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结性报告

课题研究总结性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从课题的提出到深入的研究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对课题组的所有人来说,从课题的立项到分工到实施可以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第一次摸着石头过河,是尝试也是对优秀教学经验的积累,受过挫折也有会心一笑,如何培养学困生在理科学习中的兴趣,如何转变学生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通过课题的的开展使我们数理化教师间有了凝聚力,我们有常年战斗在一线的优秀老师,也有大胆创新的青年骨干,从大局出发我们的课题面向学生,以学困生为纽带,大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均衡化,从教师自身出发,这也是向精研型教师迈进的重要一步,锻炼了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经过课题组所有老师的齐心协力,我们针对学困生理科学习兴趣培养的课题研究工作也告一段落,现将研究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研究背景

在教学中每位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智力正常并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往往在考试成绩上要低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困生的各科成绩比较,可以明显感到理科成绩偏低,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是许多老师在细心帮扶的过程中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数理化小组成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帮扶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校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困生研究现状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在成因方面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调查问卷,从三方面入手,家庭方面的;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

问卷调查试题

1.家庭方面影响:1.父母对你的期望怎样?

      A一般    B过高    C没有

2.家长对你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如何?

       A 粗 暴    B交流谈心    C还行

3. 你父母对你的学习关心吗?考试成绩差时,态度怎样?

      A不理睬,不批评   B 要求下次努力 C 严厉的 批评一顿

4.  父母在家辅导过你的学习吗?

     A有时    B从不   C 经常

学生自身的原因:1你对 理科学习感兴趣吗?

     A一般     B 低    C 很有兴趣

2.你对理科学习有信心吗?

    A有很强信心    B还行     C自信心不足

3.你的控制能力怎样?

   A一般化     B想控制但管不住自己   C相信自 己一定能控制自己

4.你的理科学习目标怎样?

     A明确     B模糊    C一般

教师方面的因素影响:

1.你心目中好老师是怎么样的?

    A关心学生和蔼可亲,尽心尽职的老师

    B高学历,严厉负责的老师

    C不负责任的老师

2.你与老师关系相处如何?

      A好     B一般     C不好

3.你希望所在的班级管理怎样?

    A班风好    B一般   C 散漫,班风很差

4.你在乎你的理科考试成绩吗?

   A不在乎    B 进步就好   C  只要高分数就行

以初二为例对初二40名学困生的调查问卷分析,绘制下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从家庭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父母对学生的期望不高,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简单,忙于生计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很少沟通,不能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具有盲目性。大多数学生的家长文化知识有限,在家庭中不能较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起不到应有的督促作用,导致学生成绩偏低,从学生自身原因看,对理科学习兴趣较低,上课过程就会走神,精力无法集中,自我控制有心无力,考试中成绩偏低,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就不强,表现为学习目标一般,甚至模糊。老师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经过图表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87.5%的学生认为心目中的老师应是关心学生,尽心尽职的,说明了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性,一堂课首先见到的是老师,学生对老师有多喜爱,就会对这节课产生兴趣,才会促进教学,提高成绩。65%的学生在问卷中回答和老师关系相处一般,表现出师生关系的重要,97.5%的学生认为有一个好的班风,班风的形成往往体现出老生的管理水平,只有好的班风才能促进学风的形成,老师的表率和各方面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40人对理科考试成绩都认为进步就好,也从侧面告诫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谆谆教导。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二) 阶段性八年级理科成绩分析

从物理和数学的前三次月考成绩制表分析:

从物理的试卷分析不难看出。第一次到第二次月考,成绩呈上升状态,第三次到第二次月考成绩下降幅度较大,两位老师也对试卷进行了充分分析,第一次月考内容为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二次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其次还考察了第二章涉及的质量和密度,第三次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及第四章声现象的部分知识,从知识结构上可以明显看出第二次月考的内容和第一次有大部分的重叠,学生明显感到题型的相似性,突显出第二次成绩较好,第三次考查内容上全面,层次感强,成绩下滑,也说明了学困生的一个共性,对待知识巩固性偏差,不善于积累。从学困生在物理课堂中的表现上来说,往往兴趣不高,自觉性不足,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较低,也无形中使自信心下降,目标不明确。从老师角度分析,近期工作还有所不足,对学困生的帮扶不够,没有真正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

从数学试卷进行分析,第一次月考到第二次月考成绩呈下滑趋势,第二次到第三次成绩明显提高,在第二次考卷中主要体现了学生对二次根式的相关计算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对抽象概念不能准确把握,一知半解,许多学困生都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能联系理论,题意都无法理解,导致成绩的下滑,第三次的均分有上升趋势,试卷考察面广,难易适中,学生难以掌握的一次函数分值低,促使成绩的虚假提升。

通过物理和数学科任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细致观察,也发现了学困生在理科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面有断层,巩固能力不强,做题过程丢三落四。

2.对理科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学习,不预习也不复习,作业抄袭明显,不懂不问,甚至哪些知识不懂都不清楚,迷迷糊糊。

3.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为自己制定短期的目标,学习过程放任自流。

4.家长监管不力,平时关心学生学习少,只关心分数,不在乎学生的过程性进步,只看到学生的最终排名,不能给学生鼓励,为此,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动力。

5.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习惯,在考试过程中不用演草纸,直接在试卷作答,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布局和设计,思路凌乱,容易得分的题也失去分值,考试结果不如人意。

6.面对成绩缺乏反思与总结,不能及时解决遗留问题,形成不良循环。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案例,用新教育理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通过探索、实验、创新教学等方法。所以我们决定从20##年9月至20##年7月开展关于“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探索。    

四、研究的理论支撑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3)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4)《教育学》

(5)《心理学》

(6)《教学论》

(7)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8)中学生美德书师生间如何相处

(9)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10)与学生谈非智力培养

(11)青少年心理医生

(12)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13)教育通论

(14)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15)设计作业与练习的创新思维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针对学困生理科学习的成因分析。

2.探索如何培养学困生对理科学习的兴趣。

3.如何跟进帮扶促进学困生的良性转变。

4.采取何种方法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5.探究以何种方法促进学困生成绩,提升信心。

(2)课题研究的方法

用跟踪调查、观察、实践总结法、数据统计法为研究的起点,来探索学困生的生成原因,学困生包括:“理科基础知识差”、理科学习习惯差”、“理科学习能力差”等;“理科学困生”成因研究包括:社会原因研究、家庭原因研究、学校教育原因研究、学生自身原因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工作:

    1、确立研究对象,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学困生名册及原因分析)

    针对128名学困生,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从学生自身、教师影响、家庭因素三方面对学困原因做了系统分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任课教师对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详实分析。

   2、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基本情况记录

     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兴趣缺失是导致理科学习成绩偏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科任教师的积极讨论、家庭走访、师生沟通等形式,从学生自身问题、家庭情况、社会影响等因素,从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形成“三导”模式,对学困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跟踪辅导,并形成书面材料归类整理。

   第二阶段工作:

   1、成绩分析及阶段性总结

   通过对第一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理科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积极性的提高是否转化为能力的提升,我们 对20##-20##学年第一学期理科学困生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各科任教师学科性分析总结及各年级全面分析总结。

   2、查找问题,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方案

     存在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存在懒、缓、散,学习习惯未养成

      3)、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死板、单一

      4)、部分学生知识断层严重

      5)、作业抄袭严重,课堂活动参与能力差

      6)、部分学生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厌学等心理因素

      7)、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因材施教

      8)、部分教师帮扶力度不足,流于形式

      9)、部分教师精力不足,不能正视学困生

      10)、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居多,监管力度不到位

      11)、同龄务工者回乡,对学困生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剖析:

       1)、从社会因素不难看出,首先父母对学生的期望不高,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简单,忙于生计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很少沟通,不能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具有盲目性。大多数学生的家长文化知识有限,在家庭中不能较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起不到应有的督促作用,导致学生成绩偏低。其次,同龄务工者对学困生带来拜金主义影响,学生盲目崇拜,导致学生厌学,学习不作为等现象的产生。

2)、从学生自身原因看,对理科学习兴趣较低,上课过程就会走神,精力无法集中,自我控制有心无力,考试中成绩偏低,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就不强,表现为学习目标一般,甚至模糊。

3)、老师方面的影响,学生认为教师应是关心学生,尽心尽职的,体现了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性。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业负担、教学任务、生活方面等因素导致部分教师精力不足,帮扶过程流于形式,帮扶效果不明显。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鲜明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及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老师的表率和各方面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谆谆教导。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整改措施:

1)、  夯实基础,培养兴趣,促进成长

兴趣是成功的钥匙,没有兴趣的学习也就没有投入,也就不能提高成绩。这就要求老师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现状,及时追踪,了解近期及学习的基本情况,注重分层提高,设计更直观简单的教学策略,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课本,夯实基础,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制定阶段性目标练习,巩固基础,不让其形成新的知识断层,学困生能感知自身微妙的提高,逐渐投入,才会积累兴趣。

2)、学法指导,养成习惯,树立信心

好的习惯养成一个好的学习态度,首先从课堂45分钟要效益,规范课堂管理,提高学困生注意力,制定帮扶对策,优困结对,营造学习环境。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没有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情感的沟通,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教育工作得到事半功倍之效。课后多与这些学生谈心,舒缓心理压力。主动帮扶,拉近师生关系,不断辐射良好习惯为学生带来的正面效应。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学习,进而萌生目标,树立信心。

3)、家校互动,双向促进,共同提高

建立家校互访机制,对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计划布置一些巩固基础的练习,让家长有效监督,促进提高。与家长良好沟通探索转变的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成长,多鼓励少批评,形成双向推力,让其感知到有人关心和关注,为学生转变提供必要条件。

4)、高度奉献,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困生的转变与提高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更多的爱心,关心,耐心和时间,这就要求每位老师尽心竭力,学困生的转变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反复,一旦兴趣培养起来,有所提高和转变就要不断跟进,为防止再次逆转,就需要我们集中精力,不能有一丝懈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学困生的转变和成绩提高倾注全力。

   3、制定辅导跟踪记录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现状,查找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所表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我们课题研究组共同商榷制定了辅导跟踪记录,力求扎实认真,高度负责的对学生培养。

   4、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及心理辅导

      学困生在学习表现和心理上存在个体差异,为了更好的对不同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完善教育措施,能够真正达到学困生转化的效果,我们跟踪制定了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5、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及阶段性论文

   第三阶段工作:

1、第二阶段的工作自查及个人工作计划

2、制定第三阶段工作方案(问卷调查、基础知识兴趣培养课、基础知识竞赛、基础知识抢答赛)

1)、开展第二次问卷调查。

    从建立课题到对学困生的帮扶过程中,全体理科教师们付出了辛勤努力,在此过程中有不足也有收获,总体上,一学期来学困生的转变和对理科学习的积极性都有了大的进展和提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意识,促进转变和提高理科成绩,我们积极开展了第二次阶段性调查问卷,希望从中发现问题,为继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石。

2)、积极开展基础知识竞赛、基础知识抢答赛

3)、通过理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听评课,激发兴趣,形成教学模式

5)、“辅导天天练”积极开展,提高学习兴趣

                                                      

    3、继续强化第二阶段各项工作

    1)、继续加强跟踪辅导

    2)、继续加强学生学习情绪的稳定工作

    3)、继续加强“三导”工作促进提升

    4)、继续做好资料收集、规整工作

    七、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农村初中阶段,尤其是学困生理科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偏低。为了使这部分学生从中受益,改变理科学习的现状而提出的。《新课标》中指出,新课标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本课题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建立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习和成绩提高。

成果方面:

1、形成了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的三导模式。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差,考试成绩低,从思想上开始认识不清,学习上丧失目标,恍恍惚惚安于现状,进而产生自卑、自尊过强、逆反等心理问题。学习上表现出抄袭作业,有的不做作业,字迹潦草,应付差事。三导模式的建立正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而形成的。针对学困生的这一特点,我们数理化组的研修人员从思想上引导,让学困的同学先有一个目标,让其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初步建立学生信心,通过一对一访谈形式及平时的教学观察,找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家校间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巩固解决成果。学生在思想心理上稳定下来后,要促进这些同学在学习上的提高,还需要老师的大量投入,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开展课后辅导跟踪,并对辅导跟踪跟踪记录。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成效上都有大的提高,促进了自信的形成。三导模式极大的使学生从“心”出发,有了大的转变,不再认为中学数理化是难于攻克的。逐渐有了兴趣的投入,又促进了学生对数理化的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通过听课评课,初步形成针对《理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学困生的学习转变和成绩提高重在课堂45分钟,一节课如何实施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困生是兴趣,促进成长,数理化组的同志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个组员都准备一节课,从备课到组织都井井有条。针对学困生成绩偏低的现状,从准备到实施过程中都有针对性。上完课后进一步检验结果,课题研究的所有同志在一起对这节课进行评课,少说优点,多说缺点,每个同志都过,最后将每个同志的优点总结出来,形成如何提高学困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模式的建立,让老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学困生的学习也有了明显转变。在后期的成绩测评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困生成绩都有显著提高,这也正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结果。

3、存在的不足:                  

  (1)、学困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自学意识不强,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很多学生兴趣得到培养,动手操作、逻辑思维、探究协作等能力都有所提高,成绩也明显好转,开始喜欢数理化学科,并且能投入精力去自觉学习。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变化不够明显,收益不大。

 (2)、部分教师培养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通过听评课我们积累了数理化各科任教师教学的宝贵经验,也形成了一套培养学困生兴趣的教学模式,但还有个别老师在方法上、技巧上、课堂设置上跟进不足,没有贯穿执行新的教学理念,学困生的培养上效能偏低。这也是每个老师要改进的思想误区,不能总认为自己的教学是最好的而忽视其他老师的经验之谈。

(3)、以防老师急于求成,情绪波动

 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要及时有力的巩固成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去做,而部分老师在看到学困生成绩提高是容易满足,成绩不好是有消极低沉。老师的反复又会加剧学困生对学习的反复,形成不好的循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能戒骄戒躁,重视学困生的过程性提高和思想变化,不能只拿成绩来衡量学困生兴趣的是否培养心理是否发生转变。

(4)、大部分学生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了自信,但部分学生意识形态模糊,后劲不足。

    通过数理化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努力,学困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了自信,从数据和成绩及谈话中都能看出学生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良性的。但仍有少许同学刚开始的时候热情高,但在逐渐投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后劲不足,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和配合教师,意识形态模糊,逐渐缺失目标。

    八、反思:

通过对《理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策略方法。但仍有一部分学困生在研究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的问题,我们不轻易放弃一名学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方面未深入考虑,部分学生的思想为何难以捉摸,在教学中还有那些没有注意,都是我们以后要考虑和衡量的。我想只要我们数理化组的研修人员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这些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