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辅导期末小结

第一章 总论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种高效的满意的持续性的心理状态)

1)经验性标准:

个体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主观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做出判断

观察者依据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或临床经验对观察者的心理是否正常所做出的判断

2)社会规范标准

在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来衡量,判断行为是否异常(即行为和反应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

3)临床诊断标准

以生理性变化为根据的心理诊断标准(即是否有躯体疾病)

4)统计学标准

依据心理特征是否偏离统计常模的程度作为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标准

5)心理学标准

(三标准)主客观世界一致,精神活动协调统一,人格相对稳定

马斯洛: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

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原则和实质

心理辅导的内容:

主要是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等。

包括八方面: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家庭与亲属关系问题;休闲生活问题;人格问题;宗教生活问题;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社交与道德问题;职业问题;

心理辅导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3、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参与性原则

9、保密性原则

10、多样性原则

心理辅导的实质:

*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相关知识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教学中渗透

4、结合班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第二章 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

一、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意识构造:意识,潜意识和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口腔期 0 – 1岁

快感的满足:口腔快感、消除饥饿的快感、母亲怀抱的快感 ﹝固着:获得、占有、依赖、重视口腔欲望﹞

(2)肛门期 1 – 3岁

训练控制大小便,反应此一阶段亲子关系,体察自主行为的正负效果 ﹝固着:洁癖、吝啬、固执﹞

(3)性器期 3 – 6岁,

恋母情结→阉割焦虑→认同父亲

恋父情结→阳具妒羡→认同母亲

(4)潜伏期 6 – 12岁,

学校生活及社交活动代替了原始的、以身体快感为主的活动

(5)生殖期 12 –

性的作用不再以满足自身快感为主,而是异性为对象;爱人、工作

(三)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2、否认3、投射4、倒退5、固着6、代偿7、升华8、合理化 行为主义——巴浦洛夫,斯金纳,班杜拉

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刺激(S)——反应(R)。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

2、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强化和动机过程

认知主义——贝克

认知图式;认知歪曲和非理性信念;自动思维

人本主义——罗杰斯

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概念,自尊;

重视治疗中良好心里关系的建立: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

二、辅导方法

1、倾听

2、同感

3、放松

4、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ABCDE模式:A:客观事件;B:认知;C:事件造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D:与非理性的信念辩论;E: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技术:与非理性的信念辩论;理念的情绪想象;认知家庭作业;

5、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行为塑造(正强化);模仿法;角色扮演法

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法;

行为契约法;代币制;

第三章 学习辅导

一、动机: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一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成倒U形;中度动机最佳;

不同理论对学习动机的解释:

(1)行为主义理论

学习是个体所经历的奖励和惩罚的结果。

(2)认知理论

强调内在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推动力量。

(3)社会学习理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结合 期望-价值

(4)人本主义理论

人内心有希望成功、追求卓越的需要。 发展自尊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1)内部动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2)外部动机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合理运用奖赏和惩罚;营造适度紧张的竞争气氛;

二、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诊断和辅导;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简称LD)主要指在获得和应用听、说、读、写、算能力及推理等认知加工过程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这些困难严重妨碍了学习效果,这些人不包括有感官残疾的群体,也不包括智力落后儿童。

鉴别和诊断:

智力标准(智力要正常;排除智力低于正常的学生)

学业不良标准(学业成绩不良)

临川观察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异常:反应迟缓;记忆效果差;注意力涣散;解题或回答问题思路混乱;言语障碍;行为问题)

鉴别是否为学习困难学生必须要符合前两条标准;若学生符合第三条,确有持续的学习过程表现异常,则可能属于学习困难学生;

辅导:改善不良的心理环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采取适当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训练;

第四章人格辅导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个体本身,以及个体与客观世界,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意识;

自我认识:主体对自己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社会地位,价值的自我评估;

自我接纳:能欣赏和接纳自己,不仅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在整体上喜欢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如何自我接纳??????

二.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不良情绪的消除方法:

焦虑:建构科学的认知,以适应适度的焦虑;学会放松

抑郁: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宣泄,缓冲,转移不良情绪;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孤独:主动与人交往;多参加活动;深交几个朋友;主动关心别人;

恐惧:情感教育法;系统脱敏法;

厌学: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关怀,减轻学生负担;

三、人际交往辅导的方法?????????

第五章 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一.个别辅导的技术和过程:

个别辅导针对心理处于严重不良状态或出现比较严重问题的学生。

技术:

参与性技术:

倾听(鼓励;释义;情感反映(情感反应);概述(内容反应);)

提问:(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

避免:判断性问题;诱导性问题;不明确问题;选择性问题;连珠炮式问题(多重选择性问题))

沉默(暗示;同感)

影响性技术:

面质;(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辅导老师与来访学生意见不一致)

指导

自我表露技术

个别辅导的过程:

建立辅导关系(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真诚);

收集信息

诊断分析

制定方案

辅导干预

反馈跟进

二、团体辅导的技术与过程

技术:

1)小组组成技术

建立目标技术;成员构成技术

2)起始活动技术

暖身技术;结识技术

3)过程组织技术

反应技术(倾听;复述;反映;澄清;)

互动技术:建立关系;解说;联结;促动;沟通;支持;保护;

行动技术:提问;面质,调停;聚焦;示范;

4)结束活动技术

5)追踪技术

实施:

准备工作;评估团体需求;选择团体性质与辅导模式;确认开办团体的基本条件(具备良好特质的有效辅导者;团体环境的需求与布置;聚会时间的安排;团体成员的来源);设定团体辅导目标;撰写团体辅导计划;

团体的形成:招募团体成员;筛选;引导团员投入团体;

团体辅导的启动与运作:导入,实施,终结

团体辅导的评估

 

第二篇:团体心理辅导小结

团体心理辅导小结

本周三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收获很大。本次团体辅导,翟丽江指导我们进行了三次与团体心理有关的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团体自由组合游戏,大家随音乐走,喊停时大家自由组合成团体,被落下的人,谈谈心理感受。崔老师被落下时说:“落单的感觉很难受,失落。”在每次自由组合的时候,大家都生怕自己被落下。这让我们体会到,人其实是很合群的动物,我们都有融入团体的渴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团体对我们的重要性。

第一个游戏结束时,被落下的四个人,进行第二个游戏---扮演瞎子越过障碍。游戏结束后,翟丽江老师对大家进行了采访。第一个过障碍的是张妙琪,她说自己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本来应该走向窗户,她却走到了讲台处,不知道自己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感觉很恐惧和惶恐。第二个过障碍的是李晓娟,很顺利,她说自己只是坚定地走向目标,没考虑别的什么。第三个过障碍的是刘碧海,她说这个游戏叫她认识到残疾人的不易,原来蒙上眼睛人是完全没有空间感和距离感的,一切的障碍只能靠触觉去感知。第四个是杨洋,她说,原来没有眼睛的感觉这么可怕,一切都要在摸索中进行。翟丽江老师总结了这个游戏,她说:“人其实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除非你自己亲自体验才可以,而且在这个时候,我们迫切地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团体精神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游戏是两人一组,互换扮演瞎子和哑巴,帮助队友走路过障碍,上下楼梯。游戏结束后,大家说自己的感悟 。因为性格的不同,有的组两个队友自主性强,既依赖又自主,过程就顺利,有的组员控制性强,队友听话,结果也不错,有的组员对队友信任不足,个人意识强,不顾队友的搀扶,想自己走,导致过程稍稍出偏差。团体组合互助游戏,叫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有一定缺点。要共同完成任务时,需要依赖、信任自己的队友。但是,我的受伤经历或者其他不愉快的经历会导致我们对他人信任不足。 三个游戏做完了,大家感慨良多。这几个游戏叫我们认识到:人是需要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才可以理解别人。团体精神很重要,我们都是团体中的一员,人是需要团体的。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完全信任和依赖自己的队友,才可以完成我们的任务,达成目标。和以往上课方式比,游戏给人的印象更深。每个人都参与,叫我们体会深刻。大家都期待着快点上,下一周的心理咨询辅导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