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 ”,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习作是要求写发言稿,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不能空洞,泛泛而谈。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习作教学应注意学生创作热情的激发,把习作与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本课设计力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参与习作,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述晏子劝说齐景公不杀养鸟人的故事。

2、教师小结:成功的劝说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但也可能失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劝说别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劝说”。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用一个故事作为引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观看小品,探究方法

1.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x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集体交流:我们来帮帮颖,说说怎样才能劝服爷爷不抽烟?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接触身边的实例、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归纳、分析、综合,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从中学习劝说的技巧。

三、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

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

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学会组织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四、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1)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

(2)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3)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4)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全班交流,为同学搭建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评价,互动环节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劝说。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2.播放“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录像,体会发言的技巧和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录像和让学生收集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三、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身边同学的介绍,更直接地了解了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四、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由于习作时还需想象当时情境,所以提前布置,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现场来写发言稿。

五、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步骤为引导,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3.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4.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联系现实,正确认识中日关系。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修辞的运用。

2.理解文章的双线结构。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位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的形象,今天,我们就通过《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来认识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另外一位老师,看看他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

2.勾画理解有困难的语句,积累本课重点字词及其音、形、意。

3.理解文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三、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

(一)完成学习目标1.

1.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注释②及手头资料,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标示段落序号,轻声朗读课文。

2.先学后教

(1)先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再做补充说明。

(2)指名或主动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指正错误。

(二)完成学习目标2.

1.自学指导:速度课文,勾画疑难语句和重点词语,并注音。

2.先学后教:首先请三到四位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难语句;然后教师强调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句。

(三)完成学习目标3.

1.自学指导:依据作者留学经历中求学地点的变换,大致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2.先学后教:先由学生口头叙述作者的求学经历,然后再共同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离 往、初到、在)仙台 (回)北京

见闻感受 相 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珍藏讲义

相 处 四件事例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相 别 神情 话语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投影显示)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美其名曰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2.背诵词语解释

3.完成《课课清》本课第一模块题目。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2. 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分析双线结构;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4.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

二、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一)完成学习目标1.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1)人物的性格特征:治学严谨认真,善于钻研,生活俭朴,不注重衣着打扮

(2)教师点拨: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2.学生默读11—23段,概括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主要事件。

(1)主要事件概括: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为人热情诚恳,钻研求实的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3)教师点拨提高: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

(二)完成学习目标2.

1.学生勾画出文中理解有疑难的语句,讨论分析,教师点拨。

(1)“东京也无非就是这样。”

(厌恶、失望之情)

(2)“也有解散辫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厌恶,批判)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国弱民穷的耻辱感)

(4)“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5)“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激愤之情)

(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

(弃医从文)

(7)“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学生找出文中使用反语的语句,体会分析表达效果,教师补充。

(三)完成学习目标3.

1.分析课文的双线结构(联系上节课结构梳理内容)

点拨提示: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爱国情感的变化过程。

2.问题探究

(1)开头描写东京留学生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后文些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失望、厌恶,为下文去仙台,进而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2)去仙台的路上,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联想到国家命运和爱国志士,是爱国思想的体现。)

(3)作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收到优待,但作者的心理感情是怎样的?

(弱国之民被可怜的耻辱感)

(4)作者用床单包裹身体防止蚊虫叮咬,体现了怎样的心理?

(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5)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放弃医学救国的理想?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作者,使其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国家命运,必须先要唤醒愚昧、麻木的民众,而要唤醒民众,作者认为首推文艺,所以,决定弃医从文。)

(四)完成学习目标4.

1.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2.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三、课堂总结

鲁迅先生用满怀感情的笔触,为我们介绍了藤野先生其人其事,他是一位值得敬佩和赞美的人;同时,作者也为我们勾勒自己在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探索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课清》剩余两个模块的题目。

第三课时(选用)

一、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变化历程,体会他的爱国思想

1.带领学生了解《〈呐喊〉自序》的有关内容。

比如: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再比如: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2.关于鲁迅救国道路的探索以及唤醒民众的问题,还可以结合他的小说《药》来简要给学生谈谈。

二、进一步了解藤野先生其人

1.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所以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2.《基础训练》知识链接关于鲁迅三位老师的文章。

3.鲁迅关于回忆藤野先生的其它有关文章

三、借鉴历史,面向未来

就目前中日关系,结合历史,谈谈该如何处理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