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一个月的总结与感悟——服务部周鸿祥

期待我们一起成长

动机

十一月初,经过近四个月的车间实习,我们进入了销售公司,迄今为止已经一个月。可以说,来销售公司我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由于我对汽车维修技术十分感兴趣,同时,我一直认为把自己的兴趣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也能创造最大价值。这样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能实现双赢。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对汽车服务部的技术支持岗情有独钟,最后也如愿以偿,进入了服务部技术支持岗位学习工作。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印象

可以说进入公司见到的第一个人给你的印象就决定了你对公司的印象,很荣幸,郭姐负责我们的培训。郭姐整齐大方的着装和干练的形象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美好的憧憬。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一种销售公司的气氛,这也是只有销售公司才有的气氛——工作时的严谨、严肃、管理严格,下班后的活泼、个性,各有千秋,工作中有竞争,生活中互相帮助。环境影响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一个人的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也让我们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培训课程共持续了半个月,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培训的的内容,还有各位培训讲师。付部长的严格,郭姐的亲和,冯灿老师的丰富的经验以及阿彬哥的侃侃而谈让我们特别感兴趣。讲师们讲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比如GTS标准销售流程,SAS标准销售流程,企业VI以及行业展望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也引导我们考虑了我们在销售公司的岗位选择和工作方向,同时也督促我们积极我们去了解,去参与。 参与

培训完成后根据我们当初的意愿进入了各个部门。进部门以后有两个事情让我感触很深。

一是关于我们在服务部未来的岗位选择。我们并没有简单的被安置在某一个岗位上,而是通过三次会议充分的听取我们的意见,尊重我们的选择,通过先培训后轮岗的方式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从而发现自

己的兴趣与特长,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选择决定自己的岗位。

二是培训的方式。我们的印象中培训就是讲与学的形式。但我们的培训是以讲和学为辅助,通过实际参与工作去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悉流程和方法。以融入代替填塞,用主人翁意识颠覆被动接收思维。这种参与工作培训方法让我们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缩短培训时间。

可以说我们来到销售公司的时间是一个很特别的时间,正值销售公司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们进入部门的第二个星期公司就召开了海马销售公司轿车事业部和商务车事业部成立大会,这意味着从明年起许多工作将由我们自己来完成。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可以预见明年随着S5、M6的上市我们必将遇见很大的困难,但对我们来说,挺过明年的困难时期,我们也必将成长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机遇。既可以亲自见证和参与公司的成长和成功,也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拭目以待!

服务部周鸿祥

20xx.11.27

 

第二篇:入职一个月的总结与感悟——服务部郭晓芹

要站在思维的高处

? 大学与工作的相通点

从大学到车间一线,从车间一线到办公室,如果说前者是心态的转变,那么后者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是另一段过渡期和适应期,曾经一度,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在学校里学习我是佼佼者,我可以通过我的勤奋,我的努力,我的细致做得比别人更好,可是在岗位上呢?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原来的优秀不复存在了,每个人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大家都在努力认真的工作,对于自己的领域也很熟练。每个人都彬彬有礼,说话和气。智商、情商,现在大家都在一条水平线上。大学的一切都归零了,一切重新开始。

在疑惑和矛盾中思考、寻觅,我终于找到了学校与工作的相通点。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别并不大。学校给我们的专业知识,每个人的差别也不大,并且这些知识在工作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但是学校给我的思想、学习方法、态度、热情和思维的开拓是我巨大的财富,我可以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学校,我可以用课余时间复习功课,孜孜不倦地学习各种有益的软件,看各类书籍。在工作中,我同样可以用休闲时间,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软件。找回在学校时的学习热情,运用在学校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学习是自己的事,学到的东西也是自己的,有了平时的学习,才能有工作上的输出。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勤奋认真绝不会错。要抱着谦虚认真的态度,把每一件事做好。因为优秀是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积累起来之后就成了核心竞争力。

在工作岗位上,思想与眼界也很重要。不同思想的人,看到的高度不一样,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就会以不同的心态去做。学校教会了我思考,教会我洞察本质的东西,这种习惯用在工作上,对于我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 类比思维与逆向思维

刚入职,接触到的是各种部门培训、科室培训,涉及到许多人员的编制,业务流程,管理标准文件等等,内容模块很多,错综复杂。一开始接受起来不能成系统,条理不清。后来,我仔细梳理了一遍,将现在的这些编制和工作流程与车间的作对比,他们确实有相通之处,对比着想就很容易想明白人员的框架是怎样一级级分配的,业务模块是怎样承接的。因为,在车间的一切都已经熟悉,在这里,系统的东西还有些陌生。类比来想,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在大学,我曾经负责过学校的一个网页项目,项目涉及到页面设计、静态网页和后台数据库开发三个模块的衔接,以及网页开发过程中客户需求变化的沟通与调整。对于各个环节的要有整体的把握,首先要清楚各个模块的工作内容,再者各个模块之间的交流对接,以及在各个模块进行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改进。负责这个项目的一些统筹的经验,交流的经验,就可以运用到现在的工

作中。似乎就是一个移植的过程,再做适当的调整,这样工作也不会完全没有思路,胡乱摸索了。

其实,我们都做成功过很多事情,多少会有一些经验。如果试着去总结,把原来成功的那种思维方式、统筹、沟通交流的方式等等运用到工作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没有那么难,不是无从下手,一切并不是从零开始。要学会类比,这也是一种思路。

销售公司重组,我们也参与了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组织架构调整,各个业务、流程的编制工作。我们处在人员编制的下层,所以思考问题也是从最细节的地方开始想,很难像领导一样,站在一定的高度考虑问题,这是一种思维定式。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容易把握大局,因为思考的范围会比较狭小,仅仅只是自己业务范围内的或者稍微有一点外延。其实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从上往下想,比如在对科室的管理标准等的编制,首先分析关键的要素,有哪几项关键因素会影响业务的,先列出;再针对这几项关键要素,再向下分析,每一项需要什么分工细则,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再向下这些分工与考核需要哪些具体的细致的文件和程序,如表格,业务流程图等等。

逆向的思维方式更能系统地把握问题,先抓住要输出的,在来分析用什么来支持输出,把握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