起来相当的好,但老师没有特别注意一些细节,如老师应该让幼儿一起想办法一起合作制作,让幼儿的作品参与在整个环境创设里,这样整体看起来就非常和谐,其实,利用那些被忽视的细节,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五)环境创设、利用不具教育性和开放性

在环境创设与利用中如果不具有教育性、开放性,那样的环境也是不合格的。因为没有教育性、开放性,根本就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某一所幼儿园里,他们的区域活动角都很有特色。每个班有4~5个区域活动角,内容都非常丰富。但是,在语言区域角的地方,那里的图片整整齐齐排放好,却已积了一层灰,智力区没有动过的拼图无人问津,原因只是太难了,幼儿不感兴趣。所以,本应该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场所,但由于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也没有及时捕捉幼儿活动中反馈的信息,使得部分区域失去教育功能,这样环境也是无效的。有些幼儿园创设了许多专用教室,但平时都不开放,只有领导来检查时,才开放使用。我认为幼儿根本就没有和环境融合在一起,也没有达到互动作用的效果,这样的环境创设是失败的。

二、物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不少的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还是比较多地由老师提供,幼儿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实,这就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封锁了幼儿的主动性。老师和家长要把幼儿发展中的一切看成是平等的,给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虽然,幼儿在发展中会存在有差异,但这是允许的,我们在评价幼儿时要看到幼儿的努力,不断鼓励,让幼儿在关爱和激励中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他。我们要尊重幼儿,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宽容

和谐的环境。教育本来就是应该让幼儿能够自主地学习,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地成长。我们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在以前的物质环境布置中不难看出老师的想法,虽然,布置得很精美,但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让幼儿参与设计虽比老师自己独立完成要花上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也更有价值。例如,老师要在区域角摆放什么东西,墙面要画什么,最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让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创造过程中,绝不能把意图强加于幼儿,要积极走进幼儿的心灵,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到尊重,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作为老师要不断鼓励幼儿,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让孩子与物质环境互动

(1)充分考虑活动空间,合理布局墙面

教室外面墙面布置是激发幼儿发问、思考的一种方法,老师把平时幼儿在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画在墙壁上,让幼儿能不断产生观念和问题。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其实,环境无时无刻地围绕在幼儿的身边,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只要让幼儿参与其中,就不仅仅是美观的作用了。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活动区域体现材料多样性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需要相适应的材料,就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通过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探索兴趣。如有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出对材料的新式玩法,并且投入到活动中。有些材料幼儿并不感兴趣,老师就要用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创设区域角,让幼儿在玩区域角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所以,活动材料也要有生活化、趣味性。例如,用生活中常见的盒子、瓶子等废旧物品。这些材料必须都来源于生活,又容易收集的。幼儿特别喜欢把废旧物品通过自己的摆弄变成漂亮的玩具。

(3)结合教育内容,环境创设体现全面性和完整性

参观了许多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布置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系统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在同一个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出现不同的安全教育情景。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落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

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幼儿是一大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多方面的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把各种资源给予幼儿园使用。老师不管是上课,还是排练节目,在利用家长资源时,不能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体谅家长,为家长考虑,不增添家长的负担。为了要让家长积极合作态度和行为参与我们的活动,老师要有计划性,让家长为了幼儿的物质环境做出贡献。例如,老师在一次主题活动中需要图片,需要家长帮忙,家长都十分支持,短短的几天,不同的图片都到了老师手上。所以,家园互动是最好一种方式。家庭资源是探索性主题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四)利用和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1)放性教育环境,体现环境的可操作性、参与性和层次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允许孩子摆弄、操作;环境布置要让幼儿参与,有幼儿的作品;环境创设要体现层次性,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创设适合他们活动的环境。活动室内可以分割成几个区域,以利于幼儿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方便教师观察和指导幼儿。

(2)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体现合作性、自主性和高效性。如在游戏环境创设时,平时教师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在本班重点准备1~2种游戏材料,对本班的所有幼儿开放,可以结伴到各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师间的联系,让教师集中精力观察指导幼儿,也可以让幼儿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提高教师、幼儿、环境之间的互动频率,高效地利用游戏环境。

(3)营造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应时刻关心幼儿的心理需求,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幼儿。比如,教师可在活动室里设置一个“悄悄话区”或“安静区”,随时去倾听幼儿的心里话,并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 莫源秋 .幼儿园心里卫生保健工作指导[M].广西: 广西人民出版社,20xx

(8)

[2] 山东教育网 http://www.sdchild.com

[3] 育儿网 http://www.ci123.com

[4] 3edu教育网 http://y.3edu.ne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