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案例

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案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那种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容器,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目前在课堂上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教学中很难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非常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然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往往预先设计好层层圈套,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从一个圈里引出来,再引入另一个圈子,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仍不知所云。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也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和谐的音符,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难以改变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生硬嫁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真正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呢?下面,就以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谈谈新课程要求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

1. 课件演示:森林王国正在举行“我健康,我快乐”趣味运动会,拉拉队员小熊、小猴各做了一面三角形的彩旗,它们激烈的争吵比运动会还热闹,出什么事了?小猴说:“我的彩旗大,看这一边比你的长!”小熊说:“不对,我的彩旗大,因为我的比你的高多了!”可是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看到这里,有的同学已经有参与讨论的欲望了:

生1:“我认为小熊的大一些,因为看上去确实比小猴的大。”

生2:“不对,不对,我看小猴的才大呢!”

生3:“我们光是这样看是没有根据的,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就可以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比较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大小,如果能知道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谁的彩旗大,就可以科学地说服对方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小猴和小熊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

1. 学生猜测。

(1)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准备怎样验证你的猜测?

(2)启发:我们学习新图形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新图形与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要探索、解决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中,得到一点启发呢?

板书:新图形←→已知图形

2. 操作探索。

(1)已知图形→新图形

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见教材第137、139页),分别剪成两个三角形。 ②小组讨论:比较每个图形剪成的两个三角形,说说有什么发现。

③班内交流,得出:剪成的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提问:想一想,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2)新图形→已知图形

①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讨论选择哪些学具,如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②操作探究:

并填写下表:

实验记录

一、操作:

我们是用 拼成了 。

二、讨论:

拼成的新图形和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1、 。

2、 。

3、 。

②操作探究:

A、展示学生的拼摆情况(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

B、探索、推导公式。

?说说你是怎样操作、转化的?(伴随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发现了什么?

观在你可以自己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猜测!

你认为你的猜怎么样?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老师板书。)

板书: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让学生大胆尝试推导说理。

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小组的同伴们同意你的证明吗?

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讨论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的汇报中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字母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板书:S=ah÷2

(3)拓展深化:

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情况。

① 剪、拼:

②折

拼成的新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运用。

1. 让学生初步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再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出它们之间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不能忘记“÷2”。(教材中练习)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判断: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 )

4. 下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三角形面积大小只与底、高有关系,与形状无关。

四、评价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总之,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应是基于生活、基于探究、基于体验、基于对话、基于评价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对话,发挥多元化评价的功能,以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践。

 

第二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

所谓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一、被动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个障碍,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励性的语言也已经日常化。如我常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行!”“你会回答得更好的!”“你一定行,试试看!”“你的这种想法(说法、做法)真不错,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我还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这位同学擅长用语言表达,我就让他多回答问题,那位同学擅长朗读,我就让他多朗读,还有擅长歌舞、绘画的同学,也总是让他们发挥特长,展示特长。班里开展树“星”活动,如树立礼貌星、学习星、卫生星、团结星、文艺星、体育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综合星、进步星等,只要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出色,就授予学生相应的星级证书,使人人有“星”,人人有证书,并且将每位学生拿着证书的照片贴在“班级之星”栏目里。班里屡次开展“特长展示会”,让各“明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另外,整理

并适时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也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这是将学生认为成功的作业书写、计算、绘画、制作、设计等,装在学生自制的一个档案袋里,一月向老师同学展示一次,并向同学介绍一月的成绩。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每位学生都逐渐树立了自信心,他们相信自己能行。由于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也鼓舞他们向不是自己“特长”的领域不断前进。

2.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想学。这一点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孩子,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面介绍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几点内容实际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平时还特别注意做了以下几点:第一,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尽量控制自己少说少讲,而是以精当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说、写、读、唱、动手操作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第二,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一节课的“执行首席”转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时,我努力做到这一点,不断地亲切地鼓励学生,友善地与学生协商,学生的心里再也没有了教师威严的压力,积极思维,好好学习。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政治教学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这方面很多教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而且介绍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培养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坚持学。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对他坚持学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小学生兴趣广泛,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探索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

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助;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现有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我也做了积极的尝试。

1.合作学习。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组,每组成员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每组设四个岗位,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管理,使每个成员都能遵守纪律,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组员发言的内容,鼓励大家积极思维,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评分员,依据合作小组成员的态度、质量和有无想法给组员打分,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引导同学在交流中学习,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组内这四个岗位可自由选岗,协调后,每人一岗,岗位一个月一换,责任轮流承担。我还给各小组制定了学习规则:四人之间要互帮互学,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要各负其责,在四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小组里有一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其余同学也不算完成。小组之间还要进行比赛,哪组合作得好,完成得快,要对优胜小组进行自评、他评(同学评和老师评)。每个小组不但在课堂上是合作伙伴,在课下的各种活动中他们也是合作者。课外观察,打扫卫生,办剪贴报,游艺联欢……长期的交流合作,他们之间已达到了相当的默契,而且在合作中,他们不断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合作活动。班里经常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让学生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拔河比赛、接力赛跑、打扫卫生、抬桌子、端水……学生感到团结起来力量大,一个人干不好的,大家齐心协力,会办好很多事。有时候,我会让不愿与人合作的学生单独完成某件一个人很难办到的事,使他反思到大家合作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他们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与人合作,不但培养了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品质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开放的课堂教学。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我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开放,不再把书本知识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惟一源泉。每节课之前,我都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查阅资料,尽可能地知道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在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便给学生布置通过上网、翻书、问别人等多种途径了解有关抗美援朝的知识。我还规定每人搜集一则有关的故事,要在自习课上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谓丰富,不但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积极地学习课外知识,不断地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相信对他们的成长将会受益无穷。

2.动手活动。平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我都会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验证性实验或试验。我让他们往水瓶里扔石子,验证乌鸦喝水的过程;让他们从高处往下扔两个大小不同的同质球,验证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还让他们观察记录下雨前,会有哪些预兆,到大自然中观察并记录一年四季的变化,动手帮父母做家务体谅父母的辛苦。时间长了,学生动手能力强了,而且也越来越爱动手动脑了。有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妈妈很辛苦”的体验记录本,详细地记录了妈妈每天的辛苦劳动和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到的想法。看了之后,你会对一个十岁孩子的心思的细腻感到震撼。

3.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是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时候,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小课题,让小组或全班讨论研究。有时候,我也给学生布置经过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的课题,这种作业的布置教师要及时点拨,不能一布置就再不过问,到时候再收作业,这样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另外,对于小课题的研究,应精心选择,选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作业。在评价学生课题时要重过程,轻

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丰富了科学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确立了创新精神。当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做法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