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拔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赵拔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从20xx年3月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拉开了序幕,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将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学尽显教育智慧”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展示个性、特长创造了良机,使教师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创造的激情。我校教师在学中教,在教中探索,伴着新课程,伴着学生一块儿成长。

一年来的实践,我校的课改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引发了一些思考。我校进行课改实验,面临着师资缺、学生来源不好、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20xx年7月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确定了“关注学生学情,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校本课题,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发展学校特色,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 1

领导、指导与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研究制度。精心挑选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实验,扎扎实实地开展课改实验。

(二)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我校同时广辟渠道,创设课改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家长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并通过宣传栏、标语栏等广泛宣传课改,增强社会宣传的力度。

(三)制定课改方案,为课改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确保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创造优先外出学习的机会。2、加大了奖励,对于在课改取得市级、县级好课和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都给予奖励。3、学校安排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为便于课改工作实施配置计算机,充分发挥了学校资源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4、学校多次聘请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为新课改的实施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二、 加强领导,为课改提供保障

1、学校成立了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业务骨干分工负责,全面规划、组织、指导及评价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民主的实验氛围。

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 申旭斌

副组长 何希云 何彦海

组员 朱增科 李梅 张芳 王培芬 郭俊叶

2

2、研究制定并修改了《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校教师反思制度》、《学校课堂教学常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的要求》、《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等多项教育教学制度,制度的完善,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标准,学校的管理有了章法。

3、大力提倡老师们观察“课改”、实践“课改”、体会“课改”,并将“课改”中的感受、经验、教训,以日记的形式写成文字,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学生、家长相互交流,在教师、家长、学生中架起一座桥梁。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20xx年4月课改伊始,校领导就把此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首先在教研理念上做到了“四个必须”,即: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立足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即:角色转移,领导改变原来的单一检查地位,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重点转移,把教研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新课程的实验上;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 3

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立足校本,夯实课改基础

1、校本培训,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培训就是福利是另一种课改观”。5月份我们组织教师到武安市六中去培训,听来自山东杜郎口专家讲座以及现场观摩课,收益非浅。所有教师培训达40课时,学科培训达30课时。作到目标性培训与研究性培训相结合,听专家讲座与互动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确保了培训目标的实现。我们先后聘请了县督导室、教研室学区领导等,对我们进行了不同学科的培训达30余次,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学习先进的经验,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市内的研讨会只要我们知道,就积极争取名额多派教师参加,而且每次活动都是校长、副校长亲自带队,在培训、学习、反思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校本教研,扎实有效

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本着促进“合作、交流、分享”的原则,重构校本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校长室——教导处——课改组——教研组——个人的校本教研网络,以课改为引导,做好教研活动,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1)、生成有效的校本教研监控体系:建立了校本教研评价机制,制定了《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制定了《学习制度》、《外 4

出学习汇报制度》、《课堂教学听评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确保了校本教研活动全方位的开展,同时加强教学反思,完善了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研讨。

(2)、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1、2、3、4、5、即树立一种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两种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丰富三种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了解四种世界:儿童世界、生活世界、社会与自然世界、人的心理世界;每周写一篇典型案例反思

(3)、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一直坚持 “青蓝工程结对子”等活动。在双方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互相听课、评课,每两周举行教师达标课、 骨干教师交流课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优质课比赛先先要进行上课、说课比赛,如今我校的优质课比赛已经进行两次,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指导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三)务实进取,大胆实践

在实验中,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出,由学生自我操作、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的一个评价平台,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了推进器。以六大习惯的发展为主线,按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为线索。通过以下评价的工作推进,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1、制定以生为本的全新的评价方案

5

我校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关注了学生两大方面,即“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水平”。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在课堂中将从“课堂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四项要素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达到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革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育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评价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1)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听课习惯的一种有效的促进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可用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比如:“你真棒!”“听得真认真,老师都没想到!”“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孩子”等等。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可延时评价,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请同学、教师直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赞扬优于批评。因为积极的表扬鼓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强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开列出不同的评价要素,并进行针对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向学生提供其课堂学习行为、思维活动、学习能力等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 6

水平,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听课态度。

(2)立足课堂教学,有机渗透读书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课改教学中,我校教师采用导学案,以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在自读的过程中还教会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3)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

7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模式

发挥评价主体作用,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力求评价无痕、育人有效,删繁就简,去糟求精,探索简便易操作又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的评价模式——“四三二一”评价模式,使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评价中不断巩固提高。“四三二一”评价模式,即:四个积累、三个阶段、两个监督、一个汇报。“四个积累”指家校联系积累、任课教师跟踪记录、班级课堂评价小组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册在评价研究中的科学简便有效合理的使用。其中“家校联系积累、任课教师跟踪记录、班级评价小组记录”与“我的成长足迹”合为一体,共同放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开展一周一评的竞争活动,从“文明礼仪、生活卫生、课堂表现、作业、”四大习惯入手,融入评价小组、任课教师、家长三个层面温馨、鼓励、希望的寄语,架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子女的心灵桥梁,统一思想,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家校关系,让学生在呵护、陶冶、激励中健康成长。“三个阶段”指在各项活动基础上,进行月喜报发送,学期末合格小公民评选。“两个监督”指值周监督,学生自我约束监督,以黑板报、班级学习园地为载体,它展示同学们自己的天地,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写日记、座右铭,阅读书籍,按自订计划进行自我检查等,并提供效仿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努力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一个汇报”指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汇报,平时积累加学期末成绩,综合 8

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内容。通过研究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公民。

完善任课教师评价跟踪记录本,任课教师选择所任教的班级,有侧重点每天对一至两名学生进行发展性的描述评价,记录在评价本中,观察学生的发展变化;完善学期末“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深入研究家校联系本的有效使用;建立班级评价小组记录本,发挥评价小组的作用;发挥评价园地的优势,让学生们的心里多一份温暖、一份关怀、一片阳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监督能力,结合值周监督,学会在成长中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每位班主任教师丰富完善“学生成长素质手册”的内容,内容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如:我快乐、我成长;我努力、我成功;工作经历(为同学服务的情况);最得意的作品等,班主任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可自行设计。使之成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体现学生的成长足迹。

4、教会学生评价方法

在评价课上,引导学生按评价表进行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最后总评。在评价课中,每个学生积累到一定的分数可以获得优秀个人或优秀小组。在评价课中,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对自己和别人取得的成绩的看法,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选出靓丽之星,

9

通过评价课的开展,学生学会了评价方法,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对行动进行对照、综合、鉴别,对一天行为进行总结,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过程中,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四、实现多层面的转变

1、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

一年来的课改促进了我校教师观念的变化,最为突出的一点表现为他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激励学生了。例如: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唤起孩子的欲望;把课堂还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创新等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2、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

课改促进了我校课堂的变化,我校借鉴外校的课改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研究制定出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五环节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具体表现为:在我校采用了“五环节教学法”,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以课堂为 10

主阵地,通过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生活中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3、建立起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课改,我校的教师基本能做到尊重学生,学会了用新的眼

光看待学生,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没有发现冷落嘲笑、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甚至没有一例大声训斥学生、随意当众批评学生的事发生。相反,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却相当丰富,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观察得很仔细。”“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这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体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一种被尊重的幸福感。

4、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

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习内容也较以前宽泛了许多,能经常接触生活、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思考。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作业形势也丰富多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被枯燥、单调的重复性作业所占有,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家长普遍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四、现状分析

(一)内化理念,走出困惑。

11

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教师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校教师均乐学善教,自参加新课程培训后,都感到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还不深。于是,我们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来进一步帮助教师提升业务、理论素质。1、集中学习。利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时间,教师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邯郸市教育局倡导《校本革命》的解读。商讨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交流自己在课堂上是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的。2、分散指导。校长、教导主任随时推门听课。听课后,本着学习研究、共同进步的态度,与教师交流学习新理念的心得,探讨课的成败之处。促使教师在教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应转变,实施课改。

新课程的实施,不是纸上谈兵,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校教师着力于以下五个转变,以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教室功能的转变。以往教室仅作为学生接纳知识的空间。如今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将它布置成学生的乐园,时而又让学生自己布置成自己的天堂……在这些优美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学,学得欢,学得轻松自在。

2、教师角色的转变。自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后,我们的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步建 12

立。课改以来,我校教师热情高涨,相互交流、合作、研讨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能摆正心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发问、合作探究,我感觉到教师们正努力使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解脱出来,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有以前的一言堂变成了你说、我说、大家说。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回答,也能从容处理,不会觉得下不了台,而是向学生说明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作解释。可见教师的职业角色正由居高临下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者、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3、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改以来,教师不再是单向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知识,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一定的活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研讨、提问和动手操作,在现实的参与、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同时,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研究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特征即兴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中,物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课桌有摆成大方形的(几张小课桌合并),有摆成圆形的,这样不拘一格的形式,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具和学生的学具也明显增多(大多数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用品)。 13

学习新理念后,教师们认识到应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于是,以四人或五人合作的小组学习便在我们的课堂中悄然兴起。如我们的老师注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给小组长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或小组长当老师去带领小组合作学习。

4、评价的转变。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不再仅以学生分数的高低片面地评价学生,而是积极探索综合性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表现,倡导激励性评价,尝试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新的理念倡导注重过程和发展性评价。我校教师在评价形式多样,评价标准多元等方面做了些努力。采用了成长树,将学生每天的进步用奖星星、月亮等形式,升一级的方式体现出来。学生的成长脚步被记录下来,使学生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有据可依,极大的激起了学生再次获取成功的欲望。 5.学生的作业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作业逐步改变了过去机械的重复做题的模式。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大多数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内容,当堂训练,当堂完成本节课的作业。课后作业拓展题学生可以相互协调与合作,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收集信息、搜集资料,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逐步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探索、钻研的能力,从而完成作业。

五、存在的不足、困难

14

作为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教材方面来讲,现在的教材更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农村孩子相对来说,接触了解的事物、信息不多,我们感觉有些还待完善和改进,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的业务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是村校,教师的配置结构不是很合理,一些年龄偏大,教学观念、业务都一定程度上影响课改的顺利实施,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地驾驭和处理教科书,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部分综合学科的教师感到难以胜任教学,在教学中具有分离和拼盘的迹象;较大的投入,硬件与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如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在现实中就很难做到;从编制上来讲,由于编制问题造成人员的紧张,一些课程由 没有专职教师的教学而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很多老师既要包班、又有担任其他课务,工作繁重,很少有时间、精力来研究、总结。

六、改进措施

通过试验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也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落实课改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下阶段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5

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一步系统、认真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一定量的理论学习资料,使教师对新课改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写出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学后反思。

(二)、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研究方法,提高教学研究实效。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下一阶段我们要通过大量的听课、指导,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与相关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我们还将通过沙龙式座谈的形式,组织教师交流,座谈新课改中的做法、体会、收获以及发现的问题等,促进教师互相学习,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发展空间,校园的每一处都萌发着新课程的生长点,学生将会由此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也将换发新的生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抓住这一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既然课改的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有责任和信心创造历史。让我们与新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

台城学区赵拔庄学校课改组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