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

右旋糖酐40旋光异常报告

20xx年x月x日对批号为080407、080528的两批右旋糖酐40进行复检时,发现其旋光度偏大超过标准范围,当时因为过大,误以为是水分原因导致,并没有重视。其实比旋度是药品的物理常数,和水分的大小并没有关系,它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反映药品的纯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之后对右旋糖酐40的旋光进行复做,结果是合格的。对比2次的操作过程,有以下地方需要我们注意: 1:右旋糖酐40必须要用沸水溶解,不然很难完全溶解完全,那样会导致吸光度变大

2:溶液的温度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来控制,否则温度过低,

也会导致吸光度变大,反之则吸光度变大;另外最好用水浴锅

对温度进行控制,那样比较准确和方便。

3:定容的时候溶液温度和纯化水最好是和要求的温度一样的,那

样体积不会因为温度改变而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盐酸川芎嗪干燥问题总结

1:干燥时要使用大的称量瓶,可以增加干燥面积,干燥更加充

分。

2:如果真空干燥箱长时间未使用,最好先用干燥剂对干燥箱先

进行一次干燥,以排除干燥箱中的水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进行干燥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干燥剂是否处于有效状态,干燥

剂的量一定要足够,那样才能保证干燥的充分完全;对于水分比较大的原料进行干燥时,可以多放几个装用干燥剂的托盘进行干燥。

 

第二篇: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 共赢选择

——凤翔县职教中心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国民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而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训,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校企合作模式

1、 定单培养

为了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学校很早就开始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追溯根源,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初级形式就是“定单培养”模式。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相应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毕业生一般由委托单位安排就业。这样的结合,一般来说主动权在企业;

企业选择学校,企业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格,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

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于浙江凯德制衣公司xx年开始,当时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触、沟通,谋求合作发展之路,最终达成合作办学意向。这样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解决了用人之需;但同时企业往往强调特定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与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也难免发生矛盾,因此,学校往往只在原有专业设置框架内接受“教育订单”,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企业特定要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这种结合更适宜于“短平快”的职业培训,但从长远来看,未必有利于职业学校的管理与专业建设,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面也相对狭窄。

2、 松散型校企合作

另外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形式是学生到企业见习、参观、勤工俭学、校企师资的共享与交流、学生实习、就业等方位松散型合作。但与后期的学生实习就业的关系不够直接、紧密,实习时主动权在学生,企业用人还是无法得到真正保证。

但此类合作还是有很多积极意义,因此也一直在我校开展,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与调整、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没有停止探索一条更为平衡、高效的合作之路。

3、2+1培养模式

20xx年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推动下,我校开展的校企合作2+1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前两年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常规教

育教学内容的开展,在毕业学年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同时借助在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工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事实证明此种方式有效结合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需求:

学校教学在第三年得到进一步延伸,体现职业特点;企业在第三年参与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的优势,但投入的培训成本有基本保证;学生就业目标相对固定也有一定灵活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的一致肯定。

校企合作的收获和启示

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 学校方面: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他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企业方面: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地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

划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学生方面: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定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校校企合作经验启示

总结我校多年来校企合作的经验,从以下几点中不难看到,目前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仍然是停留在起步阶段:

首先是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发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开展,但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其次,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

的生产效益使学校需求合作对象时会遇到较多阻力。事实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才是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

再次,学校的本位主义令学校各部门始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学校要转变观念,要从“多赢”角度考虑校企合作,即从国家赢、企业赢、学生赢、学校赢等多方面出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缺少了任何“一赢”, 校企合作都难以成果。

通过我校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