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创造与教学

曾晨浩

大学教学法这门课程对于一名高校新教师来说是一门非常不错的学习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接触教学和教学方法的途径多种多样,那么如何将各种各样的教学和教学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是一门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可能大多数都会认为教学方法我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讨论,没什么稀奇,不值得多讲。而一些关于教学方法根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却不断发生在身边。

常有学生提问,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在今后工作中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我们要花费大力气去学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大学不教授我们如何去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种种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不断冲击着社会需求和高校教育之间的链接。

教学法,我们更多的理解是教师的方法,回想我们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我们应该停下来仔细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可行有效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是不是一致的?知识在学生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学习知识是不是最终目的?知识如何变成智慧?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方法和素质之间的联系?

在欧美,主要是学生学,教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设计,本领

域的东西都要学,还要组织学生的研究工作,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学。欧美会创造研究的环境和过程来让学生体会研究的经历,每次课都会给学生布臵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去解答,即“从做中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大学教学法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让学生从学习一本教材到学习更多的文献;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并愿意与人合作;3、把问题交给学生,布臵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学生来解决,从问题中牵引基础教学教育;

4、提高教学的互动性;5、直面现实社会问题,将高校教学与之联系在一起;6、每一次课堂都赋予了我们每一名教师一次创造的机会,带着创造的心去教学。

 

第二篇:大学学习心得

大学学习心得

进入大学后,我有了一个惊讶的发现:曾经的一个美丽谎言,居然蒙蔽了我整整十八年!

犹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玩兴不减,每天放学后总得跟周边的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而这一切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哪天没有满足这一心灵的需求,那到了晚上肯定会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正因为如此,一旦碰上刮风下雨,天真的我们就会指天怨地,责备天地残暴不仁,剥夺了我们欢乐游戏的时间……正因为从童年一路走来“野”惯了,所以对于要一本正经地坐在教室,认真听课,努力学习艰涩知识的学校而言,心底里多少有一点厌倦和恐惧。每每当我们坐在教室,皱着眉听课、做笔记的时候,老师就会温柔地宽慰我们,微笑着说:“孩子们,不要苦恼,现在读书是苦点,但是现在的苦是为了以后的甜啊!等你们慢慢长大,考上大学,那时候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在我们小小的心里播种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一颗渴望成长,渴望考上大学的种子。往后的日子里,老师一遍遍地重复,这颗希望的种子也随之生根、发芽,逐渐生长茁壮起来……这样,慢慢的我们开始有了这样一种信仰:在那个叫“大学”的地方,有我们所期待的救命稻草,能帮助我们脱离无边的苦海……

后来进入了中学,成长了一些的我们,对于大学总算是有了一些片面的了解,知道那是高中毕业后,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以前信仰的无忧无虑的“天堂”所在地。但是大学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确也不十分了解。平时耳闻的也无非就是些大学学习压力小,时间一抓一大把之类的。当到了高三,班主任、任课老师却把平常那些只言片语留给我们的美好的印象给深化,甚至神化了,什么大学美丽啊,大学逍遥自在啊,大学能放飞你们的梦想啊,大学同寝室、同班同学可

1

以每天一起戏耍之类的。同时,为了增强她们话语的可信度,还列举了一大堆她们的“亲身经历”,一个个说得天花乱坠,让人飘飘欲仙,恨不得立马毕业上大学!所有的这些,放在学习压力大的高三学子面前,无疑给每一个人打了一剂兴奋剂,一个个树立目标,朝着大学奋勇前进……

刚进入大学的那段时间,我发现大学确实空闲时间挺多的,也挺自由,什么班导啊,辅导员啊,一个学期见不到几次,我们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想干什么干什么。我们可以在上午没课的时候一觉睡到十点半,我们可以下午无聊的时候骑着单车到处闲逛,我们可以邀上几个室友,带个篮球到球场飞驰一下午,我们也可以熄灯后躺到床上,在寝室里,几个开开“卧谈会”,聊点趣闻,侃点八卦,相互之间相互开点玩笑,我们还可以……可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却茫然地发现这样的大学生活充斥着无聊与单调,这让我感到了些许失望……最终幽怨的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前所幻想的美好只是一种幻影,曾经所希冀的欢乐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大学,真实的大学终究是离不开凌云的壮志和不懈的拼搏!

进入大学已经一年多了,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我只有一个感觉:累!当初是谁欺骗我,说大学好玩来着?在现在的我看来,大学学习真的有时候比高三还累。不过大学的累和高三的累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首先,两者的时间分配与利用是不同的。

高三时我们是满负荷运转,甚至是超负荷运转,一天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天里,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的时间不是看书,就是在去看书的路上……而且节假日总不会给你一个完整的假期,周末至少得占一天。

2

而大学就不同了,大学里课程排的不是很满,有时候一天都没课,最让人满意的是:周末时间一般空出来了,尤其是法定节假日,学校、学院一天都不会占用,真正实现节假日休息!但是,有一点大家必须知道:大学占据时间的,除了上课,还有很多别的……没上过大学的同学可能不知道,大学课堂和高三有很多的不同点。大学的课堂里,老师讲课是很快的,可以说是神速,她一堂课所讲的内容,有时候足够你花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去消化。你可以试想一下,一堂课就要花去如此多的时间,那么一天如果多上几节课,你得需要多少隐形的课外时间去消化吸收!大学里的显性学习时间是很有限的,有时候还不及高三之二一,但是它确确实实占据了我们大量的隐形学习时间,让我们课间、课后、晚自习都不得空,让我们也像高三学习时一样疲惫不堪!在学习这方面,中南大学可能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为它的作息时间编排得很紧凑:如果要上下午的一、二节课的话,中午你就没得睡,因为1:20开始上课,赶到教室还需要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样你只能很“客气”地把午休时间移到上课;而如果七、八节有课,九、十节又有课,那么恭喜你,因为你能很“荣幸”地撑着鼓胀的肚皮,憋屈地听课了!大学里,除了上课内容跨度大,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你几乎没有机会解决那些耗时间、需要帮助的疑难问题。老师留给你的时间永远只有下课和课后,如果这两点你都没有抓住,那么你几乎没有机会再碰到老师询问了。因为大学老师不设办公室,家就是工作的地方……还怀念有老师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给你解决问题的高三吗?我劝你还是早点断了这点念想,大学就得靠自己,靠自己就得累自己,大学生活真的来得轻松吗?

其次,高三和大学花费在课外活动上的时间是不同的,或者说是有相当一段差距的。

3

细细回想一下,高三的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上体育课了,同学们最活跃的时候也莫过于体育课了。哥几个拿个篮球,就能在球场上飞驰个把小时……然而我们到底是享受不到那么好的待遇了,你说,一节课再长,总不可能超过一个小时吧?可是,在忙碌的学习中出现的一节体育课真的是让人无比受用,那短短的几十分钟,给予我们无限的是无限激情与活力!

到了大学,这一切却发生了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颠倒。曾经最为憧憬与向往的体育课,到了大学居然成了同学们最渴望罢工的课!他们到了上体育课的时候,不是怨声载道,就是祈求一场能冲掉体育课的大雨,抑或是盼望体育老师正好这节课出差……这一巨大的反差着实让我骇然了好一阵,但是后来却渐渐明白了。当年高三的时候,时间被挤压得太严重了,好不容易得空,自然一个个欢呼雀跃,但是到了大学,正如前面所说的,时间太多了(不刻苦学习的话),平时玩的也多,早就“野”了,再也不喜欢被老师管着的感觉了,自然也就想方设法地翘体育课了……

话已至此,不好好讲讲让同学们连体育课都不想上了的大学社团活动,还真枉来大学走一遭了!

社团活动还得从大学社团开始。中南大学的学生社团是很多的,三个校区加起来就有九十多个了。这些里面当然也是有区别的,按组织性质分,有官方的、民间的;按组织类别分,有运动类的、组织类的等等。各种各样的社团五花八门、色彩缤纷,大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们的业余时间。本人作为芸芸大学生中的一员,免不了动了加入社团,提高能力的念头。于是在军训结束后加入了中南大学篮球协会,成为篮协男子篮球队的一员。大一的一年,我们的球队与很多其他队伍对阵过,有中南大学本校,其他学院的新生队,也有外校的篮协球队,算来,和球

4

队一起得一年,打了几十场比赛。比赛自然有成功,有失败,有欢喜,有忧愁……如今回味起来,发现篮协确实让我成长了,让我收获了,相信这也是各种社团组建的初衷吧!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们对大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大学给人的感觉虽然不是像当初被神化的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但是大学生活确实可以变得五彩缤纷,灿烂辉煌。然而,如果你没有找到那个让你缤纷的条件,大学生活也可能成为自己和家长们的噩梦。这两个对立的方面,正是我接下来想谈谈的大学管理模式的利弊。

大学,以“放羊式”的管理闻名于中学。

一方面,这种管理模式减少了中学时班主任管理模式那种对学生的束缚,大学虽然设有班导一职,但是其性质与高中的班主任完全不同,班导就像一个学长,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不会管你的日常生活。这种模式能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除学习外的其他事情上,追求自己喜爱的,发展自己想要强大起来的能力。这种模式对于自觉自律性较强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种幸运,因为它能够让同学们在学习计划之外做出自己的安排,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愉悦。这样的计划性学习生活,既完成了学业,掌握了大纲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发展累积了筹码,同时,放松了身心,让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提高了办事、学习的效率。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模式缺乏约束性,很容易让那些基础不太好,自律性较差的同学就此堕落下去。大家可以想想,你是否产生过大了大学一定要加倍玩回来的想法?刚进入大学的学子,由于高中时被压抑得厉害,到了大学往往容

5

易产生厌学心理,上课不愿听,甚至不愿意去上课,这样下去,课本知识基本没有掌握多少,成绩也越来越靠后,越来越靠后也就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跟不上也就越来越不想学……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最终结果就是——挂科!虽然不乏考试前期突击学习,侥幸通过考试者,但是不难想象,长此下去,随着知识的慢慢累积,以及难度的慢慢增加,最终还是会败下阵来,重新来过。如果不能洗心革面,后果可想而知……

也许有人会对此不屑一顾,说一切不过是我的空谈,结局不可能会很惨的。对此我不想做过多的解释,我只想讲一个真实的事例:

某君是我爸以前同事的儿子,高中时读书刻苦,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某高校。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对他的爸妈说:“我这次没有花你们什么钱就考上了一所名校,你看我同学家花了两万多培训才考了个二本,算来我也是给你们长脸了,所以到了大学后我少花的两万块钱,你们要补给我自由支配。”还沉浸在儿子有出息的喜悦中的父母自然是点头答应……

四年后,这位同事居然到我家来拜访,父亲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同他们亲切地攀谈着……一个星期后,父亲把我叫到旁边,肃穆地问我:“他们你认识吧?你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吗?”我摇头不语。父亲接着说:“你还记得四年前我给你讲过的他儿子的事吗?他儿子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受到管束,整个人都变得野了,后来又迷上了网络游戏,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每次打电话都是问家里要钱,每个月生活费要两千多。每次他打电话回家,家里问他在学校怎么样,他说在学校一切都好,不用挂念。而他父母由于没有去过学校看望过他,也不知道真实情况,只是听他说好,便真的以为一切都好。而他在学校也不去上课,每天就是去网吧玩游戏,家里的电话学校也不知道,所以一切情况家里都不清楚。你知道他们这

6

次来干嘛吗?因为他根本没读书,挂的科目太多,学校不给派发毕业证和学业证,这时他爸妈才心急火燎地过来了解情况。结果那天我们在网吧找到他时,他还在玩游戏……,”父亲顿了顿,继续说:“他以前什么样你知道吧?他以前虽然不高,人还是挺健硕的,身材还有点偏胖。可是这次我们看见他是都吓了一跳,人瘦得跟猴子一样,眼睛也肿的厉害,简直都快认不出了他来了……。”

后来我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只是听说他的父母回到单位后再也不跟同事们谈儿子的事了,每次散步时候也是自己一个人了,好像刻意躲避同事们一样……

故事就到这里,其中辛酸大家自己体会。我想说的是,大学是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地方,如何正确引导同学们走向健康积极的一面,是一个需要好好解决的问题,我也相信各高校领导们肯定也一直在为这事不懈努力。在我个人看来,一切还的从源头着手,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鼓励为了分数而努力,功利化地学习。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让高校学生拿得出、办得事,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多说无益,就从我做起吧!……自强不息!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