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小结

目  录

1 准备工作... 1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 1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1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

2.1 穿越法填图... 2

2.2 追索法填图... 2

2.3 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3

2.4 地质点... 3

3 野外资料整理... 5

3.1 文、图、表、实物等资料整理... 5

3.2 编制实际材料图... 5

3.3 清图的转绘... 6

3.4 编写填图工作总结... 7

4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7


地质填图

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

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 穿越法填图


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

穿越法填图

具体作法是:

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2.2 追索法填图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

具体作法是: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


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追索法填图

2.3 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2.3.1 点位用GPS测量或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物点确定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上,地质点号不允许重复,可以有遗漏。

2.3.2 重要地质界线、点位及标本、各种样品采样要在实地标注。

2.3.3 标本及样品要在现场编号并填写标本签、样品签、标本登记表、采样登记表(填写的标本、样品编号可以同于地质点号)。

2.3.4 点位、界线、产状应在现场展绘在手图上 。

2.3.5 凡是经过对比,可以初步确定的界线位置,应及时在野外勾绘,勾绘时注意地形与地质体的关系(V字型法则),注意断层的先后关系和不同岩类的地质特征。

2.3.6 文字记录要注意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内容齐全。

2.3.7 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素描或照相(摄像)。

2.4 地质点

地质点应标注明显的标志,有坚实、完好的基岩露头时,用红油漆或防水红色符号笔划加点圆圈,并标注点号,如无合适的露头点,则打上标有点号的木桩,如需仪器定测的重要地质点,还应在附近挂上红布条,以便测量人员寻找。

    当在实际点位无新鲜完整露头标注点号时,也可在附近合适基岩处标注并画出方向及平距的指示标记。

    作图员用手持GPS测量地质点坐标,并标注在手图上,同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中。

    在整个填图工作中,应对地质点、标本、样品、产状、工程等的位置用手持GPS定位,并记录于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重要地质点,由地质人员将点号及GPS坐标书面通知专业测量人员用经纬仪等进行精确定位。

组长认真观察分析地质点及附近的地质现象并予记录,包括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及颜色、风化、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特征,蚀变及风化现象,矿体的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构造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变化等,然后决定是否采取标本及样品。

    组长用2H铅笔在地质点记录表内逐项记录;其中矿区名称:可用中文名或代号,如金口河或JKH;点号:D1、D2……;位置:手持GPS测量坐标及明显的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如水沟、独立大树、便道等;点性: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岩等;路线:指相邻两个地质点间的观察路线上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地质点间的路线观察和记录,注意地质现象要有较准确的位置(与地质点的方向及估计平距),并说明前一地质点观察到地质现象在路线上的变化情况,还应注意地质体的形态特征、岩层产状变化情况等。

    在地质点附近采取的标本、样品的性质、编号、位置要记录在地质点记录表中相应位置。

    标本、样品的取样位置和编号要在实地标注。

    标本及样品位置还应准确地标注在手图上。

    标本及样品采取情况还应填入标本、样品取样记录表。

    填写标本签:其中,矿区名称写全称,如乐山金口河铅锌矿区,产地填地质点编号,地质位置填写样品所处地质体层位或时代,如××群××组×段或γ53等。

除风化样外,其余标本、样品应尽量采取新鲜岩矿石,编上号连同标签或样签一同用标本纸包装,并在外包装上编写同样编号。

    地质界线应野外实地勾绘,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地质界线勾绘是将同一地质界线上相邻两个观察点相连,连接时,要充分考虑界线产状变化,有无构造影响及地形变化等因素,实测界线用实线,推测界线用虚线。

    地质点原始编录的全部内容包括:观察确定点位、实地标注点位,用GPS测量坐标,并在手图上定位,观测测量产状,地质描述、布样并记录,采样、编号、包装并装袋,勾绘地质界线。路线观察的内容应随时记录在下一个地质点记录表的相应栏目中。

3 野外资料整理

3.1 文、图、表、实物等资料整理

地质填图取得的文、图、表、实物等资料一般要求在当天内完成整理。主要整理工作有:

  ●文、图、实物校对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整理

  ●手图整理

  ●编制实际材料图

    整理文字记录、手图、实物、登记表等资料时,应核实点号、岩性层位代号、标本及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如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方能补充、修正。

检查地质观察点记录表中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完善素描图并对各类数据和素描图上墨。

    检查手图中地质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标本、样品、照相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然后逐一上墨。

3.2 编制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应在野外填图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底图又称清图,它是与填图用手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破损的地形图。随填图进展,及时将手图上的地质点、路线、标本、样品、产状、施工工程、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转绘到清图上,再逐渐完善,最终成为矿区实际材料图。


3.3 清图的转绘

清图的转绘方法一般有3种:

    一是:按各地质要素的纵横坐标展绘;二是:用透图台将清图覆盖于手图之上进行展绘;三是:根据各地质要素的GPS坐标数据上图。

    作图员用三角板两直角边丈量最小网格内的地质要素的纵横坐标数,用笔记下,然后以此数据展绘到清图上。在展绘时要注意,务必按最小的方格网为准,以免手图收缩,影响精度。

    有条件时,在透图台上用透视法将手图上各地质要素展绘到清图上,这种方法较前述丈量坐标法要准确,但要注意,仍要按最小方格网对应透视展绘。

    作图员可根据填图GPS坐标数据逐一将各地质要素点展绘到清图中。

展绘清图时注意:

一是按坐标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以免遗漏);二是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及内检无误后,再上墨;三是如遇手图收缩较大时,应按每个方格网进行平差处理后,再展绘各点。

3.4 编写填图工作总结

  填图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有:

  ●概况:目的任务、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评述,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包括每平方公里地质点的最多、最少、平均数、实测点多少,推测点多少,基本界线点多少,加密点多少,岩性点多少等);

  ●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变质岩、岩浆岩、矿床;

  ●结语: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步工作意见。

4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基点基线记录表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记录表

  ●音像记录表

  ●标本登记表

  ●地表及坑探工程样品登记表

  ●实际材料图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岩矿石标本

  ●鉴定及测试成果

  ●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

 

第二篇:此老文齐地质填图小结

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

此老文齐铁矿1:1万地质(草测)

工作小结

(20##年9月)

编 写 单 位: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报告时间:20##年9月


目   录

1.概况:... 1

1.1目的和任务... 1

1.2 位置、交通... 1

1.3自然地理... 3

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3

1.5本次工作情况... 4

2.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5

3.矿区地质... 6

3.1地层... 6

3.2 构造... 7

3.3变质岩... 9

3.4 岩浆岩... 12

3.5 地球物理特征... 14

3.6矿床... 15

4.结语... 17

附图:

内蒙古达茂旗此老文齐铁矿地质综合图            1:10000

内蒙古达茂旗此老文齐铁矿实际材料图            1:10000

内蒙古达茂旗此老文齐铁矿地面磁测等值线平面图  1:10000

内蒙古达茂旗此老文齐铁矿地面磁测平面剖面图    1:10000


1.概况:

1.1目的和任务

通过填制矿区1:10000地质草图,大致了解勘查区地层层序、分布特征;了解岩浆岩种类、规模、形态、产状与成矿有关的岩性、岩相分布特点;了解主要构造性质、产状,大致了解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以及成矿后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大致了解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与蚀变及矿化的关系,查明其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结合1:10000高精度磁法测量及地质填图成果,为下步地质找矿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1.2 位置、交通

此老文齐铁矿区位于达茂旗政府往东南石宝镇,北东小文公乡方向距离达茂旗约75公里,行政区划属达茂旗小文公乡管辖。地理坐标极值为:东经111°18′30″—111°22′30″,北纬41°32′15″—41°33′00″,勘查面积;5.62平方公里。

S090 省道在勘查区内通过,由 S090 省道向北东可至小文公,向南可至武川直达呼和浩特,矿区自固阳县至包头市均有柏油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见此老文齐铁矿交通位置图。

本次1:1万地质填图及物探工作范围各拐点坐标:

1.3自然地理

测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高原,区内地势起伏不大,最高海拔1676m,相对高差 80余m,属低山丘陵地区。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寒冷干燥,风多雨少,全年大风天数 72 天,最多达 130天,有风天数占全年日数的 71%;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 15m/s,最大风速可达 26m/s。年平均降水量 257mm,年最大降水量 292.9mm,日最大降水量 71.7mm,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且多为暴雨。年平均蒸发量为 2398.64mm,最大蒸发量为 2636.4mm/年,远远大于降水量。区内年平均气温 3.4℃,最高气温 37℃,最低气温零下 22.7℃。冰冻期为每年 10 月-翌年 4 月,最大冻土深度为 2.39m。区内大面积为第四系覆盖,基岩裸露程度较差,地形切割较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1957 年呼和浩特地质队在 K-49 幅开展 1:100 万正规区测工作,著有《K-49 幅地质图说明书》,是七十年代前工作区内较为系统的区域地质资料。

2、1960 年内蒙古大青山地质队在本区开展 1:20 万地质草测,著有百灵庙一带 1:20 万地质草图及报告。

3、1965-1967年内蒙古区调队一队,在本区进行了正规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 K-49-XXⅡ(四子王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矿产报告,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等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划分研究,是勘查区内系统的地质资料。

4、20##年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有限公司在本地区进行的地质矿产调查,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西疙旦1:50000的地质矿产图。

1.5本次工作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矿区资源状况,20##年8月探矿权人委托我分公司,在达茂旗此老文齐探矿权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根据工作区东部和西部现有采矿场的情况,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的原则,先从有矿地段开展物探磁法工作,然后对照地质填图成果进行分析解释,9月初野外工作结束。通过本次地质填图工作大致了解矿脉浅部的蚀变矿化特征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分布特征。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2.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本次1:1万矿区地质填图,由于探矿权人不配合工作,没能购买到工作区1:1万地形图,只能按照探矿权人提供的坐标拐点数据,圈出探矿权范围,制成1:1万“光板图”,工作区面积5.62km2,作为野外填图工作用图,对矿区内地、岩浆岩、构造情况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质观察点、采矿场、堆矿场范围利用GPS定位、地质罗盘定向、并结合微地形定点,地质观察路线垂直地层、构造线走向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的原则进行,观察路线基本点布置在地质界线、断层面、含矿层和矿体上,侧重于对矿化蚀变带进行详细观察分析。,共完成地质观察点166个,平均每平方公里29.53个,工作质量基本满足1:1万地质(草测)填图(草测地质点密度、数量为正测的50%)的规范要求;由于工作区位置为开阔的草原和耕地,有近五分之一地段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无基岩露头,使局部地层、断层连接界线不明确,地质填图工作质量受到一些影响。

3.矿区地质

矿区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内蒙古台隆之阴山断隆东段北部,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

3.1地层

  原1966-1967年内蒙古区调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图,将本区地层划分为 “前震旦系”,本次填图工作参照西面相邻十多公里处,内蒙古区矿产实验研究所《磨黑以力更铁矿普查》20##年最新研究成果将原“前震旦系”地层,更改为: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

3.1.1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 Pt1

主要分布在测区北东部大体呈东西走向,向东端延伸出图幅范围,西采场断裂带南侧有少量出露,被华力西期花岗岩侵入,在区域上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岩性以角闪石英片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向北倾斜,岩层倾角一般60°-68°,靠近岩体接触带附近倾角较陡 75-85°,局部受构造影响,岩层小型褶皱发育呈波状弯曲,走向发生变化。

岩性组合特征:测区北部及北东侧,中上部主要以灰—灰白色云母石英片岩及斜长角闪岩为主,下部云母石英片岩夹中-厚层状斜长角闪黑云母片麻岩,岩层产状15°∠73°;测区北西采矿场断裂附近少量出露,以灰黑色角闪斜长变粒岩、片麻岩为主,岩层产状353°∠88°。

3.1.2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群( Pt2 )

零星分布于探矿权工作区外北侧,可见尖山岩组和哈拉霍疙特组2 个岩组出露。

3.1.3新生界第四系地层(Q)

新生代第四纪地层为一套松散堆积物,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南部草原或沿沟谷、河流呈带状展布,由含砾粘土质砂土、轻亚粘土、砾石和含砾石的混粒波砂以及粉砂沉积物组成。主要包括:分布于现代河流两侧一级阶地上的冲积物;沿现代河流分布的河床相及河漫滩相冲积物;以及分布在山前坡地的残坡积物。岩性为洪积、冲积砂砾石层,砂砾石大小混杂,厚度 5-10m。

3.2 构造

区内构造以脆性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分布在测区西部和东部,据其走向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

3.2.1东西向断裂

矿区内呈东西走向分布,规模较大,为挤压性质,区内具代表性的东西向断裂:为矿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平行横穿整个矿区,分述如下:

⑴西部采矿场:(见右图)揭露可见长约400m,宽约80m、深度约80米(坑内积水),断裂产状178°∠78°构造带内出现碎裂岩、糜棱岩化现象,断裂与岩体接触处围岩蚀变相对较弱。

⑵东部采矿场:(见右图)揭露断裂带可见长度约800米,宽度约300-400米,深度约120米(坑内积水),断裂带内出现达40-50米的断层泥,糜棱岩化强烈,断裂下盘产状倾向10°,顷角75°-88°,与围岩接触面呈波状弯曲,局部近似直立。

据前人区域调查地质资料:断裂与成矿的关系,将东西向断裂划分为三个主要活动期:早期控矿断裂、中期成矿断裂和后期散矿断裂。成矿前控矿断裂为挤压性质;中期成矿断裂为张性;成矿后断裂活动为挤压性质。成矿前后该断裂经历了挤压—张裂—挤压的过程(见右图东西向断裂下盘沿裂隙面充填脉状赤铁矿)。

3.2.2北西向断裂

断裂带:矿区的西部、东部采矿场均见有,可见长约80-100m宽约0.5~1m,走向北西,断裂内充填较多5-20cm的石英脉,无矿化,石英脉产状20°∠87°,属脆性断裂。裂隙发育,带内岩体破碎,蚀变较弱,无矿化现象(见上图北西向构造裂隙中平行排列石英脉)。

3.2.3北东向断裂

   断裂带:位于矿区的西部采场附近,地表揭露长约50-100米左右,宽度1-3m,走向北东,倾向329°,倾角82°左右,属挤压性质构造。岩体破碎,出现糜棱岩,北东段断裂内见有少量褐铁矿。

3.3变质岩

矿区内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东部采场西面及北面,以云母石英片岩为主,次为石英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黑云母片麻岩;西部采场南面有少量出露,以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角闪变粒岩、石英角闪片岩。参照测区西边同一构造带,相隔十多公里处内蒙古区矿产实验研究所《磨黑以力更铁矿普查》20##年7月岩矿鉴定资料,岩性主要有: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石英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石黑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现分述如下:

331斜长角闪岩

粒柱状变晶结构。

岩石主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不明矿物,副矿物组成。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帘石化,双晶、环带构造可见,月弯状变形现象,大小多在0.2mm以下。

石英;它形粒状,波状消光,大小多在0.1mm以下。

角闪石:柱状、帘石化,闪石式解理可见,长轴大致定向分布于长英矿物之间,大小多在1mm以下。

不透明矿物:粒状、主要由铁矿物等组成,大小多在0.05mm以下

副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等级组成,大小多在0.03mm以下。

斜长石:10%左右, 石英: 1%左右,角闪石:89%左右,

不透明矿物:少量, 副矿物:少量。

332角闪变粒岩(或角闪片麻岩)

粒柱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角闪石、不透明矿物、副矿物等组成。

长石:半自形~它形粒状,主要由钾长石和少量双晶可见,大小多在2.5mm。

石英:它形粒状波状消光,大小多在2.5mm。

角闪石:柱状,绿泥石化,闪石式解理可见,相对集中,大小多在3.5mm。

不透明矿物;粒状主要由铁质矿物等组成,大小多在0.1mm以下。

副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等组成,大小多在0.03mm以下。

钾长石:20%左右,石英:小于3%,角闪石:76%左右,

不透明矿物:1%左右,副矿物:少量。

333石英角闪片岩

柱状变晶结构,弱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不透明矿物、副矿物等组成。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双晶、环带构造可见,月弯状变形现象,长轴大致定向分布,大小多在0.65mm以下。

石英;它形粒状,波状消光,相对集中分布于角闪石之间,大小多在0.65mm以下。

角闪石:柱状、弱帘石化,闪石式解理可见,相对集中,长轴定向分布,显示弱片状构造,大小多在1mm以下。

不透明矿物:粒状,主要由铁矿物等组成,大小多在0.1毫米以下。

副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等组成,大小多在0.03mm以下。

斜长石:1%左右, 石英: 10%左右,角闪石:88%左右,

不透明矿物:1%左右,副矿物:少量。

334斜长角闪石黑云母片麻岩

鳞片柱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碳酸岩矿物,不透明矿物、副矿物等组成。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帘石化,双晶、环带构造可见,月弯状变形现象,大小多在0.5mm以下。

石英;它形粒状,波状消光,大小多在0.1mm以下。

角闪石:柱状、弱绿泥石化,少数颗粒闪石式解理可见,多与黑云母一起分布,长轴大致定向分布,大小多在3mm以下。

黑云母:片状、沿解理面有少量铁质析出,多与角闪石一起分布,相对集中,呈条带状,条纹状,长轴定向分布,显示片麻状构造,大小多在0.5mm以下。

碳酸岩矿物:粒状,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大小多在0.2mm以下。

不透明矿物:粒状,主要由铁质矿物组成,大小多在0.1mm以下。

副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等组成,大小多在0.03mm以下。

斜长石;15%左右,石英:2%左右, 黑云母; 45%左右,

角闪石;32%左右,碳酸岩矿物:5%左右,不透明矿物:1左右,副矿物:少量。

3.4 岩浆岩

据1966-1967年内蒙古区调队1:20万区域地质矿产图资料,本区主要为华力西期侵入岩,以及不同期次的脉岩、石英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和西北部。

3.4.1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γδ2+3)

呈近东西向的透镜状大面积分布于测区周围,岩石类型为浅肉红、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岩体呈岩床状侵入于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地层中,其上被第三系红色泥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不整合覆盖。该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将地幔中含矿物质带至地壳,断裂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花岗岩在测区西部按矿物成份不同,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据矿区附近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20##年7月岩矿鉴定资料,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影响蚀变为:

斑状细粒角闪闪长岩

蚀变交代结构造,似斑状结构、基质: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

岩石主要由似斑晶和基质组成。

似斑晶成分: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帘石化、双晶,环带构造可见,具弯状变形现象,大小多在2~3mm之间。

基质成份: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不透明矿物、副矿物组成。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帘石化、双晶,环带构造可见,具弯状变形现象,大小多在0.2~2mm之间的细粒为主,小于0.2mm次之。

角闪石:柱状,断面六边形或菱形,帘石化,闪石式解理可见,分布于斜长石之间,大小以0.2~0。65mm之间的细粒为主。

不透明矿物:粒状,主要由铁矿物等组成,大小多在0.15mm以下。

副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等组成。

似斑晶成分:斜长石:1%

基质成分:斜长石:66%左右,角闪石:30%左右,不透明矿物;3%左右。

3.4.2华力西中晚期肉红色花岗岩(γ2+3 )

呈近北东向大面积分布于区域中部,岩性为肉红色花岗岩,岩体呈岩床状侵入于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地层及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2+3)中,其上被第三系红色泥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不整合覆盖。区域内出露面积约 70.64km。

据矿区附近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20##年7月岩矿鉴定资料,华力西中晚期肉红色花岗岩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影响定名为:

微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微细粒花岗岩结构。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不透明矿物、副矿物等组成。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帘石化,双晶、环带构造可见,月弯状变形现象,大小以小于0.2mm为主。

钾长石:半自形~它形板状,主要由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组成,大小以0.2~2mm之间。

石英:它形粒状,波状消光,分布于长石之间,大小以0.2~1.2mm。

黑云母;片状,被不透明矿物交代,大小以小于0.2mm为主。

不透明矿物:粒状,主要由铁质矿物组成。

副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等组成。

斜长石:20%左右,钾长石:57%左右,石英:20%左右

黑云母:2% 左右,不透明矿物1%左右,副矿物少量。

该岩浆为一套中酸性变质变形深成侵入岩,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片麻理、片理及长英质脉体发育。

3.4.3脉岩

矿区西采场西面及北东侧的花岗闪长岩体周边较为发育,主要有石英脉、正长岩等,可见地段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倾角50~85°。在测区西侧及花岗闪长岩体附近多数石英脉已风化破碎出露,大部份呈零星碎状分布产状不清,(一般长30-50米)。

3.5 地球物理特征

本次工作发现六个磁异常区,磁异常大致呈星点状分布测区两端,近东西向展布,磁异常幅度均较小。

3.5.1磁性特征

为掌握测区内主要岩石的磁性特征,便于资料解释,本次在野外对区内主要岩(矿)石进行了磁参数测定。磁参数测定使用捷克产SM-30磁化率仪,直读岩石磁参数。

标本共测定了9块,岩石露头50多个数据。磁化率测定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见,斜长角闪岩、在磁铁矿采坑边围岩,值较低,呈现弱磁性。

3.5.2磁异常特征

据本次1/1万物探磁法工作成果, 从剖面平面图看,勘查区磁异常基本为东西向展布,呈星点状分布于工区两端,异常值幅度均较低,极大值428.3nT,规模均小。其他大部分为平静的正常场区。各磁异常解释:

C1磁异常规模小,中心坐标:4601220、525800。

C2磁异常东西向展布,异常曲线呈幅度变化不大的锯齿状展现,梯度较陡,磁场强度极大值600多nT的尖峰异常,说明岩体埋深较浅,异常体长约200米,宽约100米的似二度体,异常北侧因处在矿区北部边界异常未封闭。磁异常中心坐标:4601320、526400。

C3磁异常规模小,异常中心坐标:4600640、526400。

C4磁异常值不高,为北西向的两条脉状异常带。(西采区)

C5磁异常规模小,异常中心坐标:4601100、529550

C6磁异常位置在东采区南侧,异常中心坐标:4601180、531200.

本区主要岩性为斜长石角闪岩。磁性标本测定,磁化率值低。

3.6矿床

矿区外围已勘查并开发利用的矿山包括:西营盘铁矿、此老文齐北面金矿等小型矿床及一大批的矿点、矿化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比较优越。

3.6.1西部采场

位于此老文齐村南约1000m,采场可见破碎带,长约400m,宽约50-80m,深约60-80m,磁铁矿体一般长约15-20m,厚约1-3m;呈透镜状、脉状赋存于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内(见右图);铁矿石:灰-深灰色,微细~细粒半自形晶结构,浸染状、块状构造,目估铁矿石品位15-20%;断裂上盘为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片理较为发育,下盘为斜长片麻岩夹石英片岩,岩层构造裂隙发育层理起伏变化较大,岩层产状210°∠77°;采矿场内可见东西向含矿断裂产                                               状6°∠82°;旁侧晚期北西向断裂厚约0.8-1.0米,产状245°∠45°,明显错断东西向含矿断裂,整体岩层位移不大。

3.6.2东部采场:位于南毛安村东部约1Km,揭露断裂带可见长度约800m,宽度约80-150m,深度约120m,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发育,断裂带内出现40-50m宽的断层泥,糜棱岩化强烈。赤铁矿体长一般10-15m,厚2-3m,呈大透镜状、不规则细脉状产于断裂带中;赤铁矿石:褐色-褐红色,微-细粒状结构,浸染状、块状构造,目估铁矿石品位10-15%。断裂下盘产状倾向10°,顷角75°-88°,与围岩接触面呈波状弯曲,局部近似直立。

矿区东部采矿场情况

通过1: 1万地质填图观察分析总的认为:测区内两个铁矿体分别产于两条平行的东西向断裂带内,西部矿体以磁铁矿石为主,少量赤铁矿,目估矿石品位Fe15-20%,相对比东部稍好;东部矿体以赤铁矿、褐铁矿矿石为主,目估矿石品位Fe10-15%比西部稍差。铁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不规则状,赋存于破碎带内,严受断裂控制,具有浸染状矿化,矿石具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填隙结构、网状结构等。浸染状、斑点状、角砾状构造。

4.结语

4.1取得主要地质成果

本次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大致了解矿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形态、产状及与成矿的关系。本区地层由原1:20万地质调查划为“元古界前震旦系”,根据矿区附近的最新地质研究成果,参照岩性组合特征更改为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地层受断裂活动影响对矿体形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整体位移不大,岩层局部被北西向后期小断裂错断。

⑵大致了解矿脉的规模、产状、矿石结构、构造。东部和西部两个矿体不在同一条断裂成矿带内,属于平行的两个独立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铁矿体一般长15-20m,厚1-3m,产状较陡倾角一般60-75度,呈透镜状、脉状产于破碎带内,矿石具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填隙结构等。浸染状、斑点状、角砾状构造。

⑶测区内铁矿大都位于岩体与变质岩之间接触带附近,属同一构造—岩浆—成矿旋迴。特别是在Fe元素在岩体形成以及变形活动期间,使地层中Fe元素得到充分的活化、迁移,并在后期改造活动再次得到迭加聚集,于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⑷东西向断裂带是铁矿体定位的重要构造标志。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裂面上、下盘均可成矿,而次级断裂与主断裂相交地段往往是铁矿富存地段,主断裂面上、下盘次级构造的发育程度与矿体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而从剖面上看,断裂呈波状弯曲,断面由缓变陡处是矿体最有利的赋存部位。

⑸找矿标志:蚀变叠加的蚀变岩带是直接找矿标志,磁铁矿被氧化后,在地表变为赤铁矿,构造带中常含黄铁矿,在表生作用下,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经淋滤形成醒目的蜂窝状构造,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⑹通过物探磁法对勘查区进行了地面磁法测量,发现了六处磁异常体, 根据已知矿体推测,本区磁异常与磁铁矿有关。但是磁异常规模小,异常值均不高,说明其矿床规模小,矿石品位较低。

4.2存在问题

⑴由于未能收集到矿区前人地质、物化探工作成果资料,对以往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及综合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矿体往深部厚度、品位变化情况不明确。

⑵矿体严格受到构造断裂带控制,呈透镜状、脉状产出,矿体规模较小,长度一般15-20m,厚度一般1-2m,矿体倾角较陡一般60°-75°,东部和西部两个矿点,从地表往下开采深度达近百米,矿体厚度变小甚至有尖灭的趋势,给今后开展工作增加较大的难度。

⑶本次物探提供的磁法异常成果资料质量较差,对各个异常的情况解释太简单,没有对异常引起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对今后地质找矿、分析研究方面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加上开采区和堆矿场的污染,运用磁法找矿效果不太理想。

4.3下步工作建议

⑴测区内东西向控矿、容矿构造带规模大,采矿场可见宽度80—150m,有的地段宽度达数百米;矿体形态变化大、厚度小、多数为低品位矿石,矿体倾角陡埋藏深,往深部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在投资地质勘探或开采时应慎重考虑。

⑵从已探明的本区铁矿床来看,主要分布在高磁场区,西采场北边的C2号异常值虽然相对较高(异常范围长约200m、宽约100m,北部出探矿权边界未封闭)。根据地质填图资料分析,可能由浅部含磁性的小岩体引起。由于物探成果对异常的解释太简单,没能给下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应加强对物探成果的分析研究工作。

⑶加强对铁矿区周边地质资料收集研究工作,认真分析矿区周边已开采金矿的矿床成矿条件、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探矿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新的矿产资源,争取该矿区地质找矿工作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