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题和教研的问题汇总

幼儿园园本课题和教研的问题汇总

1月x日李季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幼教专家,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在线研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进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活动。现将研讨整理稿解答的有关问题,转摘如下:

1、班级既要研究园本课题《生存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素质拓展的理论研究》又要研究子课题--音乐/美术/英语等,如何将这两项研究有机结合?如何将总的园本课题逐步过度到子课题?

2、我们峰影幼儿园正在进行《生态式儿童文化的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其中在创意美术活动研究中主要是以自然材料为切入点,请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材料,体现儿童文化?

3、我是江西新余市中心幼儿园的一名老师,现在园本教研说的很多,我园早就开展了各种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如:《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3-6岁幼儿合作品质的培养与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在本园的运用》等,几年做下来,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水平,也以此为特色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毕竟幼儿教育现在不是义务教育,幼儿园的办园是否有特色就很重要了。但同时我们也有困惑,怎样做出更系统、科学的课题,更好的为本地区幼教做出新贡献?

答:园本教研是基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它可以含课题研究,但不等同于课题研究。当幼儿园确立的研究课题是来自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确实需要解决的“真问题”,通过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教育实践时,这样的课题研究才是园本教研。是否“真问题”可分析一下你们提出的这些课题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教师认为确实是她们在实践中感到困惑而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某种特色而提出的课题,只是为了提升知名度而立项的课题,这类课题并不是园本教研所追求的,那种揭示一般规律、普遍规律、试图建立某种理论体系的研究,也不是园本教研所追求的。

4、我园园本课题是《生存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素质拓展的理论研究》,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从园本过渡到班本?不同年龄段可分别开展哪些适合的生存拓展活动?

《生存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素质拓展的理论研究》这个园本课题在苗班/小班/中班/大班适合开展那些活动?是不是所有的活动必须要和拓展有关?幼儿的技能达不到怎么办?可以用什么方法弥补?

在园本课题《生存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素质拓展的理论研究》课题中,一线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既围绕课题又有班本特色?

答:首先你是否清楚你们幼儿园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课题?这个课题名称中的几个关键词的内涵是什么?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这些研究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分别在小班、中班、大班是怎么表现的?如果一线教师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的话,我认为你们的这个课题研究是自上而下的(是园领导提出来让教师去做的),这不是园本教研的作法。

5、我园选用的教材种类比较多,在园本教研实施的过程中应如何更好的体现本班特色? 答:园本教研与体现本班特色是一致的。园本教研就是每个教师基于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自己的教育行为来研究幼儿园的共同性问题,或研究自己班级特有的问题。不要为追求本班特色而去搞另类教育,应该追求的是适应本班孩子特点的教育。

6、我们是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教师,现有两个问题请教您:

A:我园园本课题是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宜的环境,请问在园本课题的基础上如何确立班本课题?B:年级组如何有效的进行教研?

答:先思考与幼儿发展和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有哪些要素,再分析每个班级幼儿的情况\发展特点和现有的环境创设情况,看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在创设环境方面有哪些困惑,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地进行研究,自然形成了适合本班的课题。年级组根据本年级每个班级的情况可以预设若干共同性的问题,也可由各班自己提出问题,有计划地进行教研活动。同时可以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进行随机性的教研活动,教研形式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

7、我园子课题的开展与园本教研制度建立如何有机的结合?有效途径是什么?

答: 你园的子课题就应该是通过园本教研形式开展的。园本教研的内容应该有两类,一类是预设的专题性的,这一类是本园教师的共同性问题,另一类是日常教育教学中随时遇到的问题,所谓子课题就是前一类。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就是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本园教师的教研组织形式、教研途径与方法。

8、我园是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中的一所试点园,在近期园本教研的观摩活动中,看到的多是课例式的教研活动,而我园的项目名称是《以小课题的研究推动园本教研的行动研究》,请教:课题方面的园本教研可以有哪些形式?

9、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一项研究活动,已经牵涉教师很大的精力,那么"如何处理好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关系?

答:课题式的研究与课例式的研究不是并列的两种形式,作为园本教研中的课题研究,也就是专题式的,列为研究专题就需要研究计划,但研究方式主要还是行动研究,所以也离不开课例(案例)研讨的方法。

而如果进行的是园本教研以外的类似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的那种科研课题研究,我们并不倡导,因此课题是否能以园本教研的形式开展,而关键在于这个课题是否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实践切合,而不是为科研而科研,为政绩而科研,如果这样的课题当然变成负担。

10、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园本教研的探索,但存在以下困惑:

怎样在专题研讨中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怎样实现专题研讨----教育行为的改进?

希望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答:选择专题本身很重要,但是前提必须是:专题研讨的内容就是本园教师的实际问题,是老师们很想解决的问题,让老师把问题来源的实际案例拿出来进行不同意见的争论。为了有质量地进行讨论,可以先把专题可能涉及的问题提出来,让教师们进行准备,也可以寻找一些与专题相关的学习材料组织学习,当教师对问题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或许能达到共识,或许各自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都是一种进步,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实践,就会有行为的改善和变化。

11、我们的园本教研从现行的多样化课题研究入手,以“团队协作,关注教育现场需求,全面提升园本教研品质”为主导思想,以“建设和谐共同体,促进教师自主成长”为主要内容。我们主要通过课题小组研究、参与式教研等形式解决了一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由于课题多,涉及到有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问题,需要专家及时的指导:

在教师自我反思、自主成长评价方面有什么切实有效的建议?

通过何种途径能得到专家长期的、有效的指导,帮助提升我们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答:自我反思的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采取一些措施让教师学会在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们的“多样化课题”不是外来的、由上而下的课题,的确是老师们需要的,想解决的、与他们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否则他们是不会积极去思考的。

至于专家的指导,看你怎么理解专家,凡是对某个问题有更多研究和思考的人应当说就是某方面的专家,因此专家的范围很广,与专家对话的机会也会增加。除直接对话以外,阅

读书籍、杂志和专业网站上的有关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获得指导的方式。

12、我是利津县第二 实验幼儿园的老师,我园的园本实验课题是“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我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A、环境展示的内容应包含那几个主要方面?

B、由于我们每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之前必须作出活动的总预设,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出现了很多自己生成的活动,因此对原来主题的总目标有所冲突,致使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觉得受牵制。怎么办?

答:环境呈现一般是这样思考的:一方面是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一方面是墙面布置,呈现的内容一部分应当与近期教育目标(即你正在进行的教育主题)相一致,一部分应当是与幼儿发展的长期目标相一致,至于内容,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应涉及。

关于预设和生成,预设是必须的,但预设活动的调整和变化更重要,因此你注重生成的活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对预设的活动进行调整,而不要受其牵制。

13、我园非常有幸作为了此项目的试点园。结合本园实际,在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中,确立了我园的教研专题"师幼有效互动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师幼的有效互动体现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但是教师在组织集体教育活动,高效的师幼互动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借鉴学习上海如"一课三研""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的基础上,将"教育活动中有效地师幼互动"作为了起初的教研内容.不知我们的想法是否合适。

答:贵园能够将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依据园所的实际和教师教育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研究专题,这一做法符合项目的精神。事实上教师参与确定研究方案的过程,就是点燃教师研究热情、提高教师研究意识的过程。

如果这一研究内容真正结合了你们园的实际的话,应该是合适的,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不过,正如你所说的,“师幼的有效互动体现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不等于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按照《纲要》的精神,需要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活动结合起来,各种形式都是重要的,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能说只有哪一种活动形式是重要的,而只研究某一形式的教育活动。"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方式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应当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研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您所提到的 “教育活动”的概念是应当包括幼儿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自发和自由活动在内的。

15、请问:

1、园本教研是基于本园实际的教研,比较琐碎、零散,如何处理好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关系?

2、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如何处理好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增加的文字工作与教师减负的关系?

3、园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非常重要,但是如何能有效地获得专业引领的支持呢?是否能从教育行政管理角度促进本课题制度的顺畅运行?

问题1:基于本园实际的教研是园本教研的特点,这不是琐碎、零散。

问题2 :重视实际效果、重视解决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才是园本教研的目的。反思形式多种多样,切忌搞形式,搞花架子。建议你们先来反思一下哪些文字工作是必需的、是老师们感到确实有用的,让老师们充分地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探索有效的方法,删去一切不必要的形式。

问题3:这是你地区行政、教研、幼儿园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中应当积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项目是一个行动研究,重点探索的是能保证你们地区园本教研方向正确、有效、持续开展下去的长效机制。

因此不能等、靠、要,重要的是自己行动起来,边行动、边思考、边研究、再行动。当

然,教育部课程中心也在采取可能的措施,如组织网络研讨,组织全国各基地的教研员培训,基地幼儿园的园长培训等等。

 

第二篇: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现状分析

一、背景与方法

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教研的一种新理念与新范式,正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的教研,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个人反思,强调每个幼儿园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整体作用,强调园外的专业人员在教研过程中的参与式介入与合作。同时,园本教研也强调研究问题的真实性,以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可以说,园本教研旨在通过个人反恩、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的力量以促进幼儿园、教师以及儿童的共同发展。现在,如何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已成为幼儿园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园本教研、更好地发挥园本教研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北京市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访谈法,并辅之以文本分析法。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形式、频次、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现状,教师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认识,教师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困惑和问题等几个维度。我们选取了北京市不同类型与级别的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0份。半结构访谈丰要考察了教师对现有教研工作的认识,对园本教研的理解,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幼儿园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方面)的感受等方面。同时,我们还从部分幼儿园收集了一些与教研工作相关的文件、规章制度、园所教研活动记录,以及部分教师的教研总结与教研论文进行文本分析,以补充和印证问卷与访谈所获取的信息,尽可能保证研究的全而、客观。

二、现状与分析

研究从幼儿园教研的整体状况、教师参与教研的情况以及园本教研的实施状况等方面对幼儿园的教研现状做出分析。

1.幼儿园普遍开展了针对实践的教研活动并已形成初步的规范性,但还缺乏明确的园本教研的理念。

教研形式日趋多样化,但教研主题较为单一。

调查表明,教研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活动的形式普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全园性的、以年龄班或学科(领域)组为单位组织的、课题组形式的以及合作性的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共存。其中,87.14%的幼儿园每周进行一次全园性教研活动,10.02%的幼儿园每周开展两次或以上的全园性教研活动,2.94%的幼儿园每两周开展一次全园性教研活动。以年龄班或学科(领域)组为形式的教研活动基本上不少于每周一次。另外,还有78.67%的教师参与了以课题组形式开展的教研活动,25.54%的教师经常参加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或科研机构合作的教研活动。

但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主题无论从提出途径还是具体内容来看都略显单一。在全园性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的主题几乎都由保教主任或教研组长提出,主题的选择主要依据本园当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或本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与困惑。在年龄班和学科(领域)组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的主题一般由本教研组组长提出,但研讨的具体内容各有所偏向。年龄班的教研主题大多针对同一个年龄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小班刚入园时的“入园焦虑问题”或大班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问题”。学科(领域)组教研活动的内容更集中于本学科(领域)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关注学科(领域)知识。

普遍制定了教研制度,但制度的执行不力。

调查表明,有96.80%的幼儿园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90.82%的幼儿园有教研活动

记录和教研活动总结。从我们收集到的部分幼儿园教研制度的文本来分析,教研制度主要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的管理组织形式以及人员职责、教研成果的奖惩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不管是幼儿园教研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表示,教研制度在具体实施时还有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对教研制度内涵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对教研制度的执行有时过于形式化,真正对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帮助的教研活动并不多。从部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记录以及教研总结等材料来看,很多教研活动确实有滥竽充数之嫌,教研常常被曲解为纯粹的经验总结和经验交流。

教研目的、内容、评价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拓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教研活动的目的从单纯解决教学问题到全面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教研活动的内容从仅仅研究学科、教法,到对幼儿园教育、保育的全方位涉及,教研活动的方式从单一的理论知识讲座、听课、评课,到个体行动研究、团体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研活动的评价从“写论文出成果”的单一终结性评价,到唤醒研究意识、发展研究能力、提高理论水平等多元评价相结合,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拓展。但绝大部分幼儿园还没有确立以园为本开展教研活动的理念,没有把教研活动酌开展与幼儿园的实践相匹配,没有使教研活动为形成办园特色服务。因而,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继续深化需要在园本教研的理念下进一步加以规范。

2.幼儿园教师在观念上普遍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但在行动中缺乏开展高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能力。

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但还未能完全理解园本教研的理念。

表1 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

选项选择此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教研就是做课题70.83

教研是写论文和经验总结65.28

教研是备课、听课和评课54.17

教研究室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88.89

教研以骨干教师为主,其他人只是偶尔参加14.22

教研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职责97.87

教研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教师无关2.03

表1表明,几乎所有的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都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职责”,并且绝大部分教师认为现有的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参与做课题”。但也应该看到,还有16.25%的教师选择“教研是以骨千教师为主”和“教研是专业人员的事而与自身工作无关”,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由此可以反映出现实中还存在着对教研活动性质的错误认识,教师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开展的教研活动无疑会是一种被动式的应付。

调查还显示,只有34,16%的教师听说过园本教研的概念,并理解园本教研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园本教研作为新的学术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所负载的新理念,还没有被大多数教师所完全理解与接受。当然,园本教研所倡导的诸多理念在幼儿园现有的教研活动中已经有所体现,如很多教师认为,以课题组形式和年龄班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更能发挥教研活动在解决实践问题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应该是“针对平日观察到的或大家在教学中共有的困惑、问题,以及对幼儿园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课题”。

教师参与教研实践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有效反思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

表2 教师在具体教研情境中的个人行为

具体情境具体行为选择此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后每次都会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23.67

较为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67.23

如果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你会暂时放在一边,以后再说8.25

马上向同事请教67.78

马上向班长/教研组长/保教主任寻求帮助87.78

自己从理论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资料来解决90.12

如果在反思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创新之处,你会尽快写成文字,加以整理归纳58.06 尽快与人交流和分享,但不会写出来66.67

一阵激动以后就放在一边了15.28

一定要让班长/教研组长/保教主任也仅37.50

从表2可以看出,90.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有经常性的反思,这说明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是,只有58.06%的教师会将自己的反思整理、归纳成文字,并且大部分教师的文字归纳常常会写成经验总结。可以说,教师还普遍缺乏深刻、有效的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首先体现在大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从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使在接受园所教研管理者安排的研究课题后,也很难将研究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经验、日常教学建立有机的联系;其次,由于很少有幼儿园教师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接受过较为严格的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很多教师都难以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提取有效的教育经验,高效地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并总结出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幼儿园教师要真正履行园本教研的理念,自身基本教研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之一。

3.“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已经出现,但还需要不断完善。

教师的同伴互助行为有所增加,但“学习型组织”还没有真正形成。

表2中的数据显示,分别有67.78%和66.67%的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会与同伴有主动交流与分享的行为。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同伴交流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亲密要好的同事之间以及带同一个班级的几个教师之间。当然,幼儿园举办定期的、有组织的集体研讨活动也是教师同伴互助的典型形式,集体研讨活动一般由专人召集,组织者提出讨论的核心问题,参与者可以各抒己见,最后针对核心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78.47%的教师认为这种集体探讨对自己在教学改进方面有所帮助,但也有14.50%的教师感觉到这种集体研讨常常是组织者和几个骨干教师的“双簧戏”,对普通教师来说很难有真正的体会与心得,因而也难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到,教师之间互助行为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但无论是随意不定期的个人交流还是正式定期的集体研讨,都还缺乏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某些基本要素,如交流与学习时的共同愿望、系统思考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教师接受的专业引领有所加强,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接受的专业引领可能来自于园所内部的教研管理者或骨干教师的帮助,也可能来自于园所外部的专业研究者以及教研行政人员的指导。调查结果表明,96.78%的教师接受过园所内部的专业引领,并认为这种引领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教师认可的园所内部专业引领的主要方式有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评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

同时,有86.31%的教师接受过来自园所外的专业研究者的指导,这种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有专题理论讲座、参与式培训、案例式的听课研讨、参与课题研究等。调查也表明了幼儿园教师在接受专业引领方面的某些期望。例如,他们认为,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上示范课”、“承担园内的课题研究任务”以及“榜样与模范”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对应帮带新手型教师”、“提供新理念、新信息”和“随时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还应该加强。他们还认为,各级教研员不仅应该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检查人员”,更应该是“与教师平等的帮助者”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指导者”。

此外,95.56%的教师表达了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的需求,他们认为这是专业研究者最重要的专业引领方式之一。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惑。尽管绝大部分教师有积极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意愿,但他们在实际进行教研活动时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