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为我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高校就业工作开展地好坏,不仅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1、学校以领学校全局,树立“以人为本”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规划、招生规模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挂钩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全校教师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

2、成立了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以“学生就业工作”、“学科建设和就业工作”等为主题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生就业工作。

3、制定了《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职

业发展教育实施细则》,构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4、学校设立专项就业经费,提供办公室、咨询室、会议室及招聘会的专用场地,组建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其中专职人员6人,兼职人员12人),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学院配备负责职业发展教育的辅导员,从而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创新工作理念,以服务、教育、管理、研究为主要职能

我校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理念,将就业中心的职能由单纯的管理职能扩展为以教育为主,“服务、教育、管理、研究”职能并重互补的管理模式。

1、服务职能是指对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的服务。

2、教育职能是指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一方面转变辅导员队伍的

工作理念,提高队伍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3、管理职能是指档案管理、生源信息、数据统计管理的规范化,常规工作的制度化;

4、研究职能是指加强理论性学习和科学研究,推动就业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科研型转化。

理念和职能的转变,一方面为就业中心的工作明确了方向,明晰了责任,另一方面调动了全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校的就业工作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服务

1、以“六个一”服务和“333工程”为抓手,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个一”服务,即“编一本以

就业方向为特色的《专业介绍》;印一册服务学生的《大学生就业必读手册》;发一套致毕业生家长、致已签约和致未签约毕业生“公开信”;设一个就业宣传栏、网上查询、咨询窗口;发一本《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给全体毕业生;办一场大型就业洽谈会。“333工程”即每年为学生提供3000个有效的招聘信息,提供300个就业实习基地,引进300家用人单位召开专场招聘会。

2、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拓宽服务的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特色信息服务平台: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职业测评服务,使学生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求职指导,解决学生的困惑;网络招聘平台功能,方便企业和学生的直接沟通;“网上学生人才库”,可供用人单位随时访问以选择所需要的

毕业生。截至目前就业信息网浏览数达600多万人次。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工作总结网整理)

3、开展技能培训,为困难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就业中心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困难学生进行计算机、外语等技能培训,组织困难学生参观企业,到实践基地实习,依托“三区联动”(校区、社区、科技园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就业推荐中对困难学生采取倾斜政策,实现了对困难学生从经济帮困到技能帮困,再到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困难学生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

四、构建创业长效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以创业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设

“沪江论坛”,请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来校为学生讲述自身职业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培养创新意识,并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二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让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当今的大学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作贡献,就算不上是优秀的人才。三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2,将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素养。学校改革了培养方案,将社会就业培训内容提前介入,在校内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等公共选修课程,就“如何创新创业”、“如何开

业注册”及“企业如何运作、管理”等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打破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实践能力之间的隔阂。近三年组织了五期创业培训班,安排400多名学生参加了创业培训。同时利用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和我校的科研和产业等的财力保障,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仅2005/20xx年度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受理我校学生创业项目申请101项,批准68项,资助基金874.2万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入驻的百家企业中有30%是我校学生的创业企业。

3、把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是多环节的,第二课堂也是重要实践形式,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到教学当中。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把产、学、研结合的基地真正建立起来。整合校内外基地资源,构建学生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

4、以上海市辅导员培训基地为依托,为全市辅导员开展首次创业培训专题。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7个高校学生辅导员培训基地之一,是唯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题培训的高校。本次培训有上海市教委学生处汪歙萍处长等多位专家,为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20所高校的89名辅导员展开了为期3天的培训。通过创业培训,辅导员掌握了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的方法和技能。

五、打造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组织师资培训,提高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20xx年上半年就组织安排了40多名辅导员参加初级职业咨询师的培训班,并派出5名教师到香港去实训。已有10多名教

师会获得了劳动部的职业指导师证书,有10多名教师获得了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的证书。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增强了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

2、构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课堂教育载体,打造精品课程。组织自编了职业发展教育教材,并于20xx年开始在全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已有2000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组建讲师团,为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讲座,培养新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3、构建社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用人单位的HR为校外职业规划师,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和社会需求。利用我校200多个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习,丰富职前实践经验。

4、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处事能力。在校内通过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

扮演等模拟训练、团体辅导、职业测评,通过职业发展协会组织职业训练营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处事能力。

5、“门诊式”分类指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分类指导包括学生的考研、就业、出国、创业等不同方向展开的分门别类的教育。有择业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咨询,生涯规划训练,职业生涯测评,就业政策咨询等“专科”。每周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充分发挥职业咨询师等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不断扩大职业发展指导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突显了“门诊式”指导的作用。

6、将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纳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整体规划。开展100场就业指导讲座,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调动校内外的力量,组建就业指导讲师团,为全校学生开展了100场以上的就业指导讲座,号召学生到西

部、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同时,每年举办西部志愿者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志愿者欢送会等,在根本上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目前,我校西部志愿者已有30余名,“三支一扶”的学生18名,到基层就业学生比例明显增加。

六、规范工作制度建设,实施就业工作“主题月”

1、明确职责,实现四个工作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学习调研,掌握与学生就业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第二个目标是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献计献策;第三个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第四个目标是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就业市

场建设,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建立就业工作每月例会和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

2、实施就业工作 “主题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把每年的一月、二月、七月、八月定为就业见习月;三月为职业发展协会活动月;四月为职业咨询月;五月为企业走访月;六月为毕业生教育月;九月为新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月;十月为就业市场开拓月;十一月为就业指导月;十二月为企业招聘月,通过“主题月”的实施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就业工作全员化

要实现学生的满意就业,打造我校就业特色品牌,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发挥社会的力量。首先是整合校内资源,帮助学生

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次是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从专职人员到全体教师的全员化参与,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学校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国际接轨,密切课程设计和企业工作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了解和获取符合现代社会期望的就业技能与知识,积极做好核心能力的迁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非核心能力;在教学中把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使雇佣性能力开发嵌入学习计划,积极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习、见习环节,通过产学研让更多用人单位参与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提高可雇佣性能力的就业指导,重点要提高学生的求学能力、求职能力、保职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学校每年以经费为保障,为每个毕业班配备就业指导师。20xx年至今,有180余人次的就业指导师受到了学校表彰。

2、发挥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丰富学生的职前经验。20xx年9月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创立,并开办“沪江论坛”。到目前为止,指导协会通过“沪江论坛”,共举办了七期活动,分别邀请了创智赢家冠军得主陈曦,盛大网络总裁唐骏,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严介和等知名人士来校执讲,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通过职业发展协会这个平台,有效提高了全校学生职业规划意识。20xx年创办了学生职业训练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指导学生开展职业训练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职前实践经验,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3、考核机制与反馈机制相结合,调动二级学院的力量参与就业。建立就业状况与二级学院考核挂钩,把就业率、签约率、学生创业、升学等指标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同时,就业率高低决定了招生规模,将学生的能力状况反映的问题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去,将学生的就业状况反馈到学校就学科设臵以及

课程结构中,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4、以学生就业促进会为平台,拓展就业市场。我校学生就业促进会自20xx年挂牌成立,已吸收了在行业中有较高影响力的100余家会员单位。通过促进会,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毕业生的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科设臵、课程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掌握了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20xx年企业来我校召开的专场宣讲会有近300场, 2008届学生就业供需洽谈会吸收了近200家企业,需求人数达4000余人,为学生提供了1600个工作岗位。工作中,我们着力开拓“五个市场”即巩固现有行业市场、开拓周边城市市场、发展知名企业市场、挖掘海外人才市场、扩大西部服务市场,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途径。

5、组织举办职业发展教育论坛,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力。联合我校中英国际学院举办了“职业竞争力与高等教育职业发展服务体系”论坛,邀请了上海

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汪歙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职业发展总监Dr.Terry.Dray,英国利兹大学职业发展总监

Mr.Marc.Smelik,英国职业研究及咨询中心CEO Ms.Gill Wilson,还有万宝盛华人力资源亚太区副总裁吴若萱,上海市部分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等知名人士共同探讨高校的职业发展服务体系问题,通过交流,提出了供彼此借鉴的建设性建议。今年12月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2010东方讲坛•职业生涯系列讲座暨现场咨询服务进高校活动》邀请“东方讲坛”的专家为学生解析20xx年的就业形势,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此举也被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八、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就业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1、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工作。定期深入学院,了解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追踪;走访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实地考察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上海周边地区,带领和组织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员及学生到绍兴、瑞安、赣州、苏州等地考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到周边城市和基层就业,寻求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2、撰写“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在分析总结了近三年的就业状况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上海理工大学2004-20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全面反映和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学校的就业、招生、教学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3、组建就业工作研究课题组,加强科研力度。在学生工作系统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与工作结合,设定课题进行课题招标,20xx年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课题共有18篇课题

获奖。我们也积极参上海市的职业发展教育课题和论文评选活动,20xx年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发展研究课题和论文评选中,“建设《职业发展档案》的可行性研究”获优秀课题,“浅议《职业发展档案》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获论文一等奖,《大学生就业中的博弈心理及对策分析》等3篇论文获2等奖,2篇论文奖3等奖。

4、建立毕业生信息跟踪体系,了解学生的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科设臵、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以近三年内招聘过我校2名以上毕业生的1000余家用人单位作为调查样群,随机抽取其中的200家单位作为调查的样本。综合不同的评价指标,结合平时得到有关信息,我们认为企业对使用本校毕业生后的评估鉴定为:毕业生“合格率”(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一般”以上的)在95%以上;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强”或“较强”以上的“优秀率”在30%左右。认为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

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的占69%。这大体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程度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第二篇:土木工程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最终版)

传承进取、开创我院就业工作新局面

——土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土木工程学院20xx年就业工作在校学生处及院领导重视下,通过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取得可喜成绩。截止目前,我院的毕业生基本就业率已经超过98%,位居学校前列,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2008届毕业与就业情况概述

在各部门关心重视下,在全体老师和2008届广大同学的辛勤努力下,我院2008届毕业生的一次性毕业率首次达到91.5%,就业率达到98%(6月30日学生处提供的数据),毕业率和就业率均双双刷新学院历届记录,创造学院历史新高,具体情况及分析如下:

土木工程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最终版

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总体达到

土木工程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最终版

91.5%,创造我院历届毕业生毕业率之最。当然,从中也 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学习之难、毕业之难。

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总体达到98%,也创造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之最。当然,也可以看出 我院学生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土建行业还是社会的“朝阳”产业。

土木工程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最终版

1

从表三可以看出,今年我院应届学生的考研上线率按低到高依次为:给排水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总体达到38.3%;研究生所总人数占比率按低到高

依次为: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

结合前三表,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毕业率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毕业率越低的专业往往就业率越高,这是由于目前

统计就业率的基础是毕业情况,如果毕业率不高,即可毕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分母”不大, 其计算出来的比率自然也会较高。

2.毕业率、就业率与考研率三者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越难毕业的专业,越好就业,因

为可供投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少了,按照市场供给关系,自然也会更受市场接收;而由于很好 就业,就也前景较好,很多学生急于马上出去工作,造成比较少学生去考研,可见,就业形势 好的专业,往往考研率会比较低。就这点,今后教育和引导我院学生考研的工作任重道远。

土木工程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最终版

1.我院学生投身本专业的站主导,就业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我院08届毕业生中,真正

“改行”去从事选调生等工作的只有9个人,而从事本专业或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人数达到321人 ,占总就业人数的97.2%,这说明,今年我院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好,就业十分对口,也反映出学生对学院各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另外,有268人选择了去各类企业工作,从事土建方向的现代企业工作,占总人数的81.2%,表明今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受市场影响大,也说明了大家屏弃了“官”本位思想,从事纯粹行政工作的很好,就业选择更加趋向理性和专业优先。

2.就业区域与地理分布依然不均:从整体层面看,在省内就业的达257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8%,说明大家就业的视野还不会很宽广,不愿意远走他乡,而今后引导大家提高就业眼光、放眼全国的工作压力也不小;从省内分布看,集中于福、厦泉三地的达到217人,占省内人数的84.4%,说明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黄金地区”观念还是根深蒂固,说明我们在调整学生就业期望和理性就业宣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经济条件看,在省内外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就业的有27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4%,说明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还是更受学生亲睐,国家在制定鼓励到西部、到落后地区就业政策的力度还要加大,我们的就业宣传和引导还要加强。

2

第二部分:我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介绍

一、强化领导、分工合作,是做好就业工作的组织保证

我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早在20xx年9月初,在学院党政联席会上,研究通过了《关于成立土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决定》的文件,决定由院党委秋书记、刘朝晖副书记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要负责研究就业工作战略决策和宣传,部署各项工作;并由各系负责人、院党委秘书、院办主任、院团委书记及2008届毕业班辅导员担任工作组成员,主要负责组织落实与用人单位进场联络事宜,做好对外宣传、信息采集及发布、用人单位接待和后勤服务等工作。

正是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在组织机构上确实保障了我院就业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二、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做好就业的思想准备

更新就业观念不仅需要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也需要参加就业工作的老师转变就业观念,这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非常重大。

1.认真作好思想工作,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召开就业师生座谈会,组织毕业生积极有关就业指导讲座,在网络上开辟就业论坛,邀请往届毕业生畅谈就业感想等方式,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到最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实践锻炼成长。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赴西藏、贵州、广西等边疆地区工作的同学,以及2个志愿扎根基层的选调生。

2.切实转变就业指导老师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求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们观念要有新变化,做到就业数量与质量并重;具备主动拓宽就业渠道的自主型就业观。另外,要求指导老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3.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摒去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我们制作了2000份的《土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宣传小册》、开辟了《就业光荣榜》、就业工作网站(挂在学院网站上)、及3个年段就业信息QQ群等(年段所有学生都加入,到目前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屏弃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后观念和滞后思维,努力宣传自己,积极向市场推销自己,利用各种渠道在就业市场中树立起良好的学校形象和专业形象,以形成吸引用人单位的良好效应。

三、微观入手,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是学校的“产品”能否为社会认同的标志,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极大。为此,在2008届毕业生中,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1.帮助毕业生调整求职心态,树立新的就业观。我们通过每月1次的年段大会及个别交流等形式,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与期望值,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择业与竞争观念。另外,我们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心理辅导,指导学生正视现实、对待挫折,自立自强,如先后举行5次的毕业生心理指导专题讲座、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定期心理咨询等方式,把思想工作做到家。

2.指导毕业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教育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心理准备,正确面对现实,以健康的心态投身于即将来临的生活中;要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以便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发挥自身优势。

3.指导毕业生初步掌握求职技巧。在开学初,我们还进行了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求职材料的制作能力与应聘技巧。

四、及时沟通汇报,争取校就业指导中心关心支持

做好就业工作,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密切保持与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主要的做法有:

3

1.安排学生秘书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我们安排2位学生前去就业中心协助工作。一年来,学生秘书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除了做好常规工作外,还出色地完成了就业信息发布及登录、就业方案核对、档案交寄等工作,受到领导老师的积极认可。

2.及时上报就业工作简报。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坚持每月向就业中心准时报送《土木工程学院就业工作简报》,保质保量完成,一方面能向上级汇报本月份工作心得,以便得到及时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对本阶段工作很好的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3.邀请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给学生做辅导交流。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就业中心曹乐平、鄢智强等老师来给学生做就业方面的交流,及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提高了就业技巧。

4.积极完成就业指导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就业中心安排的工作,如5月30日承办周末校园招聘会等,受到就业中心的认可。

5.加强毕业班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联系。在平时工作中,我院毕业班辅导员许长宾老师积极与就业中心相关老师联系,咨询相关就业政策、汇报相关工作、办理就业手续,有利地推动了我院就业工作发展。

五、拓宽信息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我们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信息,采取了以下措施:

1.注重就业信息的及早发布与正确筛选。我院积极主动地把毕业生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开发布,在学院网站专门开辟就业主页,把年段300多位学生信息加以上传,使用人单位了解学院的人才资源情况。另外我院十分注重信息的搜集准确度,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注意分析和预测,力争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准确率高、有效率高。

2.我们努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我院积极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省内外人才市场、参加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配会、到具体用人单位等方式获取就业信息;积极利用我院丰富的校友、教师资源及有关社会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同时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信息反馈及回访工作,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要求等,做到可持续发展。

3.集中举行专场招聘会与个别接待相结合,形成就业主渠道。我们先后在4月19日和5月18日在素质拓展中心召开2场土建类专场招牌会,吸引了近200家土建类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打造出我院专场招聘会的强大品牌;一年来先后接待了80多家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收到良好效果。

4.切实促进就业信息在毕业生中的资源共享。针对毕业生享有就业信息不均的现象,我们着力做好就业信息的搜寻和资源共享工作。当掌握较多就业信息的毕业生签约时,尽量说服他们将其它信息奉献出来,这些信息经整理后通过公布出来,便可做到资源共享。

5.重视就业信息的再利用。对因为考研成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按协议到用人单位就业的,尽可能推荐别的优秀同学替代该岗位,让用人单位能够理解并再次聘用我院毕业生。同时,对往年就业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并主动联系已接收我院毕业用人单位,了解今年是否还存在需求情况。

六、多管齐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再创新佳绩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我院就业工作另一个特点是改进单一就业模式,多管齐下,群策群力,把就业工作看作一个权变的系统工作。主要表现在:

1.“以热带冷”,促进专业间就业机会的共享。我院的给排水、路桥方向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较好,而交通工程等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针对我院不同专业有部分专业课程相同的情况,一旦有用人单位需要其中一种专业毕业生,则询求是否需要同一大类但又是冷门的不同方向毕业生。

2.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目前,我们已经在12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与其他更多家单位也正在联系之中。良好的实习机会,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彼此得到了解,给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4.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除了福、厦、泉地区,我们还加大对我省其它地区和省外用人单位的 4

推介力度,以此挖掘市场潜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5.营造良好品牌效应。在推荐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实事求是,加强毕业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另外,我们也慎重核实用人单位,以防毕业生受其误导。

6.有的放矢,做好考研落榜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帮助他们认清现阶段是否适合继续学习,若适合,则协助他们了解人才储备的手续;若不适合,则鼓励他们尽快摆正心态,把握住现有的就业机会。

七、规范就业指导工作,保证就业工作规范化操作

我们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注意为毕业生营造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舆论环境和就业氛围。辅导员及有关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育毕业生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竞争对手,都要正直、诚恳、讲究道德,公平竞争,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工作的规范化、连续性和有效性;方法要灵活多样,应校系结合,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多考虑毕业生的实际困难,细致耐心地解答疑虑,提供的就业咨询作到有的放矢,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八、坚持“量”与“质”的统一,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我院已经明确地把就业质量摆在与就业率同样重要的高度来抓好就业质量的提高。高度重视,把好就业关:一方面狠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慎重考虑用人单位,切实提高需求单位的质量,做到暂时的令缺勿烂。科学的决策定位加上勤勉的工作,使得我院今年的就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作到了就业的“量”与“质”的统一。

九、做好毕业生的离校后续工作,维护校园安定稳定

临近毕业,我们对少数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及消极因素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对毕业生的行为从严要求,在特殊时期甚至“严防死守”,让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对于容易引发事端的摩擦、矛盾能做到及时化解;对于突发事件,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能“冷”处理,不激化矛盾;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及时按规定处理。

另外,我们把严格管理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同关心爱护学生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爱校、爱院”及文明离校活动,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带头作用,有效地维护校园安定稳定。

第三部分:遇到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一、存在几个问题

1.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尚未实现专业化。目前,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主要由毕业班辅导员承担,但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很大,担任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多为“新手上路”,缺乏必要的培训,不利于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2.土建行业“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土建类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野外现场施工性质的单位,这对女生要求的条件更高,许多用人单位明确声称只需男生,而婉言拒绝女生;另外女生就业也较为挑剔,希望去一些安稳点的单位,因此女生就业就相对较难,目前尚未落实单位的也大多为女同学。

3.来自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的学生就业动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一些促进就业的政策对他们不起作用。这部分同学仍处于观望当中,希望能利用生源的优势多花些时间找一个更好的单位,实在找不到,关系回生源所在地也可以。

4.存在个别毕业生“毁约”现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程中,发现有不少毕业生“脚踩多只船”,在签订就业协议后不把协议书上交学院,“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找到更理想的单位后,以原 5

协议书遗失为由申请补办并多头签约,造成毁约、违约问题,影响了学校、学院在社会上的信誉。

5.考研热情不高。受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但土建类专业就业前景相对看好等因素影响,今年我院毕业生总体考研热情不高,从长远角度考虑,会对我院毕业生今后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二、工作展望

1.尽早实施专业化、全过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建议学校能把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的始终;并且成立专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咨询、指导与服务。

2.关注弱势群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建议学校加大对家庭困难、残疾、及女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对这部分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推荐,促进他们充分就业。

3.积极开展土建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教育。要结合我院特点,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如大一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专长和兴趣,进行专业启蒙,进而选好专业;大二时,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市场需求,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多考取相关证件;大三时,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参加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促进考研与就业理性决策;大四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总之,要从长远角度,对学生进行富有学院特色的土建职业经理人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4.编写教材,开设选修课。为了更好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我们将针对本院的特点,结合形势发展,编写《土建类学生毕业生择业方略》,作为就业指导的教学用书。同时,针对我院课程量较大,课时有限的特点,开设选修课,在每周固定时间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5.加强就业诚信教育,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我们要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的诚信教育,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成功,典型的案例,并通过介绍应聘成功与失败的生动案例,使学生从中取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6.加大考研宣传和引导。我们要多方努力,采取各种激励与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大考研宣传和引导,改革学院研究生专业考试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让更多的能继续在包括我院在内的各研究生学府深造,提高学生长远竞争力,推动学院毕业与就业工作良性发展。

以上就是我院在推进就业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设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优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开创我院就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xx年11月3日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