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通工作总结

江苏交通工作总结

20xx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交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抗雪灾、保畅通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运输保障高效有序,奥运保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扩内需、保增长取得突出成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公铁水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69.54亿元,同比增长62.3%;全省公铁水空累计完成客运量20.8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766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2%、10.7%,完成货运量15.82亿吨、货运周转量4249.9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6%、6.4%;全省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较上年增长13.3%,连续4年高于全省GDP的增幅。省委、省政府和20xx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在推进交通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以“建设大交通,当好先行军”为主题,认真查找制约交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在近年来已提出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四大创新”、努力实现六个更加协调、在六个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等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和“四个加快”的工作思路。

综合交通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基本完成,民航发展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港口新一轮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铁路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规划调整、乡道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有10个市完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投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公路交通继续保持率先发展,完成投资324.15亿元;铁路建设跨越发展,完成投资317.09亿元,是“十一五”前两年完成投资总和的4倍;水运在高平台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港口、航道建设分别完成投资90.45亿元、32.39亿元,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机场建设不断提速,完成投资5.25亿元,较上年增长42%。

政府主导交通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为改变铁路、航空、水运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省政府明确五年内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作为铁路建设专项资金;出台了20条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省市财政对重要新开航线在开航初期给予补贴;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20xx年省财政支持内河航道建设投入5.8亿元。同时,南京、无锡、宿迁、泰州4个市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对财政资金投资航道建设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宿迁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明确每年安排20xx万元,还要求各县(区)政府每年投入航道建设不少于500万元。盐城市加强交通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划拨土地的方式筹资1.6亿元用于机场改造。为缓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状况,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和协调,各地政府和投资主体共同努力,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相关举措取得新成效。强化绿色交通建设理念,泰州长江大桥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并进,宁杭高速公路溧水至南京段路面、生态、环保建设再上新台阶。编制了《江苏省交通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全面推进理念节能、组织节能、技术节能工作。在全国40个交通节能示范项目中,我省有5个项目入选,工作成效全国领先。

(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加快苏北发展和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全力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公路:苏通大桥、沪苏浙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溧水至南京段、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南段、宁靖盐高速公路盐城北段等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167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725公里;泰州长江大桥和江都至海安、徐州至济宁、连云港至临沂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南京四桥、江都至六合高速公路等正式开工,崇启大桥、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奠基;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707公里。铁路:合宁铁路建成通车,

新增营业里程62公里,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1678公里;京沪高铁江苏段在全线率先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海洋铁路、宁安城际铁路等开工建设;大胜关长江铁路大桥边跨顺利合龙。港口:新增万吨级码头泊位28个,新增通过能力8300万吨;连云港港庙岭三期突堤工程主体工程通过交工验收;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水工工程、太仓港三期集装箱泊位、南京港龙潭港区五期散货泊位等开工建设。航道: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段、刘老涧三线船闸、苏南运河“四改三”丹阳陵口先导段、芜申线宜兴段建成通航;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等加快推进;施桥、邵伯三线船闸等开工建设。机场:盐城、徐州机场航站楼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南京禄口机场停机坪、航站区扩建工程和淮安机场开工建设,东航、深航无锡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机遇,着力推进事关江苏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近期获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突出铁路建设重点,征地拆迁、筹融资和项目前期工作等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铁路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以铁路建设为契机,以综合枢纽为切入点,注重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南京南站和苏州、常州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三)服务群众便捷出行取得新成效

农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8850公里,改造桥梁2409座,基本完成全省四级公路会车区建设,农村公路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农村客运站136个、候车亭2285个,扬州市及所辖县、乡政府在土地划拨、资金安排等方面对农村客运站建设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建设速度和质量居全省前列。全省新增通村班车498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86%,苏南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班车”,溧阳、启东等地积极推进了“村村通公交”工程。撤渡建桥工程和渡口渡船达标工程继续推进,乡镇渡口由整治前的1028道减少至889道,全省渡口达标率提高到98.7%。

公众出行服务进一步提升。苏州、连云港、徐州等火车站站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扬州、大丰、张家港、扬中4个公路客运站建成运营。京杭运河2个水上服务区和国省干线公路5个服务区基本建成。完成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示范工程我省各项建设任务,苏沪两地高速公路ETC系统开通试运行。13个省辖市城区范围内均已开通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徐州、南通、宿迁、盐城等地通过电信平台开通了汽车客票查询、订购业务,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推行了网上购票服务。

(四)交通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航线开辟取得新突破。新增民航航线40条,其中南京至法兰克福、台北等国际(地区)航线4条,全省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9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13.7%。新辟集装箱班轮航线74条,其中国际航线26条,有4个港口开通对台直航航线。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5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0%、36.1%。连云港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我省亿吨大港数达到4个。连云港港、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00万标箱、14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9.8%和42.0%。

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省完成客运班车公司化改造1445辆,市际、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达到75.1%,其中苏州、常州、无锡市均已达到83%以上。重点货运站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贴息补助2600万元,对18个国家级和省级主枢纽、重点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建设予以重点支持。组织开展农村物流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运输工具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型运输装备有所提升。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了第三次港口普查和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工作。

(五)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润扬大桥建设关键技术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按计划推进,泰州长江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已通过科技部初步立项。20xx年度全省交通行业共获部省级科技奖励21项,体现了我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宿淮高速公路一举揽获交通运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宁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盐通高速公路获交通运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沿江高速公路获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科技成果的支撑下,江苏高速公路建设的品牌优势全面显现。桥梁技术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进一步扩大,组织召开了大跨径桥梁结构损伤预警及状态评估国际技术研讨会。苏通大桥荣获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大奖,江苏跨江大桥建设技术在国际桥梁界的地位不断上升。

交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研究构建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在完善公路、航道、车辆和船舶、综合统计以及应急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港口数据库。完成省交通厅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联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了对全省高速公路以及苏北运河交通视频图像的汇集,在抗雪灾、保畅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交通”门户网站完成改版和功能升级,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机关优秀网站。

(六)交通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省航道条例、港口条例等法规宣贯活动深入开展。航道建设养护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批厅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认真落实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和执法责任追究规定,违法执法和被媒体曝光的典型案件明显减少。交通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开始启动,推进行政权力实现阳光操作。继续强化招投标监管、工程现场质量监督、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不断规范参建单位从业行为,确保交通重点工程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强化专业管理优势,在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省交通工程建设局;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改革获省政府批准;常州、邳州、江都三市在水上执法领域启动了统一执法试点。积极应对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及时拟订人员分流、机构调整、资金拨付等方案,为建立有利于交通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行业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强化隐患治理,“百日督查”和“交通安全基础巩固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省交通厅连续四年被省安委会评为先进单位。三大湖区水上搜救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全年救助遇险人员555人,挽回经济损失2700多万元,实现了灾害天气下“不死人、少损失”的目标;全省辖区水上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9.5%、11.8%和1%。加快推进运输工具安装GPS工作,危险品专用运输车辆安装率达到100%,危险品运输船舶安装率达到98.51%。组织开展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专家会诊行动,整改安全隐患836项,没有发生一起港口设施保安事件。加强全省交通建设工程生产安全行业指导,全面开展工程现场安全督查,交通建设领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公路、航道养护管理得到加强。以雪灾后道路恢复重建为重点,全面加强干线公路养护,全年累计改造危桥45座,创建绿色通道554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0%。开展了首次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在履行高速公路行业监管职能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与省物价局联合制定出台了航道赔(补)偿标准,全面加强航道船闸养护,全省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

(七)各项交通应急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抗雪灾、保畅通取得重大胜利。去年初,针对xx年罕见的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我们最大限度地整合全省交通资源,大规模调用社会运力,集中力量优先保证电煤和成品油运输,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路网在受灾省份中率先全面恢复畅通,实现了春节前不让一位

旅客滞留、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保持畅通的目标。

抗震救灾运输保障迅速有力。“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共组织169家企业、2500名驾驶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到紧急救灾运输之中,累计调用车辆3398辆次,运送帐篷3.78万顶、活动板房2.6万套;组织2架直升机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执飞飞行员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评为抗震救灾模范;组织向灾区捐赠施工机械45台套;率先组成技术分队深入灾区调查,拟订援助方案,并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选派了优秀干部到绵竹支援灾区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各项奥运安保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保障工作,全面加强对车站、码头等人员流动频繁场所的安检和隐患整治,开展了港口设施保安演习和船闸、车站反恐演练。选派66辆客车投入奥运运输保障工作,受到了北京奥组委、交通运输部和北京市政府的表彰。

(八)交通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交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实施《在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了24条具体举措。组织推进江苏交通“100人才工程”,开展了交通专家人才集中培训。拟定《全省交通干部千人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 交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课题通过交通运输部终审,即将出版发行。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竞赛活动。围绕科学发展、关爱民生、自主创新、生态文明、改革开放等主题,统筹推进“五大交通”主题宣传活动,苏通大桥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题材进行集中宣传,交通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同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会同省纠风办,对72条8055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限速标志设置进行清理规范,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和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制示范效应不断扩大,两项监管机制均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廉政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同时,全省交通战备、扶贫、综合治理和厅属院校建设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二篇:文明交通工作总结

抓好学校文明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造福工程”,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长远之计。因此,为配合 “文明交通工程”,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养成文明交通的习惯,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把文明交通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教务、团总支书记、班主任为成员的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文明监督岗”,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学校与各班主任签订责任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健全完善各种制度,意外交通事故伤亡报告。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经常对各班级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交通的安全。

二、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交通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它无声无息地渗透在人们的政治的、思想的、工作的、学习的、道德的全部活动领域中。要使学生用心去体验以获得对交通安全的真知,就要靠我们以正确的宣传教育作导向。

1、 充分发挥学校“校园广播站”宣传导向作用,开辟“交通安全”播音栏目,每周两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

2、 学校开辟“交通安全”专栏校刊,使师生受到良好的启发教育。

3、利用每周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4、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周开设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课,思想品德课和其它课程也有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5、通过给学生发放交通文明宣传标语,使学校与家庭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三、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积极带头并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开展文明交通工程》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增强交通安全观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校交通

安全工作》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3、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活动。与学生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深入开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文明中学生”、“我班道路交通最安全”等活动。此活动规范了交通行为。

4、定期举办“交通安全”培训班。加强学生安全队伍建设,培训后大部分的学生均能受到很大的启发,无发现违反交通安全的事情发生。

5、规范学生的交通安全行为,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在上学、放学的交通高峰期,我校的值日老师每天严格维护好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对学生进行疏散。严禁学生骑无刹车、无铃、无锁自行车到学校,坚决对报废车辆、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驶车辆接送学生进行查禁,学生步行上学放学要求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斑马线,经过长时间的督促、规范,加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保护。

6、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理。通过设立交通标牌、标识规范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广大师生上、放学交通安全。我校长期以来未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今后我们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面落实文明交通,给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