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

1运营系统概念:在运营过程中,投入劳动、土地、信息、资本等资源,经过制造、运输或处理等活动,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并引入反馈机制,致力于实现增值的运营过程构成完整的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2生产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包括服务业。职能:运营:创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运营是核心。财务:为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需求,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作用:1生产与运作是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2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3战略层次分为:1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2业务战略:企业的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部门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其目的是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实现。生产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层次。

4运营竞争力体现在:TQCF1价格C:价格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企业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但多数会促使企业将地产或劳务的成本。2质量Q: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柔韧F:表现在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以及快速更新工艺或技术的能力这两个方面。4速度(交货期)T:指企业在承诺交货的当日或之前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5新产品开发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的变化带动需求的产生和变化。(青霉素)技术导向型的产品以科研-生产-销售的模式出现。2需求牵引动力模式: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的研究;最后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是否开发这种产品。(家用电器用品)它是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的形式出现。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1投入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做好市场定位,加强广告宣传和广告推介,强调产品的新颖性。同时改进工艺,提高效率,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促使产品尽快进入成长阶段。2成长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细分市场,做好配套服务,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能力,扩大批量。并着手研制开发新产品。3成熟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同时适时推出新产品。企业把资源更多投向新产品。4衰退期: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果断地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代之以新产品。

7工艺类型:1转化工艺:通过生化方法,将一种或几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2制造工艺:将原材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的产品。3装配工艺:各种零配件组合成产品。

8工艺流程指一个企业如何利用上述一个或多个工艺技术来组织物料的加工和转换活动。 分类:1单件生产: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很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少数几件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多采用富有柔韧的设备,并按照工艺专业化布置设备,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如制作影视剧、建造大楼、为明星定制服装。2批量生产: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多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有限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当一批产品加工完毕改制另一批产品时,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如机械加工、书刊印刷。

3大量生产:是一定时期内只生产一种或品种极少的产品,每种产品大量重复生产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多采用专业化的设备,按照产品专业化布置设备和工艺设备,管理重点是生产线的平衡。如汽车装配线、饮料灌装线。4流程型生产:是一定时期内不间歇的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组织过程。特点是生产组织的刚性强,要求上下游工序之间有非常高的协同作业,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带来极大损失。如化工、炼钢、制药、发电。

9P-P矩阵用于工艺流程选择:这种矩阵有两个维度组成:产品特性和工艺类型。代表产品生命周期(PLC)的箭头的涵义:对同一产品,在投入期倾向采用单件或批量生产,在成熟期,倾向采用装配线。代表单位成本箭头的含义:当采取单件或小批生产时,应尽量满足的定制化,以弥补单件或批量生产较高的单位可变成本。沿对角线选择和配制工艺流程最为经济。 10运营能力的定义:组织接收、持有、容纳、给付的能力。度量:设计能力是企业新建扩建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有效能力是一个系统在一定的产品组合、现实的员工工作

计划、设备维修计划和质量标准的条件下,运作系统可以合理地维持一个较长时期的最大产出水平。有效能力<设计能力。实际产出指由于机器故障、缺勤、材料短缺、质量以及其他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因素,通常要小于有效能力。效率=实际产出/有效能力。运营能力规划的重要性:1运营能力事关长远2运营能力决定着初始投资与运营成本3运营能力影响着组织的竞争力4运营能力影响到组织的日常运营管理。

11调整运营能力的几种策略:超前策略(积极)、滞后策略(消极)、折中策略(中间)规划运营能力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规模越大越好?与其它能力的配套性:大卖场的好生意与其它周围配套有关么?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规模一样么?需求的季节性:如何应对季节对生产规模的影响?规划运营能力的步骤:估算所需运营能力、核定差距、调整运营能力、评价运营能力方案、实施方案、测评实施效果。 12选址方案的评价方法:1因素评分法:对影响决策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评分,根据影响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对备选方案综合评分,以此选择最佳决策方案。2重心法:借助重心来辅助选择经济重心的地理位置,使从该经济中心到各个配送目的地的总的配送成本最低。步骤:1绘制表示配送目的地相对位置的图2添加坐标系,并标明各个配送目的地的坐标

3计算重心位置坐标4根据重心位置周边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定位置。运输模型: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由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组成。求解运输模型最常用的是表上作业法,就是从最低的单位运输费用出发在满足供应量和需求量的约束前提下,求可行解。 13企业选址的三种选择:在现址上进行扩建、保留现址并增加新址、放弃现址而迁至新址 14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1工艺专业化布置:按照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和设备,相似的生产单位和设备被布置在一起。例如机械制造厂按设备设置成车工车间、锻造车间、磨工车间等,医院按功能设置成内科、外科等。特点:a对产品品种变换的适应性强,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b产品的物流比较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差;c在制品库存量较高;d生产周期较长。2产品专业化布置: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例如汽车厂的装配线、玩具生产线等。特点:a对品种变换的适应能力差,仅适合于大量、连续生产;b物流连贯性强,节约了生产面积,缩短了运输距离;c在制品少;d按节拍组织生产,易于管理。

15成组技术:建立在工艺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的方法。扩大了零件的生产批量。

16流水线的基本特征:1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2工作地按工艺顺序排列 ,劳动对象在工作地之间做单向移动3各个工作地的加工时间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4按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流水生产线是典型的产品专业化布置方式。节拍:相邻两件产品的出产时间间隔。 17工艺专业化布置方法:1从一至表法:是一种逐步寻优的设施布置方法,经过有限次的试验和改进,求得加权移动距离近似最短的设施布置方案。假设两个基本条件:各项临设施之间的距离相等;不考虑零件的重量和数量差异。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设施数量较少的情况。2活动关系图法:通过图解方法描述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从而得出较优的平面布置方案。

18质量螺旋:美国朱兰提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在不断的上升循环提高的过程。PDCA循环是美国戴明提出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美国费根鲍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样: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各个管理层都有其质量管理内容;产品产生的各个过程都有质量管理;每个人都参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质量功能展开QFD、顾客满意度测评、QC小组、田口方法 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核查表、分层法、帕累托图、因果分析图、散点图、控制图

19库存的定义:即存货,是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分类:1按在投入-转换-产出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成品库存。2按

库存的作用,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和在途库存。3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4按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独立需求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是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有市场所决定的需求,在数量和时间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可以通过预测粗略估算。如库存控制模型) 相关需求是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型需求。如MRP)。库存的作用:1满足不确定的顾客需求2平滑对生产能力的要求3缓解运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4降低单位订购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5利用数量折扣6避免价格上涨。

20库存的ABC分类管理:依据80/20原则,以库存物资单个品种的库存资金占整个库存资金的累积百分比为基础,把库存物质分为ABC三大类,然后进行分类管理。A类物资是品种少、占用资金多的重要物资,物资品种占10~20%,却占用了全部库存资金的70~80%。安全库存水平低,要经常检查按需订购,需要全面及时精确的管理。B类物资是介于A类和C类之间的物资,物资的品种占30~40%,占用了全部库存物资的15~20%。安全库存水平中等,正常订货即可,一般的管理要求。C类物资是品种多、占用资金少,采购较容易的次要物资,物资的品种占40~50%,但只占用全部库存资金的5~10%。安全库存水平高,需要周期订货,保有余量,简化的管理要求。

21经济订货批量: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达到最小的订货批量。

22综合计划是企业一年左右的中期生产计划。编制综合计划通常采用滚动模型。编制综合计划的两种策略:1追逐策略:在计划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能力来匹配需求。当需求变化时,通过雇佣或解佣员工使生产能力与需求达到一致,关键在于:当需求增加时,是否有一批容易培训、可供雇佣的工人。优点:存货水平相对较低。缺点:缺乏运营的稳定性。特点是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会有意放慢速度,因为他们担心订单完成就会失去工作。2平准策略:在计划期内使生产能力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库存的缓冲作用,提前或延迟交货来应对需求的波动。优点:人员稳定、产出平衡。缺点:当需求低于正常生产能力时,导致存货,资源利用不平衡。

23编制综合计划的方法:1线性规划法:在需求和生产能力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安排各种生产方式来达到总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一般线性规划模型由决策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2表上作业法:对于约束条件较少的生产计划问题。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形式,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广泛应用于编制企业计划。 24主生产计划(MPS)是根据预期产品到达量、订货提前期和现有库存等因素而规定的计划期内必须完成的具体产品的数量和进度。

25 物料需求计划MRP: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确定一种零件、组件和生产产品所需资源的逻辑。MRP有3个输入:主生产计划(MPS)材料清单(BOM)库存记录。多品种加工装配 26企业资源计划ERP:把供需链内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作为管理对象,实现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人事,工程技术等的有效管理。克服了MRP的局限:资源局限于企业内部;决策方法局限于结构化。所有企业 27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

28作业排序的目标:1满足顾客或下一道工序的交货期要求2流程时间最短,即各作业在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最小3准备时间最短或成本最小4在制品库存最低。任务:1分配作业、机器、人员到作业中心或者其他特定地点2决定作业执行的顺序。

29为了得到所希望的排序方案,提出了很多优先调度法则,在实际中常用的是:1先到先服务法则2最短作业时间法则3交货期最早法则4剩余作业时间最长法则5剩余作业时间最短法则6剩余作业数最多法则7临界比最小法则8随机法则。

30关键活动:时差为零的活动。

31约翰逊法则:1全部作业中找出加工时间最短的2如果最短的加工时间发生在第一个作业中心,则把相应的作业排在第一位,如果最短的加工时间发生在第二个作业中心,则把相应的作业尽可能后排3把确定的作业从序列中去掉,重复步骤。

 

第二篇: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

租赁:

经营性租赁

融资性租赁

内部资金:

计提折旧

留存收益

筹资需求预测方法:(销售百分比法)

1、区分敏感项目和不敏感项目

2、计算销售百分比

3、计算预计销售额下得资产、负债和利润

4、计算留存收益增加额

5、计算筹资需求

敏感项目:随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项目

外部筹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总所有者权益

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折扣/(总价-折扣)*360/信用期-折扣期

补偿性余额,借款成本

加息法:在等额分期还款中用,将本息和分摊给每期偿还,实际利率是名义

利率的两倍!

股票:股票市值超过股票面值部分记为资本公积

资金成本:考虑所得税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获得和使用长期资金付出的代价

资金成本率是企业投资收益的最低标准

留存收益成本(1、股利增长模型法 2、资本成本定价模型 3、债券收益率加成法)

边际资本成本:筹资突破点=某一特定成本可筹集到的某种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 中所占比重

企业在追加投资时,应该将投资的内含报酬率和需要新增筹资的边际成本相比较。

用图表示如下:

有ABCDEF六个投资项目。企业优先选择内含报酬率最高的A项目,到D项目时,由于新增筹资的边际成本大于内含报酬率,故企业不会再投资D项目。

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

经营杠杆: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的比值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经营杠杆=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

越接近盈亏临界点,经营杠杆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改变经营杠杆系数

DOL=Q/(Q-Q.e)

息税前:扣除利息和税收之前。

EPS=(EBIT-I)*(1-t)/N

财务杠杆与风险:

财务杠杆越大的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大

财务风险并不来自于财务杠杆,而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

财务杠杆对企业盈利或亏损均有放大作用

在某一个EBIT的水平到达之前,低负债资本结构下的EPS会超过高负债资本结构下的EPS,超过这一EBIT的水平之后,高负债资本下的EPS又会超过低负债资本下的EPS

EBIT、EPS收益平衡分析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风险-收益分析

V=S+B B用债券面值计算

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

平均加权资本成本=Kw=Ks*(S/V)+Kb*(B/V)*(1-T)

Kb: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权衡理论(MM理论):税收屏障-----财务危机成本的权衡理论。企业债务增加后,企业承担的风险增大,企业的价值降低。

资本投资决策又称投资决策,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采用现金流量考虑了货币时间价格

2、采用现金流量可避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区分决策相关和不相关的现金流量

1、必须考虑对其他项目的影响

2、考虑机会成本

3、沉没成本不作为现金留出

4、融资费用、利息等不作为现金流出,将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分开

现金流出量:1、现金支出2、垫支的流动资金

现金流入量:1、营业现金流入2、净残值收入3、回收的流动资金

营业现金流入=利润+折旧=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

净残值收入=残值收入-清理费用

投资回收期

会计收益率(2种)

净现值法:

贴现率的选择:1、企业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或最低投资报酬率 2、企业的资金成本

获利指数法:投入产出比

(NPV+CO0)/CO0

内部收益率法

考虑所得税的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

所得税=(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利息)*所得税率

寿命期不同的重置性投资:先计算出净现值,然后分摊给每一年

运营成本发生在年末!!!!!!!!!!!!!!!!!!!

所得税对企业的作用:1、所得税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 2、折旧对所得税有影响引起税盾作用 3、投资项目到期时,其固定资产残值可以可变卖;当投资新固定资产,旧固定资产可以出售转化为现金。当其售价小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产生‘税盾’效应

考虑所得税:

营业现金流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所得税率=(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折旧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顺序: 5、4、3、2、1………………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以项目本身的全部风险来作为投资决策考虑的风险,也不能以项目特有的风险已经完全分散后的市场风险作为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风险,必须同时考虑项目的市场风险和项目特有的风险

投资决策的风险:1、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2.、肯定当量法

贴现债券:发行该种债券的企业,不支付利息,而以低于债券面值的的价格折价出售,到期按面值偿还。

债券投资收益率计算:以当前的债券市场价格替代债券估价模型中的债券内在价值计算出折现率,即为市场对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EPS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反应的是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

营运资金融资政策:长期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权益资本、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临时性负债

应收账款管理

成本:

1、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

3、坏账成本

4、折扣

存货管理:经济储备量占用资金=Q*U/2

1、剩余股利政策

2、稳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3、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股票分割与股票股利:

股票分割主要是为了降低公司股票单价,吸引更多投资者

股票股利主要是为了节省现金发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