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小班科学活动:响罐

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小班科

学活动:响罐

设计意图

有次早谈过程中,教师启发幼儿猜想:如果你捡到了空罐子,会把它做什么?幼儿想出了许多有趣的方法,其中有几个幼儿借助在音乐区自制小乐器的经验,想出:“可以在空罐里面装些珠子、豆子做出好玩的响罐。”于是教师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生成并开展了以下系列教育活动。活动旨在通过以集中、小组、个别化等不同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充分地与环境、材料互动,自主探索、比较,建构有关声响与材料关系的丰富经验,从而激发幼儿观察、探究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探索、制作会发出声音的响罐,对探究声音感兴趣。

2.初步学习“猜想—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通过玩盖子与罐子的匹配游戏,练习开、盖罐子的技能。

2.物质准备:

??????? 大记录表,笑脸、哭脸贴纸。

??????? 幼儿人手一个空罐子。

??????? 每组一份:易发出声响的实物,如扣子、黄豆、弹珠;不易发出声响的实物,如纸片、海绵、碎布。

活动过程

一、以“制作乐器”引题,激发兴趣。

师:上一次我们在为儿歌配上节奏时,许多小朋友都想选用沙球,可是沙球不够,怎么办?

师:老师这有一个空罐子,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它来制作沙球呢?

二、引发幼儿猜想:往罐子里装什么会使罐子发出声音。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师:我们就一起想办法用这些罐子来制作沙球,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师:猜一猜往罐子里装什么才会做出像沙球一样会发出声音的响罐?

2.根据回答直接在大记录表上用笑脸、哭脸记录猜想。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记录板,上面有贴上这些材料,如果你们认为哪个材料放在空罐子里能作响罐,老师就画个笑脸;如果你们认为哪个材料放在空罐子里不能作响罐,老师就画个哭脸。

师:现在请小朋友先想一想,猜一猜往罐子里装什么材料才能作响罐?

三、幼儿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并记录自己实验验证的结果。

师:刚才老师根据大家的想法做好记录了,那我们猜的到底对吗?待会让你们来试一试,但在操作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1.请小朋友先按自己想法来试一试,认为放豆子进去罐子会发出声音,你就放一些豆子到罐子里,盖上盖子,摇一摇,听一听,声音是什么样的?

2.每次只放一种,放的材料要适量;而且不能混在一起放,试完一种,倒出来再换另一种材料试试。

3.小朋友听到老师的信号拿着你的罐子回到座位上。

四、出示大记录表,幼儿分享交流验证的结果。

1.讨论:

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小声地说说。

2.集中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在空罐子里放入什么东西,它会发出声音吗?和你猜的一样吗?声音是什么样的?

3.根据孩子回答,师在大记录表上贴上笑脸和哭脸,并小结。

五、用制作好的响罐为儿歌配上好听的声音,体验自己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师:今天,小朋友发现扣子、黄豆、弹珠适合制作响罐,现在,请小朋友选其中一种喜欢的材料来制作响罐,为《采野花》这首儿歌配上好听的声音吧!

六、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在教室及家里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空罐子也可以制作响罐。

(2)探索哪种类型的材料适合制作响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点活动目标:探索、制作会发出声音的响罐,对探究声音感兴趣;初步学习“猜想—验证”的科学方法。借助会发出声响的实物和不易发出声响的实物,让幼儿探索制作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发现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从而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而学习“猜想—验证”的科学方法,对孩子也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从整个活动来看,幼儿都能较好地达成目标要求。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平等”意识,我在每组准备了相应的材料,并以幼儿熟悉的材料入手准备,材料丰富多样化,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而大记录表颜色鲜艳,同时结合笑脸哭脸记录更具体形象化,但如果在验证时,笑脸和哭脸的颜色有所变化,孩子应能更加地明了。

从活动设计来看,层次清晰,步步递进,目标层层落实,但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各环节较流畅,活动也开展得较为顺利,但同样也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首先我以“制作乐器”充分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引发幼儿猜想,在此环节中我分成两小点,一是出示材料,二是出示记录表,如果将两小点结合集中介绍,将可节省时间;在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记录时,我是依集体回答进行记录,而忽略了个别不同意见的幼儿,在这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猜想,探索新的记录方法,如:个别幼儿回答海绵放入罐子能发出声音,而大部分幼儿回答不行,而我采取了举手表决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样就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想法,我可以采取新的记录方法,如:大部分说可以的笑脸画大点,说不行的哭脸画小点。而在提问你们觉得扣子放入罐子能做响罐吗?有的回答不行,也可进一步追问幼儿:为什么觉得放入扣子不能做响罐,进一步扩展幼儿的猜想。

在第三个环节,让幼儿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很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但在操作时间上过长,导致整个活动时间较为拖沓。

在第四个环节,我让幼儿分享交流验证的结果,首先我让孩子们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他们发现了什么,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表达的一种方法。在集中交流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言,在孩子们上来回答时,我都有相应地让其进行当场验证,并对所放材料响罐发出不同的声音结合儿歌进行巩固。在此环节中,在让幼儿上去验证时,可以不用全部材料当场验证,如弹珠,孩子一看就知,可能直接进行小结,弹珠可以发出什么声音;但比如有争议性的材料,如海绵,让幼儿当场验证完,还应该多增加提问:你们操作的结果跟他一样吗?征求其余幼儿的意见,尊重幼儿的操作结果。还有最后应该多加一个总结性的提问:为什么有的有声音?有的没声音?起到一个总结性的概括。

最后让孩子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来制作响罐,并为儿歌配上好听的声音,幼儿的情绪进一步调动起来,都非常地开心,很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念了一遍儿歌,孩子们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接着我将其投入区角延伸此活动。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特别是制作响罐时,孩子们都积极地进行尝试、探索,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在收获中进步。

通过此次活动,发现对于时间上的把握不够,今后应更注重活动各环节细节的衔接,依据年龄段控制好时间。且本次活动虽说制订的符合小班年龄段的目标,但由于我班幼儿的能力较强,实施下来发现难度偏低,今后不仅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而且要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制定,如尝试个人记录等。而且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存在一个疑问:当孩子个人的验证结果跟最终的验证结果有出入时,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结论呢?

 

第二篇: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小班科学活动《传声筒》

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小班科

学活动《传声筒》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感知传声筒的秘密。

2、初步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喜欢玩科学游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棒,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用纸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纸棒,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鼓励幼儿自由玩纸棒游戏。

1、师: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纸棒,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动手玩一玩,看看有哪些玩法,好吗?

2、集中交流并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

(三)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玩纸棒的游戏,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学吗?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示范讲解玩法:这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其中一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放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耳朵,对着纸棒说悄悄话,另一个小朋友要用小耳朵认真听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然后再交换。

2)、幼儿结伴游戏。

A、提要求:记住悄悄话要小声地、轻声细语地说;在活动时不能抢,声音要小,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好。小朋友能做到吗?

B、幼儿结伴游戏,教师指导。

3、集中交流并小结纸棒传声的秘密:你们都听到好朋友说了什么吗?听得清楚吗?原来通过纸棒能听到好朋友的说话声,可是听到的声音比较模糊、不清楚。

(四)寻找原因,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集中讨论,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大家用纸棒玩了悄悄话的游戏,可是听到的声音比较模糊,那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听到的声音变清楚了?(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鼓励幼儿观察,并找出原因。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纸棒里有纸团,纸团堵住了,使我们听到的声音模糊、不清楚。

2、幼儿再次结伴游戏。

1)师:小朋友都发现了纸棒里有纸团,那是不是纸团的原因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把纸团拿出来,再用刚才的方法玩一次,听一听这次听到的声音跟刚才听到的有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师:这次听到的声音有比刚才的清楚吗?原来真的是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教师进行总结:有纸团的实心的纸棒传出来的声音是模糊、不清楚的,而空心的纸棒传出来的声音是清楚、清晰的。老师给这么好玩的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五)拓展延伸。

师:纸棒不仅可以玩“传声筒”的游戏,它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好玩的玩法,老师会把它投放在区角中,游戏时我们再一起去探索、发现,好吗?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择一是根据本班科学领域活动的开展,由声音延伸来的;二是在幼儿看图书之余,喜欢将书本卷成圆形玩,这也让我想到了可以针对这一特点,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三是我们班幼儿男生偏多,加上幼儿对于周围的人事物有了很深的认识,上课时总是听到很多嘈杂声,课间时间、讨论时间也发现幼儿说话声很大声,而对于老师采取直接制止的方式,效果不仅不好,而且老师也很累。对此,我找到了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游戏方法,那就是说悄悄话,很神秘地告诉一个好朋友,而不让第三个小朋友听到的形式。果然,幼儿比较感兴趣,在音量方面也有所好转。由此,设计了本次的活动。

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上,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来设定。在知识技能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探索纸棒的探索玩法,感知传声筒的秘密——空心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而实心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清楚。对于小班下学期幼儿情感方面,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及喜爱玩科学游戏。

在活动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次的操作。第一次是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纸棒玩法。在这次操作过程中,发现幼儿很感兴趣,能想出比较多种玩法。在交流方面,也比较活跃,能大胆积极地发言。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首先教师在示范讲解玩法环节,比较赶,在幼儿还不清楚地情况下,可以邀请两名幼儿进行示范。在其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较随机的引导方式。在结伴游戏方面,幼儿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游戏,只是对于拿材料讲悄悄话的技巧上比较不明白,导致有些太大声,有些又太小声。第三次的操作是在寻找出原因后,幼儿再次探索。在幼儿喜爱玩这游戏的基础上

进行第二次的操作。讨论时,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说听得清楚,有的不清楚,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并没有及时进行验证澄清,导致最后的总结比较不完整。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情绪处于很兴奋地状态,能很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对于小班幼儿集中分散的次数太多,导致幼儿很亢奋,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出现了集中时有些幼儿音量很大,这也要求老师在讲要求时可以有些强调性地体现。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全局的观察,然后再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师对于悄悄话的定位应该在示范过程中给予幼儿,让幼儿能更好地参与活动中。“传声筒”不仅仅是实心、空心的秘密,还存在了形状、大小、长短不同,传出声音也不同的秘密,可以延伸到第二次课,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纸筒,引导他们动脑筋进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