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和培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及特色、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

1. 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的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在大学英语的60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人,占1.67%,副教授12人,占20%,讲师40人,占66.67%,助教7人,占11.67%。其中博士在读2人,占3.33%,硕士及硕士在读50人,占83.33%。近几年已先后有14位教师到国外接受短期和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培训,并已全部回国任教。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学院的目标是从20xx年开始,每年至少送3-5名教师出国培训,最后让每个老师都有出国进修的经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课程发展和课程特色:

该课程是在原杭州电子工学院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弱小到上规模的发展过程。本课程早在20xx年已成功申请了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该课程的师资从03年的 21人发展到现在的56人,学生人数从当初的年级66个班级达到现在每个年级近90个班级、两个年级近8000人的规模。教材从单纯使用上外版的《大学英语》发展到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多种教材。目前为配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部统一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浙大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配网络版)教材。我们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下面几个课程特色:

1.“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采用PPT、经典影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开放、有效;小班详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由传统的“教”转为“导”、由“学”转为“用”,使学生的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在运用中习得语言能力。

3.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 外国影视文化欣赏”、“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 校园英语广播”、“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 1

动长期有序开展,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3. 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

该课程由精读和视听说两个子课程组成,分四个等级,四个学期完成,共264个学时,学生在第三个学期可以过四级。与该课程相配套的是“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 “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 “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听力调频“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组有专门老师负责使该项活动,使该项活动长期有序开展,目的在于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第四学期结束后,该课程老师为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影视等相关的应用英语公共选修课程,重点在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由两个自然班级组成,老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小班由一个自然班组成,在普通小教室内授课。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提问、小组讨论、背景知识介绍、语言点分析、篇章结构理解和知识能力拓展等部分组成,涵盖了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大班授课主要从语言输入的角度展开;小班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输入的语言自然进行语言输出。在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使教师由传统的“教”转为“导”,学生由传统的“学”转为“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习得语言并提高语言使用能力。除了具有上述教学特色外,该课程还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早在20xx年就率先在全校大学英语学生中全面进行人机口语考试,这在全国同等院校中是走在前列的,目的在于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教学目标。

在测试方法上我们也在不断改进。为全面、公平地检验教学效果,获得科学的教学反馈,我们实施了教考分离制,同时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和课堂学习纪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教学过程控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其中课堂表现10%,平时测验10%,另外期中考试20%,口试10%,期末考试50%,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加大主观题考试的比重,主观题要求达到35%左右。

其次,在作业布置上我们加大监控力度。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和部分课文,上课的 2

时候抽查。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背诵课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英语语感。其次,要求学生自学每篇课文后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并完成课后题,每个单元完成后要求有作文和翻译练习,教师批改后挑选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为例文来讲解,对翻译中的典型错误也要详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翻译水平。第三,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完成《新编大学英语》网络版上的学习内容。最后,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每两个单元要进行一次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研究及成果:

在教学研究方面,已成功申请了教育部高教司教改课题一项(2005)、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2005)、浙江省外文学会的重点课题(2007),还有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和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若干项,曾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和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老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已在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等外语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此外,该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敢于创新,教学受到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教师的总体学评教历年在全校排列前三名,特别是该课程的金辉霞、唐月凤等老师,历年学评教成绩居全校前列。除此,青年教师也在不断成长和成熟,何小香、熊彩霞老师(2004)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于静老师被评为“20xx年度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胡云、袁媛(2006)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于莹(2006)荣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教师称号;胡芸、金辉霞(2007)等老师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因此,该课程组无论在师资素质和结构、教学研究还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5. 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

1 .继续把提高年青老师的学历结构作为最近几年的工作目标,使年青老师加快成长。

2. 突出课程特点,努力把该课程建设成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优秀课程。 3

 

第二篇:大学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

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不过最让我深刻的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中国政治和社会话题以及今天老师所说的人性的话题,起码给了我原本我已经懂得差不多的道理一个当头棒喝,再一次点醒了我。

首先关于我国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我觉得老师的分析犀利直接,同学往往也乐于接受,究其缘由我觉得还是大家一方面还是有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少少耳濡目染的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以自己亲身体会和老师的分析不谋而合,没有太大抵触感。

再者是关于今天人性本恶的这一话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持有反对意见,我也在一直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论述,想伺机找出站不住脚的论点或者论据,可是我听下来以后,却找不到我觉得站不住脚的证据,反而被老师说服,其实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本性使然,在利益面前就尤为明显。一家人可以为了家产而争得你死我活的例子也不少,朋友明着和你称兄道弟,其实骨子里怎么看你还不得为知呢!所以说站在现实的角度我很同意老师今天说的内容,也确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因为以后毕竟走上社会很少人会教你这些。 但是可能您说的内容过于现实,可能这给现在正处在学生阶段的那些怀有美好幻想的同学无疑是击碎了他们那对未来种种美好的遐想,以至于他们有些抵触,但我觉得这是好事,起码现在早点知道,总比以后没人告诉你,你自己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要来的好,起码你能腾出这时间来做对你觉得有意的事。

我相信人性本恶是绝对的,本善是相对的,但我们不能老拿这说事,因为我们毕竟还要生活,要生活下去就得有个好的盼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不敢说,但起码你的每一天不会过的那么消极。而我也始终坚信着我为人处事的这八个字:适可而止,顺其自然。

最后,还是得谢谢您的教学,学生受用,望能与您在日后各方面进行更加深刻的讨论和交流。而忧无您联系方式,实乃憾事。

(Ps:您除了邮箱,还有用其他社交工具吗?有的话不烦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下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