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活动工作总结

“百、千、万”活动

工 作 总 结

根据…..文件精神,为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积极组织法官走进村居、走进村组、深入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努力争当人民群众信赖的“平民法官”,就“百、千、万”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便民诉讼方面

1、从立案到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全面认真落实司法便民各项措施。不断完善定点接待制度(已建立,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村、居、组建立“法官法律服务岗”,深入到村、居、组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该项工作我庭每月每村、居至少派一名法官进行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日常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可与村、居诉讼联络员(每村、居已确定)联系。

2、建立(已建立)长效的向群众发放统一印制的便民诉讼联系卡,方便群众与法官沟通的机制。

二、巡回审判方面

1、强化法庭建设,整合审判资源,使有限的审判资源发挥最大的审判价值。做到全年巡回审理的案件数量不少于所结案件的40%,或者巡回办案的天数每月不少于10天。方便群众

2、对交通不便的地区或案件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法官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对老、弱、病、残当事人,确实不便到法庭参加诉讼的案件,实行上门开庭。农忙时期,设立“田间法庭”,便利农村当事人诉讼。

3、对村、居、组普遍关注的婚姻案件、损害案件、相邻关系等纠纷案件,选择一些典型案件到村、居、组巡回审判,通过公开审理、以案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指导调解方面

1、每年认真落实市中院《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巡回审判时邀请人民调解员列席旁听或参与调解工作,选派有丰富经验的法官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每年至少2次对镇、村人民调解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2、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召开人民调解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支持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开展工作,使人民调解发挥应有的作用。

3、建立人民调解室,法官指导工作室,落实好邀请调解、委托调解等制度,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其他非诉讼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室、法官指导工作室已设立,邀请调解、委托调解等

制度县院已建立,我庭严格遵照执行)。

四、法制宣传方面

1、指导村、居、组办好法制宣传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活动(至少每村、居每月一次),进一步提高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2、大力宣传法院工作(结合各种形式),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人民法院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负担的重要职责,对法院和法官有整体、全面的认知,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理解和支持。

3、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月、禁毒宣传日、打黑除恶、扫黄打非等活动和未成年人罪犯帮教、案件回访等工作(我庭已按时间、按要求参加了法制宣传、禁毒宣传、打黑除恶、扫黄打非等活动和未成年人罪犯帮教活动,案件回访制度已建立、开展并坚持下去)。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案件,每年组织2次以上旁听案件审理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委和有关机关干部参加。

五、矛盾排查方面

1、认真清理涉诉信访积案的同时(涉诉信访制度已建立,并于每周五早晨10点前将本周的涉诉信访信息报立案庭),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预警在前、调解优先,立足早抓、抓小、抓苗头。

2、对排查出来的纠纷建立台账,进行风险等级评估,认真研究解决方案,落实稳控化解责任,切实做到“排查彻底,化解到位,不留死角”,确保不漏排、不失控、不失管。

3、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非诉讼化解工作,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设立的党务政务中心(站、点)、综治维稳中心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做好衔接工作,充分利用“三调联动”机制,对案件进行诉前分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调解工作,把大量纠纷化解在初发地和始发状态。

六、调查研究方面

1、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关于诉讼的心声和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2、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社情民意中体会法律的精神,从人民群众的意见中寻找定纷止争的智慧和答案,从人民群众的评判中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3、注重调研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从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七、和谐创建方面

1、围绕推进“一建双创”工作目标,与村、居、组基层组织建立“和谐共建”关系,积极参与平安、和谐村、居、组创建活动,主动参与基层综治工作。

2、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的联动化解机制,加强沟通

协调,借助村、居、组基层组织的力量,是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相处在萌芽状态。

3、建立联合接访和协同处置制度,对有缠访、闹访以及群访性质的社会矛盾纠纷,要充分利用“三调联动”机制,在当地党委的主导下联合接访根据信访矛盾纠纷的成因、类型和诉求,由联合接访各方在职责范围内协同处置,共同化解。

本庭除了上述各方面的工作需坚持或进一步开展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化问题,及时汇报问题。为人民法庭开展好各项工作而全面努力。

 

第二篇:“三万”活动工作总结

“三万”活动工作总结

自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桃花山人社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全员参与。成立了“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按照县委“三万”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专班抓,全员参与受教育

我所把“三万”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光荣的政治任务,以最快的速度进村入户,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以最有力的措施给工作队提供工作保障,真心实意沉到基层,真抓实干参与活动,进村入户,走访民情,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3月x日,桃源社区召开的村支会,传达、学习县委文件精神,成立了由所长同志任组长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三个多月来,我所的三位职员均分期分批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与村干部、农户进行交谈,查村情、访民意。

二、作风朴实不畏难,重点突出保“覆盖”

我所的活动驻点是村桃源社区,人员居住较复杂,各村分散范围广,我所调查对象总计208户,时间紧,任务重,但同志们表态一定要把这项活动贯彻落实到位,克服各种困难,切实反映农户的种种问题和呼声,访民情、查民意,准

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

为确保两个全覆盖,让所有农民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桃花山镇人社所“三万”工作组,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带着感情,深入到农家庭院、田间地头,贴进群众,了解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在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中,工作队员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放弃休息时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吃透上面精神,摸准下面情况,切实做到“三送四到户”,为农民朋友“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访问民情足迹到户、特困群众帮扶到户、留守家庭关心到户、生产发展指导到户”,充分了解群众疾苦和所思所盼。

五月下旬,镇人社所“三万”活动领导小组认真贯彻省、州、县“三万”活动推进会的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回头看,再次进村入户查漏补缺,建立工作台账,请受访农户签字,对欠访漏访的农户进行补访,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电话调查,填写民情日记,共补访农户22户,并撰写了阶段工作小结和“专题调研报告。

镇人社所“三万”活动工作组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厚的鱼水情感,融洽的干群关系,说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三、力所能及办实事,以人为本促发展

“三万”活动是密切干群关系,弘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再出发,是构建家村和谐,促进三农发展的新举措,是锻炼

党员干部,转变机关作风的大平台。“三万”活动中,镇人社所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把走访调研与促进春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力所能及为民做好事、办实事。

调查中为避免工作组在进村入户中遇到“进不了门、找不到人、说不上话、访不出事”等情况,我们针对部分农户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归家的情况,我们白天清早就深入到各家各户走访农忙户,晚上加班走访,对外出打工人员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确保入户走访“零死角”。在调查中农户所反映的基本情况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通问题。目前农村已经实现“村村通”,但是村组之间的公路建设还不完善,希望政府能够有所补贴,改善交通条件。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最关心的是水利灌溉设施的问题。土地,一直以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水利灌溉设施的健康运行是确保农民庄家种植能得到好收成的保证之一,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该社区水利灌溉设施已经严重老化(为上世纪50-xx年代安装),现基本不能使用,这里的农民种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看天收成,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水利设施更新的投入。

三是劳动力问题。在走访过程中村民普遍都反映农村

青壮年劳动力少。在我们组所走访的农家中,很少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家务农,导致请不到人做事,请到人做事也工价太高。年轻人大多在外地打工。若干年后,年老的没有劳动能力了,年轻的都在外打拼,耕地面积会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也日趋下降。

四是教育费用过高。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很多家庭都希望子女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大学,但是昂贵的学费往往让他们无力承担。

五是教育问题。有些农户反映学校里特别是高中和大学的费用较高,家长承担的经济压力很大,希望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七、农民“看病难、贵问题”仍然突出。虽然全面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贵”问题,但目前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药价居高不下、报销门槛过高、实际报销比例过低等情况下,偏高的医疗费用对于大病重病的农民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干部职工在“三万”活动中,同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不仅加深了党员干部同农民的感情,锤炼了干部作风,通过调查走访,更掌握了不少三农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三农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同时,也为本部门

规划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干部下基层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