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流程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流程,简单的说就是业务工作流转的程序。合理的流程,有助于业务工作快速、有效的开展。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资本的作用。通过最近的学习,我对流程管理有了一定认识,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所谓管理,必须是完整性的,即自开始至结尾,所有过程都是有条有理的,所有的连结,没有一个环节缺失,这才是符合管理要求的。这种有系统的整理与改善是公司成败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公司到底存在哪些流程管理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大多数企业流程管理都存在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1、流程管理内容形同虚设;2、流程管理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3、流程繁多;4、流程与流程之间的割裂等。成功的企业首先需要和必须完成的有两件事情——流程导入和培养人才。其次,就是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企业成熟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所谓的“法制”就是公司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任何事情都能有条款可依。越是规模大的公司越需要完整、严密的规章制度。当然,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更重要的环节在于严格的执行。只有严格的执行,认真关注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才能为企业和自身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和个人的 “ 双赢 ”。最后,流程和制度都做好了,为什么企业还是执行不下去呢?这跟文化又有一定的关系。流程是保证所有人

都会做,制度保证所有人必须做,而文化是保证所有人都愿意去做。

结合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五项管理工作,对流程的管理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对流程的学习、执行和优化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从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流程进行建立、完善、创新和再造,对现有流程进行完善、替换和剔除,通是建立相关制度,在有效保证各环节不缺失的前提下,做到流程的简化,便于操作。

其次,通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对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关注,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成长和走出困境,使员工身心融入企业的发展,真正做好对企业的认可和对管理的服从,形成良好的推广基础。使每位员工能够事事按流程执行,处处把工作做到位,就能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工作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最后,管理要做到人性化,在满足制度和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流程的建立、运行都要以此为基础,这样才能够推动管理的不断进步。

 

第二篇:手术患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管理体会

手术患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管理体会

河北省衡水哈里逊国际和平医院手术室 王立红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方法 从术前、术后分述了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对策。结果 手术患者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安全转运 交接流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意识很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1]。手术室是为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特别重要,贯穿于手术室的一系列工作环节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转运过程中由于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常被医护人员所忽略。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规范的交接流程,有效地杜绝了差错事故,现总结如下。 1 术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1 运载工具 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检查运载工具的性能及安全性,发现磨损或损坏等不安全因素,及时联系进行修理。

1.2 防止接错患者 我院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病人术前带上蓝色腕带,标识带上附有病人相关资料,如姓名、科室、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室自行设计了接手术患者核对表,接病人 1

时,巡回护士持接手术患者核对单到病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与病房护士严格执行三方查对制度核对病历、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及标识、麻醉方式、诊断。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安全措施,对防范医疗护理差错起到良好作用。

1.3 接病人途中 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不可让其自行走路,在途中因镇静剂发挥作用后病人跌倒,要按规范用平车运送。对躁动、意识不清的病人,途中加护栏,避免病人肢体伸出栏杆外,必要时加约束带,护士不得离开病人。

1.4 入手术室交接 巡回护士接病人入手术室后,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核对病人信息并在接手术患者核对表上签字。护工协助交换对接车,保证安全对接,严防轨道滑脱。

2 术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1 呼吸系统 常见有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呼吸抑制是麻醉剂残余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而致,主要表现在: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胸腹交替运动的呼吸;芬太尼麻醉后,虽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但呼吸中枢还处于抑制状态,呼吸极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表现为呼吸遗忘。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术后意识尚未完全复苏,舌肌松弛易致舌后坠;颈部敷料包扎过紧也易致呼吸困难,导致呼吸道梗阻[2]。

2.2 循环系统 患者术后从手术间被搬运到病房需经过一段路程,搬运时体位的变动可导致循环系统功能改变,正常人通过机体自身调节 2

可以代偿,但麻醉后患者由于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舒缩等代偿功能被抑制,因而改变体位所致的心脏功能变化更明显,突然改变体位,使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诱发循环虚脱,甚至循环停止,尤其易发生于手术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3]。

2.3 坠床 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了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因其他不适而挣扎,在返回病房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患者坠床。

2.4 意外伤害 较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带较多的管路,手术后从手术床转到平车上或平车转到病区床单位可能造成脱管的意外伤害,如移动患者时不能协调一致,致使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

为预防麻醉术后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规范了术后病人的交接程序。即离开手术室前15 min由巡回护士通知患者所要返回的病区,由病房护士为手术后患者准备床位、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床边监护仪等,调整病房环境温度等。术后病人必须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共同从手术室护送至病房,运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接班护士及时到位,麻醉师与接班护士交接生命体征、镇痛泵等,巡回护士交接液体、物品、皮肤情况,有不相符的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

3.小结

3

手术患者的风险,时刻在我们身边,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做好预见性的应对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手术患者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加强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重要的一部分。提高护理人员的抗风险意识,注重全程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和转运流程管理,确保手术患者的转运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2]赵佛容,田莉.颌面外科术后患者转运途中的呼吸道安全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4445.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0435.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