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20xx-20xx年度)洪濑第二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开发,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现将我校课程开发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二.我校课程建设的基础

我校座落在洪濑镇,在校生7百多人。学校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近xx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第二小学作为一所公立学校,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能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上级的教育文件精神,坚持依法施教,是一所让上级领导放心、让广大家长信任的好学校。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确保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做到了开全、开足国颁课程,丰富地方、校本课程,求真求实,传承并且努力构建新型课程模式,学校致力于新型课程模式的研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构建满足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开展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学校实施内涵兴校战略,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品牌创规模,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学思路。着手开展以“负责”为核心的“小学生责任教育”,通过“责任教育”课题的展开,研究与实践了“从任务到责任到自主、从岗位到责任到自主、从计划到责任到自主、从活动到责任到自主、从评价到责任到自主”的基本策略与方法。通过责任教育,在教师中形成了为岗位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的责任意识,以高尚的师德、精良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学生中形成了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

会负责、对未来责任的责任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校以 “责任教育”为核心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一步促使学生在认知、品德、情感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1.明确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2.落实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关键在落实教师,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有特长的教师。然而,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于一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仅满足于课程实施,视教材为圣经。因此,我们唤醒教师正确的课程意识,确立了正确、合理的课程理念,让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中。

3.确定内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界限,把多门学科通过事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联系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绝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

5.编写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将成功的经验积累起来并形成较科学的体系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牌楼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风筝飞进校园 师生快乐成长

——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教育创新奖申报材料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风筝文化,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挖掘风筝文化的精髓,让风筝文化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风筝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既丰富和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校的发展内涵,又通过风筝文化影响和教育了全体师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童年的快乐,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充分挖掘风筝文化内涵,确定风筝文化作为课程体系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渗透点

牌楼小学在挖掘风筝文化的过程中,先从挖掘风筝文化的内涵着手,做到准确把握风筝文化内涵,有机渗透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之中。为了充分挖掘风筝文化的内涵,学校从让全体师生了解风筝的起源与历史着手,在风筝的发展历史中寻找风筝文化的精义。学校专门聘请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进行指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找寻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当学生自己动手,查找各种资源,知道了风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充分扩展风筝文化的内涵,学校还定期举行解读风筝文化的活动,在师生解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视野去体验风筝文化,然后集思广益、达成共识。通过不断的解读与挖掘,不仅找准了风筝

文化的内涵,也丰富了全体师生的文化品位,让风筝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每个人的精神深处。让学生参与到挖掘风筝文化内涵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受教育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从而更加自觉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之中,接受风筝文化的影响,健康快乐成长。

在风筝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结合中,牌楼小学通过不断地挖掘与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下文化建设方面的切入点:一是风筝文化与学生思想品质的渗透点:1、学生放飞风筝,喻意着学校是学生放飞理解的地方;2、风筝上可爱的图案,喻意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3、风筝与线的关系,喻意着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4、学生头顶蓝天,在绿地上放飞风筝,喻意着我们在享受自然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更应热爱自然、爱护环境;5、学生通过了解风筝的历史,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学生要多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6、风筝有五颜六色,且放飞的高度各有不同,喻意着学生各有特点,人人都有可爱的一面。二是风筝文化与学生技能的渗透点:1、通过收集风筝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访问交流的能力。2、通过画风筝,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3、通过做风筝和放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通过品风筝,提高学生表达能力。5、通过每年一次的风筝文化集中展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切入点的分析与渗透,既弘扬了风筝文化,又让风筝文化与学校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做到了继承

与发展、挖掘与应用,沉淀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学校发展的文化氛围。

二、让风筝文化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在开发风筝文化的校本课程过程中,牌楼小学以风筝文化为背景、以活动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声有色,让风筝文化成为可观、可感的具体事物。

每年的四月,学校都要举办“校园风筝节”。在风筝节上,全校师生通过制作、放飞风筝,切实感受到制作风筝时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情感态度,放飞风筝时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每次风筝节时,学校都要请市风筝协会的专家举办风筝文化讲座,并现场指导全校师生制作、放飞风筝,并把一年来学校对风筝文化的理解与挖掘情况与专家进行交流。通过画风筝、赏风筝、做风筝、放风筝等活动,全校师生真实感受到了风筝文化的魅力,受到了风筝文化熏陶,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学校的墙体文化、楼道文化也都体现了以风筝文化为主,通过定期更换与充实,向师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风筝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展“品味风筝”、“我与风筝”的演讲和讲故事比赛,既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又让学生动手挖掘了风筝文化的内涵。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目前学校的办学思想、校训、班训、教师格言等都以风筝文化为切入点,形成了墙体文化中有风筝文化的背景、文化活动中有风筝文化的身影、制度文化中有风筝文化的精神、师生的言行中有风筝文化的痕迹。

三、风筝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通过挖掘与发展风筝文化的精髓,让风筝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整体发展中,风筝文化在牌楼小学已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积极教育着牌小师生健康成长、快乐发展。

第一、风筝文化,激发了师生的求知欲。风筝的起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认知过程。牌楼小学通过挖掘风筝文化,让全体师生认识了这一过程,通过制作、放飞风筝,让师生重现了这一过程,体验了自然的神奇力量,激发了师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落实在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之中。

第二、风筝文化,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在以往的工作中,教师总是要求每个学生所有方面都是优秀的,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总是不自觉的有一种歧视差生的习惯。在领悟了风筝文化之后,认识到不是每一个风筝,每时每刻都能飞到相同的高度,相反,也正是风筝的形状、色彩、所飞的高度不同,才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画面,给人以美感。懂得了其实学生就象风筝一样,也是丰富多彩、各具差异的,不能都用一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师就象放风筝者一样,只能通过手中的线来调整风筝飞行的姿态,帮助风筝飞得更高,但不能代替它飞向高空。我们教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但却无法代替他们成长,从而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正是因为全体教师从不同角度领会了风筝文化,让风筝文化影响到了每一位教师,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实施素质教育

提供了舆论导向。

第三、风筝文化,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融洽了师生关系。风筝节上,师生共同制作、放飞风筝,让教师发现了每个学生可爱的一面,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风筝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师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和力量,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各种和谐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了校园的和谐。

第四、风筝文化,让学生体验到了童年的快乐。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真正是学校主人翁的感觉,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在制作、放飞风筝的时候,学生享受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在每年的风筝节上,那一张张笑脸、一串串笑声,无不让学生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当学生精彩的“我与风筝”演讲迎来了阵阵掌声,学生所归纳的风筝喻意出现在学校的展板上时,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是无语言表的。快乐的童年,将影响学生幸福的一生,风筝文化,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必将有助于塑造他们幸福的人生。

“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风筝文化在牌楼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渗透与发展,既传播了文化、传承了文明,又发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力。牌楼小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立足传统文化,通过优秀文化影响学校的人和事,形成了学校的发展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品位升级。我们相信,风筝文化将

在牌楼小学结出丰硕的果实,谱写出牌小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篇: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

经过将近2年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我们在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发现不足、改进不足、反馈,充实,在校本课程得到完善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如下,以便今后借鉴。

1、选编教材需要逐步调整、完善、补充

有一句广告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最初编撰的《武术校本课程》我们自己看了都不满意,反反复复多次交流,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力争做到科学、准确,并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程。在教程实施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并不断根据上课情况逐步调整、完整、补充教材的科学性与完整系列性。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武术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在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进行过程性指导。同时发挥群策群力,突破这个瓶颈。

3、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形体礼仪、经典诵读、沐浴书香,还是漫溯常州、创新实践,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实小特色。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4、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读书节、首届棋类大赛等,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

采,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5、积极参与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已二年多,我们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读物。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不足的清醒认识。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只注重语数等主科的学习。

3、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4、评价管理体系未能有效实施。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提炼“不一样的我”的特征。

5、有效实施评价管理体系。

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