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调查报告

关于如何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调查报告

摘要:我们身为一线教师常常感到教科研虽说搞得热火潮天,却觉得依然很遥远,或者说是理论并不能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所谓有教科研成果最终也是束之高阁,抑或成了文字档案收藏。基于这些状况,我园从立足本园内实际情况,切实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古人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而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也一样,不要认为一些小的教育教学细节太微不足道而忽视它。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就是围绕我们园内 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游戏等问题自行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在探讨、解决平时工作中问题的同时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事实证明,这种从小处着手,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始研究,确实让教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反思总结的教研能力。

一、引言

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曾经在教师的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大部分教师在接受教育后仍然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仍然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建立这样的园本教研机制,旨在以幼儿园为本位,让教师能在教育活动所遭遇的各种问题中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研究目的

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探索有效园本教研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组织形式、资源共享等策略,让老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共同构建新经验,可以切实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益。

三、文献综述

目前,许多幼儿园致力于通过教育科研来提高自己的办园水平,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园本教研作为贯彻《纲要》实施课程改革过

程中一项重要的支撑制度,正受到越来越多幼儿园的青睐。同时对园本教研的探索也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不同幼儿园研究的角度不同,提出的观点也耳目一新。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早期教育20xx.10)、《我园园本教研管理的新举措》(早期教育20xx.12)、《幼儿园教科研:从成果到推广》(早期教育20xx.6)这些研究论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园本教科研的研究和实践:(一)是实施“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时,“记录”是十分有效的工具。(二)是关于园本教研管理的新举措,强调从幼儿园实践出发,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保证了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三)是关于园本教研成果的推广目的和步骤。这些研究成果让我更直接的获得了园本教研的经验,同时启发了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园本教研——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这个选题的侧重点在于符合个性化的需要,实用,同时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四、研究的策略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的研究中,涉及到教研内容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组织的形式和教育资源四方面。

(一)内容选择的策略

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其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其内容来说,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各种需要,是与日常保教活动紧密联系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信息把握和落实:对一些新的理论如何转化为教育行为,或发现的一些好的经验如何在本园推广。

2、疑难与困惑问题的探索:针对不同教师提出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实施和解决。

3、成功经验的迁移:对幼儿园某一阶段或某一个人的经验好方法及时地以各种教研活动的形式组织推广。

4、原有经验的提升与拓展:对某一现象和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在纵深上发展。

5、园本课程的建构:课程的园本化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教研活动方法策略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解决实际问

题为目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我们这次园本教研中包括?选择问题、确定主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全面评价、总结经验。

2、案例研究

(三)组织形式策略,包括以小组研究为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体验式的参与式培训、以实践为背景的实地研讨、以得干教师群体为核心的日常教研。

(四)资源共享的策略,包括园内作与分享活和园外合作与分享。

五、研究者的心境

我们看到,这些年来,有许多幼儿园通过参于教育科研,尤其是围绕《规程》、《纲要》所进行的一些课题研究,在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等方面确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近年的实际情况看,这件好事似乎在某些地方正走向它的反面。本来幼儿园开展教科研应当是针对幼儿园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而且幼儿园也希望通过教科研研究提高本园教育教学的水平。但现在有些教科研课题只是让幼儿园挂个名,或是幼儿园自己急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幼儿园知名度,热衷报各类教研课题。有许多并没有结合自身园的实际,或者并没有实际方法和计划,只是参考大量文献后纸上谈兵,并没有多少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基本这些状况,我园从立足本园内实际情况,切实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在探讨、解决平时工作中问题的同时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

六、资料的分析

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其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其内容来说,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各种需要,是与日常保教活动紧密联系的。我园在对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信息把握和落实:对一些新的理论如何转化为教育行为,发现的一些好的经验如何在本园推广。

资料案例一 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

幼儿园老师对生成课程这一新名词很感兴趣,不少老师以为,生成课程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这样原来的备课活动就不需要了。也有人提出,规定为幼儿生成活动日或规定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比例。于是教研组及时组织大家学习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价值,并选择了

分别侧重于生成和预设的两个活动,结合课程的结构理论进行分析,使老师明白这两类看似不同的课程,各有自身的价值,如有些知识和技能是需要幼儿习得的,最好通过预设活动的形式进行,而有些内容要依靠幼儿原有经验和体验才能获得,可以尝试用生成为主的活动实施。且分析每一个活动,我们会发现都能看到生成和预设的成分,这两者并非是割裂的。

2、疑难与困惑问题的探讨:针对不同教师提出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实施和解决。

资料案例2 晨间活动场所的协调之研究

我园是健康课程的特色园,因此非常重视幼儿体育锻炼,但在晨间活动中老师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活动场所小,孩子们活动范围受限,如果每个班都出来,根本没法活动;②幼儿人数多,教师在活动组织中难以顾及每个幼儿。针对这些问题的提出,教研组集体讨论研究,先提出各自的方案,然后逐一实施,通过实践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为:鉴于活动场所的限制,每天晨间活动安排一半的班级在室外,而这一半的班级也是大、中、小不同班级交错下来,便于活动场所的合理利用。室外活动的班级,必须保证两名老师配合组织分收器材,组织活动,让每个幼儿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这样在多次的研究、分析、实践验证后,教研组拟出一套晨间活动安排细则,在全园实施,切实提高了晨间活动的效果。

3、成功经验的迁移:对幼儿园某一阶段或某一个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及时地以各种教研活动的形式组织推广。

资料案例3 数学分组操作活动内容安排研究之一——中班数学活动“按特征分类”

我园一中班的幼儿数学分组活动,不仅让该班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也轻松,而且该班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平行班。教研组便以分发资料、组织观摩、片断分析、交流研讨的形式使每位教师对分组教学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迅速将数学分组操作活动推广至全园各班。

4、原有经验的提升与拓展:对某一现象和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在纵深上发展。

资料案例4、 情境教学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问题:情境教学与常规教学比较哪个更具优势?情境教学是否适用于各领域?在数学科学活动中如何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

第一阶段:观摩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两个中班美术活动《蜘蛛网》,分析案例,初步形成共识: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美术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有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二阶段:提出新的问题,推进研讨深化,情境教学法真的适用于各个领域吗?讨论:决定班级和研讨课的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探索班采用情境教学法,对照班采用非情境教学法,观摩了音乐活动、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教学活动和科学活动。发现音乐、语言、健康活动采用情境教学法很成功,但并非所有领域各种内容的教育活动采用情境教学都是最佳的教学方法,有时所创设的情境,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阻碍了目标的完成。这一点在数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中尤为明显。在数学活动中幼儿被情境故事吸引了,老把注意力集中在“老虎爸爸造什么样的房子?”等之类的情境,而忽略了真正要认识和掌握的有关特征。

第三阶段:情境教学在数学科学领域的运用。通过案例观摩、分析讨论、发现在数学、科学领域中采用情境教学时更应突出“注重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5、园本课程的建构:课程的园本化是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我园的健康教育课程,我市姐妹园的艺术综合教育等特色课程。

七、讨论和解释

结合上述我园的教研资料以及案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关于内容选择上的经验。

1、以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中心。

问题意识是任何教改的起点,问题的解决是我们活动的目的。有了问题意识,教师才能持续地关注教育活动中的某个有意义问题,即能追踪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们的问题”,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2、以教师经验扩展为目的。

园本教研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或新问题、新情况,并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学习和设计,实践来寻求解决的对策。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借鉴或和同行共享“他

人的经验”、“他人的智慧”,逐步拥有与教学生涯同步的经验。这种方式是多样的,如读一本相关的专著,写一篇读后感或设计一个活动,听专家报告等,同事间相互观摩并共同反思。教师们只有不断地反思,比较“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不同之处,而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将经验扩展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不断地“脱颖而出”,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渗透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之中。

脱离真实情境的教育,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强调从幼儿园的真实情境出发。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幼儿和各具个性的教师,在与“教育情境”的对话和互动中灵活地解决问题,如偶发性事件的处理、活动区中如何指导不同风格的幼儿等等。

八、结论和意义

本园通过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探索有效园本教研的内容择、方法运用、组织形式、资源共享等策略,让园内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共同构建经验,并取得大量实践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应本园发展的园本教研活动方案。同时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符合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的总体发展目标下的不同类型的小组和个体的教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双向活动,这样,既可以体现本园的要求,又可以相对满足个体的需求。

2、实用、高效。大型的培训活动内容往往偏重于主体性知识,而忽略了教师渴望的条件知识。教师只觉得倡导的理念很好,但不知该如何操作。园本研究培训则是围绕幼儿园某一个她们“自己的问题”的研究。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丰富形成相关教育策略,更具时空优势,更实用更有效。

3、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园本教研活动中,因为共同关注某一研究主题,定期的学习讨论、观摩研讨,使园内教师之间有了更多探讨、交流的可能;同时,由于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拥有经验的不同,你想出一种方法,我想出一种方法,于是大家共享更多的观点与方法,在集体中吸收,组织智慧,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第二篇:关于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公交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它方便了我们大家的出行。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体现了这辆公交车所在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这样说,公交车部分的反应了这座城市中居民的大体素质。公交车让座折射的是公民的素质与道德。希望通过此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人对于公交车上让座这一问题的观点。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 2:实地采访

三、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 20xx年x月x日

四、调查内容:

(一)【社会角度观察】:

让座到底是义务,还是自觉?如果是义务,眼下的座位设计存在问题;如果不是义务,

仅仅是自觉,那么,我们固然可以对让座给予赞赏,但对于不让座,也不应该给予鄙视。自觉让座跟两种情况有关:一种是道德素质,另一种是具体情况。不让座不全是道德素质不高的缘故,“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这样的理由未必荒唐。

如果我们真觉得不让座是多么接受不了的事情,那么不妨把让座变成义务。在公交车座

位的设计上明确“老弱病残孕”专座,或用醒目提示,或用醒目颜色,或用醒目设计,让其他乘客知道这些是专座,非特殊乘客不能坐,起码在特殊乘客上车的时候必须让座,把“我想让就让、不想让不让”的自觉,变成“必须让”的义务。

从社会对不让座的苛责来看,让座应当成为一种义务;但从公交车的设计来看,让座是

一种自觉。正是这样矛盾的现实,才使让座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我觉得,有必要明确让座到底是义务还是自觉。如果是义务,就改进公交车座位的设计;如果不是义务,就请批评者闭嘴。

(二)【问卷调查】:

关于“公交让座”行为的调查问卷

1您经常坐公交车吗? (单选)

A 经常 B 偶尔 C 没有

2您有过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的经历吗?(单选)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3你所选择的让座对象有哪些(多选)

A 老人 B残疾人 C 儿童 D 孕妇 E 抱小孩的人 F 病人

4 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您会主动让座(多选)

A 无论什么情况下 B 自己比较方便时 C 售票员要求下 D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 E 要帮助的人就长在我旁边时 F 看情况

5 如果你不想让座,会怎么做(多选)

A 上车后直奔后排座位,尽量靠里坐 B 低着头,做打瞌睡 C 朝窗外看,装没看见

D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6 如果在公交车上你自己没有座位,还会帮老弱病残孕寻找座位吗?(单选)

A 会,我会友好地提醒有座位的人让座 B 不会,让不让座是人家的自由 C 视情况而定

7 对于积极让座的人,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吗?(单选)

A 应该 B 不应该 C 无所谓

8 您觉得让座最能反应一个人的什么品质?(多选)

A 善良 B 正义 C 尊老爱幼 D 受过良好教育 E 有教养 F 助人为乐 H 其他

9您觉得有必要向大家宣传让座这一美德吗?(单选)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10 您觉得让座能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多选)

A 人的品德高尚 B 社会的和谐融洽 C 社会素质的提升 D 其他

11 你认为应该用哪些媒介去宣扬“公车让座”这种道德风尚呢?(多选)

A 广播 B 电视 C 计算机 D 报刊 E 其他

12 假如公车上有老弱妇孺,你会主动提醒别人让座给那些老弱妇孺吗?

A 会 B 不会 C没必要

13 你觉得当今人们的让座意识如何?

A 很好 B 较好 C 差 D 极差

14 我国曾经大力宣扬“八荣八耻”,你觉得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公车让座”

的意识吗?

A 有 B 一般 C 没有

15 假如你到了60岁,你还会给比你年龄还大的长辈让座吗?

A 肯定会 B 不一定 C 肯定不会

(三)【调查结果】 认为有必要将此行为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占了半数以上,大多数人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让座意识变强,调查还发现,一般情况下,乘客上车会选择靠后的座位就坐,如果自己没有座位,帮老弱病残弱找座位的意识相对就薄弱。如今非常支持大学生让座,这反应一个人善良、尊老爱幼,是有教养和助人为乐的体现。所以,非常有必要向大家宣传这一美德,这折射的是人的品德高尚、社会的和谐融洽以及社会素质的提升。绝大部分的群众认为应通过电视等媒介去宣扬“公车让座”这种道德风尚。不过在主动提醒别人让座给那些老弱妇孺问题上犹豫的人不少。通过调查,可见大学生的让座意识较好,受到了“八荣八耻”的影响。

(四)【访谈实录】

成人:普遍情况下,三四十岁的妇女会让座,男士让座意识普遍要差。

学生:大人很少给老弱病残孕人群让座,孩子主要受到社会道德等因素影响,现在看来,小学生的让座意识强很多。

五、调查情况分析

一提到“公交车上让座”就必然要引出“文明”、“雷锋精神”等话题。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的状态下,也不能一味的用“雷锋精神”来衡量现代的复杂多元。“公交让座”也应该与时俱进。

一方面,有的人确实需要得到座位。比如孕妇,他们本来就行动不便,应该得到特殊的关照。况且,一个挺着肚子的孕妇不可能有事没事去挤公交车。不管是为了将来的家庭生活,还是为了现在的工作,一个母亲不畏艰辛的奋斗形象,有理由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更何况区区一个座位。同样的,那些为社会奉献余热的老年人,也应该得到年轻人让来的座位。另一方面,有的人不应该得到座位。比如面对压力十足、身心俱疲的中学生的那些红光满面的老人,赶早场买便宜鸡蛋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获得“早场奖励”的那些人。再者,有些比较倔强,不服老的老人。他们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可以以硬汉的形象挺立在这个时代。如果给他们让座,有可能不仅得不到感激,还有可能被埋怨。在这个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景仰与爱戴,应该驻留于理解与欣慰的眼神、简单而默契的动作中。

六、自我总结:

在公交车上提倡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没错的,但是也应该同时提倡一下,让那些被让座的人,向给他们让座的人予以适当的感谢。接受让座别接受的太理所应当,互相之间本来就没有长辈晚辈的关系,人家只是在公交车上不期而遇的陌生人,年轻人没有必然的、照顾陌生老人的义务,让座只是一种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哪怕只是接受了一个让出来的座位,也是受了他人的恩惠,向给自己恩惠的人,向有道德的人表示感谢,对社会道德的提升,是一定能起到积极作用的。话又说回来,向给自己恩惠的人表示感谢,这何尝不是个人道德的另一种体现呢?只有以德报德,公交车上,才会更有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