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人民基本脱了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达到了小康生活。物质方面的满足使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然而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首先,虽然从建国以来国家坚持百花齐放的文化方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是现在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仍然较小,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家庭的文化方面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依旧很小。究其原因,仍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人们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医疗、购房、教育和储蓄等方面,整体消费不够高。

第二,我国文化发展受到外来文化打压。近年来国际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韩流”席卷中华大地,好莱坞大片充斥各大影院,中国本土的文化发展难以维系,虽然也有一些产品,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难蓬勃发展。

第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对文化有着独创性的人才的出现,需要大批文化机构的支撑。但是目前,我们一方面缺少人才,人才培养上存在断层;另一方面,创造力、生产力低,文化资源不能形成产业效益。我国正是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显得被动和迟钝。

第四,文化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流失。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观念的泛滥,人们抛弃了传统文化,一些优秀的传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反而在韩国等国家被注重,比如,韩国端午祭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就是一个很大的讽刺。我想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吧!

第五,投资渠道不畅通,缺乏资金支持。本较高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可分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外资的进入。政府包办的体制及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民间投资成本较高,外资由于文化市场准入方面受到限制也较难进入,致使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和单一;由于只讲投入不注重产出,政府投资效益不佳;另外缺乏必要的引导和保护,民间和外国投资也存在重复和无效现象,投资回报率不高。这些都使得文化产业投资不足,进而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观点。

 

第二篇: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8年第17期经济研究导刊No.17,2008总第36期ECONOMlCRESEARCHGUIDESerialNo.36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刘永彦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前,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文化遗产在

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认识,通过一些方面的措施,来进行完善。文化产业的特点。是通过时尚化设计

吸引人们注意,通过知识内容开掘诱发人们体验。“核心因素是文化创意”。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文化资本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7-0197-01

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58个缔约国之还存在着保护不力甚至监守自盗的问题。如某著名陶都的陶一,1987年以来,中国L三有23处历史名胜和自然景区列入瓷文物出现了有档案无实物的离奇故事,某道教遗产地的明《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中国政府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廿J题持代石坊上的道教石雕构件被盗而竟无人知晓,某屿世界遗产谨慎态度,在文化遗产方面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地主管部rJ擅自改变遗产地规划保护所确定的性质,某些遗针,对自然遗产方面提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利用,永产地管理部门的个别领导人,只关心自己的腰包能否鼓起来,续利用”的方针。无视遗产地工程建设的资质要求,随意层层转包,从中渔利。

一、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5.在保护对象上。存在着重物轻人的问题。技艺性文化遗

产的活载体迅速消失,许多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匠人正在悄

遗产保护是一个为多种学科普遍关注的热r】话题。这里然离去。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正在成为当代绝学。技艺性文谈谈遗产保护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化遗产的载体有二,一是掌握着传统技艺的人,一是他们的遗产的保护,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物或赖以显示其技艺的物质载体。由于急功近利的价值

1.管理上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中国至观的影响,传统技艺除少数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者生存状今还只有一部《文物保护法》。该法又不能完全覆盖文化遗态尚好,个别遗产如京剧、昆剧,由于国家的政策扶持日子尚产。法律法规的缺陷是破坏遗产者得以逍遥法外的主因。可过外,大量的此类遗产处境都岌岌町危。

2.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如一处遗产地往往分

属多个单位管辖。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靠二、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应重点抓的几个方面工作山。互相掣肘,遗产遭殃。

3.在指导思想层面卜,存在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的片面发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好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展观。这是影响遗产保护的重要因素。由于片面重视经济效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益。我们的干部或者看轻这种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对抓好无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规象,甚至视为发展的包袱;或者由于看到遗产可以为旅游业所划的制定实施T作;二是加强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化遗产保利用,义视遗产为摇钱树,而置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保护护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三是加强对文物市场于不顾。如技艺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明显滞后于遗产保护实的监督管理,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促进文物践的要求。市场健康发展;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五

4.在行业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部分文物保护部门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l】刘金声.法国对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的监管机制:介绍法国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阴.国外城市规划,2003,(4):47--48.

【2】阿兰,马莱诺斯.法国重现城市文化遗产价值的实践【J】.张恺,译.时代建筑,2000,(3):14-17.

[3】庄志民.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空间【M1.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沙伦,沙利文.澳大利亚建筑遗产保护fJl.贺从容,译.世界建筑,1999,(5):16—20.

【5】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0,(4).

【6】6喻学才.,东南大学旅游系-[J1.旅游学刊,2005,(5).

【7】徐军.探析旅游环境保护内涵【J】.旅游学刊,1998,(5).

【8】郑泽厚,陈御生.旅游环境学若干问题之探讨【J】.旅游学刊,1998,(3).

【9】朱华颜,穆东,李江.高科技将使敦煌艺术长生不老IN】.文汇报,2000—07—05.

『101BaehirBachour,DongWei.ANewMethodinUrbanPlanningBasedonGISTechnology——七on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

AnalysisofXijinFerryDistrictinZhenjiang[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dition),2002,18,(2):14l一147.

收稿日期:2008—05—28[责任编辑王晓燕】作者简介:刘永彦(1981一),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研究。

一197—万方数据

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刘永彦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08,(17)0次

参考文献(10条)

1.刘金声 法国对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的监管机制:介绍法国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3(04)

2.阿兰,马莱诺斯.张恺 法国重现城市文化遗产价值的实践[期刊论文]-时代建筑 2000(03)

3.庄志民 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空间 1999

4.沙伦.沙利文.贺从容 澳大利亚建筑遗产保护 1999(05)

5.陶伟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0(04)

6.喻学才 东南大学旅游系 2005(05)

7.徐军 探析旅游环境保护内涵 1998(05)

8.郑泽厚.陈御生 旅游环境学若干问题之探讨 1998(03)

9.朱华颜.穆东.李江 高科技将使敦煌艺术长生不老 2000

10.Bachir Bachour.Dong Wei A New Method in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GIS Technology--Conservation andRehabilitation Analysis of Xijin Ferry District in Zhenjiang[期刊论文]-Journal of 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2(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朱沁夫 遗产经济学与文化产业发展 -生产力研究2004(8)

文化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指导;自然和文化遗产经济学的诞生缘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自然和文化遗产经济学的产生不直接是源于文化产业的兴起,但是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遗产经济学的诞生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遗产经济学的研究;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更加广泛的人文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文资源经济学作为基础.

2.期刊论文 Patrick Michel.樊秀英 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在南京文化产业论坛的发言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16(3)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遗产又是创新.文化不是一般商品,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是由利润来调节的.为了保证文化的特殊性,保护我们明天的文化遗产,文化部门必须作出选择.

3.学位论文 杨雪 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发推动西北文化产业发展 2007

本文对以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为契机发展西北地区的文化产业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主要介绍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一个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的成功案例。并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西北地区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发展西北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发展西北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发现,丝绸之路通道型文化遗产是西北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优势,丝绸之路的申遗建设是发展西北文化产业的重要机遇。

第三章“西北文化产业的产业化运作”。首先分析了西北文化产业的区域开发模式选择,提出西北文化产业应选择以丝绸之路为轴线,以丝绸之路沿线中心城市为点的点轴区域开发模式。然后探讨西北文化产业的开发途径。最后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难点和重点。

第四章“发展西北文化产业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分析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应做出的努力。

4.期刊论文 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Zhou Qingshan.Wang Wen.Li Hanying.Ji Zhixian 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下) -图书馆2008(6)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生态结构,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关系.然后,本文站在生态平衡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战略.

5.期刊论文 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Zhou Qingshan.Wang Wen.Li Hanying.Ji Zhixian 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上) -图书馆2008(5)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产业生态结构,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态关系.然后,本文站在生态平衡和战略发展的角度,指出当前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战略.

6.学位论文 肖磊 古村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山东朱家峪为个案 2009

古村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聚族而居、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的农村聚居地,它记载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生活形态,具有深刻的文化特色背景,存在多种古文化遗产,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是一种古老、独特、封闭、完整、兼具脆弱性的文化资源,以其极高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古村落潜在的文化产品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索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古村落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原则、方法、措施,吸取国外对古村镇保护开发的科学经验,提出有实践意义的开发模式和规划方案,是顺应新农村乡村文化精神和文化主体建设的需要,开展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掘工作,满足我国人民对文化产业更高需求的一大课题。<br>  

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首先从分析古村落的概念范畴、特点和发展概况入手,探讨了古村落作为文化资源的构成、特征和价值,提出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古村落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围绕着我国古村落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指出我国古村落在产品开发、基础设施、产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和部分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面临消亡的现状,并综合其他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进行保护的具体经验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提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产业先导、村民参与等一般性古村落开发与保护原则,需采取建立保护制度、培养历史文化意识、实施综合保护模式、强化科学管理等保护措施。<br>  

作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的朱家峪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朱家峪文化资源内涵可主要提炼为风水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及宗教文化、宗族文化,在古建筑遗存、聚落景观、历史风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资源价值。对朱家峪的开发者、村民和游客进行的调查和采访,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朱家峪村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开发状况和游客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朱家峪古村落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在文化产品的发掘与重整、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完善、品牌营销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突破。针对朱家峪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宏观层次上提出对朱家峪文化产业进行文化导向设计、文化主题定位、文化内容策划、文化形象设计等整合策略,从微观层次上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持历史文化氛围、活化古村落风貌,推动文化产品创新、稳定服务质量,健全开发机制、鼓励居民参与,控制环境容量、引导游客行为,健全市场营销系统、打造知名品牌等策略。<br>  

本文紧密结合古村落旅游保护与开发在最近几年实践中的成果、经验和趋势进行研究,主要创新点在于:<br>  

一,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对古村落加以审视和研究。在理论领域内,本文对古村落文化产业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了古村落作为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和构成体系,分析指出对古村落可持续保护和开发的文化学、旅游学方法原理,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规律,力图实现对古村落从微观保护开发的方法到产业开发模式的建立。<br>  

二,拓展古村落的研究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学界对古村落的研究更多侧重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传统村镇,加强对朱家峪古村落的研究,将对北方山地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开发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br>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br>  

第一部分:序言。主要包括古村落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古村落的研究综述。<br>  

第二部分:古村落文化产业研究的基础理论。包括古村落文化产业研究的相关概念、古村落文化资源的构成、古村落的文化资源特征、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价值、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古村落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等。<br>  

第三部分:朱家峪古村落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包括朱家峪古村落的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文化资源评价、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现状,对朱家峪古村落游客及行为的调查分析、朱家峪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br>  

第四部分:朱家峪古村落文化产业整合与发展策略。包括朱家峪文化产业整体开发思路和文化产业开发的相关对策。<br>  

第五部分: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7.会议论文 刘向阳.袁晋 广东凉茶的前世今生——从凉茶的申遗成功谈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5

本文介绍20xx年8月29日,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向社会公布:定凉茶为“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同时获得认定的还有33个凉茶配方及其专用术语。这是广东省认定的首批食品文化遗产。由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牵头申报的《凉茶》广东省地方标准,已经省质监局批准列入20xx年第一批地方标准项目,目前有15家企业的30位专家报名参加标准起草小组。此外,食品标准专家、中医药专家、病理学专家担任标准起草小组的技术顾问,将制订出标准,为规范凉茶市场提供保障。从此.广东凉茶名正言顺地确立了它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地位。

8.会议论文 曹保明 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开发 2005

近年以来,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传统文化技艺的民间文艺家和文化传入逐渐地改变了生活状况,走上了依靠自己手中的技艺而逐渐自立生存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本文仅以我省两名民间文艺家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的情况做一调查,从而进一步探研民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9.期刊论文 吕庆华.LU Qing-hua 略论无形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以泉州为例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 本文从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无形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必要性与原则;结合泉州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资源,探讨了无形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业、旅游业、艺术业、出版业等开发形态,并分析了无形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支持体系.

10.期刊论文 傅才武.陈庚.FU Cai-wu.CHEN Geng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遗产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保护与开发模式,建构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双轨运行的机制.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基本类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文化节庆保护与开发模式、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基本类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业已形成一些典型范本,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进步,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将会有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经验成为世界性的范本,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的地位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将会同步增长.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jjyjdk200817089.aspx

授权使用:西北大学(xaxbdx),授权号:cfec3fa0-bc97-4f71-9941-9e67016fe409

下载时间:20xx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