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总结

参加学术活得报告总结

当今中国学术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各位专家学者在各地讲学,就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理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术的蓬勃发展。重庆师范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开阔创新的目的,营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要邀请很多学术大师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专业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好本方向课程的同时,更应该好好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学习这些专家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讲座的总结:

20xx年九月刚入学,学院就请来了四川大学的博导王晓路教授为我们作了一场《文化研究与人文艺术》的讲座。王教授的学术涵养很快就征服了每位同学。他语气平和,措辞得当,既易懂又不失学术含量。他首先自然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关系,再到社会发展、法律规约。接着又探讨了社会的发展模式和文化模式。包括文化的流变与更新。讲座的第二部分讲了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国民素质(国民教育的普及与提升)。最后他讲到了文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如:文化解读、理论把握、信息处理、资料收集等。他将大学生活与人生理想进行了解读。并给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20xx年11月4日,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钰在我校开展的关于如何建构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杨教授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和阐述:一、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讲座上,杨教授明确指出了教学的有效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有效教学的指标,是否建构较强的学生意识。她指出,在新课标中听说课主要应从考虑话题的意义、词汇的分层教学、语法知识的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及关注语言教学来开展和实施教学。教师的课程设计中应包含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及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听说课应在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杨教授还就此要点展开了案例分析,学员们从疑惑到豁然开朗。不少学员感慨:真正的好老师是教给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并非给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其本身就是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二、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的设计与案例分析。在分析阅读教学目标中,杨教授首先解答了阅读目标的内涵—词汇的扩展;愈大的呈现于巩固;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阅读本身应为写作作铺垫,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实施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呈现有效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杨教授从基层实验报告中利用现身说法给学员们提供了阅读教学的新概念:阅读分为读前、读中、读后,在每一个环节利用启发式教学。她强调教师在有效的组织教学中,应将教学资源整合,给予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个脚手架,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性。她还提出:一个好的教师是永远不让孩子知道你今天教什么?给予学生一种期待,善启善诱是有效阅读教学另一个重要因素。

20xx年11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莅临我校,并在我校陈姓初报告厅举行了外语教学讲座,为国培计划学员以及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程教授的演讲中流露出的直率和亲和力令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这次讲座主要围绕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的基

本理念”。首先他对国培计划这个项目做出了充分的肯定,然后分别对20xx年,20xx年,20xx年的新课程理念做了讲解。他指出开始的理念不清,以及落实不尽人意的原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让所有人达成共识。并且也对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究竟学外语有没有用做了一个积极的判定,他举例阐释了不能从有没有用来判断一门学科有没有价值,肯定地指出没有语言,人类就没有精神世界。也从某一方面推翻了外语无用论的观点。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他也教导咱们的学员,作为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能以学生回答错误就被归类于笨学生。在英语教学当中,他特别强调实际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还以自己在法国的亲身经历为例,在学习语言时只要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去,就很难忘记。最后再次强调新课程理念,结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作出讲解。当然,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责任也就落在了咱们的老师和即将成为老师的身上。整个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大家普遍感到眼界开阔了许多,对于未来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希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类似的讲座。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我的导师吴念教授的讲座。他的题目是词汇与词汇学习。对每一个以英语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讲,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学好词汇,然而很多同学对词汇的学习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以至于走了很多弯路。吴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英语词汇的特征、词汇的理据、心理词库等。接下来他介绍了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如语料库法、词典法等。吴教授的讲座让同学对词汇的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为以后的词汇学习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方向的同学有了很大的启示,为以后的词汇教学也提供了帮助。

20xx年4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王克非教授应邀来到我校外国语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科研项目及其申请和评审”的讲座。讲座在学校弘德楼17404举行。王教授的讲座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特点以及历年来外语类社科基金的申请情况展开,重点介绍了社科基金项目申请的流程、时间以及申请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在讲座过程中,王教授还以具体的实例展示阐述了项目报告书的撰写要求。整个讲座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使老师与学生们对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与评审程序有了深刻的认识。针对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在讲座即将结束时,王教授还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鼓励大家。王克非教授从小因病致残,拄着拐杖求学,凭着顽强的毅力,获得了今天的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其身残志坚的人生经历,对师生有着很大的触动,特别是对于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价值追求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感化、引导作用。讲座赢得了听讲师生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王教授的讲座令大家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一些学生还意犹未尽,围住王克非教授咨询、讨论有关问题。

4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军老师莅临我院,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中国翻译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文老师的讲座分两大部分:一、国内翻译学科现状,二、翻译学科的发展。他从学科建设、机构与组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学术丛书、国家

社科基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口笔译职业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等维度介绍国内翻译学科的现状;紧接着,文老师又从学科建设、翻译实践、理论研究、翻译方向、翻译师资等方面展望翻译学科的发展。文老师特别指出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的问题,以及由外译汉向汉译外的翻译方向的转变。文老师还耐心回答了师生的提问,详细回答有关MTI培养模式以及该专业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四种可选择方式,即1.翻译报告(每翻译一万字原文,报告撰写一千字);

2.学术论文(与学术型一样);3.实验报告(结合翻译软件);4.实践报告(结合翻译公司)。这次讲座,对于师生,尤其翻译方向以及MTI的研究生来说,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对各自今后的学习研究大有裨益。

5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行了“外国语学院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一讲,由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雪梅博士和吴小晶博士主讲。他们分别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文字,文学,教学与生活”和“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的精彩学术报告。

在题为“文字,文学,教学与生活”讲座中,曾雪梅博士首先对自己艰辛的学术生涯进行了回顾,殷切希望学生们要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不畏艰险,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她分享了做学问及生活的感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老天会根据你努力的程度考虑是否照顾你”。接下来,曾博士分析了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及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认为要想获得文学的敏感性,首先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她希望同学们能“享受写作、写诗的乐趣,诗意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之美”。

吴小晶博士讲座的题目为“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吴博士分析了汉语词汇中存在的语义复制现象,例如“牛犊,犊牛;羊羔,羔羊;马驹,驹马”等。由此,他构建了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吴博士指出,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不仅能用来解释汉语而且也能用来解释英语中存在的此类语言现象。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看似复杂的语言学理论讲解得透彻清楚,使学生们明白了做学问除了具有创新意识外,还要具备“不仅要让自己明白,而且还要让别人明白”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部分讲座的总结。通过这些讲座我有两个感悟:1.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做学术的灵感。2.我也深深为每位大师在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感到无比钦佩。

 

第二篇:学术周个人总结

学术周个人总结

经过一年的大学基础知识学习,我们进入到大二,开始了化学专业的基础学习。为了增强我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加深我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我们在为期两周的学术周里听了许多关于化学前沿知识的讲座。

北方金秋的九月,在长沙依旧烈日炎炎,老师在讲台上讲的神采飞扬,讲解各种化学前沿知识或者告诉我们许多化学学习的方法。老师们希望讲解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化学知识或是新发现的化学物质来引起我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术周的学习里,我了解了许多新物质,我觉得其中最受欢迎也最受关注的应该当属石墨烯和富勒烯了。

富勒烯发现的较早,富勒烯的形状最早是由建筑学家富勒提出的。富勒烯是一种新的单质形式的碳,因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处于顶点的碳原子与相邻顶点的碳原子各用近似于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σ键,每个碳原子的三个σ键分别为一个五边形的边和两个六边形的边。碳原子杂化轨道理论计算值为sp2.28,每个碳原子的三个σ键不是共平面的,键角约为108°或120°,因此整个分子为球状。每个碳原子用剩下的一个p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含60个π电子的闭壳层电子结构,因此在近似球形的笼内和笼外都围绕着π电子云。分子轨道计算表明,足球烯具有较大的离域能。C60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是典型的富勒烯,又称巴基管,是一种管状结构的碳原子簇,直径约几纳米,长约几微米。据理论计算,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是钢的100倍,而质量仅为钢的1/7,如果能做成碳纤维,将是理想的轻质高强度材料。碳纳米管还具有极强的储气能力,可以在燃料电池储氢装置上。

石墨烯是一种更为新型的材料。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拥有良好地导电导热性,未来可能被用来发展处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石墨烯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而备受世界关注,而发现它的两位化学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时间也只距离他们发现石墨烯只有六年,而其他的化学家的研究成果,可能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在短短两周的学术周里,我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些新发现的物质或者备受关注的新材料,同时,还掌握了许多学习化学的方法,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知道了一些学术论文网,例如科学网,中国知网等,从网上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