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20xx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总结

漾濞县20xx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工作总结

大理州扶贫办:

根据大理州扶贫办和财政部《关于下达20xx年度第一批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大财农[20xx]155号)精神,立足漾濞实际,大胆探索,自20xx年x月以来,我县先后在漾江镇荨麻箐村、瓦厂乡瓦厂村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各村级互助社(以下简称“互助社”)运行正常,效果明显,试点村广大农户得到实惠。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x月x日,安排我县100万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已分别落实到漾江镇荨麻箐村、瓦厂乡瓦厂村的10个村民小组,10个试点村共有399户农户入会,其中贫困户199户,互助资金总量为107.96万元,借款额 95万元,借款余额12.96万元 。

二、主要做法

(一)各级重视、落实职责。为切实加强试点工作,县扶贫、财政部门分别确立了具体分管领导。试点村还成立了

乡(镇)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

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办、财政局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

明确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组织措施

和资金管理办法等。确定了财政、扶贫、民政、农业、畜牧、

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县扶贫办负责宣传、规划、组

织筹建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管。县

民政局负责机构注册、运行管理。农业、畜牧、科技等相关

部门,根据相关职能,负责发展产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乡

镇和村两委负责宣传发动群众。理事会负责本村互助会的筹

建、资金的筹集、发放、收回、安全运作和会员发展工作。

监事会对互助会进行全方位监督。

(二)竟争入围、建立村级互助基金。在确定10个试

点村中,各试点村预选部分:村风民风淳朴、农户积极性高、

村级领导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支撑的产业(或有发展相应

产业的强烈愿望),有地域优势的村作为候选对象。由村、

乡(镇)向县申请,由县级评审组根据村级农户的积极性和

发动等情况确定试点村进行宣传发动。农户自愿入社,每户

缴纳200元,各试点有50%以上的贫困户加入互助社。

(三)民主管理、规范使用互助资金。一是民主选举管

理人员。按照公推直选的办法,组织全体会员,选举出办事

公道、热心公益事务、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普通群众3人

担任本村互助资金管理人员(1人任理事长、1人任会计、1

人任出纳),负责互助社的日常事务。二是民主制定规章制度。互助会的《章程》、《资金管理办法》、《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都要经过2/3以上社员讨论通过才能生效。三是规范使用互助资金。互助资金原则上只能在会员内部进行互助借款,会员借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使用互助资金占用费率按7%左右的标准执行。社员还款实行定期等额还款,即每年还款一次。社员借款在3-5户联保小组内实行信用担保,每户社员最高借款均在10000元以内。漾江镇、瓦厂乡根据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和产业布局特点,对资金进行引导性发放,四是定期开展日常活动。在县扶贫办、财政局、理事会根据2/3社员意见,阶段性组织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交流生产发展经验,讨论产业发展计划。五是积极尝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理事会的组织下,积极开展生产上的协作互助。

(四)部门协作,确保互助社健康发展。为确保村级互助社健康发展,一是由扶贫、财政部门对各村的章程、实施意见、财务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完善和备案。二是各村统一制定了互助社操作流程图,以方便试点村按科学流程运作,避免走弯路。三是进行民政注册,确立村级互助社的法人地位,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和法律责任。四是建立资金专帐,由乡农经站到信用社建立专用集体帐户。瓦厂村、荨麻箐村还采取由理事长、会计、出纳共同监管印章,以确保村级互助资

金安全。五是县扶贫、财政部门每月定期到村查帐,同时与当地银行核对帐单,收集月报。

(五)狠抓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试点村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交流。主要培训工作方法,业务技能。同时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通过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互助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成效

(一)缓解了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紧张的困难。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较低,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缺乏。向国家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成本偏高、手续繁杂、农民急需急取难。成为生产发展、脱贫致富中的难点。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社借助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再按照章程,在本村内将资金发放到有需求的社员手中,使社员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并互通有无,互相帮扶,有效地缓解了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县无入股分红现象发生。

(二)创新了扶贫模式。目前,扶贫资金存在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有的项目资金用完、建设停止,项目也就结束了,后续扶持和管理难以到位,资金作用得不到持续发挥。扶贫互助社的建立,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提高到一个新的

水平,创造出组织穷人、瞄准穷人、一次投入、滚动发展、互相帮助、效益多样的新模式。

(三)把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贫困地区农户大都是传统的分散经营,部分农户由于自身素质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不了解市场,不通信息,不懂技术,经营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扶贫效益的提高。而村级互助会有效地改变了贫困农户生产经营个体化的现状。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互助社组织的活动,加强了思想交流,促成了信息、资源共享,遇到困难能够得到集体的帮助,共同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增强了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几点体会

(一)村级互助社要强化服务意识。村级互助会要强化对农户服务的意识,不能把互助会办成单纯的小额信贷、农村银行,不能以赢利为目的,要为农民提供便利的生产资金、技术服务和生产性增收项目服务,促进农户稳定增加收入。

(二)村级互助会要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互助会要把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放在首位。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农户发展产业上。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户提供服务。加强与乡村发展协会的协调,引导农户找准高效增收产业。

(三)村级互助社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

务。通过互助会的组织活动,一方面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技术培训让农户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是种养业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会员间的交流、传递信息、学习相关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让农户受教育,不断提高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诚信化程度,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村级互助社在管理上要坚持民主管理。建立贫困村扶贫互助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主决策、自愿加入,依章退出。组织机构由社员民主选举,民主制定互助会章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内部运行由会员共同监管、相互监督,在经济生活中通过自我服务得到实惠。真正把互助社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

五、存在问题

(一)目前尚有一些农户对试点工作有顾虑,认为国家无明文规定的政策,担心互助会像过去的农村合作基金会一样难以长久。

(二)互助资金是完全的村民自助管理组织,存在部分特困户因无偿还能力借款困难的问题。

二〇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申报20xx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陈述材料

XX镇胜西村

申报20xx年贫困村互助资金

试点项目陈述材料

XX镇胜西村位于XX镇东南方,离XX镇2公里,童白公路有2公里纵贯全村,全村幅员面积为3.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1500亩,辖区内9个经济社,420户,总人口1360人,有外出经商60户,共195人。现有360户,1165人常年在家居住,以种养殖为主,全村共有贫困户12户,35人。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43人。自20xx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全村水产养殖、蔬菜、林业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水产养殖面积800亩,养殖户达到35户,蔬菜、葡萄种植有4户130亩,正打造XX镇水产养殖基地的胜西村千亩名优鱼养殖示范建设。

胜西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有专门电脑操作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多年来出色地完成了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村上组织了一支极富战斗力的“村民一事一议”议事机构,所有公益事业都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民主决策,有健全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投资7.5万元,修建了占地400平方的村两委办公阵地和50平方的村卫生室。

目前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以水产养殖、蔬菜、

葡萄、藤椒为龙头的种养殖业规模发展,但由于目前的金融政策、农民还有小额、短期资金借款需要,但根本无法贷款和借款,这将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这次镇政府将区上“申报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会议精神传达后,村两委及时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召开了大会,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会后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纷纷要求争取该项目,为我村经济发展提供经济保障。据初步统计,全村有200余户常年在家的农户,十分愿意入围。村社两级干部自愿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帮一”的办法,进行帮助扶持,力争在近年内全村贫困党员脱贫,并建立互助联保小组,确保资金安全,使全村经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力争三年内全村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00亩,产值1500万元,其他产业上档升位,农户增收明显。

XX镇胜西村委员会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总结(20xx年)

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自20xx年我县启动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以来,我们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宣传发动、周密部署,推动了试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分两批次在6个乡镇的6个重点贫困村成立了6个扶贫互助社,网络540户农户加入互助组织,入社率平均达到了村总人数的23%,其中贫困户入社率达到了32.7%,互助资金募集规模达到了120.1175万元,其中社员入社资金为10.117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90万元,村级配套20万元。截止目前,已累计向农户发放借款155.6万元。发挥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 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切实抓好全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我县严格按照《湖北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了《保康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及时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财政、扶贫、民政等七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抓好试点综合协调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六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各试点村都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形成了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

职责,县财政局具体负责互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县扶贫办则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其他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自身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全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有关工作。

(二)严格工作程序,确保规范运作。我县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保康县贫困村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并指导六个扶贫互助社制定严格的互助组织章程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按章程吸纳社员,按管理办法筹集资金、审批发放借款。同时,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和期限,每户首次最高借款额不超过3000元,借款时间根据项目周期而定,最长不超过12个月。大大增强了互助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借款风险。

(三)加强业务培训,实行跟踪指导。为确保各互助社规范高效运作,县试点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各乡镇负责人、财政所具体经办人及各试点村互助社管理人员开展了四次集中培训,从互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培训。同时从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组建试点督导专班多次深入各试点村互助社,对机构配臵、资金使用、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必要时开展现场培训,大大提高了互助社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督查力度,践行民主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我县充分发挥互助社社员自治作用,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通过召开社员大会,民主推选产生3-5人组成互助社管理成员,严格按互助社章程和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社员入社、借款用途等建档立卡进行管理,并及时把资金账目、

用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与此同时,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监事会,负责监督资金的管理使用。各试点村定期向县扶贫办汇报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扶贫办不定期到试点村了解情况、监督检查,确保了互助资金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至今没有出现一笔死账和呆账。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缓解了生产发展缺资金难题,促进了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财政扶贫专项互助资金引导和群众入社,试点村初步建立了稳定的资金互助链条,有效缓解了贫困村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为试点村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初步统计,我县6个试点村累计向253户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55.6万元(其中种植户149户,养殖户24户,加工业36户,运输业44户),扶持种植烟叶、蔬菜、葛根共计726亩,新引进新西兰肉兔12组,新发展樱桃谷鸭6万只,生猪养殖137万头。通过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开展,使产业扶贫到户切实落到了实处,有力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

(二)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能力,提高了农户生产生活水平。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的投放,既使农户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又增强了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广大农户纷纷想办法、谋出路,挖掘潜力发展生产,更用心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的能力。通过发展各种适合自家的多种经营生产项目,使试点村群众走上了长久以来都在殷切期盼的脱贫致富道路,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显著提高。据统计,6

个试点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600元,超过了全县平均水平。

(三)增强了农户诚信意识,奠定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信用基础。通过贫困村互助资金的投放和运转,极大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而且由于互助社的地域性特点,社员之间有着血缘、地缘、亲缘关系基础,互相之间知根知底,再加上担保风险制约,促使农户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同时通过积极开展诚信宣传,试点村农户自觉规范信用行为,诚信意识普遍得到了提升,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稳固的民风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必须正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目前的财政扶贫专项互助资金总量过小。无法满足农户发展生产所需投入,需要进一步扩大村级互助资金的规模;二是借款周期相对过短,与农村生产发展周期不符。根据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运行规范要求,项目借款周期在3-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根据实际情况,像核桃种植和渔业养殖等项目的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有些项目甚至更长,互助资金无法与投资较长的项目实现衔接;三是借款程序过于复杂。根据扶贫互助社组织章程规定,农户申请贷款,必须由3-5名社员负责担保,担保人需在被担保人如期还款之后方可申请借款,致使很多农户不愿给他人担保,增加了农户

借款的难度;四是扶贫互助社缺乏必要的办公经费。各村扶贫互助社运行过程中,由于回收的占用费非常有限,造成工作人员误工工资、办公资料费用等无运行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正常运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增量扩面,逐步满足发展之需。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扩大我县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增加互助资金总量。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各试点村资金聚集,动员群众踊跃入社,鼓励有一定实力的村集体注入部分资金,吸引社会各界无附加条件援助部分资金,逐步满足贫困村生产发展之需,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简便、易操作的资金管理新办法。在社员联保的基础上,要稳妥化解借款受程序复杂的困扰,积极探索新的担保方式,比如可通过抵押、质押等多种担保体系,进一步简化现有借贷程序,方便群众发展生产致富项目。

三是配套经费,保障试点正常运转。针对互助社没有费用保障等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还要补一点,县级财政拨一点,另一方面各试点村从转移支付中挤一点,从占用费适当支一点,确保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正常运转。

二0一0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