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总结》

昌宁县城至耈街(四季利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设计工作总结

一、 概况

1、 任务来源及依据

(1)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昌宁县城至耈街(四季利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云发改交运[2009]1962号)。

(2)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昌宁县城至耈街(四季利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批复》云发改基础[2009]2401号)。

(3)云南省保山市交通局与我院签订的《昌永公路昌宁县城至四季利河段二级公路勘察设计合同书》。

(4)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昌宁县城至耈街(四季利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编制的《昌宁县城至耈街(四季利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6)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7)当地政府对本项目沿线的城镇路网规划及对路线设计方案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项目路线所经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属澜沧江深切割高山地貌。以澜沧江为界东北部为云岭山脉东南延伸部分。西南部为怒山山脉东南延伸部分,路线盘旋于怒山及云岭山脉东南延伸部分的山脉之间并横跨澜沧江。除路线起点段经昌宁县城坝区外,澜沧江两岸山高水急、谷深壁陡,叠峰

— 1 —

彩岭、葱茏毓秀,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

路线所经区域位于云贵高原之西缘,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4.90C,最高极值31.2℃,最低-4.9℃。多年平均降雨量1289.6mm,最大极值1632.7mm,最小972.8mm。霜期一般在11月末至次年2月初,无霜期253天。

(2) 地质构造

路线所在区域地质上属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与经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地质构造情况极为复杂,为澜沧江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地带。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从古生代寒武纪至新生代第四纪的地层均有分布。本段路线起点位于县镜中部,岩层为古生代二迭纪的陆相沉积,石碳纪、寒武纪和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岩层都有显露,岩性为红色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等。路线在耈街附近地层以中生代三迭纪和侏罗纪为主,为紫红色泥岩、砂岩;古生代、新生代晚三纪和第四纪岩层也有显露。岩性多为页岩(澜沧江两岸),另有泥狄岩、白云变质岩、板岩、玄武岩等。

3、主要技术指标运用情况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云发改基础[2009]2401号)和施设定测外业验收与业主交流沟通的情况,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对原有的昌永公路进行改建设计。其技术标准如下表: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设计车速: 40km/h

路面类型: 沥青路面

路基宽度: 一般路段宽8.5m

城镇过境段宽12m和22m

— 2 —

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最大纵坡: 一般路段7%,老路改建段8%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60m

二、 设计要点

1、路线设计

路线起点位于昌宁县城西郊云保公路(S321线)的K11O+738.80处,以昌宁县城为放射点沿昌宁境内东北方向延伸,途经达丙、漭水两镇,过澜沧江后经新厂、背阴山、耈街乡、打平村委会,过耈街河止于四季利河桥接上永平县际油路(XL37线)K57+507.35,止点里程为K82+434.59,全长82.287公里。

路线平面设计

本项目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了较高的设计指标。同时本着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的原则尽量利用县乡道路。

本项目共设平曲线503处,最大半径为8000m,最小半径为6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61.8%。回头曲线4个,回头曲线最小半径40.5m。最大直线长度1531.11m。设计中采用各种不同手法,灵活运用各种线形要素,以适应地形地物,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纵断面设计

新建路段主要受地形及构造物控制;利用县乡道路段主要受原有道路的控制。设计中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基高度,以免加大过多的工程数量。

全线共设变坡点313个,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3.804次,最大纵坡7.902%,最短坡长12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7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700m。

— 3 —

2、路基路面及防护工程设计

(1)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项目路基宽度设计分一般路段和过境段。一般路段K8+000~K16+800、K17+700~K82+434.59路基宽8.5m;县乡集镇过境段K0+000~K1+400、K4+400~K8+000、K16+800~K17+700路基宽12m,县城过境段 K1+400~K4+400路基宽22m。路拱横坡:行车道采用2.0%,土路肩采用2.0%。本项目以路中心线处标高作为设计标高。超高以路中心线为旋转轴,超高过渡在全缓和曲线内完成。内、外侧土路肩:始终以2%的横坡向外倾。

(2)路基边坡设计

路线位于澜沧江峡谷地带,路堤边坡设计根据填土高度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边坡形式与边坡坡率。

(3)路基防护设计

主要采用植草护坡和格子梁骨架护坡。

(4)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主要依据交通量和公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到路面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等多种功能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各结构层的设计与组合

①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 : 12年

②主要路面结构

设计工作总结

— 4 —

(5)排水系统设计

① 路基排水系统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50年一遇。沿线所经河流、沟渠、洼地及灌溉渠道均相应设置了桥梁、涵洞。路基两侧设置边沟与桥涵贯通,由与边沟相连的送水槽将边沟中的积

引至天然河沟排走。如果不能引入天然河沟。路基两侧边沟

依地势及沟河分布情况进行纵坡设计,确保路基、路面水通过边沟合理排泄。

② 路面路肩排水系统

路面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在土路肩内侧边缘设置混凝土

拦水带,降落在路表面上的水在路线合成坡度的作用下,通过泄水口、急流槽送至路基排水沟中。为将水更均匀、快速地排离路

— 5 —

设计工作总结

基、路面,急流槽处的泄水口根据纵坡大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3、桥梁、涵洞、通道设计

(1)桥梁、涵洞、通道设计标准的采用情况: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大、中桥1/100;小桥涵1/50。 桥面净宽:与路基同宽。

地震烈度:中小桥Ⅷ度

(2)桥梁设计要点

①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扩大基础U型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②桥面铺装采用等厚,桥面横坡以墩、台顶标高予以调整。 ③位于平曲线范围内的桥梁,采用平行布墩法设计。

○4桩基内力按“m”法计算

○5为减少桥头跳车,桥台后均设钢筋混凝土搭板。

(3)涵洞设计要点

①本项目涵洞设置多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少量圆管涵。 ②盖板涵根据填土高度不同,分为明涵和暗涵。

③涵洞上部行车道板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铰结板,下部采用轻型桥台。

4、环保、景观等工程设计

(1)环境保护

①在选定路线时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并结合各路段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配合自然景观合理布设路线,重视公路美学,保护自然景观,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 6 —

②取土场选在荒地、高地上,占用农田、耕地少。填方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③减少公路建成后的噪声,在设计中考虑尽量避开密集的村镇、医院和学校,当必须在村庄或居民区通过时,则保持足够的距离;对特别近的房屋采取路侧植树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另外,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轻跳车及降低噪声;

④路侧栽植行道树和低矮乔木、灌木,通过绿篱的高低层次和阔叶植物大量吸收有害气体和烟雾,阻挡灰尘,加强环境的自然净化;

⑤本工程有较完整和系统的排水设施,使公路排水不至于造成水土流失。同时防止路面水排入农灌系统,避免对农作物的污染。

(2)景观设计

设计中,道路两侧及平面交叉范围,在不影响视距的情况下种植花草及灌木,既起到防风治沙作用,又能美化环境,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

①注意路线平、纵面线形合理组合。努力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保持路线的连续性,满足汽车行驶安全和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反应的要求。

②路基工程及排水工程,结合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从环保角度出发,避免对生态植被、农田河道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③做好公路绿化工作,公路绿化是保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收粉尘与废气,隔离路面污水,改善及美化公路环境的重要措施。

— 7 —

④为了美化环境,设计在边沟外侧种植景观乔木。

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

本项目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公路界碑。

(1)交通标志:设置交通标志,旨在通过对驾驶员适时、准确的诱导,充分发挥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的效能。本路交通标志设计主要以完全不熟悉沿线路网系统的司机为使用对象,尽量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司机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还通过禁令、警告、指示等标志保证必要的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在交通标志的布设上遵循了以下总体原则:

① 全段各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前后协调,使之与前后所连接的公路形成整体系统;

② 及时为司机提供准确信息;

③ 重要信息要重复提示多级预告,但同时还应避免提供过多信息,分散司机注意力;

④ 设置必要的禁令、警告、指示标志,保证行车安全; ⑤ 注意与其他设施的协调,使各种设施均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标线:设置标线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和标志配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应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导流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合适的车道,加强行驶纪律和秩序,减少事故。标线应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并应做到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根据本路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标线设计原则:

① 车道边缘线为宽度15cm的白实线,分界线的宽度为

— 8 —

15cm,为6m划线9m空的“6-9”黄色线。

② 路线的所有标线及标记均采用热熔反光涂料,并掺有玻璃珠。

(3)公路界碑:设置在道路两侧占地线上,每隔100米左右设置一块,在地形变化点和占地线折点处加密设置。

6、房建等其它工程设计

全线共设计2个收费站,3个养护工区。

三、施工期间设计服务情况

1、认真及时将业主提出的各项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经验优化到设计和施工建设中。

2、成立由各专业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后期服务组,根据工程项目进展的需要,派出现场技术人员(设计代表)及时进驻现场,处理有关技术问题。

3、协助业主进行设备考查和必要的材料试验。

4、协助业主编制设备采购、土建、安装招标文件,配合业主作好招投标工作。

四、设计变更情况

1、无重大设计变更;

2、无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变更;

3、在公路试运营期间,由于设计、施工不够完善及隐蔽性地质缺陷不断暴露,出现边坡滑坍、散落、安保设施不足等问题。对此,指挥部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做了适时适当的变更增加处理。主要工程:滑坡处理,削坡减载,锚杆、锚索格子梁边坡防护,人字格护坡,钢筋砼墙式护栏,浆砌挡土墙,沥青路面修复,标线,路基注浆。

— 9 —

五、设计体会

1、我院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设计技术人员进入现场,认真地调查、测量,掌握第一手资料,能够准确及时的进行数据整理。

2、积极地与及时走访沿线政府和主管部门,如规划、土地、电力、电讯、水利、农业、文物、环保等有关部门,向他们及时介绍路线方案,了解沿线电力、电讯及各种地下管线的布设、规划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电讯及各种管线对路线方案的干扰,力求避免路线方案穿过文物区、规划的工业区。核对计划任务,确定设计方案。

3、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仔细认真,力争做到准确无误。设计完成以后交给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及时的进行调整,最后报送审核部门,确保高质量出版。

4、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要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配合,做到设计与施工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优质工程。

5、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低等级公路加宽改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该项目的成功设计和实施,我院积累了更多的在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中结合原有道路的实际情况对有关标准、规范灵活运用的经验。

重庆市万州区交通设计院

二〇一五年二月

— 10 —

 

第二篇: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格式)

附件4

河北科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学院:                                专业(系):                

主管院长:                   系主任 :                                           

                                                                   日 

附件5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学院:                                        专业(系):

主管院长:                                     系主任: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