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小结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地质填图小结

第一章  工作概述

1.1目的任务

根据《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详查设计》的要求,项目部地质人员对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开展1:2000地质填图工作,主要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地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水泥用石灰岩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1.2位置与交通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南西231°方位约16km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21′08″,北纬39°16′06″。距易县—保定公路旁的高村8km,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表1工作区拐点坐标为(北京54)

1.3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评述

1959年地质部物探局907队在此区进行了1:10万航空磁测,圈定了涞水-易县航磁异常带。

1959-1964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20万J-50-Ⅱ(涞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基本阐明了地层、岩石、矿产特征和构造轮廓。限于比例尺的要求,对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尚待深化。

1973-1975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确定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特征,对区域内矿产进行了叙述,重点矿点进行了检查,是本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料。

总体而言,本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仅为小比例尺的区调、矿调工作,不能满足详查工作的要求,仅能做为基础地质资料。

第二章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1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在充分收集、认真研究区域和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踏勘工作和以1/1千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对矿区内的构造、地层、岩性、矿体等的认知,初步确定地层层序和1/2千地质填图工作填图单元。路线布置首先从实测地质剖面开始,再向两侧逐渐展开,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地质观察点用手持GPS定位。结合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2.2本次地质填图工作量

本次1/2千地质填图工作自20##年8月7日始至20##年9月30日完成,共投入地质技术人员六名。观察路线间距按100m布置,共完成地质观测点824个,地质填图面积3.23 km2

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2

2.3质量评述

1、工作方法正确,填图工作量达到规范要求。

2、地层划分正确,填图单位划分符合要求。

3、地质点定位、密度、地质界线连线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4、内业成图符合有关要求。

第三章  地质成果

3.1地层

本次工作将矿区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寒武系(∈)、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

1、寒武系(∈):主要出露的为徐庄组(∈2x­­­­),位于东南部和西南部小山头上,为逆冲推覆构造使其位于小山包上,主要岩性为:顶部薄层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致密灰岩夹鲕装灰岩,中部泥纹鲕状灰岩与褐色黄绿色页岩互层,下部褐紫色页岩夹鲕状灰岩。区内徐庄组地层与马家沟组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徐庄组地层逆冲上覆于马家沟组地层之上。产化石:Damesella sp. Peishania sp. Pashania sp. Psilaspis sp. Liaoyangaspis sp. 等。

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马家沟组是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从下至上划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

下马家沟组(O2x)可分为四段。

一段(O2x1)位于下马家沟底部,岩性为深灰色灰岩,厚度大于6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二段(O2x2):岩性上部主要为灰岩,厚约5~9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下部为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互层,厚度约5~36m。

三段(O2x3):岩性上部主要为灰岩,厚度约4~25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结构。下部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呈浅灰色、青灰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厚度约6-28m。

四段(O2x4):岩性上部主要为灰岩,厚度约39~62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结构。下部主要为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局部为泥质白云岩。

上马家沟组(O2s)可分为三段。

一段(O2s1)岩性上部主要为深灰色灰岩,厚度6~18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下部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呈浅灰色、青灰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厚度约0~12m。

二段(O2s2):岩性上部主要为灰岩,厚度约0~8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偶含燧石,呈疙瘩状。下部为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互层,都呈浅灰色、青灰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厚度约0~22m。该层产直角石、菊石化石。

三段(O2s3):岩性上部主要为灰岩,厚约0~30m,深灰色、灰黑色,微晶、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偶含燧石,呈柳叶状。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呈浅灰黑色、青灰色,微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厚度约8-10m。该层产Tofangoceras irregularieArmenoceras manchurenseEndoceras watanabei等化石。

3、第四系(Q):主要为红色亚粘土、黄色粘土、砂砾石及残坡积物,分布于山前丘陵地带和沟谷中。

水泥灰岩为区内主要非金属矿产,主要赋存马家沟组地层中。

3.2构造及岩浆岩

矿区内地层总体呈一向斜产出,轴向南西-北东,西翼地层南东倾,东翼地层北西倾,倾角较为平缓,向斜核部出露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两翼为奥陶系下马家沟组。

勘查区南部发育一北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北百虹逆冲推覆构造,因地形切割关系,断层线走向弯曲,总体走向20°左右,倾角缓,13-32°。断面呈舒缓波状,东侧寒武系中统鲕状灰岩向西逆冲于奥陶系马家沟组之上,两侧地层受力挤压产生次一级拖曳褶曲。

区内未发现岩浆侵入。

第四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北百虹逆冲推覆构造的次一级构造对矿区内水泥用灰岩矿体的影响不甚清楚,需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

 

第二篇:填图记录与小结格式

×幅地质填图L××路线小结(另起页,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5行,1.25倍行距)

路线小结与前文间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正文部分全为宋体五号,1.25倍行距,首行空2字符。主要总结内容如下:

本路线主要是为了查明…(或(控制)…,追索…,圈闭 … ),始于D ××于终D ×× 。

一、主要工作量(一级标题加粗)

① 路线长度××km , ② 定地质点×个, ③照片×张,素描×幅 ,④主要样品:标本薄片 ×, …全岩稀土微量×, …。

二、主要在成果与认识(一级标题加粗)

(一)主要地质填图单元

路线所控制的主要填图单位有① …、 ② …。

① …:简要介绍本填图单位的主要特征,与其他填图单位的区别标志,接触关系,主要依据。

② …。同① …介绍。

(二)构造特征

① 断裂、 ② 褶皱、 ③节理。④ … 。

(三)沉积环境或矿化蚀变或脉岩或…

(四)新发现(如无可不写)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一级标题加粗)

1. 因…,××填图单位与××填图单位接触关系(或××构造产状 )不清,或新发现××岩类、 ××构造、 ××脉岩…因…控制不够,预计在本路线之西(或其他方向)可能延伸通过,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

2.本条路线上D××处××岩性发现了孔雀石化/辉铜矿转石/蓝铜矿转石,填图小组对其延伸走向上进行了追索,因地形条件困难,仅控制矿化延长约××米,未能控制全面,建议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

1

L×E×幅地质填图L××路线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1行,1.25倍行距) 路线编号:仅在每条路线开始填写。(由项目统一定 )左列加粗

路线描述:(按路线起止点地名,或高程点等 )。

目的任务:(多于一行时,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 右缩进设为“0”, 段前和

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记 录 者:

同 行 者:

日 期:

地质点号:D×××(以下每个新点号与前点至少空一行,视排版需要可空多行,但不宜多于5

行)

点 位:X=15347256.60;Y=5113699.50(公里网坐标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位于 方位 米处(地理位置,仅在每条线首点记录)(首行悬空5字符)

露头信息:

点 性: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点等

微 地 貌:

风化程度:

地 质 点:点南:××××。(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 右缩进设为“0”, 段

前和段后均设为“0”,悬挂缩进5字符)。

点北:××××××××××××。多于2行时,在格式→段落中设左缩进设为“5”,

右缩进设为“0”,在格式→段落→特殊格式中选“无”(即首行不缩进,悬挂不缩进)

点间路线:

样 品:××b×(××××岩,采自×××位置)

批 注:××b×,野外定名:××岩;镜下定名:××岩;采用名称××岩(参照剖面要

求)

产 状:××°∠××°(一定要注明位置,是地层?断层带?或是断层某一盘的状,是导层理?

片理?等产状)

××°∠××°(不同位置和不同地质体不同性质的产状另起一行记录)

照 片:编排同剖面记录格式和要求,编号按规定。

素 描:

点间界线:

点间路线:

样 品:××b×(××××岩,采自×××位置)

批 注:××b×,野外定名:××岩;镜下定名:××岩;采用名称××岩(参照剖面要2

求)

产 状:××°∠××°(一定要注明位置,是地层?断层带?或是断层某一盘的产状,是层理?

片理?等产状)

××°∠××°(不同位置和不同地质体不同性质的产状另起一行记录)

照 片:编排同剖面记录格式和要求,编号按规定。

点间界线:

地质点号:D×××(以下每个新点号与前点至少空一行,视排版需要可空多行,但不宜多于5

行)

点 位:X=;Y=(公里网坐标)

露头信息:

点 性: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点等

微 地 貌:

风化程度:

地 质 点:点南:××××。(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 右缩进设为“0”, 段

前和段后均设为“0”,悬挂缩进5字符)。

点北:××××××××××××。多于2行时,在格式→段落中设左缩进设为“5”,

右缩进设为“0”,在格式→段落→特殊格式中选“无”(即首行不缩进,悬挂不缩进)

依次列述。注意,所有的产状、照片、样品等均在相应的点间路线之后描述。

点间路线和点间界线的描述要以相应的编号开始,如:

点间路线描述:(2)2:208.55+94.70米,方位322.87度:303.25米??

点间界线描述:(1)点北(C1b)硅质粉砂岩

点南(C1b)灰色中薄层状细砂岩

点位仅路线起点有“位于 方位 米处 (地理位置)”其余

地质点没有该项,仅填写相应的X、Y值。

3

4