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个人总结--林森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生产运作管理报告

     报 告 题 目 绿色制造的发展历史分析(第6组)

     专       业  经 济

     姓       名   林  森

     学       号  1240405122

     指 导 教 师  李正义

        二零##年六月

浅谈绿色制造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本文探讨了绿色制造的内涵,分析了现代机械制造中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在我国推行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关键词: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展望

1.1  绿色制造的内涵:

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同时,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技术,又称为面向环境制造、无浪费制造。通过绿色制造使机械产品从产品设计、材料的获取、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到废弃回收,最后回到土壤的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的内涵很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主要体现为机械加工过程,可称为“小制造”。绿色制造是一种现代制造技术模式,涉及机械制造工业中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报废处理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因此,绿色制造是“大制造”的概念

1.2 绿色制造研究方向:

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是一个开环的生产系统,往往只关注产品的生产,过多的考虑了机械产品的性能和作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很少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相比之下,绿色制造是一个封闭的生产系统,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机械生产制造过程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极大的缓解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尖锐的冲突,促进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以最小发展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所以,如何使机械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除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要求的基本性能外,能尽可能使产品无污染或少污染且报废后能回收再利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是绿色制造主要的研究方向。

2 .  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绿色制造技术现状:

199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 ISO 1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 14000 系列标准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而且也是机械制造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绿色通行证”。

绿色制造对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各国优先发展并支持的研究项目。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美国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建立国家再制造和回收中心以及再制造研究所;英格兰的巴斯大学和一家食品饮品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寻求改进食品中使用的制袋成型—绿色填充和封口式包装工艺,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和垃圾的排放;许多跨国公司如美国的通用公司的“零排放”电动车辆投入开发,Ford 汽车公司最近也推出了“新能源 2010”的概念车型;日本本田公司早已提出到 20## 年全面实施绿色制造的口号;印度烟草公司利用瑞士Metos开发的创新臭氧技术处理的绿色无元素氯技术制成了低污染绿色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863”计划也资助了不少绿色制造方面的研究。机械科学研究院已完成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的建立、机械工业基金项目—绿色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并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绿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清华大学将绿色工程技术列为优先发展和支持的项目,在美国“ China Bridge”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对全生命周期建模等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上海交通大学针对汽车开展了可回收性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与  Ford 公司合作研究中国轿车的回收工程问题,并与法国柏林工程大学 IWF研究所也建立了研究关系,在废弃工业品回收方面展开工作;重庆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国家863/ CIMS主题资助的关于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CMS(S-CMS)的体系结构研究、清洁化生产系统和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清洁化生产管理信息等。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绿色制造与装备关键技术高光无熔痕绿色注塑新技术及其成套工艺与装备研究专向近日取得重要进展[16]。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展开了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国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绿色制造从“大制造”的概念来讲,包括设备生产周期的全过程:产品设计、工艺规划、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等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考虑绿色制造,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3.1  绿色设计技术:

设计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泉。传统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制造而设计”、“为产品的功能而设计”,很少考虑产品的消耗、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设计就是将绿色产品的要求作为设计约束的一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周期强调在产品开发阶段按照全生命周期的观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优化各种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降到最小,提倡无废物、可回收设计技术,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

德国、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通用塑料公司都从绿色设计角度出发制定了设计准则,涉及产品结构、标签、连接方式等几个不同方面,做到先开发一个概念,再具体和细化设计阶段,保证所开发产品与绿色设计准则协调一致。

3.2  绿色材料选择:

绿色材料选择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复杂问题。选择材料不仅满足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有利于降低能耗,环境负荷最纸张;德国西门子公司、大众公司,日本丰田、日立公司等也都制定了绿色制造的目标和措施,开展节能、降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环境审核、绿色制造产品开发等具体工作。

2.2  国内绿色制造技术现状: 

国内对绿色制造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实施绿色制造,2004 年加大投入实施绿色制造后,主营业务得到很大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明显改善。2008 年宝钢在广东湛江新建的钢铁项目以更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推动宝钢实现“钢铁产品绿色制造”的梦想,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无独有偶,在 1998 年初,鞍钢提出建设“绿色鞍钢”的目标,按照“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思想,大力加强“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实现工

业“三废”资源化,有效的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东北林业大学的李立青对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将“绿色制造”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电火花加工技术中,通过利用气体作为工作介质的“干式”加工,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的电火花成型加工中由于使用液体冷却或加工而造成的污染。这样,气中电火花加工不但不会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没有令人头痛的废物处理问题,尤其是使用资源丰富的空气,发展前景可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严鲁涛对绿色切削中的微量润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初步进行了实验,认为微量润滑剂术—MQL (Minimal Quantity Lubrication)是一种有效的绿色制造技术,在润滑、除屑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此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切削液使用的种种弊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物理研究所在 20## 年底全面展开了用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环氧化的研究,该技术突破了以双氧水为氧源,均相催化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过程中反应选择性低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绿色新路线,该工艺路线较目前工业生产环氧丙烷的主要方法氯醇法和共氧化法更简单,更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具有深远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华能上安电厂的郄彦明对火电厂设备绿色维修的实践和认识作了阐述,从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的角度出发,认为电厂设备绿色维修作为一种先进的维修模式,必将引起电站管理经验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电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为了北京奥运的需要,国内唯一一家应急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专业制造厂家—东安集团运用“绿色制造”的技术对集团内现有的以柴油为燃料的各种内燃机型应急发电设备进行改造,在产品的环保上做了大量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噪音的排放,技术指标达到世界水平。

目前,在国内“服役”的东安燃机先后为上海 APCE 会议、“嫦娥奔月”发射等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绿色制造展望

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化日益俱增,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业所提供的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发展战略,使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产品档次低、创新开发能力差、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企业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及资源配置效益差等问题依然相当突出。鉴于此,如何使机械制造产品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再给社会带来危害,并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成为机械制造研究的主要方向。于是绿色制造的崭新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未来机械产品的必备特征。

个人总结

伴随着中国粗放式制造业扩张达到极限,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奠定。然而,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金这一中等发达水平的时候,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环境压力高峰。

如果说四万亿之前的环境污染还只是个别局部现象,而今就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了。20##年入冬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再清楚不过地揭露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当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色的天空都成为民众的奢望之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铜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17%、11%、17%,即使是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如此有限的矿产资源却没能做到物尽其用,粗放式开发造成的浪费严重。例如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铜、镍、钴等十多种有益组分,至今尚不能回收,钛综合利用率目前也只有14%;白云鄂博稀土矿回收利用率不到50%。根据国家发改委测算,20##年我国资源产出率初步核算约4056元/吨,仅是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韩国的1/2。

结合上述资料显示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现状,发展绿色制造是一项必须大力发展并且尽快实施的长久政策。这个政策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主导,更需要全国人民的配合。每个人如果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绿色制造提供助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要强化节能意识,同时共同努力发展高新绿色的生产技术,让我们国家在绿色制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第二篇: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运作系统: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物质基础,这就是生产运作系统,

或简称为生产系统。

2. 供需协调:就是供方应该按照需方的要求,合理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形成与需求相匹

配的生产能力,准时提供需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3. 工艺专业化原则: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

4.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产品从投料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

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

5. 生产运作战略:又称(职能策略)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生产运作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所进行的决策。

6. 企业的价值链: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研究与开发、采购和供应、生产运作、营

销与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

7. 需求预测:是指针对一项产品或服务的预期需求(demand)所作的评估。

8. 节拍:流水线上相邻两件产品产出的间隔时间,或产出一件产品的平均耗费时间。

9. 流程:任何的产品形成与服务提供都是通过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来实现的,我们把形成产

品和服务价值的这些步骤和程序称为流程。

10. 标准化作业:一般通过工业工程的工作研究与分 析方法进行。

11. 标准化制度:则是用制度化的方法把标准的工作与管理程序固定下来,使之系统化、制

度化。

12. 业务流程再造:指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彻底的改造这,以便使企业在成本、

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性的改善。

13. 计划管理: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4. 综合生产计划(生产大纲):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的产出品种、

产出速度和产出时间、劳动力和设备配置以及库存等问题所做的决策性描述。

15. 滚动计划法:是在每次编制修订计划时,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变化,将

计划期向未来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向前滚动、延伸。

16. 库存: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17. 固定间隔期系统: 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就发出一次订货,将现有库存补充到

一个最高水平S。

18. 固定量系统: 即订货点和订货量为固定量的库存控制系统。

19. 物资需求计划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

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20. 项目管理:是按照一般管理原理与方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对项目的

各项活动进行管理,以达到预期的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法与体系。

二、简答题

1.工艺专业化原则的优缺点有哪些?

工艺专业化原则: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

优点:(1)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3)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

缺点:(1)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路线长

(2)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3)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生产效率低

(4)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

2.对象专业化原则的优缺点有哪些?

对象专业化原则:将加工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

优点:(1)可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

(2)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

(3)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设备

(4)在制品少,生产周期短

缺点:(1)对品种变化适应性差

(2)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差

(3)工艺及设备管理较复杂

3.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

(1)产品与服务设计能力

(2)资源与技术水平

(3)制造成本与销售价格水平

(4)产品与服务质量

(5)交货能力

(6)售后服务能力

(7)供应链结构与分销渠道

4.流程设计的步骤

(1)明确流程设计的性质、目标和涉及的主要对象;

(2)记录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步骤及其功能;

(3)记录完成各步骤所需的时间、人员等资源占用;

(4)按先后次序衔接所有的步骤,绘制出流程图(表);

(5)根据流程图建立流程,同时进行相关安排;

5. 厂区与车间布置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按照生产性质,合理安排区域关系;

(2)满足生产要求,避免物料移动的交叉迂回;

(3)生产与协作关系紧密的部门应相互靠近;

(4)方便与外界交流,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

(5)考虑防火、卫生要求,力求占地最少;

三、绘制流程图

1.绘制汽车修理业务流程图

2.某州(美国)汽车驾照审核办公室目前的驾照审核。程序如下表所示,共6个步骤,采取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在审核高峰期,要求每小时处理120人的申请,并且,在目前的职员外可以增加一名临时办事员。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按照目前的流程方式,上述任务显然无法完成,那么增加一名办事员又如何呢?请设计一条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作业

序时合理的作业流程。费时量 (作业框图示意)

解;(1)目前的作业流程

(2)最初的改进(a):增加一名办事员,与原作业 3 的办事员共同处理作业3的事务;

评判:当前系统能力不超过 90人/小时,瓶颈为作业 4;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b); 评判:当前系统能力已达到 120人/小时,满足要求;

3.某产品作业状况如下表所示。假设一天工作8小时,问其能否达到一天400件产品的产量;如果可行,请为其设计流水线。 作业 紧后作业 作业时间/分

a b 0.2

b e 0.2

c d 0.8

d f 0.6

e f 0.3

f g 1.0

g h 0.4

h 结束 0.3

解:(1)依据作业表,画出作业顺序图

(2)计算生产节拍:CT=OT/D=8×60/400=1.2(分/件)

(3)计算最少所需工作地数量:

a.作业总时间:0.2+0.2+0.8+0.6+0.3+1.0+0.4

+0.3= 3.8(分)

b.工作地数量:3.8/1.2=3.17=(取整数)= 4(个)

(4)按照“设计程序”要求,给出工作地作业分配表;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分配结果为:

四、计算题

1.某产品的20xx年12个月的销售值如下表所示。利用简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其中,简单移动平均法分移动周期3周与5周两种情况。加权移动平均法的移动周期为3,但是权重分配也有两种情况,Wt=0.5,Wt-1=0.3,Wt-2=0.2和Wt=0.4,Wt-1=0.4,Wt-2=0.2 简单移动平均值: 加权移动平均值: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2.某公司产品过去1年的销售需求变化情况如表所示,利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

一次指数平滑的计算公式为: F?αAt?(1?α)Ft?1t

3.设某车间生产A、B、C、D4种产品,各产品的单位台时定额分别为20h,30h,40h,80h,各产品的计划产量为50台,100台,125台,25台,假定该企业有3台设备,两班制,每班8小时、每班15分钟休息时间,设备停修率为5%,全年以306个工作日计算,以C作为代表产品的折算系数与折合产量,试求企业的生产能力。

解:(1)计算设备组的年有效工作时间

F=3*2*(8-0.25)*(1-0.5%)*306=13517.55(台时)

以C为代表产品的能力:M=F/tc=13517.35/40=338(件)

(2)换算系数Ki

KA=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代表产品工时定额=20/40=0.5

KB=30/40=0.75

KC=40/40=1

KD=80/40=2 n

Q代?QiKi=0.5*50+0.75*100+1*125+2*25=275(件)

i?1 n

=50+100+125+25=300(件) Q总?Qi

i?1

上述结果表明,计划总产量是300件,折合代表产品C的产量是275,以代表产品计算的能力是338件,因此企业生产能力足够。

4.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某公司对某产品的需求D=600件/月,订购成本CO=30元/次,订货提前期3天,单位货物存储成本为每月按货物价格的10%计算,单价C=12元/件,求经济订货批量Q*、每月订货次数、订货点(每月按30天计算)。 解:(1)订货量

(2)月订货次数n=D/EOQ=600/173=3.45=4(次/月)

(3)R=L×d=3×(600/30)=60件

5.A公司以单价10元每年购入某种产品8000件。每次订货费用为30元,资金年利用率为12%,单位维持库存费按所库存货物价值的18%计划。若每次订货的提前期为2周,每年按54天计算,试求经济订货批量,最低年总成本,年订购次数和订货点。 解:(1)H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资金利息,一是仓储费用,即

H=10×12%+10×18%=3元/件/年

*2DCO2?8000?30Q?EOQ???400(件) H3

(2)最低年总费用为:

TC?D?p?(D/Q*)?C?(Q/2)?Ho ?8000?10?(8000/400)?30?(400/2)?3?81200(元)

(3)年订货次数:

n?D/EOQ?8000/400?20(次)

(4)订货点:

R? (D/52)?L?8000/52?2?307.(件)7??

6.根据预测,市场每年对X公司生产的产品的需求量为20000台,一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生产率为每天100台,生产提前期为4天。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元,单位产品的年维持库存费为10元,每次生产的生产准备费用为20元。试求经济生产批量EPQ,年生产次数,订货点和最低年总费用。

解:(1)需求率d=D/N=20000/250=80台/日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