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都已比较成熟的开展,近几年我国有些高校也在进行相关反面的探索,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用所学理论要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因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通过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之间合作

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学生毕业之后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从20xx年起主动与邮电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联系,完成了大量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项:

完成了与西安电信的横向科研项目“西安电信战略转型与精细化管理研究”,该项目为西安电信由传统运营商向综合服务上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项目成果在20xx年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与咸阳电力公司合作完成了电力公司客户满意度调研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我系商务实验室的电话调研系统,吸收了大量本科学生与研究生参与,市场调查是经管类专业必修的理论课程,通过这次调研活动学生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目前我们正在与西安市科技局合作联合攻关“西安市奖励机制创新研究”项目,西安是科技大市,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丰富。但是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科技局打算从奖励机制创新的角度,通过科技奖励机制的设计引导科技人才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制度创新与设计和管理机制研究正是经管类专业的理论强项,我们与科技局的合作是检验和丰富理论增加教师实践能力的好途径。

总之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使教师充分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需求,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掌握大量的实践素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教授课程就能有的放矢。

2、组织教师、学生为企事业单位直接提供服务

除了高层次的横向研究合作之外,教师和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接触企业为企业提供基础性服务,这也是锻炼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持续性地开展这方面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项: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是我系校外实习基地,每年管委会都要对区内的企业进行数次普查或专项调查,管委会工作人员数量有限而高新区内企业众多情况复杂,靠他们自身难以完成任务。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表示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利用市场调查这一集中实践环节来做高新区内企业的调查工作。现在每年大约有

100名学生参与到调查工作中,通过调研我们的学生接触了企业的实际,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调研效果很好。西部洽谈会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交流活动,西洽会的主场地设在曲江西安国际展览中心,我们与西洽会的组委会接触后,派遣了100名左右的学生参与西洽会的筹办、布置、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在西洽会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这些学生参与大量关于策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有了很大的收获。

从xx年开始在不断转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邮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急需对企业内部的一线工作人员、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技术人才进行销售、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我们积极与邮电企业联系,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至今,我们已经做过内蒙古网通、三门峡网通的一线营销人员业务培训;西安联通公司的客户经理培训。通过这种培训为企业提供了服务,另外教师与企业员工接触后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3、校企合作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从我院的培养定位来讲,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牵头的各种赛事,各种技能培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20xx年开始,我们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易趣网、一拍网、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合作,积极组织大量学生参与了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20xx年成功协办一届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就是参与真正的商务竞争活动,通过大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我们与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合作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阿里巴巴非常重视培训工作,专门设有“阿里学院”,我们先后有四名教师赴“阿里学院”学习,获得了培训师资格,然后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授权下为学生展开培训,成为将来学生进入电子商务行业就业的重要砝码。

另外我们还与电子商务协会合作设立了“移动商务”培训项目,与原陕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合作开展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项目。

4、与中小企业协会长期沟通机制

与企业保持联系是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与陕西省中小企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协会定期要请省内的企业家来校与学生座谈交流,通过交流和了解,为校企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有数位企业家成为我们的兼职教授,也有部分优秀学生被企业家看重获得了工作机会。

5、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西安高新区校外实习基地、大唐电信校外实习基地、阎良电信校外实习基地、金堆城钼业公司进出口公司校外实习基地、交大合力公司校外实习基地、科特勒国际咨询公司校外实习基地等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赴基地实习,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实践能力。

二、建立校企互动新机制的思路

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校企“双赢”为切入点构建“校企互动”的新型机制,深入加强与企业联系与沟通,努力与合作企业建立高层次、稳定性联系。同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校企合作”研究成果,切实将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研究并努力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有效形成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探索、建立校企“双赢”合作机制:转化校企合作的思路,确立“双赢”思想,通过合作既为企业带来利益,又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要从现在学校的“单相思”变为校企双方的“两情相悦”,这是新的社会环境中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学校的学生、教师、完善的教学条件、各种门类专业知识的积累,这些高校资源一定能够在市场上找到“买家”。这就需要解决学校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学校需要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也可以创造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把握市场动态,调动校内各种资源动态调整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适应企业的需求。只有在校企“双赢”的条件下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合作项目中,其实践与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第二篇:校企合作工作总结2

云南天鸿高岭矿业有限公司企校合作工作

总结报告

近年以来,天鸿高岭矿业在临翔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随着市场经营的不断完善,天鸿高岭矿业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培训学习机制,打造一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学习型团队,全面提升公司员工的管理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公司按照“高级补新、中级补能、基层补缺”,多层次(培训计划方案)、多形式、多渠道、多批次开展的培训思路,积极探索实践公司与学校合作培训员工的新机制,有效地促进天鸿矿业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升,为天鸿矿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回顾20xx年,公司企校合作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打造学习型团队,有效提高员工能力素质

如何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素质技能?是天鸿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针对我公司员工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在全公司营造比学习,比钻研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我公司注重员工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挖掘每一个职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深度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我们结合业务工作,建立了年度中心组学习评比制度。根据培训课时、培训质量、培训效果等技术指标,设立了相对固定的年度奖项。一年来:公司中心学习组,累计培训27期,接受培训员工874人次;专业技术培训班6期,接受培训员工47人次。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生产一线及管理人员比学习、比创新、比奉献的精神,

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涨,达到了以学促干、以干促优的目的,有力地带动了全体人员讲专业,谈工作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就是培训学习途径多元化、培训学习资源共享化。结合公司自身特点,我们不断拓展员工培训学习手段,为员工搭建了多种培训学习平台:一是鼓励员工业余学习,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开阔视野,为了激发公司员工更好地学习,我们专门制定了员工求学的激励政策,还设立了学习补助金与奖学金;二是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三是提供多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渠道。以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训学习方式,举办公司中心学习组、专业技术培训班、委培班等各类培训班16期,累计授课3000多课时,累计受训人员达1800余人次。20xx年x月,我公司在临翔区人事局、临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临沧市临翔区高校毕业就业见习基地。初步构建了立体的培训学习网络,为员工培训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公司的同志讲:“公司培训中心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学习,不学习不行了,学习大有甜头”。

二、 以公司需求为导向,寻求企校合作培训伙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天鸿矿业经过自身改制及相互间的重组,生产力布局和链接得到重新组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促使天鸿矿业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环境,而且也特别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工作。

我们深入了解、多方咨询经论证可行后,公司分别与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临沧市技工学校、耿马职业学校、昆明启达咨询公司等多家单位签约合作。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了高岭矿专业培训基地,由国家教育部授权在公司建立了国家级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在临沧市技工学校组办了天鸿矿业班、耿马职业学校组办了高岭土精加工工艺班,有机地将招工与培训一体化实施。

一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副院长严春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矿物材料学肖国琪博士等19人次先后亲临公司现场举办高岭矿专业知识培训班9期,授课200多课时,培训人员达600多人次,中国地质大学为公司培养出博士后1人,博士1人,大专/本科 9人,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我公司与临沧市技工学校、耿马职业学校签订培养协议,由学校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进行培养。公司赞助学生并提供实习机会,学生经过严格的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考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后,由公司接收就业。20xx年以来,我公司共培养了来自耿马、镇康、沧源、永德、贫困地区的学子155名,为公司培训复合型人才115人,从而实现“培养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成立企校合作组织机构,保证企校合作有效运行

为确保企校合作有效运行,我公司成立了由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以我公司高岭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主要分析、研究企校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培养定位,明确培养方向,全面指导协调我公司企校合作各项工作,并由公司执行董事,负责企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四、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安排组织专业培训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专业技能是我们天鸿矿业核心竞争力全部内涵的真谛。企校合作形式下的技能培养,应该紧紧围绕员工对高岭矿相关专业及加工技能的要求展开。 在内容上,我们尝试“加强文化基础课、精简专业理论课、突出专业实践课”的框架下安排培训教学活动;对于文化课,公司正视员工的现状,务实地提出“合格”的培训教学要求,切合实际地安排培训任务;对于专业理论课的精简,肖国琪博士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实效性,以“够”学、“能”学为第一考虑因素,将过于深奥的纯理论删改,同时增补新科学、新技术知识,拓宽员工知识视野,突出专业实践课,以实践作业模块为体系组织实训。他深入公司基层,了解公司及员工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写有针对性、教法、学法一体形式的培训教材,使其成为帮助员工自主操作的说明书;理解实践原理的辅导书。

公司人力资源部还根据公司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及时地调整培训内容,开设相应的课程,并进行对应的实训。让我们的员工成为掌握一定先进生产设备操作能力的、适应公司新科技发展的技术人才。 在方法上,我们以实际工作岗位作业模块为载体,培训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用相关专业理论辅助实际操作,在“练”中“学”、“学”中“练”,“学”、“练”结合,实行专业理论培训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在形式上,为了让实训更好地充满生命活力,实训形式灵活多种。有结合专业课程内容的实训,也有结合公司需要的各类岗

位培训。

除了公司培训外,我们还依托规模大、专业强、管理先进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临沧市技工学校、耿马职业学校建立稳定的员工培训基地,在公司内选拔优秀员工和招聘新员工在校内理论学习达到一定标准后,分期分批回公司顶岗实习。由此,拓宽了员工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员工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是实现理论与实践、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五、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企校双赢

企校合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双赢”,只有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合作的可持续性和企校双赢。我公司突破传统的企校合作模式,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企校“双赢”为切入点构建“企校互动”的新型机制,深入加强与学院联系、沟通,努力与合作院校建立高层次、稳定性联系。同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企校合作”研究成果,切实将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研究并努力创建企校合作新模式。以有效形成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企校合作培养模式,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充分发挥中国地质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及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化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特别是纳米矿物材料学科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整合相关资源。20xx年x月,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我公司签字挂牌成立,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地质大学与我公司

的合作更进了一步,同时也标志着我公司在高岭土产业开发上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公司今后的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开拓市场、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六、成功的经验

企校合作,要以“双赢”、“多赢”为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学院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就业。要极力地为学院着想,把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和企校合作, 积极宣传我公司,树立我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我公司矿产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推进我公司纳米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