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浙江省无公害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推广项目

技术总结

一、项目概述

江山市委、市政府对我市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采取政策引导、市场培育、科技服务等措施,大大增强了菇农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和种植好食用菌的自信心,有力地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20xx年止全市有29个乡镇8500多户农户栽培以江山白菇为主的食用菌14000万袋,有菌种生产单位28家,年生产菌种500多万袋(瓶),出口加工企业6家,出口食用菌5000吨,营销组织254个,整个食用菌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5万余人,实现产业产值4.2亿元,发展食用菌已成为江山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是,江山食用菌产业还处于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产品大市场的不协调状态,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缺少保障、品牌建设难以开展等,这对于产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此,我市于19xx年《江山白菇省级地方系列标准》通过审定并颁布实施,并组织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为了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再上新台阶,因此修订《浙江省无公害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这对于全面提高江山市以白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菇农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计划主要内容

1、建成1个100亩的白菇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

2、把原《浙江省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修订为《浙江省无公害“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

3、建立标准技术推广网络,进一步充实各乡镇食用菌辅导员队伍,组建食用菌生产合作社,采用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推广标准化技术。

三、项目的主要技术成果

该项目通过二年的实施和推广,进一步推动了江山白菇的发展,并产生了显著效果。

1、建成多层次的白菇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

①市级基地:自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着重建设好了100亩的花园岗白菇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建成标准化菇棚53个。花园岗基地由白菇产业化协会和江山农科所直接进行生产技术指导,生产季节,江山农科所派出技术员到基地,严格按江山白菇标准化生产要求,对每个环节进行指导。

②乡镇基地:每个乡镇都建有自己的示范基地或专业村,每个基地或专业村都有1名乡镇技术干部和1名食用菌辅导员,江山市食用菌办和农科所的技术员分片包干,每人联系几个乡镇基地或专业村,指导菇农按技术标准要求操作。

③会员基地:许多营销会员为了自己货源的稳定,都有建立产品基地,他们邀请技术能手或示范户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这些基地的标准化生产,让每个周边的菇农都实实在在的了解无公害江山白菇技术要求、生产程序及栽培管理,真正起到示范样板作用。

2、《浙江省无公害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修订完善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将原《浙江省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修订为《浙江省无公害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浙江省无公害江山白菇地方系列标准》DB33/605-20xx已于20xx年x月开始实施。我们严格执行新标准,提升了江山白菇的品质,促进江山白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3、建立健全了标准技术推广网络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建立健全了标准技术推广网络,充实各乡镇食用菌辅导员队伍,在全市21个乡镇街道都设有专(兼)职食用菌辅导员;组建8家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市各乡(镇)村举办无公害江山白菇标准技术专题讲座100期,受训人数504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多份。

白菇产业化协会还成立标准化生产技术宣讲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对每个乡镇(街道)都进行培训,特别对重点户、专业户、生产大户及乡镇食用菌辅导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对基地村、专业村、示范村菇农的培训,并结合农函大、跨世纪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万名农村干部知识培训工程等形式,对无公害江山白菇标准的生产管理技术进行培训,重点是农药和营养剂的使用要求,栽培基质、栽培袋制作、灭菌和接种、出菇管理、采收和采后管理等。还定期或不定期以科技下乡、科技一条街、科技集市等形式进行技术咨询。同时还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加强对菇农的教育宣传,增强他们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推广实施结果

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宣传培训、基地带动、样板示范等手段在全市全面推广,标准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5%以上。20xx年江山市食用菌总种植量达到1.7亿袋,产业产值达到5.1亿元,实现了项目推广的目标。至20xx年,江山市食用菌总量已达2.5亿袋,产值达7.5亿元。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规范菇棚标准化建设,把菇棚标准化建设作为无公害江山白菇标准化建设最基本的条件,从选址、布局、菇棚结构、原材料使用到搭建方式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增强抗灾能力,提高使用效益。

2、统一原料购置,加强食用菌原材料的检测,要进一步加强对食用

菌原材料市场的监管,提高无公害江山白菇系列标准的技术水平。

3、进一步扩大江山食用菌产业的规模,争取20xx年全市食用菌种植总量达到3亿袋,无公害江山白菇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2亿袋,并好技术指导,产量保证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争取有所提高。

4、进一步完善、落实无公害操作规程,保证江山白菇的安全与优质,提高市场知名度,提升江山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档次。

 

第二篇:科技推广项目技术工作总结

特 种 玉 米 引 种

示 范 项 目

一、项目来源

为了提高我县特色种植产业水平,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科教局科技兴农计划,我单位在*乡*村实施了200亩特种玉米引种示范,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项目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目标任务

主要开展品种示范,推广优良品种。通过开展科技培训与交流,增强种植户素质;开展选种,整地、催芽,播种、地膜覆盖、管理与收获集成技术应用、解决特种玉米发芽率不高,商品穗低的问题。实施200亩水果玉米标准化示范进行品种展示,科技服务、技术交流等多种功能的科技推广。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基本素质和市场开发能力,引导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合同指标

特种玉米引种示范200亩,引进新特水果玉米3个品种,主推适应性强,成穗率高,适口性好,商品性优的品种。

2、完成指标

在*乡北*村,种植特种玉米100亩。引种试范15个,筛选优良品种6个。刷新了一个目标,普及了四项技术

一个目标:项目区平均亩产鲜穗7000多个,实现销售收2100元,亩均纯收入1200多元。项目区传统玉米生产亩

平均纯收入450多元,特色种植实现收益翻番。

四项技术:

⑴顶凌整地结合增施有机肥。清明节前后,耙耱除茬,破土碎垃圾,同时预备优质有机肥3000担/亩。

⑵浸种催芽: 5月上旬选种催芽,用甲霜灵溶液浸种,然后进行增温催芽。

(3)地膜覆盖:人工起垄结合施入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杀虫剂,行距1.5尺,5月上旬地膜覆盖。幼芽破胚1-2后人工点播,每空2粒,株距1.0尺。播深2.5厘米左右。

(4)培土压膜:由于特种玉米幼芽纤弱,顶土能力弱,及时放苗,同时周围培土。

(5)及时摘除果穗,提高商品性,同时为第二穗生长创造良好的发育条件。

三、工作概况

20xx年x月份开展了项目选址,我们充分虑了特种玉米地力要求,农民群众的素质,及销售条件,选择了*村,该地区有种植特种玉米的历史,水利条件比较好,地力肥沃,群众高新科技的积极性比较高。4月份开始农民培训,组织专家开展种植技术等培训与交流,组织优秀农村种植能集中学习。5月份进行了集中催芽,同时选出了优秀的农艺工,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技术推广效应,把住了催芽、放苗、

摘穗三大关口。在示范过程中,我们根据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节律等方面的对照,市场需求,及种植户的意见,筛选出了6个推广品种,为以后引种及农户种植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关键环节及创新水平

1、品种引进,一年之计在于春,品种的优劣决定了生产的成败。我单位高度重视,详细了解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表现,根据我县生产区的立地件,引进了15个稀特品种。

2、特种玉米尤其水果玉米种子千粒重低,含糖量高,发芽势弱,顶土能力低,且易受霉变、地下害虫好食,幼苗易感病。我们在这方面高度重视。在当地首次开展了浸种催芽,人工点播、地膜覆盖。

五、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品种引进,农民培训,物化化补贴、农艺工补助及示范风险补助。其中品种引进4万元,农药及地膜投资5万元,农民培训经费3000元,耕地风险补助1000元,农艺工务工补助6000元。

六、项目效益

1、通过引种种植示范推广,提升了农民科学素质,提高了农户栽培管理水平,带动了农户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2、为发展特色农业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农业转型发

展走出了新路子,特别是规模生产,产业经营打下了经济基础。

3通过示范种植,水果玉米生产纯收益是传统玉米的2倍多,且作物秸杆既是优质肥料又是上等饲料。

七、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强化技术创新和改进传统生产经验。如浸种催芽、地膜覆盖等,开发研究更多的生产模式,翻陈出新。

2、水果玉米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春季低温易发霉变,苗期管理是关键。

3、水果玉米春季管理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是防旱、增温和保出苗。

4、项目建设周期短,宣传推广影响力不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性不明显,有的农民刚探水,就断了水源。

八、改进意见

在今后的水果玉米种植中,坚持保幼苗,增加商品穗,提高产品的商品值。山旱坡地发展种植要谨慎推广,其次根据现在的生产要求,良种良法配套使用,确保优质高产高效。重视日常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降低自然灾害的威胁。

继续做好项目的后续服务,保持正常的技术支持,不断

探索水果玉米管理技术,及时品种换代。给力特色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