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复习课心得

《怎样上好复习课》心得体会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下面我就上好复习课的几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复习整理自主化

老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的大框架,学生进行交流、对比补充,通过这一部分知识的整理,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自己整理得出的结果,印象深刻。 二,练习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起人的创造力,复习旧知必须讲练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老师不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且要使题目趣味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思考、自主练习。

三,解题方法多样化

鼓励一题多解,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不同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这次参加了我们学校老师开展的一次主题为“怎样上好复习课”的校本培训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复习课怎么上及在上课前应该准备那些资料。学习中提出了要克服在上复习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怎么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就是今天学习的重点。

首先就要分析复习课的特点、确定复习课的原则,最后如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方案。培训学习我才知道一节复习课是真的不简单,既要从学生出发,又要提高课堂效果等方面,在之前我认为上复习课就是把上过的知识在总体的总结起来学生能够记住就不错了,但实际上不是那样的。而是要从复习课特点和教学原则出发。其特点有似曾相识的疲劳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程度会越来高,他们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书了然,关倒书茫然,但是,已学过的知识对他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想再见。

对于怎样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教案这一问题,培训学习中也有指出以下几点,首先摸清学生情况,平时留心学生情况,深入调研学生情况,个别调研的教学方案,复习课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以巩固、疏理某一阶段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应该像新课那样照样有新鲜感,突出在应用中重组知识,在辨析中内化和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复习课应该是整合目标,基于目标,基于学生,重视双基,重视应用的,这就需要一线的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有效建构知识体系,悉心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我根据所讲课的内容来决定复习的方法.在复习课上我还尝试一些其他的方法,尽量设计些新别致的复习方法来吸引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而有趣的氛围下完成复习环节并很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在课堂的设计上下工夫,要使学生学习的激情总保持在亢奋状态.而好的复习方法确实很奏效!

复习课可以教会学生很多有效的方法,有很多整理与复习的形式,这些都值得借鉴。

总之,上好复习课,需要老师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复习效果也是可佳的。

 

第二篇: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一、关注基础性

1. 针对全体学生,梳理基础性的重点知识、重点内容。

2. 针对个别学生,弥补缺漏知识。

3. 重点知识,反复、重点复习(不要误认会教过了,学生就会了)

4. 以题为载体的形式复习知识、概念,体现巩固。

二、构建结构性

1. 前后知识的串联。

2.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3. 渗透前后内容的综合应用。

三、拓展应用性

1. 关注单元内的拓展,关注单元与单元间的拓展。

2. 关注学科的应用。

3. 关注代数与几何间、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应用。

4. 关注数学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四、突出专题性

1. 认真安排课时,确定每课时的主题。

2. 主题目标要明确,体现达成度。

3. 每个专题中体现层次。 。

4. 每个专题中体现综合拓展。

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分三个专题(单元式复习)

(1) 不等式的概念,节不等式技能掌握(突出对概念的理解,技

能掌握)。

(2) 不等式与数轴综合应用,确立解的变化(突出分类讨论,运

动变化,数形结论思想)。

(3) 不等式在生活中应用(突出根据生活背景,头间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

例:三角形复习分五个专题(学段性复习)

(1) 三角形的认识、计算、图形分别(突出对概念地理解,基本

技能的掌握)。

(2)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突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图形识别能力)。

(3) 三角形中探索规律问题(突出猜测、类比、归纳、推理能力)。

(4) 三角形在位移、坐标轴、测量等中的应用(突出三角形在数

学不同单元、生活中应用)。

五、体现层次性

1. 每课时与每课时的层次性(突出从概念到技能到应用到解决问题层次提升)。

2. 复习课每个板块间的层次性(突出每堂课中由学生已有知识向未知提升,由学生疏散知识向结构性知识提升)。

3. 每课时每个板块间内容的层次性(突出知识中、技能中、应用中同样有不同的层次)。

六、发挥自主性

1. 尝试梳理知识结构,复述知识背景(构建框架图)。

2. 理出存在的问题。

3. 自主性理解问题(如何读题)。

4. 自主性测评(通过课外练习反馈)。

如:两种常见的低效复习模式评析(先讲后练,先练后讲)。

七、反馈及时性

1. 课堂内反馈(讲练结合)。

2. 课后反馈(配套练习反馈)。

3. 滚动性反馈(每天练习有前面主要内容)。

4. 单元结束及时反馈。

5. 单元结束后的二度反馈。

八、准备充分性

1. 对单元每课时新授内容的重新审视、归纳。

2. 着手计划每课时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信息。

3. 课前的资料、工具等准备。

4. 鼓励学生自主整理,做好学情分析。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

一、创设情境

1. 复习旧知情况。

2. 引入新知情况(生活角度、动手角度、数学前后内在联系角度)。

3. 提出问题。

二、探索过程

1. 设置一串串问题。

2. 方式可启发,可合作、可观察。

3. 时间控制。

4. 得出结论。

三、归纳并解释结论

1. 对上述结论要共同归纳,帮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结论。

2. 解释结论(关键字、表达、代数或几何意义),逆向结论,反例等。

3. 简单判断结论(即对结论的初步理解)。

四、应用与拓展

1. 简单技能操作(模仿与变式)。

2. 事实性掌握。

3. 应用拓展(代数中应用、几何中应用、生活中应用、探究中应用等)。

如何进行课时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上课:解决教什么和怎样去教。

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这么教。即选择

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能促使我们对教材的理性认识与科学地去教学。

二、说课的基本框架构成

1. 说背景

(1) 内容背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教材体系中、在单元结构中)。

(2) 学情背景(学生具备了哪些知识能力、学生整体状况)。

2. 说教材重点、难点

(1) 确立重点,依据是什么?

(2) 确立难点,依据是什么?

(3) 区分重点与难点不同。

3. 说教学目标

(3) 在上述两点情况下确立教学目标。

(4) 从三维目标去确立教学目标。

(5) 明确目标的达成度。

4. 说设计思路

(1) 设计理念是什么?

(2) 提供怎样的学习内容与材料,并对内容与材料组织设计板

块。

(3) 每个板块中突出自我设计思考,重点对亮点部分说出特点。

(4) 如何渗透学科文化。

5. 说过程

(1) 在每一板块中突出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2) 每一板块中的教学目标预设与达成。

(3) 说过程不要走向于上课形式。

(4) 课堂中的评价方式。

6. 说反思

(1) 教学后的体会(包括课堂预设与生成,课堂评价等)。

(2) 教学中出现问题后的反思与讨论。

说明:

1. 说课有课前说课,课后说课。

2. 说课有课时说课(平时常见的说课);单元说课(类似于教材分析);课堂片段说课(类似于教学案例分析)。

3. 这里仅指课时的课后说课。

如何进行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要分析单元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1.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位与作用。

2.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3. 在最后单元间的关联和作用。

4. 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二、分析单元内容中的几个要求

1. 理出本单元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体现在本单元的。

2. 突出重点与难点,如何分解及解决的思考与实践。

3. 提出单元目标及达成度。

4. 对单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学况进行调整,需分那几个专题(课时)讲解(要说明为什么调整)。

5.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三、分课时进行解读分析

1. 每课时的具体内容与提供的学习材料。

2. 每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3. 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及达成度。

4. 每课时的板块设计与思想方法的渗透。

5. 每课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建议。

6. 每课时所配套的练习、例题选择的意图。

7. 单元的专题复习如何安排并提出建议。

另可提供每课时反馈练习作参考。

提供一个案例:

苏科版第十一章《图形与说明》教材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