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研组学期总结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组由7人组成,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3人,既有提升教研水平的能力,又有年龄优势,新老搭配,配置合理。自从本学期开始独立进行教研活动以来,我们在摸索中贯彻教导处精神,初步形成了一套教研活动规划,使整个教研组有了一定的转变和起色。

一、学期工作小结

1、 课题立项:

20xx年在市教研室牵头,学校组织下,我们进行了《“一课一中心”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课题申报,并成功立项。开题阶段主要由朱枝春老师负责整体规划,姚万波、黄灵老师整理出开题报告,由我主持了开题活动。在镇科教办专家领导的点拨下,使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各模块内容更加具体,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了便利。

2、集背与磨课:

在近一个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课题为主线,贯彻和实践一课一中心理念,在备课思路上集思广益,通过每周一节公开课的形式历时近两个月,完成了第一轮课堂实践活动。新理念的落实,需要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如何在改革课堂模式的同时保证成绩的稳步提高,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老师更要转变观念。我们会在下一阶段对课堂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形成相关文字成果。第二轮教研阶段为期中考试以后,由于学业任务加重,时间紧张,故采用说课的形式,每周由一个年级两名老师负责,主讲一课内容,其他成员充分准备后进行点评和补充,形成最优方案,每三周一个轮回,形成相关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3、 教研风气:

历史组多名老师身兼数职,能够投入在教研上的时间有限,在之前的文综集体教研时期,受科目差异性影响,专业性难以体现。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战,让历史组缺乏应有的凝聚力,种种原因使成员间缺少沟通,很难形成合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改变教研风气入手,尽量在每次活动前认真准备好内容,让每次活动言之有物,行之有效,尽量将每周的活动定位成老师展现才华、交流共进的平台。目前基本杜绝迟到,缺席现象,成员间能够及时沟通,并将精力用在教研上,活动过程和谐有序。教学常规检查有条不紊,个别疏漏能够及时弥补

完善。

二、工作上的疑惑和困扰

工作热情能否调动,前提是老师对工作的认可和归属感的增强,私立学校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各有志,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让老师肯付出,脚踏实地而不浮于形式?物质利益是一方面,大环境下的教研风气更是重中之重。

老师们来自五湖四海,经历了重重考核筛选,大都自命不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沟通上难免有分歧,在处理问题上想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工作落实上的方式方法值得深思,单纯的用绩效考评甚至一票否决是否全面合理?

教研组的工作应该直接关乎于教学和成绩,通过教研活动,提升组内成员的教研水平,从而推动课堂模式的改进,形成学科特色,调动学生热情提高成绩。老师的水平和投入的精力对结果有巨大的影响,那么教学评价应该重视教学过程还是考试结果?每次的ABC不足以说明问题,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建议与计划

1、教导处是教学一线阵地的指挥所,应和教研组保持直接联系,做到对每组的情况了如指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指导、辅助教研组长解决问题,对于教研组长的工作应予以实质性的支持,不能所有事物全部放手。

2、注重对学风、教风的培养,多鼓励勤引导,形成良性循环避免问题的产生。该肯定的要及时、正式的给与肯定,优秀的想法做法应该推广。批评上讲究方法,原则问题必须坚持,通过批评能促进提高和改变,如果产生消极情绪,则得不偿失。教导处现在公布的处罚决定明显高于奖励表扬。

3、会议内容有针对性,有事说事无可挑剔,高屋建瓴更能体现价值。事预则立,教研组长应该是教导处的得力助手,也应该是决议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高中教学应该有一只骨干力量,并且能够发挥作用,这股力量应该和教导处紧密团结在一起。

4、深入教研一线,尽量抽时间参加各组活动。学科之间虽有差异,可能对教研内容不了解,但观态度正风气同等重要。提出建议,听取意见。

5、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老师除了上课之外,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组内、学段、乃至全校的荣誉。当然校外的大型活动更应该鼓励老师去参加,拓宽渠道,创造引进来走出去的机会。

 

第二篇: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研组工作总结

20xx至20xx学年上学期已经结束,现将本学期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共开展教研活动15次,主要围绕新课标、新教材辅导进行。方式是专题讲座。张树权老师进行两次新课标、新教材专题讲座,为组内教师熟悉新教材、如何把握新教材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刘金伟老师为全组教师上了一节网络课;老师为组内教师上了一节汇报课;郭树清老师代表历史组为全校教师上了一节高一新教材示范课。此外,杨华、刘金伟老师两位历史组接受教育大检查。

本学期教研工作特点

参加公开课、示范课的人多。组内有5人次讲公开课,绝大多数受到好评。

紧紧围绕新教材新课标展开。

工作的可喜之处

组内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行动高。除了个别教师因材施教上课冲突,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按时参加并积极献计献策。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积极承担组内交给教研任务。

教学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郭树清老师是新毕业的教师,为了的尽快成长,徐艳老师经常听课,一起备课,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内教师为郭树清老师献计献策,使他的省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很成功。教务高三和艺体高三经常就高考辅导共同研究,资源方面共享,为今年文科综合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刘金伟老师与陈国志经常商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杨华老师的课,结构清晰,基本概念交代清楚,重点、难点讲解透彻;陈国志老师的课挖掘到位;刘金伟老师的课手段新,线索清晰;的课在走向成熟。

工作中的不足

组内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和特殊情况较多,使得教研活动人数得不到保证。

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的意识差。发表的论文微乎其微。

教学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

教研活动还停留在低水平上。

教师的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还较差。

今后在教研室的领导下,历史组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作,使历史组的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xx---20xx学年上学期

历史组教研工作总结

郭树清

20xx.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