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白 寨 镇 杨 树 岗

20xx年7月

小 学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始终坚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师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调整边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扎实开展新课程实验。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管理

1、建立领导机构

组 长:刘海燕

副组长:刘改红

成 员:张丽柯 张丽萍 白秀琴 王灵芝 司彩霞 白小红 李银亮 白留顺 段爱穗 张玉琴 郭录璞 史银苹

2、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个性教育意识,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为此学校购买了有关课改的音像材料,在全体会上和教研活动中组织大家观看和讨论,并有意识的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程计划》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做到严格按照郑州市《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删、改课程。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周)

一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5课时包括体健)、 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4课时)。

二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5课时包括体健)、 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4课时)。

三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1课时)、 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地方课程(3课时)。 四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1课时) 、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地方课程(3课时)。 五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包括体健)、音乐(2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 地方课程(3课时)。

六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 思想品德(1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包括体健)、音乐(2课时)、

美术(2课时)、自然(2课时)、 社会(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地方课程(3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 26节。三——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9节。

二、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课程改革伊始,我们就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施性课程的教师队伍”列为课改的总目标之一。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 生的发展,都要靠教师的专业化去实现,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1、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将师资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参加校级新课程培训,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引导教师自我加压。参 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在校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非课改年级的教学之中。

2、有目的地强化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力求做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案例分析、说课评课、反思教学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着力解决课改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同时以“走近

新课程”、“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模式的构建”等专题思考与研讨,积极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 合作,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之路。

三、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我们依然遵循此规律,狠抓教学 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教学常规的流程,从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完善了相应的考核内容,使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规范的 尺度之内,克服了以前“重结果,轻内容”,“重教学成绩,轻教法”的弊端。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大胆改革,把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反思、 作业批改、测试、总结、评价等付于实效。踏踏实实地备自己有特色的课。反对全盘抄搬、模式化的备课,为了防止①多课不变、多年不变;②备课备形不备人;③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我们进行了教案改革,摒除传统备课中程序化方式,注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制定了各科各学段的备课实施细则。 为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得失。课后反思不仅为课改提供宝贵的第一

手资料,而且还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练好教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案设计是否恰当,反思每个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改进的措施。按照学校的课改要求,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坚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教师在本年级、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 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教导处在学期工作考核中,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随查随记,形成教学检查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

四、以校本教研为主深化教研教改,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解决发生在学校身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我校教导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教研教改活动,以校本教研为龙 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主要采取了以下内容和形式:

1、开展专题研讨,针对课改实验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探讨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以及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等,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集体讨论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 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从而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三课”活动,既年轻教师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感悟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并真正将课改理念运用和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在多种活动形式的有效参与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新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旧教材如何渗透新理念。通过课堂研讨,课后评议、讨论,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把课题研究与新教材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落 实在日常的教学中,以课题研究带动实验工作的开展,提升实验质量。

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学生全面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全面素质的高底,因此,建设适应现代 教育的教师队伍至关紧要,

1、练内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函授等方式提高学历,优化知识结构。充分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 年教师聘请师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指导与引领,并在期末安排交流会。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名师教师梯队。继续对现有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做好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使“名师”成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促进者。 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 放手、不放松”,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 面给予关心、帮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名、不争利,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比武活动,多次获奖。

六、因地制宜,开发好校本课程

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是最具灵活性与针对性,最具个性化的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具有一定的资源与能力,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与实验能力。因此,某种程度上 说,开设好校本课程是体现一所学校课程改革水平的一个有力体现。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自我体验,自我提高的最有效形式。每年寒暑假,学校总要让学生开展考察“家乡美”、“环保情况”的实践活动。同时把实践活动与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回校后,学校就组织“爱家乡、爱祖国”等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与成果展示。并以创绿色学校为抓手,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在创绿的过程中首先建立环保教育组织,加强学习和培训,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构建和谐发展的环境教育课程渗透模式,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观念教育人。利用各学科、校本及活动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及时地开辟各渠道,如环保知识讲座,利用学校、班级黑板报、墙报,传播绿色文明。再者师生齐心协力创建优

美校园环境,用“绿色校园”熏陶人。最后校外延伸抓绿色行为:我校结合“清洁家园、美化乡村”百日行动积极推行“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影响一个社区”的策略。进入社区清理白色垃圾,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在家庭栽种花草,美化家园;向亲友,邻居宣传环境知识;从而来增强学生美感,提升对学习认识的高度,激发他们 爱家乡,立志为家乡出力的责任感,为后继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第一块美的基石。

七、收获、体会与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收获了一些体会。这些收获和体会是:

1、领导高度重视,是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工作必要的保证。各级领导亲自主持课改,参与教研,扎扎实实抓课改,脚踏实地进课堂, 才能建立良性的课改运行机制,开创了良好的教研局面。

2、教师广泛参与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关键。校本教研促进了教 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进步,教师的广泛参与,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使校本教研的内容更加充实,校本教研的形式更加丰富,校本教研的效果开始凸显。

3、密切结合本校实际,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所在。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学于一体的学校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生成性行为,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只有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有“根”有 “源”。也只有这样,校本教研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说是我们这几年工作的核心 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为关切的中心话题。

2、教学常规管理距离精细化标准尚有差距。

①对平时教学质量的监督尚待加强;

②校本教研缺乏长远和科学的规划;在具体操作实施中缺乏持续性。

③学校特色教学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要形成特色还需要进一 步的努力。

3、个别教师的观念未完全转变。虽然口头上喊着新课程。实际上做着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事,上课满堂灌,作业布置多。

4、教材有的地方不符合实际,有些活动开展比较困难,有些内容现在还没学(信息技术)。

5、综合实践课难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走出去,老师们担心安全问题。

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有成绩、有欣慰,有困惑、有发现,有收获、有教训。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教体局教研室和镇中心校的悉心指导下,我校的 新课程改革定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教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培训。

(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实验教师的课改实效。

(3)后续培训。教导处及时了解新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研讨、评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后续培训。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⑴规定每周一为教研活动时间为课改研讨日,进行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听专题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⑵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导处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⑶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札记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⑷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2)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3)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4)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5)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

(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

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3.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

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