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园林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园林技术专业”项目的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听课学习,还是现场教学,都让我感受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我异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地琢磨和专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通过亲临教育教学专家们的精彩传授,学员们私下里热烈交流讨论,人人坦言收获甚丰。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理念的探索与思考、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科研课题的立项与实践等都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一 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和教学模式。深入了解了微课的特点,制作微课的主要程序和制作微课的一些主要细节。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慕课的构成,慕课的构成三要素等大量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等。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实际教学和信息化课堂教学都非常实用的软件,如网络视频下载工具(VOS Downloader)、网络文字提取工具(文通慧视)、电脑屏幕操作软件(ZoomIt)、视频编辑软件、录屏软件等。这次新的教学理念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让我得到了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还对怎么理清新课改中的教与学的种种关系有了很大的帮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我深切地知道再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了。

二 提高了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这次培训,通过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讲座,积极和辅导教师的互动交流,并且和学员们互相讨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深化了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了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如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领我们参观的江苏省试点项目“海绵体——生态停车场”,让我们对“海绵城市”有了直观的了解,在现场我们了解的施工工艺的流程:场地开挖→集水坑开挖→开挖完成→集水PP模块安装→透水波纹管打孔→碎石清洗→透水盲管与碎石垫层→人工土壤回填→透水混凝土配比→透水混凝土浇筑→透水混凝土养护→透水效果检验→陶瓷透水砖铺砌→普通面包砖铺砌→特殊路牙砌筑→生态草沟植物栽植。这对我们以后做类似项目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 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

这次国培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始,对于国培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慢慢摸索经验,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教学的信息化。同时我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今年年底我校本专业将迎来最后的省重点专业群的验收,在此次培训中,通过对贵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学习,让我对本校重点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总之,本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不足”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2015.08

 

第二篇:园林技术品牌专业总结

园林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园林技术专业创建于1993年,现有教师   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   名,博士    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现有在校生   人。

立项建设以来,根据教育厅的要求,在学院领导下,专业全体教师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园林专业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园林树木》、《植物保护》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园林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先后有两位教师获得省级高校教学名师荣誉,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各2项;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近年来均达到100%。

一、机制保障

(一)领导重视,运行和谐

我院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立项建设以来,学院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建设进度汇报,凝练教育理念,完善实施方案。

为保障品牌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在学院统一领导和指导下,成立了以风景园林系主任为组长、园林技术专业带头人为副组长的“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专业建设任务的组织、实施、管理、检查和监督,研究议定本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落实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并根据建设项目,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各具体建设项目确立责任人,任务具体落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做好事”,组织、领导全体教师投入到专业建设中,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立项以来,我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1.园林专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上有本科院校,下有中等职校,中有省内外各兄弟院校,其在校生数量本身已经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唯今之计,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办出特色,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品牌特色专业相当于学校的招牌,其质量效应犹如一块磁铁。能否培育出品牌特色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作为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生存发展,应突出职教特色,面向市场培育特色专业,创建品牌。

3.培育特色专业,需要长期、科学、系统的思想。品牌特色专业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4.培养特色专业,一定要有服务思想。要注意发挥区位优势,服务于当地经济,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需要。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和通畅的就业渠道,当地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特色专业建设,就是将二者相结合,占地利人和之优势,把特色专业培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基地。

(三)经费保障,绩效挂钩

为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切实有效的推进建设进度,学院结合示范高职院重点专业建设,加大了经费投入,先后投入150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其中实验实训条件投入10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190万元,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投入240万元。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确保了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建立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设立特殊岗位结贴,对完成负责项目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验收后给与适当的奖励。

二、建设成效

(一)积极开展调研,掌握行业背景

立项以来,风景园林系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先后4次进行了社会调研,走访了全省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化企业以及业务主管部门,基本掌握了园林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江苏地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富有水乡特色的古典园林极其丰富,现代园林特色鲜明。全省有12个城市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居全国第一;现有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单位50家,施工企业1028家,高资质园林绿化企业增加迅速。园林绿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

预计今后5~10年,中国园林产业将以25%—3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随着“绿色江苏”行动计划的深入展开,“三绿色”计划(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文化)的实施,我省的园林事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37%,县城达30%;90%以上的城市达到省级及以上园林城市的标准,40%以上的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大量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江苏省园林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企业现有技术员技能掌握不全面,我院创建园林技术品牌专业,培养能“育好一棵苗,管好一片林,画好一张图,建好一个园”的综合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示范作用,可以为江苏省园林绿化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确立了“4个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是一种有别于本科、中专的办学层次,与本科相比,具有强烈的实践教学特征;与中专相比,具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实践手段和技能更为先进、雄厚。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俗地说,即“高级蓝领”——活跃在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一定位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既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确立了园林技术专业“四个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颗心: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

一幅图:能够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形成系列图纸——规划设计能力;

一双手:能够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施工能力;

一张嘴: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交往技能。

(三)建立了“四段式”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分四个阶段,在校内实训基地、职教集团内部企业、校外合作企业三种场所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占80%,实行专业统一安排和学生自主选择实训场所相结合的教学实训方式。

第一阶段在第1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通过任务驱动训练掌握基础技能;

第二阶段在第2—4学期,根据“四目标”岗位技能要求继续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通过项目训练掌握专项技能;

第三阶段在第5学期期末3周,采用专业安排和学生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在农林职教集团内的江苏绿苑实业总公司等园林企业完成,结合岗位要求训练综合技能;

第四阶段在第6学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到人,明确职责,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每位学生毕业前取得与就业相对应的工种证书,并引导学生就业后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如建造师、监理师、造价师、规划师等),使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发展。

(四)构建了以“四目标”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根据园林行业的岗位需求和江苏省的具体情况,经过多次社会调研,确立了“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 等四个岗位群,围绕四个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了四目标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职业岗位为主线,设立了基础知识、思想政治素质、开拓创新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个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根据实践要求“配套”,形成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等构成的理论体系,做到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基本实现了专业实践课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及其相互融合。

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6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综合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训指导书,制订课程标准和实训项目资料库。

针对单项技能编写了13个技能包。其中植物基础技能包和设计基础技能包2个基础技能包在20##年完成;育苗岗位技能包、栽培岗位技能包、养护岗位技能包、病虫害防治技能包、园林建筑设计技能包园林建筑设计技能包、种植设计技能包、施工图制作技能包和施工组织技能包8个岗位岗位技能包在20##年,插花艺术技能包、室内设计技能包和招投标与预决算技能包3个结合选修课的专业拓展技能包在20##年完成。技能包包括了单项技能所需的训练项目、使用工具、训练学时、训练方法、工作流程、评价标准等内容,具有现代科技水平,对行业起引领示范作用。

 

编写9本单项校本教材。其中植物识别、测量、园林工程预决算在20##年完成;植物造景、园林制图、园林计算机综合在20##年完成;园林建筑构造及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机械在20##年完成。校本教材以技能为切入点,形成教材结构体系和内容。其中公开出版《园林植物识别》、《植物造景》、《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计算机综合》、《园林工程项目管理》5本教材。

制作10门多媒体课件。其中园林树木、花草识别、园林规划设计在20##年完成;园林工程、园林植物保护、园林建筑设计、测量在20##年完成;植物造景、园林机械、插花艺术在20##年。《园林树木》和《园林规划设计》两门建成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同类院校师生和从业人员使用。

20##年《园林树木》已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0##年《园林规划设计》已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20##年《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植物保护》已建成了院级精品课程。

(五)加大了教学模式改革力度

1.强化实践教学

为进一步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与生产实际更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植物生产、植物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四目标岗位职业技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1)实践教学与校园绿化相结合。从进校之初,至顶岗实习为止,以“管好一片草、护好一棵树、种好一棵苗”的形式,将校园绿化分片到班,紧密结合校园环境建设开展实践教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全程参与校内绿化养护管理。

(2)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立项以来,园林技术专业以“3个中心、2个工场”为核心,加大了基地建设的力度和投入。为使实训基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将实践教学与植物栽培教学工场、种苗繁育中心等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水平的同步提高。

(3)实践教学与三农服务相结合:教师积极把实践教学与“三农”服务结合起来,将科技送进农户,把课堂搬进田头。白天,他们是师傅,手把手传授;晚上,他们是老师,举办培训班,帮助农户提高树花草种植水平,致富一方农民。先后培训人员达8000人次,进户近1500户次。挂钩村之一的西冯村,通过技术帮扶,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

2. 改革考试制度 

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制定技能训练项目考核标准;理论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开卷、论文写作、口试、分析考察报告等形式。

3. 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1)对考试课程全部合格、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签订就业合同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可以提前安排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由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实行双导师制。

(3)实现“打工实习”,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

(4)根据不同实习岗位的特点,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设计及撰写。

(5)顶岗实习成绩采用产品结果和过程管理考核结合,其中产品结果考核成绩占70%。

4.实施创业教育模式

以创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为契机,以示范专业为龙头,将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创业教育。按照“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思路,根据专业特点设立创业教育项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全学程,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1)成立创业型社团:

室内植物装饰社团。已有20余名成员,先后在省内外大学生插花技能比赛中获得优良成绩,在20##年和20##年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插花项目荣获两次三个一等奖。经营鲜花、花束、花篮、微型盆花,至2009已有经营收入5000余元。

园林设计创业社团。组建工作于20##年。创业社团的目的是培养一批高职层次的优秀园林设计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运作能力、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社团成立以来完成了园林工程教学工厂和“禾木山庄”的设计项目,并在20##年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种获特等奖。

(2)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成立了“园林设计工作室”。学生参与工作室的实际设计项目,提升动手技能。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及实战演练,掌握优良的项目操作流程与方法。课题实战亦最能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工作室教育研究项目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将指导学生使用各类电脑绘图软件、绘制各类设计图纸,扎实提升学员的相关设计经验和项目运作经验。园林工作室被评为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5.创新了教学组织

(1)植物生产模块、植物养护模块、园林工程模块——任务驱动型教学

主要实训场所为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园林工程教学工场等校内实训基地。

其主要教学过程建议如下:

提出任务——解释任务——分解任务——项目训练1——生产实训。

以植物生产模块为例:

提出任务——生产园林树木种苗: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

解释任务——讲授种苗生产的意义、现状和发展前景:课堂。

分解任务——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等:课堂。

项目训练1——播种育苗: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实际操作

项目训练2——扦插育苗: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实际操作

项目训练3——嫁接育苗: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实际操作

生产实训——根据生产季节,应用以上繁育手段,进行生产性育苗。

(2)园林设计模块——项目式教学

主要实训场所是园林设计工作室(园林规划设计中心的主体)。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分为园林设计基础、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等6个项目。整个教学过程共分3个阶段:项目教学、景点鉴赏、综合设计。具体组织如下:

项目教学

        ●知识讲解(课堂)

        ●案例分析(实训基地)

        ●模拟训练(园林设计工作室,4-5人为一组)

        ●项目设计(园林设计工作室,4-5人为一组)

        ●作品讲评(园林CAD实验室)

景点鉴赏(代表性经典景区)

综合设计有奖竞赛(课余进行,企业冠名赞助)

6.实施“双证书”教学

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将各项技能实训与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训练相结合,技能考核与岗位工种测试相结合,“园林植物栽培”对应“高级花卉工”、“高级种苗工”等工种,“园林规划设计”对应“园林设计员”,“园林工程施工”对应“高级园林绿化工”,“园林植物养护”对应“高级园林植物养护工”、“高级植保工”,实现“双证书”教学。

(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和兼职并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整体实力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领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1.特聘专家

聘请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王皓教授为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面的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培养年轻教师。

2.培养专业带头人 

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

俞禄生研究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科技标兵,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邱国金教授,波兰进行为期一年的园林植物栽培技术研修,获得硕士学位,2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园林树木》负责人。

3.建立“三依托、三结合”双师培养模式

通过实施“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模式,着力建设多形式的实践载体,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等实践活动,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双师素质。

(1)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培养教师的生产经营能力

依托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按项目进行教学和经营,实行目标管理,在发挥实训实习、科学研究的同时,完善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

20##年,为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与南京汤泉洋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花卉中心。中心不仅满足了《花卉栽培》、《植物病害防治》、《种苗生产》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自负盈亏,年产蝴蝶兰7万株,锻炼了教师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

                           江苏省农林科技示范园

                      

                                          目                生产经营能力

              服务三农                            标                  

                                管        

                                                  理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科技帮扶         团队“双师”培养     挂职锻炼     农林职教集团成员单位    

                                                                                                                    

                     

技能培训

(2)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增强教师服务三农的能力

学院启动了“5111”工程(推进5项产业,挂钩10个特色村,推广10项实用技术,培训1万农民)。园林技术专业乘势而上,积极将专业建设融入到服务三农中。

科技成果进农村,技术帮扶进农户,形成特色产业,致富一方农民:团队教师携带《 种茎直播成草坪法 》、《可拆式移植钵》、《 无土草坪毯 》等多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以及新知识、新品种来到新农村建设点,帮助村民更新苗木品种,扶持形成花草苗木产业,成立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了致富农民的“草坪草”、“彩叶苗木”两大特色产业。

(3)依托江苏农林职教集团,与挂职锻炼相结合,提高教师科研开发的能力

20##年,学院联合省内外14所职业学校和11家农林企业组建江苏农林职教集团。园林专业先后派出10多名教师到集团企业挂职锻炼,聘请近20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并利用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进行科研开发活动。至今,校企合作完成了课题5项,申报了国家实用专利8项,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4项。

“三依托、三结合”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催生了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力,锻炼了科研开发和市场运作的能力,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已基本建立。

4.建设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为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实施“人才聘请”计划,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推荐,建立45人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聘请园林行业技术骨干12名,指导设计和工程方向的专业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培养青年教师及参加课程改革;聘请能工巧匠10名,指导学生植物栽培技术和养护技能,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生产性实训、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同时帮带本专业青年教师。

为加强学院“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实施“特聘专家”和“兼职教师”人才计划,制订了《特聘专家和兼职教师聘任办法》。

(七)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

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拾遗补缺的原则,建成了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教学实训条件。

(一)二个工场

1.园林工程教学工场

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景观环境,只能提供测绘、临摹、调查方面的技能训练,新建的园林工程教学工场可以让学生在仿真的施工场地,使用真实的材料,进行技能训练。

建设目标:汇集国内外代表性园林景观,容纳多项园林工程的实训场,建成国内一流的“园林工程教学工场”,形成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完好率达98%,利用率达到95%。

建设地点:建于整个校园、江苏省农林科技示范园区。

建设功能:具有丰富多彩的各式园林景观和园林文化,为开展园林写生、园林美学教育、园林规划设计、种植设计,进行中国古典与现代园林、中外园林对比设计,提供真实的实物教材。能提供160名学生同时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管理等的教学与实训,并为工程项目管理、预决算、监理工作提供实务训练。

建设内容:包括展示区和实训场两部分,展示区分为缩微园和实景园。

实景园是在学校北校区现有景观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分区命名,实施改扩修建,形成生态水景园、大地艺术园、盆景园。具体布局及设计要点如下:

(1)利用北校区现有水系和地形,形成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种植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形成生态水景园。占地约5000m2。

(2)在北校区北部结合现有地形,参考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著名雕塑家做的“大地艺术”作品,制作10种地形艺术品。占地约2000m2 。

(3)沿北校区现有地形和道路系统,制作盆景展示台,放置各式盆具和容器,栽植适合做盆景的各种园林植物,经修剪整形,形成扬派、苏派、海派等风格的盆景作品100个。

缩微园建在科技示范园内,选取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进行缩微集成,包容园林要素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展示其工程结构。

(1)中国古典山水园展现建筑空间组合,体现江南地域文化,占地约100m2 ;

(2)法国平面图案式园林展示水景、整形植物和雕塑作品,占地约100m2 ;

(3)英国风景园展示湖景、树木、缓坡草地、水生植物、开花地被,形成疏朗、明丽的英国田园式景观,占地100m2 ;

(4)意大利台地园展示高差地形,建设道路广场系统、喷泉、叠水、整形植物,占地100m2 ;

(5)日本枯山水园做置石、沙河,放置日式小品,占地100m2 ;

(6)日本茶庭包括水景、亭、石灯笼等景观元素,占地约100m2 。

实训场建在科技示范园区,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及喷灌工程、水景工程、铺装工程、建筑小品、假山工程、照明工程、养护工程等在内的8个实训场。为师生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提供现场和材料,形成真实的园林施工场景。

2.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

建设目标: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中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教学标本园,成为江苏省“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经济植物”的引育中心。

建设地点:农林科技示范园和校本部。

建设内容:分植物引种区和栽培开发区两个部分:

植物引种区(江苏省林木、草坪草种质资源基因库):200亩。建设期内,在原有木本1000种、草本植物150种基础上,再引种木本800种、草本植物70种,实现林木种质资源1800种(品种)、观赏草种质资源220种(品种)的目标。

栽培开发区:100亩。现仅有林木繁育基地3亩,仅具有40个工位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重建林木扩繁区10亩,新建大田栽培区90多亩,重点围绕“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茶树等经济植物,建立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体系,满足苗木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等实训需要。

建设功能:具体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林业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教学实训需要,新增80个工位数,实现具有12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二是开展园林植物引进、扩繁和乡土树种开发等科研活动;三是每年向社会提供50万株优良苗木。

(二)三个中心

1.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

现有的实训室的工位数不能满足实训要求,需要增建、扩建,为开展新的技能训练提供条件,为其它同类院校做示范。

建设目标: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满足学生实训和企业培训的要求。

建设地点:本校北校区实训楼。

建设功能:利用AutoCAD、3DMAX、PHOTOSHO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进行园林地形测绘、景观摄影、平面图设计、模型制作、效果图绘制、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造价及预决算、园林工程招投标书制作等;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讲评;能完成各种园林设计出图需求,并能承接对外园林设计和培训服务。

建设内容:新建工程预决算及招投标文件制作实训室1个,120㎡;新建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1个,150㎡;增建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1个,每室120 ㎡;增建制图实训室2个,每室100㎡;新建模型制作与展示室1个,200㎡;增建测量实训室1个,120㎡。每个实训室有60个工位数供学生同时实训。

2.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

建设目标: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建成特种园林园艺植物的种苗中心,成为引领“彩叶苗木”等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龙头。

建设地点:校本部。

建设内容:在原址上新建3500m2智能温室,分为:设施播种区(200m2)、微体扦插区(600m2)、组织培养区(300m2)、种苗嫁接区(400m2)、设施栽培区(2000m2)等部分。

建设功能:本中心集实训教学、技能培训、科技研发、种苗生产等为一体。满足专业的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设施环境调控、管理养护等实训需要,具有8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成为植物品种开发、繁育技术研究的场所,并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和优良种苗。

3.植物保护实训中心

建设目标:建设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能同时满足150名学生开展植物保护教学实训需要的场所;建成植物生产绿色医院,服务地方农业生产,并成为区域和行业的共享平台。

建设内容:拟扩建或新建昆虫和病理实训室、防治实训室、病害和昆虫标本展示室等,并配置用于草本类、木本类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害生物的识别、观察、培养、鉴定、预报、防治及标本保存等所需的仪器设备。

主要功能:满足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林业技术等专业的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为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病虫害防治服务。

5.4.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在现有48家企业的基础上增加到100家。

在巩固现有园林绿化公司和花卉苗木公司的前提下,新增园林绿化设计公司、园林咨询服务公司、园林监理公司和园林养护管理企业等;拓展地域范围,由江苏扩大至浙江、上海等地,为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使校外基地运行正常。

(八)实施“5111”三农服务工程

继成功帮助地方形成“草坪草”、“彩叶苗木”两大产业之后,学院依托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5111工程”,即发展壮大“5大产业”,重点推广10项实用技术、培训1万农民、帮扶12个特色村,将“课堂到村头,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教育理念融入示范校建设过程之中。

专业紧紧围绕草坪草、彩色苗木、室内绿化、茶叶等产业,深入农村,培育企业,发展一村一品,通过物化补贴、现场会、培训农民等各种形式进行种苗脱毒、葡萄限根栽培、无土草毯生产、果岭草坪推广、彩叶苗木组培快繁、名特茶清洁化生产等新技术的推广,累计培训农民14000人次,推广优质种苗50万株,建成了魏营千亩优质草莓基地、西冯和大华千亩草坪苗木繁殖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村。

“5111工程”的实施,推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学院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实战能力,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企业能力,从而扩大院校的办学影响、强化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升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三、建设成果

立项以来,专业全体教师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

20##年,《植物保护》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年,周兴元被评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

20##年,《项目式教学、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获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年,《园林树木》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20##年,《“三依托三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年,园林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20##年,《园林规划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年,“园林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0##年,《草坪建植与养护》被评为全国高等农业职教精品教材

20##年,《园林树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年,《产学研结合培养农林职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获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年,《风景园林系产学研结合实践》获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年,邱国金被评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

20##年,园林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四、专业特色

(一)产学研一体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专业就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理念,与江苏省星火草坪公司联合,进行了产学研结合办学实践探索,公司直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经营,直接与市场接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逐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特色。

1.围绕人才培养,建成了工学结合的三大实践教学平台

(1)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

在学院的支持下,在示范园内建立了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实训基地:

林木、草坪草种质基因库:已征集树种1000余种、草坪草近200种、花卉300多种,至20##年,实现树种1800种、观赏草300种的目标,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中最大的教学标本园。

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实训基地:依托《江苏丘陵山区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初建了包括彩叶苗木基地、无土草毯基地、组织培养中心,除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外,其生产设施、生产能力均居国内同类院校之冠。

园林植物工厂化育苗中心: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在已建智能温室6000m2基础上,再建了4000 m2,目前已成为彩叶苗木和其它珍贵苗木的扩繁中心。

(2)八家校办产学研实体

学院依托专业,先后成立了绿苑实业总公司、苏州星火草坪绿化养护公司、场地建设绿化工程公司、江苏星火草坪联合开发公司、陈武彩叶苗木基地、华阳苗圃、园林规划设计中心、实习园艺场等8家园林产学研实体,这些实体已成为学生工学结合的主要场所。

(3)一百家校外合作企业

目前,专业已经与江、浙、沪地区的红太阳集团、森禾种苗集团、阳光农林生态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已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及预就业的主要基地。

2.服务“三农”,致富农民

专业教师从切实解决园林绿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立足于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有效地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并以“四轮联动”的形式,致富农民:

一是产业拉动。托起了两方产业。一方产业为草坪草,推广面积达9万多亩,已被省政府确立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另一方产业为“彩叶苗木”,推广面积2万多亩,已被列为“农业三项工程”重点推广项目。

二是科技推动。推广绿化苗木良种20多个、年推广面积1万多亩。

三是企业带动。产学研实体直接带动1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四是培训驱动。近三年培训了5000多农民。20##年被国家七部委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

1.与南京汤泉洋兰公司合作,共建“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双方以培育蝴蝶兰种苗为目标,共同出资,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2.与江苏绿苑园林实业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联合引进林木种源,共同承担省级课题,合作进行科研攻关。

3.借助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南通胜园园林有限公司共建园林设计工作室,强化设计水平训练,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园林设计工作室”教学理念

园林规划设计对园林行业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也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打破这一僵局,本教学团队吸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园林设计工作室”。

“园林设计工作室”实行导师制,以小组为单位,添置各种必备的设施。4-5人为一小组,2-3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组成项目组,在接受基本设计训练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实际的园林设计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三依托、三结合”“双师”培养模式

依托示范实训基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增强教师的生产经营能力;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依托农林职教集团,与挂职锻炼相结合,增强科研开发能力。多年来,本教学团队每年均有3名以上的教师到实训基地、到农村、到绿化公司蹲点服务,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新了教师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执教水平。目前已有60%以上的教师有过企业经历,双师比例达到80%以上。

五、存在问题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园林技术专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专业提供了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照社会经济形势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虽然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提高企业方主动合作的积极性以及长效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今后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加强专业实践课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依存度。

2.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围绕生产第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企业对学校技术开发的依存度。

(二)“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已初步建成,但目前尚缺乏在国内园林行业和领域享有很高声望的“大师”级名师。

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力度,提升职教成果水平。

加大“三农”服务的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锻炼名师。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