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西北工业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检查验收总结报告 20xx年1月,我校被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经过20xx年7月25日至20xx年7月25日两年建设,各项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现将国家示范校建设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511”工程,即中央财政支持的化学工艺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的1个陕西化工职教集团化办学特色项目与1个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特色项目建设。

(一)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展

经过国家示范校两年建设,我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已经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拉动学校其它工作同步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项目建设推动了学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和数字化管理、网络教学的升级,提高了学校为区域经济建设、行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经过两年建设,按照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书》,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和校企合作以及特色项目建设,建设要点451个,现已全面完成,完成率100%。学校计划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见表1-1。

表1-1 学校“511”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为了保障国家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有关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国家示范校建设组织机构,制订了有关制度20多项,组成了精干的示范校建设团队,为示范校建设的成功建成奠定了基础。 三、项目建设进展

(一)重点建设专业项目进展情况

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开发了20门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开发19门主要课程课件、创建了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改建、扩建实训室26个;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23名、“双师型”教师29名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26名;

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方面:建立管理制度、办法等39项,为4家企业“订单”培养218名学员,完成1200多人次的企业、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组织陕西延长集团“创新杯”企业员工技能大赛。

特色项目建设,化工集团化办学搭建了校际合作、校企联动、跨区发展、服务社会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了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协作共赢;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将学校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实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工作效

率和服务能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创新学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1。 “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

行业企业需要相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两对接、三结合”

校园文化与

行业企业文化相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学生能力培养与

基本素质提高相结合

图1-1“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五个重点建设专业根据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巩固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清晰,特色鲜明。

3、五个重点建设专业系统分析行业的“职业活动”、生产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优化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61门,其中核心课程标准15门,开发20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见表1-3),促进了学生

全面发展。

表1-3 校本教材开发一览表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4、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现有实训设施和新增设备,结合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置,完善了适应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布局。

经过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20xx年我校学生参加四个项目荣获3个一等奖,两个团体二等奖,同样四个项目在20xx年荣获5个一等奖,两个团体二等奖。在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我校学生参加的化工设备维修赛项获得团体三等奖;参加的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5、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专业资源共享。

创建了5套涵盖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58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27门核心课程教材试题库、18门课程电子教案、33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30GB的专业视频资料、60GB专业教学软件、8个行业企业技术案例(见表1-4)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已经广泛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6、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开创“三评合一”,使学生评价可量化。 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和基本素质要求,对在校学生综合评价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由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基本素质评价的“三评合一”学生评价体系。

7、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实训能力水平,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

新建、扩建、改造校内实训基地,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使原来实训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实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展现。现实训室数达57个,是原来30个实训室的近2倍(见表1-6),可开展实训项目445个,可满足3000名学员实训。

表1-6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各专业完善、更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校企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60多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入行业企业文化,实施6S 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主要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条例等安装在实训室醒目位置,营造了企业文化氛围,使实训环境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岗位环境。

(二)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能力 学校已形成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以上,构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多途径培养,梯队化建设,提升双师素质。

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全面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为目标,两年示范校建设期间,培养了9名专业带人、21名骨干教师、29名“双师型”教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26名为学校兼职教师。

2、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能力培养。

两年来有75名教师分别参加过各类培训,占学校专任教师59.5%,其中50多名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了定岗实践培训,12名教师获得技师资格证。20xx年我校教师参加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中,于丽军、康艳玲分别荣获教学设计二等奖,薛静宜荣获三等奖,何晓琴、郝德勇荣获优秀奖的好成绩。

(三)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增强了办学活力,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1、规范了校企合作制度,加强了校企合作。

依托陕西化工职教集团,成立了“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制订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19项办法、制度(详见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制度汇编)。使校企合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细情况见表1-10。

表1-10 订单培养培训一览表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最终总结材料

2、开展社会服务,密切了学校与社会、企业关系。

国家示范校建设两年期间,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等企业员工提供业务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组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大赛等1200多人次;20xx年12月为兴平市武装部900多名应征青年进行计算机心理测试并进行培训;举办了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20xx年、20xx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化工总控、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于20xx年4月组织承办了陕西省职业教育与石化行业对话对接高峰论坛,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征集论文13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个。

(二)特色项目建设

1、化工集团化办学特色项目

在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在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建立健全了由行业、企业、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2、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特色项目

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服务为核心支撑平台,将学校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实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把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等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

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目的。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两年建设期,中央财政投入项目建设总金额1120万元。学校将年度项目收支情况纳入了单位决算统一编报,经费使用符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项目经费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其中,用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费用未超过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总额的10%,实际使用98万元(8.75%);用于基础能力建设的费用(主要用于购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没有超过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总额的20%,实际使用198万元(17.7%)。各项重点项目经费支出结构合理。 (二)承诺的学校自筹等其他资金使用情况

学校压缩经常性的弹性开支,调整好职工收入与建设投入的比例,学校投入180万元用于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其使用完全按照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办法执行。

五、贡献与示范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学校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使学校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实力,夯实了基础,对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对学校今后人才培养质量力高、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校企深度合作具有推动作用。五个重点专业建设对于带动

整个专业群建设发展、校企共建和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等都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有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两年建设,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20xx年我校学生参加四个项目荣获3个一等奖,两个团体二等奖,同样四个项目在20xx年荣获5个一等奖,两个团体二等奖。在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我校学生参加的化工设备维修赛项获得团体三等奖;参加的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团体二等奖。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通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我校各项办学指标增量明显,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软实力大幅改善,提高了学校社会服务水平,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1、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技能人才

示范校建设两年期间,学校培养了4500多名优秀技能人才,主要服务于浙江、内蒙古、陕西等地区化工行业,其中为陕西奥维乾元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天润化肥有限公司“订单”培养600多名员工。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6%,企业满意度调查90%以上。

2、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

两年来为陕西延长集团延安炼油厂等企业进行了化工总控、司炉工、化工检修钳工等专业(工种)的1200多名在职职工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和技能鉴定;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实现收入248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利用化工实训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实训

学校化工专业群实训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规模有了实质性飞跃,实训室数量增加、功能齐全,并开展对外开放,为同类职业学校提供了共享实训环境。20xx年先后为铜川工业技术学院等中、高职业学校280多名学生化工实训服务;为米脂职教中心6名教师进行化工实训培训服务。

4、承办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和石化行业高峰论坛会

按照省教育厅安排,我校承办了20xx年、20xx年陕西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化工生产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验两个项目。经过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圆满完成各项赛事,大赛取得成功,获得省教育厅好评,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承办了陕西省职业教育与石化行业对话对接高峰论坛,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

5、支持地方小企业发展

我校和陕西宇正翔机电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为该公司加工生产空调压缩机动盘零件1000多件,解决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为企业提供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员工培训等服务项目,支持地方小企业发展。

(三)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1、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校起到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积极传播国家示范校建设理念,我校派两名有经验的教师帮助洛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完善第三批申报国家示范校

建设申报方案和批复后的项目建设方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为职教中心、民办职业学校提供服务

学校先后派教师到西北理工职业学校、榆林长城工业职业学校对口支持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对地方中等职业教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对同职业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校通过示范校建设,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及对应的课程标准,得到了同类职业学校如陕西电子信息学校、洛川县职教中心、神木县职教中心等广泛认同,纷纷来我校参观学习,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六、典型案例

1、“三评合一”学生评价体系

“三评合一”学生评价体系建立了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三方面评价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了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评价可量化。

2、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教师进企业调研,邀请专家进行研讨、论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构建了我校化学工艺专业以“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浙江龙盛集团的化工“订单班”等培训实践,以安源化工订单班做例子对培训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化教学在化工机械与

设备专业中的实施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在开发项目化教学时,以化工机械与设备的应用与维修为主线,将所学专业课程重组为化工机器拆装与维修、化工设备拆装与维修、化工管路拆装与检修三大专业方向项目化教学核心课程。每大项目又分为若干小项目,每个项目还可细分。每个小项目包括了教师给学生下达的项目工作任务书、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过程需要必备的知识体系、项目验收评价表等组成该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

4、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整体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是电气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考核方案,并提供课程顺利实施的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资源,提出一种全新的课程整体设计。

5、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教学

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在实训场所进行边讲授、边训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在试点班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6、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实战沙盘》

《项目实战沙盘》既是一种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借助真实的项目环境,使学生置身于项目运行过程中,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完成项目中各个岗位角色的工作,体验并学习每一个职位的作用与职责。它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项目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全还原了项目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的体验企业中项目的运作过程。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现在只是停留在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鉴定,还没有和企业形成真正的朋友或者是一种实体联盟。

2、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对行业企业长期的跟踪调研不到位。

(二)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还需要认真深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更需要的是学校继续观念,积极主动,牢固树立服务于企业的思想,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层次。

2、继续完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围绕相应生产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而“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升级变化,所以课程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人力和资金

的投入,深入企业实际,调查研究。经过不断改革,使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特征,适合培养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