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结业论文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素质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素质

具有强烈国防意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一个沉溺于歌舞升平、不思武备的民族

则不堪一击。

——张万年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防教育是一项国民的基本教育,关系到国

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要求。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国防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

务。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

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

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

务。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

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军事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

发练兵。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不难

看出,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当今世界,在看似和平的表象下实则暗潮汹涌。进入新时期以来,世界

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广

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就国内来讲,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各种不和谐

“音符”依然存在,安全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显得尤

为突出和紧迫。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也应有一种危

机感。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代,但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对于保

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

未来和事业的希望,加强对我们的国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和命运。

大学生军训,是学生入校后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军事技能训练

的第一堂课,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军训是

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目前,全国地方高等院校有1000多所,年招收新生200多万人。显而易见,对这些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大、中专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并通过军训把他们的能量储备起来,从而达到寓军于民,寓军于校的目的,这是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有效途径。

在上大学之前,我甚至对于“国防”这一概念都并不明晰,在军事理论课堂上,我首先对“国防”有了理解: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我们是爱国的,但这份爱绝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关爱祖国应关爱她的方方面面,更不能避而不看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重重危机。了解基本的军事、国防知识,关注我国最新国防动态,这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不要认为很多事离自己很远,不需要关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女,祖国没什么事与我们是无关的。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虽然不必像军人那样枕戈待旦,但是参加军训和民兵组织,了解简单军事常识,把握国内外斗争形势,也是热爱祖国,增强国防意识的重要形式。而那种认为和平年代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显然是盲目乐观、缺乏国防意识的表现。

总之,大学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全民国防意识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之一。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深远意义,直面当前大学

生国防意识较淡薄,国防教育重技能、轻意识的客观形势,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核心价值观和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广泛的资源为平台和基地,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体系,并以此为依托,辐射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