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个人总结科研引路,我成长

科研引路,我成长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自己的一知半解,认为我还是很注意学习和总结的,从工作第一年起每个学期必写工作总结,平日里有心得也写上几句,可别人看后,总说写得真好,就是理论不够。于是再写总结时,索性把书的理论一抄了事,这样做不时还有论文获奖呢。可有人又说写得不够实在,这下我可百思不得其解了。随手翻看了几本《科研论文导写》、《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书,使我开了窍,原来没有经过研究写出来的东西是空洞和乏力的,只有把理论融进我的经验之中,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有说服力和令人信服的。

接 触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浪潮使我如沐春风;新旧教育观念的更替,让我困惑!挣扎!这些迫使我不得不去研究,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把学习的理论融入实践中去,如何去研究现实中我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然而,此时学校却要我担任一年级小班班主任,这对于一个从未当过班主任的数学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在每天繁忙无序的工作中,一个个问题向我袭来,面对几十个娇生惯养的小娃娃和不断出现的难题,我茫然不知所措,天天这么忙,教室里的清洁都干不完,还搞什么学习研究?就在我苦于班级事务缠身,感到懊恼之时,学校办起了科研课题讲座,由柯美荣校长主讲。每周讲座使我了解到更多的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和课题研究方法。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研究”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完全有条件进行课题研究,原本对自己的研

究能力表示怀疑的我开始跃跃欲试。一次偶然的机会,柯校长下年级组检查工作,和我谈到班级管理的工作问我:“刚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不是很累?”我点头说是。“那么为什么不把你所遇到的问题转变为你所研究的课题呢?不要站在问题的门口嘛,要敢于对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考,把它研究透了,解决它,走出一条科学育人之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随后柯校长又拿来《在小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借我阅览,从此我成为了这一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五”科研重点课题组的成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课题”,也是我迈向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从此“科研”从高不可攀的位置来到了我的身边,它从神秘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品 尝

在小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的系列化”研究中,我和另外几位老师承担的是小班化班级管理机制的研究。在研究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如何和学生的关系好起来”。带着这个问题,我首先拜读了丁榕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和《班主任之友》等刊物,探讨班主任工作的多重角色:学习探索的伙伴、关心疾苦的妈妈、治病救人的大夫、知心相伴的姐姐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在半年后的班主任经验总结中,我收录了一学期来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和孩子们撒下的无数个善意的“谎言”,这些“谎言”解开智障孩子父母心中的顾虑,使特殊儿童能不受歧视的随班就读,鼓舞着孩子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很快的适应校园的学习与生活。这篇经我整理的《谎言》,在班主任经验总结会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教育创新奖。师生关系的研究,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向前迈了一大步,我设计的队会《我是创新小龙人》在区中队会比赛中获叁等奖。在教育科研中品尝到甜头,使我的班级工作能快“半拍”。

喜 悦

随着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及现象,使我关注到班级中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从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入手,为儿童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从教学的多种设备教具等方面为儿童提供最优化的物质环境,却往往忽视了儿童交往这一重要的精神环境,而这些刚刚入学的独生子女都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小宠儿,他们在个性、情感、智力、习惯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根本不懂如何与伙伴交流,缺乏交往互动意识和手段,恰恰这个年龄段孩子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经常碰到个人力量不足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渴求与人交流、切磋,交流能激发人的思维和创造,是获得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奇思妙想、创新的火花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班主任老师应该引导儿童在交往的平台中乐于、敢于创新。在这样的思考下,我拟定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搭建儿童交往的平台〃培养创新品质》,并对儿童交往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环境这两个问题作了研究,收集了案例,并从班级环境的创设、人际关系的建立、班级活动的开展及班级自动化管理四个方面撰写了《发挥小班班级管理优势〃培养学习创新品质》一文。在本科学历提升的毕业论文答辩中,得到评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论文评定优。正是在课题研究指导下,我的数篇论文获奖,并帮助我解决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它让我用科学的方法自觉的按教育规律办事,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不同侧面得到了提高与升华。让我感受到研究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回 味

在理论指导下,我还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为课题组提供了3

堂研究课《小免请客》、《捆小捧》、《最喜欢的水果》,前2节在区内交流,《最喜欢的水果》还获特教优质课二等奖。课下,课题组成员畅所欲言,就小班学生个性品质及创新品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正是在一次一次研讨中,我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完全凭老经验办事的倾向,在撰写论文时,是否有凭感性经验假设教学策略,形成空洞书面材料的现象。《人民教育》一篇评论员的文章说得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素质。”我开始深深思索:我该如何创新?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突破,提出新见解?如何转变思维方式与角度,找到突破自我的着力点?我该放弃些什么?选择些什么?坚持些什么?课题研究使我清醒的发现自身思维视角上存在的弊病,同时,他所折射出的富有针对性、导向性和哲理性的信息,有如推动时光机器的助推器,让我不停地思考,追问,探究。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放弃和摆脱习惯经验与模仿借鉴的依赖;选择和创造对未来教育有现实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坚持教育科研中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它将是我跨越“经验的窠穴”走上“科研之路”的“研究宝典”。

回顾一路走来的科研之路,由接触到品尝,由喜悦到回味,这一切都结束了吗?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不禁想到《易经》里的四个字“生生不息”。

 

第二篇:科研训练个人总结

此次科研训练是以小组的方式以团队合作方式选择或自拟一个开发项目并根据指导教师所给的文档编写规范来进行一整套文档的编写,我们小组由4人组成并自拟的题目《基于Andriod平台的导游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可以这么说这个系统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

我在此次科研训练中读了不少关于导游系统的文献包括 《疯狂Android讲义 》 ;柯元旦 《Android内核剖析》 ;伯内特(Ed Burnette)、田俊静等 《Android基础教程(第3版)》杜延磊, 韩雨航.《基于Andriod平台的导游软件开发[J]》 贾文杰 孙志锋 JIA Wen-jie SUN Zhi-feng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导游系统[J]》 。从这些文献中我学到了不少以前没有接触或不熟悉的知识。

一 关于中国的智能手机:据CNNIC最近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xx年x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较20xx年底增长3.8%。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可以说普及范围相当大。

二 关于Android系统:新智能手机数量跃升至1.621亿部,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9030万部。这意味着,在运往世界各地的所有新智能手机中,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5%,现有的智能导游系统平台多种多样,主要有WinCE 和Linux.WinCE 的使用需要微软公司授权,实现成本很高; Android 系统本身是开源项目,源代码可以免费获取。另外Android操作系统基于Linux2. 6 内核,具备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移植性。应用程序开发语言为Java,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软件升级和维护。此外,Google 公司提供了Google API 来支持Android系统运行如Google maps 等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应用程序开发。所以我们选择在Android系统上开发本系统。

三 总结: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导游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分析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能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旅游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该系统还可以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实现自动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应用的文件,该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