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读书笔记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摘录

前 言:心理学与教育科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目

前而言,我们教育学科的研究存在着与时不俱进的现状。究其原因,研究方法的不足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对研究方法本身的重视、探讨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读了董奇博士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体会。本书是以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完整过程为主线,通过全面、系统的阐述,让读者对心理与教育研究有了整体的认知。鉴于笔者的工作实际,现将本书中的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这一块进行读书摘录,毕竟这是我们研究的重心所在。

索 引: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x月

第1版。

原文摘要: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着重介绍和探讨心里与教育科学研

究中收集数据的各种方法。从第七章至第十章分别介绍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方法,着重讨论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观察法:

1、概念: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观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2、特点:

第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

第二、观察室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能够考察对象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真实、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行为表现。

第三、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第四、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

第五、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

3、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3)、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4)、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5)、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4、观察法的设计:

(1)明确观察目的;(2)、确定观察内容;(3)、选择观察策略;(4)、制定观察记录表;(5)、训练观察人员。

5、观察策略:

(1)、参与观察策略;(2)、时间取样观察策略;(3)、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4)、行为核查表策略。

在观察策略的实施中,作者又从概念、使用条件、实施步骤和评价等方面给予详尽的分析。

6、观察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优点:

(1)、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3)、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访谈、问卷法等实施有很大困难,这时可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4)、采用特殊设计(单向透视玻璃),或在特殊环境(参与观察情景)中,观察者的隐蔽性可是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试行为与活动,并由此得到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的这是资料;

(5)、其他研究方法多以被研究者自陈的方式进行,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可能会因被研究者本身的偏见或观察错误或期待效应二受影响,降低信度。

局限性:

(1)、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影响;

(2)、许多心里与教育科学研究所希望观察的行为经常是不能预先测知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凑效;

(3)、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行为,导致观察结果失真;

(4)、观察法的运用需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5)、观察设计的要求较高,表现在观察法的信度和效度较难保证。

二、访谈法:

1、概念: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

(1)、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2)、访谈法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原则。

3、访谈法的类型:

(1)、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3)、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4)、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

4、访谈法的设计:

(1)、详细说明访谈的目的与变量;(2)、访谈问题形势的设计;(3)、具体访谈问题的编制;(4)、访谈问题反应方式的选择;(5)、访谈与访谈设计的修订;

(6)、访谈人员的选择。

5、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2)、接近访谈对象;(3)、对付拒绝的技巧;(4)、谈话与提问的技巧;(5)、追问的技巧;(6)、访谈的记录;(7)、访谈结束与再次访谈;(8)、访谈结果的整理。

6、访谈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有利于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2)、能灵活地有针对

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3)、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访谈法的适用范围广。

局限性:

(1)、访谈法的准确可靠性会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2)、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3)、与其他方法比,访谈法费时、费力、费财;(4)、访谈法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三、问卷法:

1、概念: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

(1)、问卷法的标准化程度一般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研究。

(2)、问卷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在我们的实际研究中,问卷法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它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

3、问卷法的类型:

(1)、结构问卷和无结构问卷;

(2)、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

4、问卷的一般结构与设计步骤:

一般结构:(1)、题目、前言和指导语;(2)、问题和答案;(3)、结束语。 设计步骤:(1)、准备;(2)、初步设计;(3)、试用和修改。

此外,问题的选择与设计也是问卷的重心所在。

5、问卷法的实施:

(1)、被试的选取;(2)、分发问卷;(3)、回收问卷;(4)、结果处理与分析。

6、问卷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2)、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

(3)、匿名性强,回答真实;(4)、样本大;(5)、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基于问卷法的优点,在目前心里与教育科学研究中,问卷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将是我在进行课题研究中着重运用的方法。

局限性:

(1)、灵活性不强;(2)、指导性低;(3)、深入性不够。

四、测验法:

1、概念:

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来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即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2、特点:

(1)、间接性;(2)、相对性;(3)、客观性。

3、测验法的类型:

(1)、按测验的功能分:有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和人格测验;

(2)、按测验的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3)、按测验的材料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的运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4、测验的编制:

(1)、拟定测验编制计划;(2)、编选测验项目;(3)、试测和分析;(4)、编排制表;(5)、建立常模;(6)、鉴定测验。

5、国内常用心理与教育测验:

(1)、能力测验:中国比内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测验;

(2)、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

6、测验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测验法的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准确可靠;

(2)、测验法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方法,施测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

(3)、测验法是一种方便省力的方法;

(4)、测验法有建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5)、测验法的研究类型很多,可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

局限性:

(1)、测验法难以进行定性分析;(2)、测验法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灵活性差;(3)、测验法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4)、测验法难以排除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干扰。

作者观点:

在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这一模块中,作者集中介绍了数据收集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方法的详尽说明,目的是呈现给读者以研究的广角度认知,在本书中作者介绍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各有独自的特点,并通过各种理论性分析,让读者有了深层的认知。作者更着重强调,在实际运用中要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将研究作用最大化。

本人观点:

通过对本书的研读学习,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收集方法认知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个人认为本书着重从理论上来阐述研究的收集方法,让读者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一线工作者研究主要以心里与教育科学实际为重心,在研读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关于实际应用的例子相对来说偏少,这是本人通过研读留下的最大的遗憾。

总 结:

在研读学习《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之后,对于研究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对本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本书自始至终以心理与教育研究为主线,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研究的方方面面,让读者在理论上得以升华;

2、本书的理论性强,通过严谨的专业术语和深度的细节剖析,形成了一整串知识链,环环相扣,对读者的学习有了正确引导;

3、特别是详尽的学习研究的收集方法之后,发现作者在各种方法的阐述上有着明显的专业素养,对实际研究的导向作用是相对明显的。

因此,在研习本书之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下面的课题研究中,我将以现今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导向,调整课题研究的方法,做到科学研究,结合工作的实际让我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的完成。

 

第二篇:课题研究总结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效果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五里街吾东小学 吴联兴

一学期转眼间就要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在这一学期中我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推进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启发式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学期我更是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的学习更生动,更有趣,也更深入。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如:《圆形的面积》、《图形的转换》、《搭一搭》、《起跑线》等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上手,更深入地学习新知识。我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制作课件,上网查资料,寻找更好的课件,让这些知识都能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自己也学到很多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二、课堂教学多启发,多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以前课堂教学总是我说得多,学生说的少,学生只是听,缺乏主动学习和积极的思考。参加了课题组后,我多学习,多思考,改进了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分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地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授以学生以鱼,更授之以渔,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学习,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也更有效了。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得也更牢固了,不会过一阶段后,知识容易遗忘了,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参加了课题组,经过学习和教研教学效果提高了,也推动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