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生用)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

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

五、一词多义

1.辟 ⑴连辟公府不就

⑷闻弦歌而知雅意 ⑸附庸风雅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 2.形似酒尊 3.一时收禽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2.举孝廉不行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覆盖周密无际 6.振声激扬 7.寻其方面

8.衡下车,治威严 9.上下肃然

10.中有都柱 11.不好交接俗人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 2.衡少善属文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4.妙尽璇机之正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未尝闻之)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 (2)状语后置

① 果地震(于)陇西 ② 讽议(于)左右

3.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① 果地震(于)陇西 ② 讽议(于)左右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⑵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⑶唇吻翕辟

⑷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⑸辟邪说

⑹疆土之新辟者

2.征 ⑴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⑶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⑷旁征博引

⑸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⑹公车特征拜郎中 ⑺挟天子以征四方 ⑻岁征民间

3.制 ⑴其牙机巧制

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⑷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精 ⑴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⑵以精铜铸成

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⑷齐楚之精英

⑸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⑹三打白骨精 ⑺殚精竭虑

5.施 ⑴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⑵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⑶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⑷靡计不施,迄无济 ⑸未报秦施 ⑹何施之为

6.关 ⑴施关发机

⑵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⑶距关,勿内诸侯 ⑷赢乃夷门抱关者

7.雅 ⑴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⑵察纳雅言 ⑶明经义谙雅故

第 1 页( 共 2 页) 8.观 ⑴观太学

⑵大王见臣列观 ⑶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玄都观里桃千树 ⑸启窗而观

9.善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⑶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⑷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⑸不如因善遇之 ⑹善刀而藏之 10.因 ⑴因入京师

⑵因以讽谏

⑶因其势而利导之

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11.乃 ⑴ 十年乃成

⑵遂乃研核阴阳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⑷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12.机 ⑴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⑵衡善机巧 ⑶其牙机巧制

⑷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⑸此子机变

⑹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⑺日理万机

13.公 ⑴连辟公府不就

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⑶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⑷便可白公姥 ⑸邪曲之害公也 ⑹公车特征拜郎中 ⑺公然抱茅入竹去 ⑻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⑼邪曲之害公也 ⑽残贼公行

⑾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⑿脚著谢公屐

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

六、翻译句子: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应:应职,接受官职。

译文: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9.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译文: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译文: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译文: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七、重点文言虚词及知识。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一)副词

(三)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1. 官职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④毕:群贤毕至。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5)郎中:官名。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10)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11)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表示否定的副词。

(12)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①不:衡不慕当世。 (13)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4)郎中:官名。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5)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16)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17)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18)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⑦勿:愿将军勿虑。 (19)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0)行:去应荐。

(二)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21)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2)就:就职,任职。

2.行:去应荐。

(23)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3.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24)应:应职,接受官职。

4.就:就职,任职。

(25)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第 2 页( 共 2 页)

(26)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27)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8)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30)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31)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2)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2.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3. 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4.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四)关于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

 

第二篇:20xx《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及练习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7.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9.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1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8.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动词,吃)(名词,食物) 9.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10.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六、特殊结构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 (这跟??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