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三语文备考经验总结

20xx年高三语文备考经验总结

王海霞

在紧锣密鼓的努力中,终于迎来了20xx年的高考,也是河南参加全国新课标卷的第一个年头,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三年来我们一直在猜测和期待中准备,力争做到厚积而薄发。当高考终于尘埃落定,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如释重担的感觉。

回首课改的这三年,回首备考路上的摸爬滚打,我不禁感慨万千。

新课标高三三轮复习的具体做法

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任务较之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选修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明显增加。所以在制定三轮复习计划的时候我和邓老师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全盘综合规划考虑的。

我们整体上把高三的语文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以课本为纲,夯实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全面涵盖,重点突破;第三轮:查漏补缺,侧重做题技巧辅导和能力提升。具体体现在:

一、第一轮复习 (20xx年9——20xx年1月)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20xx年1月——20xx年3月)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讲解和训练为主,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如: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三、第三轮复习 (20xx年4月——高考)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

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以下几个方面:(1)多音字和字形。高考有关“字音”和“字形”的试题占了6分。字音中,注重复习多音字,但没必要在声调上继续花费精力;字形中,侧重形似字、同音字的复习。(2)常见虚词。如“不管”“尽管”“即使”“虽然”“和”“或”“既”“以”“以及”“除非”“关于”“对于”“抑或”“无论”等连词、介词要特别重视。(3)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在进行文学常识复习的时候,须注意:连线复习,分块掌握;理清文学史(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非入选课文的重要作家作品应加以重视。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这种类型的知识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不要撒网式的盲目背诵,而要选择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诗句。大家要特别注意应该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分出一部分时间来记忆巩固。(4)《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及最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若(如、奈)??何”“何(奚、恶、安)以??为”“何??为”“何??之有”“不亦??乎”“无(毋)乃??乎”“得无(毋、微)??乎(邪、欤)”“庶几??乎(与)”“孰与??”等,考生有必要结合课文例句将这些虚词和句式的用法牢记于心。(5)古诗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动写静”等常见手法,考生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把握其内涵、特点和意义。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话题作文是

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题。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7.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要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请即将进入高三的语文复习,按着本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认真加以研究,全面进行整合,按照以上总体上的要求建议,做出具体的计划。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试卷特点和应对策略

一、 课改卷的特点:

仔细研究近几年的课标卷和大纲存在着下面几个特点:

1、诗词鉴赏分值增加为11分,侧重考查语言、形象、感情及表达技巧;

2、名句默写由5分增为6分,多出自必修本、选修本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

初中课本等必背篇目。

3、现代文阅读采用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兼顾到考生的个人爱好,给考生提供了相

对自由的空间。

4、文言文分值、题型比较稳定,取材仍是人物传记

5、语言运用更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形式多样;侧重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

动、简明、连贯、得体;

6、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主旨更贴近现实,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他人,更侧重思辨能

力。

二、 面对课改卷的应对措施:

针对课改卷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诗歌鉴赏: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力度,三步到位

在诗歌鉴赏上,学生存在三大问题:1、看不懂写什么;2、知道写什么,但看不出用什么手法写的,好在哪?3、知道写什么,也知道怎么写的,但由于答题步骤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失分。针对这三个问题,在诗歌教学上,我们把诗歌的复习分为三部分:写什么,怎么写,怎么答。

在“写什么”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怎么读懂一首诗。

“怎么写”这一环节,主要讲明白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在“怎么答”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分题型,找步骤。

面对高达11分的的诗歌鉴赏题,这三步一定要讲清、讲透,缺一不可,在这三步中,

“怎么答”这一步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单我们分析一下学生的试卷,会发现本来会答而得分不全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就是学生对答题步骤心中无数。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指导学生把近几年的高考题按题型归类,如形象类,表达技巧类,情景、虚实、动静角度类,分析主旨类,怎么表达情感或如何描写类,直接问构思类,如何围绕关键字类,谈看法类,炼字类,炼句类,语言风格类等,并注意同一题型的不同表述方式。然后引导学生研究同一题型的高考答案,分解答案层次,破解每一类题的答题步骤或解题思路,如“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类题,学生通过研究答案,就很容易看出它的答案一般分为三部分:

1、写了什么景?2、抒了什么情?3、情和景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虚实角度、动静角度也是这样的答题步骤)。而“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这一类题,它的答案一般涉及三个方面:1、写了哪些内容? 2、使用了什么手法?3、表达了什么情感?

2、在文言文复习上,我们的做法是删繁就简、化难为易

文言文在课改标中一如既往地占据了不小的比重,而文言文阅读的特点是“题因文难”,题目本身并不难,只是因为没有读懂所给文言段而变得艰难。弄懂了翻译,后面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复习时主要在文言文翻译上下功夫。

有一则广告说: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辛苦;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贡献。在文言文教学上,我们就是帮助学生把繁杂的记忆内容简单化。

文言文是由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组成的,要攻破文言文,就要对这两方面各个击破。高考要求重点掌握文言虚词18个,数量不多,我们可以各个击破,要求学生一一熟记于心。文言实词120个,有时高考题对实词的考察又不限于这120个,每一个又有多个义项,要求学生熟记于心就很难做到。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删繁就简,看到这个字就能想到的义项,不记;看到这个字想不到的义项,熟记。比如“克”,在中学常用的义项有三个:“攻克”“克制”“能够”,看到它就能想到“克制”“攻克”,这两个就不用记忆,只特别记忆“能够”这一个就行。再如“使”,作“使者”“出使”“指使”“使唤”“让” 等意讲时,和现代汉语比较接近,学生容易看出来,只特别记忆它作“如果”讲这一意思就行了。这样以来,实词的记忆就变得很轻松。

今年我认真对常见的诗词作一个梳理,记下学生看到这个实词想不到的义项,时时提问以加深印象,并在文言段中加以练习。这样记忆下来,大家会发现,在做文言文练习时,学生对文言段中的重要实词翻译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另外,这些年文言文阅读选材多是人物传记,大多是正面记载的,不外是忠臣孝子、清官能吏,大多是赞美其人品功绩,比如忠孝节义、廉洁奉公,政绩战功等等,涉及内容多是身世人品、官职升降,为官政绩等,因为内容的相对固定,相应的一些词语是反复出现的,而且是专用术语。比如官职的升降任免,官员的治理谋略、性格人品、礼法制度、帝王生活等等。把这些高频率出现的文言词,加以归纳,分类整理,集中突破,可以为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扫清很多障碍。

所以,我们就帮助学生对这些高频率出现的词作了一个分类梳理,(展示文言词语总结),在文言文复习前的两星期,每天课前拿出几分钟分类记忆,学生掌握完后,我们正好开始文言文复习,再把这些词语在文言段中复习巩固。高考选文标准本来就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再掌握了这些常见的单音节和多音节的文言词语,学生的翻译几乎不成问题,翻译不成问题,后面的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自然也不成问题,文言文的19分就基本可以收入囊中。

3、名篇名句默写:化整为零,逐一过关

名篇名句默写算是整个语文试卷中唯一直接取自初高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内容,且已经增到了6分,丢掉它,就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应力争让学生拿到满分。我们以“常见”和“有名”为前提,分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背诵要求。

第一阶段:必修1—5册要求背诵的内容

第二阶段: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第三阶段:初中学过的名篇

第四阶段:课外名篇名句,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

4、现代文阅读:总结套路,寻找规律

在语文试卷中,最让学生有畏难情绪的的恐怕是现代文阅读了,特别是课标卷出现的小说和传记这两个新样式,更是让不少学生无从下手,这也是让很多高三教师茫然无措的一个板块,不少老师大概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领着学生复习过了,学生在这一板块的成绩却毫无起色,而教师自己除了让学生做题也已经无计可施,于是只好对学生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要靠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期望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我承认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你会发现,学生现代文阅读得分低,并不能完全归罪于阅读能力,懂文而不会答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不知答题思路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其实,只要对高考题进行深入研究,还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要求高三教师从答题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套路,寻找规律。我们的做法是:

1、教师把近几年课改卷中的文学类阅读题和实用类阅读题分别进行汇总,要求学生先把题型归类;

2、然后针对每一类题,学生分组研究高考答案,分出答案层次,然后确定答题步骤或答题思路;

3、分组汇报,讨论总结,完善步骤,最后形成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或应对策略。

这样总结下来的结果是,学生每看到一个题目,马上就能分出它属于哪种题型,马上能想到这类题的答题方向,然后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答题思路组织答案,不会再感到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训练到最后,有些程度好的学生的答案就能很接近参考答案。

有人说:规律产生简单,简单产生轻松。有了这些规律和套数,原本让不少学生无所措手的现代文阅读也变得不再可怕,可以这么说,在阅读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的高三,总结套路、寻找规律可以为那些答题能力差的学生雪中送炭,也可以让那些程度好的学生锦上添花。但有一点要注意,这些规律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老师的讲授,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得到的东西不仅印象深刻,使用起来也能灵活变通。

另外,新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上给了学生文学类和实用类选择的自由,学生也就有了选择的难度。一些学生面对两篇阅读,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耽误了宝贵的考试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总结答题思路后,每周一次用相同的时间让学生做两篇高考现代文阅读,一篇文学类,一篇实用类,做完后教师改卷或学生对照答案自评,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得分和做题的感觉,从中找到自己的强项,减少在考场上的犹豫时间。

5、写作:针对课标卷作文侧重于材料作文、更关注现实、贴近社会的特点,我们在作文复习上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1)、重抓审题训练

材料作文得分的关键是审题立意准确恰当,所以审题训练必不可少。为此,本学期从开学到期中考试,我们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审题训练,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提炼立意并说明根据,训练了一个多月后又引导学生总结准确提炼立意的方法,现在我们的学生已从开始时不少学生跑题到很少有学生跑题,就说明了我们训练的必要和功效。

(2)、关注现实素材

课改卷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手里的那几个老掉牙的素材已不能适应现在的作文需要,为了帮助学生关注生活,积累时事素材,我们采用了下面几种做法:

(1)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搜集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时事,在素材后面注明这个素材适用于什么样的话题,如适合论证得与失、信念的力量等,然后张贴在教

室外供学生课间阅读。

(2) 每周一次的审题训练,我们都是尽量提供现实材料,既练了审题,这些材料又可作为写作素材。

(3) 鼓动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近三年的感动中国颁奖仪式和国际大专辩论赛,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看一些时事评论,如学校给每个班都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报上第二版的“青年话题”,角度独特,对问题剖析得有深度、有见地,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读读想想,以了解社会热点,增加思想深度,提高思辨能力。

20xx年高考反思和对新一届高三的建议

学生走出考场,议论纷纷,也有学生主动找我诉说做题的思路心得。今年高考,大多数考生、家长对高考作文的印象最为深刻。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多愁。

今年的高考作文着实令人意外,我们基本上把常考的四种类型的题目都进行了猜测和素材准备,但是结果出的新材料作文真的还是让所有的考生和备考老师都很震惊。“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影响力度”,如果是一个政治论述题也学我们的学生并不觉得很意外,但是作为一个高考应试作文确实有点不太好把握。

角度是多样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自由开放的,跑题的不多,但写好的不容易。我们的学生最怕的就是这种自由和开放,这会让他们感觉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所以很多学生面对这样一个熟悉的政治试题往往就不假思索地开始侃侃而谈,谈着谈着发现假、大、空,言之无物,但是悔已晚矣。

三轮复习的整个过程我们都在给学生强调“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手法,但是考场特殊的氛围为让许多学生想不起来,尤其是文科生,更容易从大的角度空洞地说理,没有真情实感也没有说服力。得高分基本上不可能。

只有三班的李昱林比较听话,能够牢记老师的教导,从小处着笔,以“牡丹花开”为题,通过写牡丹的景物和观牡丹人的变化来写我们国家的变化和影响力。

今年的语言文字题基本上都是我们练过的,所以面熟的题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自信,当然也会让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得分不难,想得高分和满分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然,今年的考试还是有着不少的遗憾。

首先,热点难点考得不多,虽然大多数考点我们在考前都复习到了,但是限于时间的压力,考前热身上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准备了很多的材料,但是在这阶段作业的落实上还是没有做到十全十美的。

其次,今年的阅读题难度不大,基本上在我们的预测之中。但是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侧重于小说和传记的重点复习,对于散文的复习力度不大,虽然今年没有考察散文,但是还是觉得应该让散文跟多地走进学生的阅读空间的。

再次,成语的积累虽然从高二就要求每天一个,但是检查力度不大,以至于等到高考之前的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准备的比较充足的词汇,但是时间紧促,复习任务繁重,所以有些仓促。

再者,虽然高一的时候尤其高三一直强调学生要有自己的改错本子,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学生不多,这也和老师没有持之以恒的监督要求有关,所以以后要在这点上注重习惯养成的教育。

最后,对我们以后的高考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注意复习的全面性,,重视考前的热身训练,不能过于相信的去年经验与所谓的福建模式的出题规则,应适当的关注广东上海等新课改的标杆地区的出题分式,例如本次的诗歌鉴赏题,就采取的是上海的模式。

2、注重默写、课外文学名著与经典阅读等基础分,争取最大限度的得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一些著名的诗文,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与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重视作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应重视以下三点:

其一,有效点题,特别注意在分析引用材料的基础上做好切题的工作。

审题不可大意,要注意材料的整体性与内在结合的一致性。近年日益强调明松暗紧,以前提倡开门见山,是避免评卷老师看半天不知其详,但是,这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我们的题目与论点是来自对材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归纳与总结,而不是随意的牵强附会。有时,如果理解原话题有困难,宁可多抄写原话题语句;结尾之时,呼应点题,不但要点你的论点,还要巧借材料点题,总之,适当把握有效点题,令人感觉写作始终围绕题意,力避离题之嫌。

其二,写出文采,绝处逢生。

高考批阅作文的是一线语文教师,长期从事语文学科教学自然养成学科个性,有情趣,好文采,讲哲理,重思想;教学生希望个个饱读诗书温文尔雅,评作文希望篇篇神思洋溢文采飞扬。这种无法压抑的学科特性,自然延伸到作文评审中。

文采出众的考生往往绝处逢生,哪怕文章空洞肤浅,阅卷老师不由看着发展分的份上手下留情,放你一马。而表达生硬,文思枯涩的文章令人望而生厌。也正如此,深谙此道的高中老师往往不余遗力灌输文化散文的写作技巧,客观地说有此长处的考生胜算概率显著,不可忽视。

其三,人无我有,独具匠心。

选取事例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坚持”被写多了,一泛滥就成灾,让老师无法感动。爱迪生实验灯丝来证明坚持的重要性等太大众化的人物事迹被大量引用往往造成老师的审美疲劳。试想,考生一落笔便是天下皆知的那几位人物,李白、苏轼、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洪战辉,这会让阅卷无数的老师头皮发麻,感动和感染的效应便荡然无存。

其四,在重视议论文的同时,不放弃记叙文的训练。写记叙文的考生,如果能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人生百态,丰富多彩,组织材料应着意于抒写生活真实,表达心灵感受,生活化和真情实感的文章必然受到重视。

高考路漫漫,不断的追求和探索,加上团队的合作,集体的智慧,相信我们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一定越来越好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